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
2023(986)
2022(916)
2021(739)
2020(610)
2019(1493)
2018(1469)
2017(2954)
2016(1647)
2015(1906)
2014(1965)
2013(2000)
2012(1838)
2011(1750)
2010(1783)
2009(1638)
2008(1652)
2007(1491)
2006(1223)
2005(1091)
作者
(5058)
(4353)
(4185)
(4157)
(2746)
(2062)
(2001)
(1720)
(1537)
(1531)
(1419)
(1411)
(1402)
(1401)
(1364)
(1342)
(1326)
(1245)
(1224)
(1203)
(1125)
(1059)
(1031)
(1011)
(1001)
(961)
(943)
(925)
(900)
(888)
学科
(9257)
经济(9253)
方法(4191)
(4089)
数学(3824)
数学方法(3811)
管理(3738)
地方(3051)
(2760)
企业(2760)
中国(2461)
(2433)
地方经济(1831)
(1759)
业经(1714)
农业(1685)
(1553)
贸易(1553)
(1519)
金融(1519)
(1476)
环境(1376)
(1362)
银行(1359)
(1335)
(1322)
(1239)
(1196)
技术(1093)
(994)
机构
学院(25158)
大学(25129)
(10886)
经济(10682)
管理(9461)
研究(8872)
理学(8199)
理学院(8114)
管理学(7974)
管理学院(7936)
中国(6484)
科学(5577)
(5079)
(5063)
(4654)
研究所(4329)
(4309)
业大(4131)
农业(4103)
中心(4068)
(3704)
财经(3559)
(3542)
师范(3497)
经济学(3486)
(3223)
(3207)
经济学院(3199)
北京(3188)
(3076)
基金
项目(17191)
科学(13486)
研究(12544)
基金(12219)
(10712)
国家(10614)
科学基金(8779)
社会(7854)
社会科(7456)
社会科学(7456)
(7065)
基金项目(6513)
(6012)
教育(5767)
自然(5480)
自然科(5331)
自然科学(5328)
自然科学基金(5241)
编号(4966)
资助(4959)
(4839)
成果(4056)
重点(4001)
发展(3942)
(3862)
(3857)
课题(3681)
(3670)
创新(3424)
科研(3392)
期刊
(12032)
经济(12032)
研究(7095)
(4435)
中国(4126)
学报(3967)
科学(3732)
农业(3014)
管理(2974)
大学(2892)
(2876)
学学(2786)
业经(2369)
技术(2321)
教育(2143)
经济研究(2084)
(2023)
金融(2023)
问题(1775)
财经(1747)
商业(1655)
(1565)
(1528)
技术经济(1436)
经济问题(1227)
科技(1217)
(1186)
资源(1183)
理论(1182)
世界(1151)
共检索到35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窦红霞  张彤晴  许志强  陈婵娟  张鑫  葛家春  黄亚红  
分析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线粒体基因16S rDNA部分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中的相关4属8个种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对,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在分析的442个比对位点中,变异位点188个,简约信息位点125个,碱基转换与颠换值比为1.134。以鼓虾(Alpheus cylindricus)为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及ML法构建的长臂虾亚科4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支图显示:白虾属(Exopalaemon)首先与长臂虾属(Palaemon)以及小长臂虾属(Palaemonetes)聚在一起,然后与沼虾属(Macrobrachiu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梅  王珣章  林进添  
以线粒体16S rD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总科8个科23种昆虫进行了系统发育的分析,并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利用16S rDNA分子研究蝽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是适合的,能够重建蝽总科的单系性;土蝽科的位置不稳定,在蝽总科各科进化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龟蝽科与蝽科在MP树和ML树中都形成姊妹群关系,在NJ树中2个科的亲缘关系也比较近;异蝽科是最早分支出来的,表明异蝽科是所研究类群中最为原始的类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支持了将荔蝽亚科、盾蝽亚科和兜蝽亚科从蝽科中分立出来提升为科的观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照辉  单世平  张德元  刘清术  魏小武  杜东霞  
采用梯度浓度驯化方法,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1株具有较强镉抗性的菌株(编号为6–5)。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贪铜菌属细菌,能耐受镉离子的最高浓度为20 mmol/L,在0.54 mmol/L镉离子LB培养基中,该菌株对镉离子的吸附量达72.18%。最低抑制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铅、铜、铬、锰、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姮  康林  高必达  陈冬美  
提取毒麦属6个种的样品DNA,分别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2种方法,对毒麦属6个种r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rDNA和ITS-2)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毒麦属植物ITS序列总长度约为647bp,其中ITS-1,5.8SrDNA和ITS-2分别有16、7和7个变异位点.采用NJ法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与形态学分类基本相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斌  张凤英  马凌波  陆亚男  
对赤潮多发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核糖体18S rDNA及其转录间隔(ITS)区序列PCR扩增并测序,获得18S rDNA和ITS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690 bp和654 bp。结合12种甲藻和1种硅藻作序列比较分析,分别在ITS1、ITS2序列寻找到适宜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区域,并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各藻种间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与短凯伦藻(Karena brevis)、微小卡罗藻(Karlodinium micrum)等分类学上较近的藻种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7%~99%,远大于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珏锋  陈建明  陈法军  郑许松  陈列忠  俞晓平  
【目的】类酵母菌(Yeast-Like-Symbiots,YLS)是存在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腹部的一种共生菌,分离获得该共生菌的离体菌株,并鉴定其种属,对于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运用卵块离体培养的方法、采用改进后的培养基配方,从褐飞虱体内分离到两株共生菌。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测定离体菌株26S 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种属。【结果】所得菌株与解脂假丝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嗜盐梗孢酵母(Sterigmatomyces halophilu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100%和99.8%。【结论】证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振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刘本英  李游勇  杨阳  
