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5)
2023(1515)
2022(1310)
2021(1215)
2020(1094)
2019(2518)
2018(2488)
2017(5096)
2016(2770)
2015(2821)
2014(2823)
2013(2829)
2012(2690)
2011(2352)
2010(2312)
2009(2164)
2008(2075)
2007(1773)
2006(1609)
2005(1498)
作者
(8248)
(6988)
(6969)
(6712)
(4418)
(3391)
(3160)
(2777)
(2666)
(2504)
(2447)
(2347)
(2325)
(2322)
(2322)
(2244)
(2157)
(2099)
(1967)
(1940)
(1889)
(1755)
(1746)
(1647)
(1566)
(1559)
(1523)
(1457)
(1431)
(1403)
学科
(13592)
经济(13590)
(7396)
方法(6889)
管理(6824)
(6356)
企业(6356)
数学(6336)
数学方法(6279)
结构(4854)
(3721)
产业(3706)
(3517)
中国(3354)
(3120)
产业结构(2912)
地方(2901)
(2813)
(2656)
体制(2446)
业经(2416)
(2358)
财务(2357)
财务管理(2354)
企业财务(2301)
(2168)
金融(2168)
(2052)
贸易(2051)
(1996)
机构
大学(39919)
学院(39538)
(18226)
经济(17961)
管理(14733)
研究(14628)
理学(13073)
理学院(12909)
管理学(12647)
管理学院(12574)
中国(10567)
科学(9713)
(8469)
(7807)
(7759)
研究所(7260)
(7163)
业大(6645)
财经(6470)
经济学(6382)
中心(6025)
(5953)
经济学院(5829)
(5828)
(5767)
农业(5520)
北京(5305)
财经大学(4950)
研究院(4755)
(4696)
基金
项目(29031)
科学(23136)
基金(22063)
(20056)
国家(19943)
研究(18750)
科学基金(16989)
社会(12591)
社会科(12105)
社会科学(12102)
基金项目(11719)
自然(11660)
自然科(11403)
自然科学(11401)
(11200)
自然科学基金(11200)
资助(9638)
(9405)
教育(8609)
重点(6990)
(6567)
(6265)
编号(6197)
科研(5793)
(5791)
计划(5749)
教育部(5543)
创新(5538)
国家社会(5537)
科技(5200)
期刊
(17786)
经济(17786)
研究(11438)
学报(8172)
科学(7645)
大学(6171)
学学(6054)
(5762)
(5731)
管理(5523)
中国(5350)
农业(3733)
经济研究(3550)
财经(3460)
(3295)
金融(3295)
林业(3231)
技术(3197)
(3054)
业经(2734)
问题(2563)
统计(2389)
技术经济(2214)
(2197)
业大(2110)
商业(2094)
科技(2081)
(2003)
决策(1952)
(1839)
共检索到54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滕毅  张青  亢新刚  杨英军  王全军  
在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检查法1大区内不同郁闭度(0.51.0)更新样地的基础上,采用种群生命表、生存分析、谱分析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臭冷杉种群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的结构和特征,揭示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臭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亏损度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一共存在着3个枯损高峰,较低郁闭度等级(0.50.6)死亡高峰出现在第1和第8龄级,中等郁闭度等级(0.70.8)出现在第1、4和9径级,较高郁闭度等级(0.91.0)出现在第1、2和10径级;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丽  杨华  亢新刚  邱实  
采用匀滑技术和谱分析等方法,在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基础上,对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臭冷杉种群和红皮云杉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臭冷杉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分布,幼苗和幼树在种群中所占比重大,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红皮云杉结构近似呈倒J型分布,幼苗所占比重较大。2)臭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出现2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4龄级阶段,另一个出现在第9龄级阶段;红皮云杉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也基本一致,每个龄级阶段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比较稳定,没有太大差异。3)臭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更趋于Deev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振海  殷秀琴  张成蒙  
【目的】研究长白山臭冷杉凋落物分解率和C、N、P元素释放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对臭冷杉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元素释放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为长白山地区森林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利用凋落物袋法对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和明亮针叶林2个亚带(2类生境)优势种——臭冷杉凋落物的分解率、养分动态及土壤动物的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手捡和TullgreN法相结合来分离凋落物中的土壤动物,凋落物中有机碳(TOC)的测定先采用过量的K2Cr O7-H2SO4经高温消煮分解后,再用Fe SO4滴定法滴定,全氮(TN)和全磷(TP)相对含量的测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郭韦韦  孟京辉  杨英军  
