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8)
2023(7316)
2022(6576)
2021(6078)
2020(5471)
2019(12734)
2018(12499)
2017(23556)
2016(13314)
2015(15405)
2014(15608)
2013(15554)
2012(15058)
2011(13695)
2010(13888)
2009(13166)
2008(13271)
2007(12173)
2006(10477)
2005(9478)
作者
(43290)
(36554)
(36430)
(34651)
(23347)
(17858)
(16635)
(14394)
(13734)
(13161)
(12451)
(12391)
(11942)
(11868)
(11685)
(11612)
(11353)
(10654)
(10633)
(10565)
(9369)
(9044)
(8971)
(8297)
(8247)
(8222)
(8199)
(8125)
(7580)
(7544)
学科
(54512)
经济(54449)
(33387)
管理(32783)
方法(25528)
(24853)
企业(24853)
数学(22669)
数学方法(22444)
(17645)
(14259)
中国(13823)
(13160)
地方(13146)
(11708)
贸易(11704)
农业(11615)
(11334)
业经(10347)
(9882)
(8983)
环境(8740)
(8224)
金融(8220)
(8147)
银行(8095)
(7728)
(7542)
财务(7528)
财务管理(7503)
机构
大学(199988)
学院(198117)
(77746)
经济(75955)
研究(74397)
管理(70542)
理学(59966)
理学院(59157)
管理学(57890)
管理学院(57528)
中国(54728)
科学(49815)
(45673)
(44448)
(40958)
研究所(37632)
业大(36853)
农业(36032)
(34955)
中心(34430)
(31772)
北京(28430)
财经(27827)
(26824)
(26820)
师范(26547)
(25287)
(25138)
(24894)
经济学(23855)
基金
项目(134211)
科学(101846)
基金(94834)
研究(92681)
(86837)
国家(85741)
科学基金(69324)
社会(55663)
(52790)
社会科(52468)
社会科学(52443)
基金项目(50189)
自然(46780)
自然科(45384)
自然科学(45363)
(45342)
自然科学基金(44536)
教育(42122)
资助(39776)
编号(37415)
成果(31278)
重点(31088)
(29491)
(29291)
计划(26965)
科研(26729)
课题(26710)
(26662)
创新(25051)
科技(24792)
期刊
(85933)
经济(85933)
研究(55258)
学报(41629)
(41389)
中国(39392)
科学(35390)
大学(29926)
学学(28489)
农业(27493)
(27154)
管理(22711)
教育(19075)
(17212)
金融(17212)
(15466)
技术(15152)
业经(13956)
财经(13506)
经济研究(12979)
问题(12173)
(12008)
(11593)
林业(11542)
业大(11438)
资源(10279)
科技(10081)
图书(10063)
(9990)
统计(9540)
共检索到297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德江  郑依国  孙晨辉  赵琛  靳英华  张立军  李金功  刘丽杰  
[目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原始林为主,森林结构复杂,稳定性好。建立自然保护区60年来,仅在2019年大规模暴发了落叶松毛虫灾害。本研究旨在对致灾状况和致灾因子进行分析。[方法]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遭受虫害的北坡森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在2019年和2020年进行了监测,对森林受损和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从气象条件和森林结构两个方面探究了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大暴发的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整体上成灾区发生比例不大,但局部受灾程度很重。虫灾区占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总面积的12.5%,其中,一般灾区占21.8%,重灾区占79.2%。受灾的主要树种为鱼鳞云杉、臭冷杉、红松和长白落叶松。(2)长白山落叶松毛虫成灾区森林有所恢复,但是不同林型恢复程度差异明显。长白落叶松林受损林全部恢复,红松阔叶林中红松纯林以及海拔1 100 m至1 300 m云冷杉林重度受损林恢复差。(3)3种受损林型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导致3种林型虫口的密度存在差异。云冷杉针叶林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低,树势强,虽然其多样性和混交度高,但都是针叶树种,可视为纯林,因此受害最重。红松针阔混交林竞争指数和大小比数高,树势弱,但是其多样性和混交度高,有较多的阔叶树种,因此受害程度低于云冷杉。长白落叶松林的竞争指数、混交程度、大小比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3种林型最低,由于其为先锋树种,树龄小,叶片少,虽然易遭受虫害,但虫口较少,特别是第二年受损落叶松可以恢复叶片生长,其受害程度较低。(4)2018年和2019年气象条件总体高温、干旱和日照时数多,特别是2018年秋冬气温极高和2019年春季降水极少是落叶松毛虫暴发的重要气象原因。[结论]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林分结构和气象气候条件有利于松毛虫的爆发,可能会周期性出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繇  刘利  张明杰  于俊林  
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报道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06科333属613种,分别占吉林省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数的88·21%、69·66%、58·21%。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9种,占长白山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数的63·93%;东北道地药材有19种。多年生草本类413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67·37%;全草类、根类和根茎类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数的50·08%、16·48%和12·89%。46·10%的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94·29%的种类分布在海拔720~1000m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中。优势科主要有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等。优势属主要有蓼属和乌头属等。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冀卫荣  胡俊杰  孟翔  李友莲  
选择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5和40年生)和天然林(5~8、20~30、35~45和60~80年生)7块样地,利用巴氏罐诱法,对其地表甲虫的多样性在科级水平上进行研究。本研究采集甲虫标本3104号,分属于19科,其中步甲科、隐翅甲科和露尾甲科分别占总数的30.48%、26.97%和19.23%,共同构成了研究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象甲科、叩甲科、叶甲科和金龟科为常见类群,其余12科为比较不常见的类群。科级丰富度和多样性在7块样地变化趋势是类似的,5~8年生天然林和5年生人工林高,25年生人工林和20~30、35~45年生天然林低,40年生人工林和60~80年生天然林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立为  黄建华  周善义  
报道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144种,隶属18科113属,其中17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组成分析表明,猎蝽科、缘蝽科、蝽科、盲蝽科和长蝽科是猫儿山蝽类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蝽类区系的主体,但属种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猫儿山仍有大量蝽类物种有待发现。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与华南区关系最为紧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益民  吴章文  
