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7)
- 2023(9767)
- 2022(8758)
- 2021(8361)
- 2020(7082)
- 2019(16417)
- 2018(16514)
- 2017(31798)
- 2016(17713)
- 2015(20053)
- 2014(20139)
- 2013(19857)
- 2012(18215)
- 2011(16208)
- 2010(16059)
- 2009(14560)
- 2008(14049)
- 2007(12094)
- 2006(10466)
- 2005(8859)
- 学科
- 济(65561)
- 经济(65487)
- 管理(49902)
- 业(46946)
- 企(39693)
- 企业(39693)
- 方法(32048)
- 数学(27601)
- 数学方法(27272)
- 农(17309)
- 中国(16781)
- 财(16272)
- 学(16006)
- 业经(14486)
- 地方(13472)
- 理论(12158)
- 和(11615)
- 农业(11489)
- 制(11211)
- 贸(11010)
- 贸易(11006)
- 务(10889)
- 技术(10842)
- 财务(10823)
- 财务管理(10807)
- 易(10677)
- 环境(10619)
- 企业财务(10236)
- 银(9860)
- 银行(9795)
- 机构
- 大学(246737)
- 学院(245203)
- 管理(99516)
- 济(90400)
- 经济(88238)
- 理学(86825)
- 理学院(85883)
- 管理学(84275)
- 管理学院(83864)
- 研究(81095)
- 中国(58001)
- 科学(53741)
- 京(53344)
- 农(41694)
- 所(41209)
- 业大(40997)
- 财(40855)
- 研究所(38048)
- 中心(36186)
- 江(34487)
- 北京(33699)
- 财经(33390)
- 农业(32824)
- 范(32113)
- 师范(31808)
- 经(30298)
- 院(30099)
- 州(28576)
- 技术(27583)
- 经济学(25635)
- 基金
- 项目(175395)
- 科学(135649)
- 研究(126535)
- 基金(124759)
- 家(109788)
- 国家(108861)
- 科学基金(92442)
- 社会(76138)
- 社会科(71969)
- 社会科学(71948)
- 省(69707)
- 基金项目(67214)
- 自然(62146)
- 自然科(60617)
- 自然科学(60600)
- 自然科学基金(59486)
- 划(58530)
- 教育(58193)
- 编号(52319)
- 资助(51903)
- 成果(42553)
- 重点(38955)
- 部(37692)
- 发(36545)
- 课题(36418)
- 创(36309)
- 科研(33755)
- 创新(33747)
- 计划(32511)
- 项目编号(32426)
共检索到344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玉龙 王文章 敖红
在人工气候室中测定了长白落叶松 9个无性系的多个光合性能和氮素代谢指标。结果表明 ,长白落叶松不同无性系间各指标变异较大 ,且与生长性状密切相关。生长快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一半光强时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强度、硝酸还原酶活力、叶绿素含量、氨态氮及总氮含量均高 ,生长慢的无性系各指标均低。回归分析表明 ,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等与生长的相关系数较高 ,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与生长的相关系数较低。以 6个光合性能指标为变量系统聚类结果与以 6个生长性状为变量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把长白落叶松 9个无性系分成好、中、差 3类。研究表明 ,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霞 张含国 邓继峰 张磊
对24年生长白落叶松优树子代测定林14个处理(13个家系和1个对照)的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生长性状和木芯基本密度均存在较大变异,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极显著,木芯基本密度差异显著,树高、胸径、材积和木芯基本密度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3、0.72、0.80和0.60,进行家系水平的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与物理力学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与木芯基本密度、解析木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呈正相关不显著,与大多数力学指标间相关不显著;木芯基本密度与解析木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径面抗劈力、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径面硬度呈极显著正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赖猛 孙晓梅 张守攻
对造林后2年生75个日本落叶松及其杂种无性系的10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杂种无性系,在物候期上大多表现出偏母系遗传的特性。通过方差分析研究日本落叶松及其杂种无性系间物候期的变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划分无性系的物候群,通过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确定各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个物候期无性系间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75个无性系分为4个物候型。春季各物候因子与生长量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生长后期开始封顶、完全封顶和生长期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侧枝芽开始展叶、顶芽完全展叶、开始封顶和完全封顶这4个因子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庆彬 张含国 姚宇 朱航勇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3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林木碳储量研究中非破坏性取样方法进行探究,通过对比树干1.3 m处木芯样品含碳率与树干平均含碳率数据,发现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利用回归分析计算出直线方程y=0.908 2x+4.379 4,R2=0.842 5,方程拟合程度达到理想水平,利用1.3 m处木芯样品含碳率推算树干平均含碳率方法可行。对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的生长、材性、含碳率、干材生物量、碳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最终筛选出生长优良,固碳能力强的种源。结果显示:干材生物量与碳储量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艳霞 张含国 张磊 朱航勇 周显昌