【目的】选择能够正确拟合经过采伐后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的模型。【方法】以长白山12块经过2~3次采伐的云冷杉过伐林固定样地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负指数、三参数Weibull、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云冷杉混交林的直径分布。【结果】12块样地密度为535~1 035株/hm2,平均胸径变化不大,在20.1~23.9cm;所有样地直径分布偏度为正。除1号、7号样地的直径结构用负指数模型效果较好,2号、4号样地用三参数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外,其余样地均适合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结论】3种分布模型中,负指数模型拟合近似"反J"型曲线时效果较好,而限定混合We...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鑫浩  何友均  许娜子  
为了研究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长白山北坡3个海拔高度建立了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的年轮差值年表。通过年表特征及响应函数分析,探讨不同海拔臭冷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海拔分布上限(1 760 m)臭冷杉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年轮宽度指数与上年9月和当年5月的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没有显著关系;在中海拔(1 250 m),年轮宽度指数与温度和降水都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在海拔分布下限(780 m),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年轮宽度指数与上年9月和10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未来气候变化有利于臭冷杉的径向生长,有利于长白山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景军  罗菊春  
该文通过标准地调查与土样测定,分析了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落叶松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部林区各类型云冷杉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差不大,原始林稍高,人工落叶松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云冷杉林较低.提出了保护与发展云冷杉林的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泊林  杨华  谢榕  
【目的】择伐的促进效果常用伐后林分保留木的生长动态来评估。本文对择伐后的云冷杉林林分直径结构异质性及不同树种和径阶的生长动态进行研究,为帮助经营者调整择伐策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吉林省金沟岭林场4块云冷杉林固定样地,其中对照样地1块、3块择伐样地,择伐强度分别为21%(轻度)、27%(中度)、36%(强度),采用普雷斯勒生长率以及基尼系数分析了林分伐后直径结构异质性和生长的动态,并采用了生长优势的概念分析了林分内不同耐荫程度的树种和径阶对择伐的生长响应。【结果】伐后5年,不同择伐强度(轻度、中度、强度)样地耐荫树种生长率分别为2.92%、2.73%、3.04%。择伐强度的增大对耐荫树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促进林下不耐荫树种的生长(2.18%、2.91%、3.65%);中低择伐强度能显著促进林分内中小径阶林木的生长,但对优势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强度择伐对林分各径阶的生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不耐荫树种非优势木对择伐的响应更积极,伐后相比耐荫树种展现出更强的负生长优势;对中径阶林木的择伐能立即提高林分直径结构异质性。伐后样地的基尼系数呈现降低趋势,择伐能够通过降低林分不对称竞争,促进中小径阶林分生长,进而降低林分直径结构异质性水平。【结论】高强度择伐以及定期伐除生长贡献较低的耐荫树种优势木能够最大化林分生产力,轻度择伐能较好地促进云冷杉林林分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朝东北地区初级植被的正向演替。生长优势能够有效反映伐后各径阶林木的生长状态,为合理采伐林木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伊  杨华  
【目的】混交林的稳定性、发展的可能性与空间结构密切相关,探究空间结构对林分生长量的影响对促进林分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分析混交度(M)和大小比数(U)对单木生长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天然林林分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选用2块云杉蓄积占总蓄积比例分别为0.1~0.2(1成云,1P)和0.4(4成云,4P)固定样地的5期监测数据,采用4株相邻木法计算空间结构三参数,绘制多元分布图,分析了1P和4P内各径级云杉、臭冷杉和红松在不同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的胸径生长量变化规律。【结果】1P和4P均介于中度和强度混交(M分别为0.625和0.657)且呈随机分布;臭冷杉和红松的生长介于亚优势至中庸状态间(U=0.25~0.50),云杉在4P内介于亚优势至中庸状态间(U=0.48),在1P内介于中庸至劣势状态间(U=0.70)。云杉和臭冷杉的年胸径生长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P <0.05)。云杉在1P内的年胸径生长量低于4P,红松相反。【结论】不同径级下林木的生长具有显著差异,降低大小比数的同时适当提高混交度有利于林木的胸径生长。不同生长阶段的竞争不同导致了不同径级林木对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响应的差异,故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林木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调整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长期的稳定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秀红  郑小贤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复杂森林群落。针叶树种具有胸径和树高的优势,尤其是红松的直径和树高最突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坤枚  邵彬  李飞  