对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90%,有7种森林植被类型,16种林分,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境内共有种子植物1825种、蕨类植物215种、菌类72种、陆生脊椎动物212种,物种资源丰富多样;野生动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5种,省三级保护动物152种;保护区内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为国家一级,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1.8万个.cm-3,空气中细菌少,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小气候类型多样,环境质量好。优越的森林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表明,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良好,需倍加呵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磊  胡德夫  丁长青  隋金玲  张东  杨亮  吴记贵  蒋万杰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在自然界中啮齿动物是一些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陆地上许多类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啮齿类群落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张知彬等,2001;武晓东等,1999;2000;杨扬等,2008;周旭东等,2004;Aragon et al.,2009;Courtalon et al.,2010;Tibault etal.,2010)。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随气候、小生境和食物的变化,它们种群数量和生活史性状等各因子便会变化。由此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也随时间而变化(曾宗永,199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密  周红春  谭济才  余桂清  
于2006—2008年间,对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标本,共整理、鉴定、记录天蛾科昆虫49种,隶属于5亚科30属,其中6种为湖南省新记录种.壶瓶山天蛾科昆虫区系成分以东洋成分为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王新怡  侯继华  
应用Ripley’sk(t)函数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色木槭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分别呈完全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红松、水曲柳分别在0~13m及4~12m尺度范围上出现聚集分布;紫椴则在0~41m尺度范围上呈现聚集格局.紫椴、色木槭随着种群发育,聚集尺度范围及聚集规模逐渐减小.紫椴不同生长阶段间在小尺度上呈现空间正相关(最大尺度不超过3m);色木槭幼树与中树在11~12m尺度范围呈现空间正相关,而幼树与大树在4~6m尺度范围出现空间负相关.红松与紫椴(3~8m、38~50m)、色木槭(3~18m、46~50m)在小尺度以及较大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与蒙古栎在大尺度(4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东辉  宋淑梅  张作刚  贺运春  王建明  李玉社  
对地处山西东南部的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虫生真菌种类资源及其杀虫活性作了初步的研究。共分离鉴定真菌 3目 13属 19种 ,2种为山西特有种 ,其中的丝孢目真菌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群。选取其中的多形白僵菌和印度轮枝菌 ,分别对林业害虫杨二尾舟蛾、杨梢叶甲幼虫进行杀虫活性试验 ,多形白僵菌的平均杀虫效果高于印度轮枝菌 16 .4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伟光  赵明水  刘微  邹祖兴  顾蕾  
通过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临安市西天目乡人民政府和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以SWOT为分析框架,阐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强势与机会及弱势与挑战。强势与机会有:①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②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③基于非木质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结构;④当地居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⑤社区共管模式雏形的出现;⑥强有力的林业科研力量支撑。弱势与挑战为:①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②自然保护与社区利益共享机制未完全形成;③社区共管机制尚不健全;④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退化。提出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丁丽霞  王祖良  周国模  杜晴洲  
为解决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扩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该自然保护区在1985年,1991年,2003年3个时期毛竹林的面积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区内毛竹林面积以平均4.47 hm.a-1的增长速度迅速扩张,并有继续快速蔓延的趋势,严重蚕食了周围原始植被(特别是阔叶林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认为毛竹林迅速扩张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极少,毛竹林盖度大(>79%),林下其他植被更新难等。最后提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图2表1参8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丽萍  陈晶  周伟  
通过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进行现状调查,从管理体系设置、执法建设情况、生态监测以及科研和社区共管与生态旅游4个方面,对佛坪保护区大熊猫保护管理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管理体系基本完善,机构设置合理,经费较为宽松;执法体系完善;监测体系规范;作为科研平台,每年有科研项目在区内实施。参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2008),佛坪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达到优等。同时,对保护区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涛  赵明水  杨淑贞  庞春梅  王祖良  刘亮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古树名木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为了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古树名木资源状况,掌握它们的动态发展趋势,2002~2003年作者对该保护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古树名木共计5511株,隶属43科73属100种;优势种群突出,特有珍稀资源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经济文化价值;但有些古树名木生长势衰弱,亟须采取保护措施。表2参1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荣  潘文斌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国建  陈传明  郭连超  侯雨峰  
以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分析当地农村居民社会观念状况,并结合群体差异性特征,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探讨不同人口属性群体间社会观念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社会观念状况整体较强,但参与意识相对薄弱;农村居民社会观念指数存在群体差异性,性别对维权意识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状况对其环保意识的高低产生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