采用胸径木芯与伐倒木取样方法,对24年生长白落叶松优树子代测定林14个处理的生长性状、木芯材质性状、解析木材质性状及其制浆造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性状、木芯基本密度、木芯管胞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极显著;木芯基本密度、木芯管胞性状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56 0.80之间;解析木基本密度、早材微纤丝角、管胞长度、早材壁腔比、木质素、阿拉伯糖含量、抗张强度、撕裂度等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64 0.86之间;晚材率、管胞长宽比、综纤维素含量等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在0.51 0.61,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潜力较大。生长性状与木芯管胞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木芯基本密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姚宇 张含国 张振 张磊
为了解去劣疏伐对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利用14对SSR引物,对苇河青山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内38个无性系,共260个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根据子代表现及亲本生长结实的能力,设计10%~60%的疏伐强度进行模拟疏伐,利用POPGENE3.2程序分析疏伐前后各个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园遗传多样性降低程度与疏伐强度呈正相关,40%以内的疏伐强度对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影响较小,减小幅度小于0.5%,能够维持种子园较广泛的遗传基础;疏伐后无性系内至少要保留7~9个单株才能维持无性系内的遗传多样性,如按照疏伐后保存率为60%推算,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建园时,每个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潇 周超凡 雷相东 李海奎
【目的】目前关于林分碳储量随年龄动态变化的模型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林分水平的碳储量生长模型系,为区域尺度的森林碳储量动态预估提供方法。【方法】以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使用立地质量分级算法将所有样地划分为3个立地等级,并将其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系中,使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将林分平均高、断面积生长模型和林分碳储量模型3个方程进行联合估计,建立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采用调整确定系数(R_(adj)~2)、估计值的标准误(SEE)和平均预估误差(MPE)来评价模型的表现,分析不同立地等级和林分密度指数(SDI)下林分碳储量的生长过程,及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对林分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中林分平均高生长模型、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和林分碳储量模型的R_(adj)~2分别为0.879、0.977和0.953,MPE均 1 500株/hm~2时,在40年以后的林分密度对碳储量生长过程基本无影响;林分密度指数控制在1 500~2 000株/hm~2时可实现较快的碳储量生长。(4)林分碳储量随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的增加而增加,林分断面积与林分碳储量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林分碳储量的生长和立地等级、林分平均年龄、密度、断面积、平均高等因子有密切联系,采用联立方程组方法是建立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可以对林分碳储量动态进行有效预测,为了解林分碳储量的生长过程和森林碳汇评估提供了工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玉龙 姜淑梅 王文章 敖红
不同季节测定了 8个种源长白落叶松 4种酶活力 ,分析了它们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长快的种源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弱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生长慢的种源则相反 ,4种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率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各种酶活力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似 ,且与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回归分析表明 ,过氧化物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生长的负相关性较低。初步研究表明 ,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可成为长白落叶松种源早期选择的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顺兴 王军辉 张守攻 孙晓梅 王笑山 丁彪 刘淑梅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早、晚材微纤丝角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年轮内早材微纤丝角大于晚材。日本落叶松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为:在髓心处最大,以后逐渐减小。早、晚材微纤丝角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对数和乘幂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R为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早、晚材微纤丝角同树高、形率、树皮厚度、主枝粗、枝干比、主枝夹角、主枝长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早、晚材微纤丝角同胸径、冠幅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早材与晚材的微纤丝角也相关显著。早材和晚材的微纤丝角受中到强度遗传控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67 4、0.804 3。按照20%的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麻文俊 王军辉 张守攻 孙晓梅 赵海祥 宁延龙
