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2)
- 2023(11814)
- 2022(9733)
- 2021(8757)
- 2020(7805)
- 2019(17801)
- 2018(17552)
- 2017(33589)
- 2016(18653)
- 2015(21028)
- 2014(21061)
- 2013(21249)
- 2012(19965)
- 2011(17920)
- 2010(18395)
- 2009(17344)
- 2008(17902)
- 2007(16526)
- 2006(14492)
- 2005(13196)
- 学科
- 济(85280)
- 经济(85178)
- 业(81908)
- 企(71870)
- 企业(71870)
- 管理(65673)
- 方法(38599)
- 农(30094)
- 数学(30081)
- 数学方法(29802)
- 业经(27657)
- 财(26741)
- 农业(21913)
- 务(19866)
- 财务(19849)
- 财务管理(19822)
- 中国(18892)
- 企业财务(18724)
- 技术(17436)
- 地方(16956)
- 学(16932)
- 和(16370)
- 制(16318)
- 贸(15495)
- 贸易(15489)
- 易(14995)
- 理论(14569)
- 划(14344)
- 策(14017)
- 环境(12267)
- 机构
- 学院(285791)
- 大学(281265)
- 济(117717)
- 经济(115444)
- 管理(110179)
- 研究(97101)
- 理学(94327)
- 理学院(93260)
- 管理学(91749)
- 管理学院(91218)
- 中国(74237)
- 科学(62837)
- 京(60035)
- 农(59924)
- 财(54209)
- 所(52100)
- 农业(47597)
- 研究所(47450)
- 业大(47226)
- 江(45132)
- 中心(43799)
- 财经(43050)
- 经(38890)
- 北京(37665)
- 经济学(35456)
- 州(35194)
- 范(34828)
- 师范(34464)
- 院(34443)
- 经济学院(32336)
- 基金
- 项目(186941)
- 科学(146309)
- 基金(135102)
- 研究(131946)
- 家(119876)
- 国家(118821)
- 科学基金(100671)
- 社会(82979)
- 社会科(78551)
- 社会科学(78525)
- 省(74602)
- 基金项目(72286)
- 自然(67122)
- 自然科(65489)
- 自然科学(65460)
- 自然科学基金(64343)
- 划(62384)
- 教育(58769)
- 资助(54816)
- 编号(52276)
- 重点(42804)
- 发(41492)
- 成果(41472)
- 业(41278)
- 创(41170)
- 部(40624)
- 创新(37874)
- 科研(36313)
- 课题(36241)
- 计划(35817)
- 期刊
- 济(135329)
- 经济(135329)
- 研究(79026)
- 农(55688)
- 中国(52372)
- 学报(49121)
- 财(45613)
- 科学(45324)
- 管理(42292)
- 农业(37762)
- 大学(36061)
- 学学(34710)
- 技术(24883)
- 业经(24033)
- 融(24016)
- 金融(24016)
- 业(23111)
- 教育(22127)
- 财经(21644)
- 经济研究(20236)
- 经(18734)
- 问题(18266)
- 技术经济(16868)
- 版(15248)
- 资源(14533)
- 贸(14452)
- 现代(14187)
- 世界(13893)
- 商业(13714)
- 科技(13668)
共检索到423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悦 刘琪璟
【目的】检测长白山北坡植被的变化趋势,分析植被分布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森林干扰的变化情况,以期更加全面地揭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前后研究区植被的变化情况,为评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效果及制定植被资源恢复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地理数据分析云平台,使用1987—2020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燃烧率(NBR),结合Sen-Theil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地理探测器和LandTrendr变化检测算法,分析了白河林业局的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合年均温、年平均降水量、海拔、坡度、林种和森林类型数据,研究了不同因子对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年份的森林干扰情况。【结果】1)1987—2020年研究区总体NDVI呈现提高趋势,在2000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天保工程实施后研究区NDVI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初期提高趋势最为显著;2)温度和降水量对于NDVI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森林类型和海拔;3)1987—2020年研究区的年干扰面积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000年前森林干扰较为频繁,2000年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森林干扰面积明显下降,且森林干扰主要发生在研究区中部以及北部部分区域,南部的落叶针叶林区域在研究时间内未观察到明显的干扰现象。【结论】近30年来长白山北坡植被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且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植被改善以及降低干扰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东 刘惠清
近50年来长白山北坡林线种群呈现明显的扩张态势。为揭示林线变动机制,本文以长白山天池气象站的气象数据(1953-2007年)为基础,结合野外的气温观测,以温暖指数(WI)及湿润指数(HI)为生态气候指标,以16℃·月和68.8 mm/℃·月为阈值,通过数据保证率的计算推测55年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线的水热条件变化。结果表明:以WI和HI指标确定的林线位置分别在1975~2460 m和1584~2231 m。WI与HI变化对林线高度变动影响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WI与HI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光雷 张洪岩 郭聃 郭笑怡
本文利用长白山区SPOT/VGT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该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滞后性。结果表明:①2000-2009年,长白山区植被NDVI逐年变化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区域的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3.91%,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北坡和西坡,NDVI减少区域集中在南坡;②NDVI变化率随季节和植被类型变化而不同,NDVI增长主要集中在5月和9月,而7月NDVI变化较小,甚至出现下降趋势;③植被NDVI与温度和降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且NDVI与温度的相关性高于与降水的相关性,且随海拔升高,NDVI与温度相关性增强;④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滞后期,不同植被类型,滞后期存在差异。苔原NDVI对温度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大约10天,而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ND-VI对温度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约为20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坤枚 邵彬 李飞