【目的】DNA序列分析在物种系统进化、分类和鉴定等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方法】本研究对来源于cpDNA、rDNA ITS和mtDNA序列的15对引物在茶组植物的5种2变种共16份资源中进行了种间关系研究。【结果】在15对引物中,来自cpDNA的6对引物有5对完成了扩增与测序,来自rDNA ITS的3对引物均未得到单一目的片度,来自mtDNA序列的6对引物中,共有4对完成了扩增与测序。对在种间存在位点差异的8对引物序列比对:序列长度最长的为390F-1326R(859 bp),最短的为orf25(4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连梅  李哲斐  韦革宏  
为了发挥微生物和植物在重金属矿尾区铜污染土壤的共同修复作用,本研究从陕西省凤县矿尾区天蓝苜蓿根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抗重金属铜的菌株,定名为CCNWSX0020。该菌株在YMA琼脂平板上抗铜浓度为3.0mmol/L,TY液体培养基中抗铜浓度为1.4 mmol/L,因此,它是研究根瘤菌抗铜机制的良好菌株。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G+C mol%测定、DNA同源性分析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比较,鉴定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它与苜蓿中华根瘤菌LMG6133的菌株(GenBank登录号为X67222)相似性为99.7%。由于根瘤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地位,即能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妮  吴云锋  安凤秋  顾沛雯  张昭亮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上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遍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25个省(市)的枣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方法】经PCR扩增,分别对中国陕西的彬县、阎良、武功、佳县、杨凌,河北沧州和山东德州7个枣区的枣疯病样品和杨凌4个酸枣丛枝病样品植原体16SrDNA基因保守序列和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获得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16SrDNA基因片段均为1239bp,tuf基因均为851bp。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陕西、河北、山东的枣疯病的病原一致,归属于植原体16SrⅤ-B组。由于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的植原体16SrDNA有5个碱基的差异,tuf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赵奎华  傅俊范  苗则彦  梁春浩  陈彦  王辉  
由CU-PV 07菌株引起的黄瓜细菌性白枯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弄清该致病菌株分类地位及基因序列,对做好病害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症状观察与对致病菌的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害症状为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间白色膜质,四周具晕圈,病部未见菌脓;CU-PV 07菌株菌体杆状,菌体大小为(1.1~5.2)μm×(0.7~2.1)μm;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鞭毛极生1~2根;分析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可知,该病菌CU-PV 07菌株与Pseudomonasviridiflava一致,在构建的系统演化树上应为同一个族群。可见,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蔡完其  王伟伟  
为验证鳜类系统分类位置的各种假说,对部分鳜类鱼类线粒体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其与GenBank中科以及鲈形目其它科鱼类的同源序列,初步构建了鳜类与部分低等鲈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但未与科聚合成单系群体,与目前假设的暖鲈科、狼鲈科、锯盖鱼群、花鲈等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由于鳜类为淡水特化类群,系统演化上较晚发生,因而,支持将其独立为一科鳜科。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低等鲈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分析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玉龙  董婧  孙明  王彬  王文波  
由于钵水母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缺乏以及不同时期形态变异较大等原因,对其分类鉴定比较混乱和困难。为弥补形态学分类的缺陷,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分布于黄海北部和辽东湾海域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sp.)、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4种大型水母的ITS-5.8S rDNA序列,同时利用Gen 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ITS1(the Ribosomal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柳娟娟  杨建全  陈家骅  
利用18S rDNA的V4区序列对蚜茧蜂科部分物种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MEGA3.1软件NJ、ME、MP和UPGMA 4种方法构建蚜茧蜂的分子系统,从总体上看,NJ树、ME树、MP树和UPGMA树基本一致,按照大的分类阶元,聚类大体上遵循了Aphidiini、Trioxini、Praini、Ephedrini等的界限,这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大致相符.根据这些树所得的一致性指数(CI)和存留指数(RI)都较大,表明整棵树的置信度较高.其中,UPGMA树的CI值和RI值最大,分别为0.8092和0.712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鹭骁  柯才焕  王志勇  刘波  蔡明夷  王艺磊  
用PCR技术克隆耳鲍(Haliolis asinina)、羊鲍(H.ovina)和多变鲍(H.varia)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片段,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得到长度530 bp左右的片段。将这些序列与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e)、大鲍(H.gigantea)、盘鲍(H.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等5种鲍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鲍间16S rRN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源性范围为87.36%~90.77%,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宝灵  吕成群  余永昌  张慧  武波  
为了开发利用我国人工林豆科树种根瘤菌的种质资源,该研究对华南地区两个人工林豆科树种厚荚相思和卷荚相思的根瘤菌两个代表菌株HJ06和JJ06进行了16S rDNA全序列测定,将此全序列与根瘤菌各已知种及相关种的16S rDNA全序列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系统发育树状图中,HJ06位于Rhizobium分支中并与根瘤菌属各个种的相似性达95%以上;JJ06位于Mesorhizobium分支中并与中慢生根瘤菌属各个种的相似性达97%以上.表明它们分别为不同的根瘤菌种,证明了从国外引种于中国华南的相思树种其根瘤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