对4个日本落叶松优良无性系(日抚27-3-1、日宽17-3-1、日草82-4-3、日草103-3-1)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生根性状和插穗内源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存在较大差异,日抚27-3-1和日宽17-3-1较易生根,日草103-3-1和日草82-4-3难生根。插穗内源多酚类物质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总酚酸含量随扦插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且较易生根的2个无性系插穗内的各种酚类物质含量均低于难生根的2个无性系;其中日抚27-3-1和日宽17-3-1插穗内邻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儿茶酸和没食子酸含量都随扦插时间而不断减小,且减小幅度较小;日草8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邢新婷 邵亚丽 安珍 上官蔚蔚 赵荣军
对4个12年生的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幼龄材早材单根管胞进行了拉伸实验。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幼龄材早材单根管胞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均值分别为11.44 GPa、616.59 MPa和6.54%,相应的变异系数为26.97%、26.26%和23.17%。方差分析表明日本落叶松幼龄材早材单根管胞拉伸弹性模量和管胞断裂伸长率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0.01水平),拉伸强度在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株内早材单根管胞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管胞断裂伸长率在年轮间差异显著。对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幼龄材早材单根管胞拉伸力学性能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单根管胞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重复力分别是0.79和0.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顺兴 王军辉 张守攻 孙晓梅 梁保松 周德义 刘淑梅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管胞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材长宽比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晚材长宽比径向变异模式相似,即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不断增加,有时亦有起伏;早材从髓心向外以近似直线的形式缓慢增加,晚材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增加,初期增加幅度较大,到一定年龄后趋于水平变化并略有波动;材质性状与树木年轮间的关系以对数方程、幂函数方程、指数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除了晚材壁腔比和早材壁厚外,其它木材性质的重复力均在0.5以上,受中度或中度以上的遗传制约,按照20%的选择率,长宽比和晚材管胞长能获得较高的...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无性系 木材性质 遗传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玉龙 王文章 陈杰
用灌施和管施方法研究了纯林和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对3 2 P的吸收及利用。结果表明 ,树木对3 2 P的吸收、运转很快 ,施3 2 P的当日即达冠层。3 2 P在树冠上层分布最多 ,中层次之 ,下层最少。灌施时3 2 P在树冠阳面分布较多 ;管施时在树冠阴面分布较多。灌施时混交林中树木对3 2 P的吸收多于纯林 ;管施时纯林中树木对3 2 P的吸收多于混交林。各林型中水曲柳对3 2 P的吸收均明显多于长白落叶松。树木可通过根系接触直接交换3 2 P ,混交林中异种树木间3 2 P交换量最多。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种间营养关系协调 ,混交后根系接触较多 ,分布趋于合理 ,改善了树木的磷营养状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渊才 张雄清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以计数类模型为基础,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进界株数,并通过AIC值,Pearson残差图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拟林木枯损株数;负二项回归模型相对于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但是对于零枯损过多的数据,这两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对这类数据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且,零膨胀负二项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克贤 李伟 徐妙珍 党常顺 刘越
以长白落叶松叶芽作外值体进行离体培养,经过透导分化和生根,培育出了可用于造林的幼苗。透导芽分化以Z培养基和SH培养基较好,激素组合为BA1.0(单位:mg/L,下同)+HAA0.1,分化率平均55%,最高可达68%左右。诱导再生植株生根以z+IBA0.2+NAA0.2+间苯三酚40效果较好。试验发现,基本培养基是影响生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供体植株进行一定的前处理可使外植体的分化率提高25.8%。研究认为,落叶松组培繁殖的较好程序应是:选择优良个体→植株的前处理→取材接种→诱导芽分化→继代增殖→诱导生根→移栽。
关键词:
长由落叶松,组织培养,分化,生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