云冷杉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长白山区是云冷杉林类型最多而且分布较广泛的区域,但对它们的结构与动态研究较少。文章根据长白山北坡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云冷杉林的200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与结构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以及林分林木直径、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直径与林木株数之间存在着幂指数关系,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亦呈幂指数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云冷杉林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最后对云冷杉林的经营提出了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娜 于振良 赵士洞
该研究运用已建立的EPPML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 ,对长白山各类植被年蒸腾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 ,模拟值平均为 0 .63 8m a,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年蒸腾量在空间上随海拔升高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 ,其中阔叶红松林最高 (0 .885m a) ,高山流砾滩草类最低 (0 .0 94m a)。此外 ,还对影响该格局的植被因子 (叶面积指数LAI)和环境因子 (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蒸腾量与LAI高度正相关 (R =0 .77) ,但两者并不呈简单的正比关系 ,当LAI大于 2m2 m2 时 ,大多数植物的蒸腾量达到饱和 ;蒸腾量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 ,其它依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雅丽 王建军
根据2000~2010年的志丹县逐月MODIS/NDVI数据,以乡镇为单元,结合志丹县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志丹县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从气候尺度上,气温对植被覆盖影响显著且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从区域尺度上,志丹县各乡镇11年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均有所增加,其中张渠乡增加幅度最大,永宁镇增加幅度最小;从经济尺度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农业科技水平以及政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显著且与之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各乡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业科技水平,加强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能加快植被覆盖的增加,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
植被变化 NDVI 退耕还林 驱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新蕊 杨武年 陈桃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植被覆盖及生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利用该地区2000~2015年MODIS NDVI数据、气象和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研究区统计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MVC)、趋势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川中丘陵区经国家生态工程建设后的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川中丘陵区植被呈增加的趋势,增速为5. 84/10 a(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慧君 谢亚巍 曹聪 何松 杨洵 姜巽 龚思宇 杨正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PP的影响规律,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MOD17A3HGF数据、气象数据、DEM数据和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趋势分析和偏导数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2001~2020年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特征,量化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贡献,并探讨引起NPP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重庆市NPP均值为620.29 gC m~(-2),空间上植被NPP呈现沿长江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的分布格局。(2)近20 a重庆市NPP整体以5.38 gC m~(-2)a~(-1)速率变化,变化趋势以显著升高为主;岩溶区域NPP升高和降低趋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90.04%和9.96%。(3)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气候变化对NPP变化的贡献大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负向作用更为明显。非岩溶区域NPP变化主要气候影响,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负向作用面积占比更大。岩溶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贡献相当,气候因子对NPP变化的负向作用面积占比(33.11%)大于人类活动(28.51%)。生态工程的实施促进了NPP的提高。(4)驱动力分析表明,研究区NPP变化主要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作用,但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重庆西部和东北部NPP升高主要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中部NPP升高主要受气候变化主导;渝东南等岩溶区域NPP升高受人类活动主导作用更为明显,而气候条件对岩溶区域植被NPP的负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尼加提·伊米尔 满苏尔·沙比提 玉苏甫·买买提 麦丽开·艾麦提
以精河绿洲为研究区,1997、2007和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气象和水文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动态度和时间序列追踪,探寻精河绿洲近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归因。结果表明:1)1997—2016年,精河绿洲土地覆被类型变化主要表现在低覆被度植被、其他覆盖向耕地的转化;耕地向高覆盖度植被的转化;中覆盖植被严重退化;湿地面积呈现出越来越减少趋势,水体总面积呈现增加的趋势。2)1997、2007和2016年土地覆盖类型中的其他覆盖、耕地和水体的面积和比例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12.17%、5.30%和2.49%。高-中-低覆盖度植被,以及湿地呈减少趋势,其中低覆盖度植被减少速度最快,减幅达13.23%,中覆盖度植被前10年呈增加趋势,而后10年呈减少趋势。3)精河绿洲土地覆盖变化受到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自然因素限制了山区和平原区之间的低覆盖度植被的生存,人文因素则是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的直接驱动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列 赵秀海 张赟