云冷杉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长白山区是云冷杉林类型最多而且分布较广泛的区域,但对它们的结构与动态研究较少。文章根据长白山北坡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云冷杉林的200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与结构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以及林分林木直径、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直径与林木株数之间存在着幂指数关系,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亦呈幂指数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云冷杉林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最后对云冷杉林的经营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瑞强  唐景毅  程艳霞  张春雨  陈贝贝  何怀江  夏富才  
为揭示长白山云冷杉林物种共存的维持机制,基于Ripley’s K的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5.2 hm2云冷杉林中鱼鳞云杉和臭冷杉的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种间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样地中鱼鳞云杉与臭冷杉共8 730株,占样地全部个体数的68.1%,胸高断面积之和占样地全部个体胸高断面积的51.9%,在样地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个树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反"J"型分布。空间格局分析显示:小径级的臭冷杉和鱼鳞云杉均呈聚集分布,尤其是在小尺度上更加明显;而随着径级增大,则呈随机分布,聚集强度也随尺度的增大而降低。臭冷杉的大树和小树在0~50 m尺度上呈负相关,显示这2组个体存在非常激烈的种内竞争。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峰  郑小贤  王铁牛  杨凤军  
文章对长白山云冷杉林云冷杉原始林与云冷杉过伐林内倒木的贮量,以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冷杉原始林内倒木贮量为241.7 m~3/hm~2。云冷杉过伐林内倒木贮量为66.9m~3/hm~2。两种林型内倒木上幼苗结构均随级别增大而减少。云冷杉原始林Ⅲ.Ⅳ,Ⅴ级倒木株数占到96%,倒木贮世随级别的增大而增加,Ⅲ,Ⅳ,Ⅴ级倒术贮量占到97.2%;云冷杉过伐林只有Ⅲ级与Ⅴ级存在倒木,Ⅴ级倒木株数占79.4%,贮量占70.8%。倒木上幼苗主要集中在大头端以及倒木中部,小头端幼苗数量较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蔡烁  
为了对林下灌木草本生物量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将长白山云杉Picea jezo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云冷杉林)样地按郁闭度0.6,0.8,1.0分类,以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并估算了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主要树种器官(干、枝、叶、根)生物量模型自变量与D2H和DH(D为地径,H为树高)关系最为紧密,最优函数以线性函数为主。其次,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幼树生物量(W)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再次,郁闭度为0.6,0.8和1.0时,冷杉对林下幼树生物量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了34.94%,40.79%和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岳刚  徐光  赵东宁  杨艺军  高祥  
以长白山地区6块云冷杉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方法,并利用传统的负指数模型和Weibull模型作为参照,对直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样地直径分布呈多峰、rotated-sigmoid等不规则分布;数学统计表明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的直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Weibull模型,最后为负指数模型,尤其在模拟双峰和rotated-sigmoid分布时混合模型优势明显;残差图显示径阶大于28cm后,相对于其它两个模型,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的残差值更接近于0。限定混合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具有高灵活性和高精度的林分直径模拟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杨  亢新刚  
【目的】建立林木空间利用率模型,为天然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生产力的比较提供依据,为单木成熟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林木生长量与树冠大小比值定义林木空间利用率,以长白山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块标准地的2 268株单木数据,建立林木空间利用率混合模型,拟合各树种的空间利用率。【结果】(1)备选指标中蓄积生长量和树冠投影面积之比与胸径相关系数最高,适宜作为计算指标。(2)通过逐步回归,最终选定林木胸径、胸径平方(代表胸高断面积)、树高、冠幅、样地蓄积、针阔比、坡向坡度、竞争指标作为林木空间利用率基础模型的自变量。(3)确定按树种分组,包含胸径平方及截距随机效应参数、指数函数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经检验,混合模型在建模数据及检验数据中的表现均略优于一般线性模型。(4)利用所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各树种空间利用率最高时期的胸径分别为云杉约40 cm,冷杉、落叶松、红松、中阔组约37 cm,慢阔组约32 cm。【结论】林木利用率模型得到的数量成熟是以单位营养空间的生产力为基础的,使不同树种间的比较更为合理,且计算结果符合一般林学规律,可以作为该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判定单木成熟及优化林分结构的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