以长白山5.2 hm2椴树红松林固定监测样地为基础,研究优势种红松与紫椴的径级结构,运用Ripley sK函数探讨红松和紫椴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红松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分布,幼树数量较少。②红松和紫椴种群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红松和紫椴幼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小树和大树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大树的聚集强度小于小树。③红松小树与大树在1 m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紫椴幼树与小树、幼树与大树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红松小树与紫椴大树、紫椴小树与红松大树在局部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雨田 石军南 张怀清 吴炳伦
【目的】探究洞庭湖湿地植被覆盖变化的长期时空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FSDAF(时空融合数据分析框架)算法融合Landsat和MODIS影像,获取洞庭湖湿地2000—2019年月尺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采用改进的STL时序分解方法分离洞庭湖湿地植被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量化湿地植被覆盖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基于线性回归方法与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数据对洞庭湖湿地植被进行时空动态分析,识别湿地植被在不同尺度的时空动态格局。应用基于偏相关的分析方法定量评估2000—2019年3个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和人为因素对趋势和季节性植被变化的贡献。【结果】1) 2000—2019年,洞庭湖湿地植被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变化呈现出空间分异格局,但总体呈“绿化”趋势,变化率分别为4.8×10-3 a-1和0.4×10-3 a-1。2)温度和太阳辐射与植被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被变化的季节相关性大于趋势相关性。降水量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相对较低,且与水稻的NDVI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趋势分量偏相关系数R=-0.27;季节分量偏相关系数R=-0.42)。3) 2000—2019年,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对洞庭湖湿地植被变化的平均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8%和42%,其中人为因素对长期和季节性湿地植被生长与恢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5%和62%,气候变化对长期和季节性湿地植被退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3%和56%。【结论】人为因素促进植被生长是洞庭湖湿地植被增绿的主要动因;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采取合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仍是未来实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百丽 王淼 姜萍 姬兰柱
为了解水甲虫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于2004—2006年每年6—10月在长白山北坡采集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甲虫标本,共发现水甲虫8科38属70种。研究发现不同的环境,水甲虫的种类、数量、个体大小明显不同。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水甲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海拔(r=0.507)、底泥有机质含量(r=0.638)和全磷含量(r=0.668)成明显正相关,与水电导率(r=-0.470)、水深度(r=-0.461)和水pH值(r=-0.470)负相关显著;均匀度指数与底泥有机质含量(r=0.542)和全磷含量(r=0.489)正相关显著;物种数与海拔(r=0.590)、底泥有机质含量(r=...
关键词:
水甲虫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彬 邓坤枚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 ,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建群种均为臭松、鱼鳞云杉 ,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赤松、长白落叶松及岳桦。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 ,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 ,即分布于海拔1290m左右的红松云冷杉林 ,分布于海拔1500m附近的典型云冷杉林及分布于海拔1680m周围直到1820m的岳桦云冷杉林。组成长白山北坡各类云冷杉林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109种,分属43科88属 ,其中乔木植物15种 ,灌木层植物21种 ,草本植物73种。在所有灌木层和草本层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桃 包安明 何大明
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与雅砻江的交汇处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也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的重点实施区。基于2001~2010年MODIS-NDVI数据,以及同时期的气象数据和其他辅助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VC)、趋势分析法以及线性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攀枝花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市植被覆盖整体较高,属于高植被覆盖区域,年际尺度上,植被覆盖呈上升的趋势,增长速率为0.02/10 a;从年内来看,9月NDVI达到最大值,NDVI最小值出现在3月;植被覆盖在水平空间上呈"南低北高"的分布特征,并在垂直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研究区植被覆盖分别在海拔2 000~3 000 m、坡度30°~40°达到最大值;受水热条件的影响,阴坡(0°~45°,315°~360°)植被覆盖高于阳坡(135°~225°),而平地(-1°)植被覆盖度最低;就整个研究区而言,植被退化的面积与增加的面积分别占0.7%和44.4%,增加的面积远大于退化的面积;年际尺度上植被受气温的影响高于受降水的影响;大规模生态工程建设是研究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向阳 韩进轩
长白山西坡发生的灾害性风灾干扰,一方面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加强保护和加速恢复的新课题。文中分析了风灾干扰区的更新格局和过程以及干扰后处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从立地和景观水平促进更新恢复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长白山,风灾干扰,恢复,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