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87)
- 2023(2914)
- 2022(2647)
- 2021(2519)
- 2020(2398)
- 2019(5521)
- 2018(5483)
- 2017(10107)
- 2016(5767)
- 2015(6761)
- 2014(6923)
- 2013(6713)
- 2012(6429)
- 2011(5944)
- 2010(6025)
- 2009(5696)
- 2008(5756)
- 2007(5136)
- 2006(4589)
- 2005(4277)
- 学科
- 济(22207)
- 经济(22150)
- 管理(16240)
- 业(15068)
- 企(12479)
- 企业(12479)
- 方法(9962)
- 数学(8660)
- 数学方法(8537)
- 制(6806)
- 学(6506)
- 中国(6470)
- 农(6116)
- 财(6046)
- 贸(4856)
- 贸易(4854)
- 易(4674)
- 地方(4451)
- 体(4447)
- 业经(4332)
- 银(3960)
- 银行(3943)
- 融(3842)
- 金融(3840)
- 行(3811)
- 农业(3693)
- 体制(3625)
- 和(3538)
- 理论(3406)
- 度(3396)
- 机构
- 大学(86830)
- 学院(84705)
- 研究(32732)
- 济(31848)
- 经济(31029)
- 管理(30083)
- 理学(25823)
- 理学院(25428)
- 管理学(24767)
- 管理学院(24615)
- 中国(24386)
- 科学(21450)
- 京(19140)
- 所(18188)
- 农(17573)
- 研究所(16625)
- 财(15909)
- 业大(14336)
- 中心(14284)
- 农业(13838)
- 江(13135)
- 北京(12558)
- 范(12283)
- 财经(12244)
- 院(12208)
- 师范(12152)
- 省(11079)
- 经(11076)
- 州(10598)
- 师范大学(9956)
- 基金
- 项目(56618)
- 科学(43572)
- 基金(40511)
- 研究(38820)
- 家(37213)
- 国家(36873)
- 科学基金(29910)
- 社会(23686)
- 社会科(22199)
- 社会科学(22196)
- 省(21385)
- 基金项目(21327)
- 自然(20499)
- 自然科(20011)
- 自然科学(20006)
- 自然科学基金(19666)
- 划(19230)
- 教育(18063)
- 资助(17122)
- 编号(15092)
- 重点(13318)
- 成果(13291)
- 部(12750)
- 发(11718)
- 课题(11397)
- 计划(11360)
- 创(11284)
- 科研(11202)
- 创新(10585)
- 教育部(10328)
共检索到131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宇 胡兵 秦江环 赵秀海
【目的】探究长白山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及其驱动过程,以及多度分布与性状分布之间的关系,为当地森林经营与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不同林分类型的3块5.2 hm2(次生山杨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红松紫椴林)和1块5 hm2原始阔叶红松林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样地内木本个体的6个关键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厚度、最大树高、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分析样地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功能性状分布格局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林分类型中通过统计检验的模型种类各异,但所有最优模型均为统计模型。在性状分布格局中,最大树高、比叶面积和叶磷含量在4块样地均呈现正态分布。然而,功能性状分布格局转化得到的物种分布格局模型显示,尽管部分模型通过了统计检验,但与多度分布结果拟合度不高。【结论】在长白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并非主要由随机过程驱动,而是受到竞争作用的显著影响,这决定了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情况。虽然功能性状分布与物种多度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直接通过群落水平性状分布格局推断物种多度的方法尚不准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瑞强 唐景毅 程艳霞 张春雨 陈贝贝 何怀江 夏富才
为揭示长白山云冷杉林物种共存的维持机制,基于Ripley’s K的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5.2 hm2云冷杉林中鱼鳞云杉和臭冷杉的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种间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样地中鱼鳞云杉与臭冷杉共8 730株,占样地全部个体数的68.1%,胸高断面积之和占样地全部个体胸高断面积的51.9%,在样地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个树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反"J"型分布。空间格局分析显示:小径级的臭冷杉和鱼鳞云杉均呈聚集分布,尤其是在小尺度上更加明显;而随着径级增大,则呈随机分布,聚集强度也随尺度的增大而降低。臭冷杉的大树和小树在0~50 m尺度上呈负相关,显示这2组个体存在非常激烈的种内竞争。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惠淑荣 韩玉库 董文宇 代力民 巩艳红 冯双霞
以长白山阔叶林三类清查资料为依据,采用修正指数分布式拟合并预测林分的直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平均直径的增大,林分偏度和峭度逐渐变小,直径分布形状也发生变化。该项研究为预估该类林分各径阶的株数、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修正指数分布式 阔叶林 直径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夏富才
分析次生林群落中12个树种的空间格局,阐述树木种群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多数环境因子和树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即存在空间聚集性结构;2)空间变异分割表明,环境因子主要制约幼树和小树的空间分布,而对大树影响较小;3)土壤水分和土壤pH值对树种分布影响较大,土壤营养(全氮、全磷和全钾)作用相对较小,土壤有机质、叶面积指数和光量子密度与树种空间变异之间无显著关系;4)在已知种群空间变异中,环境因子(包括环境变量单独解释部分、环境变量与空间变量交互作用部分)解释能力较低,而纯粹的空间变量(即空间变量单独解释部分)对种群空间变异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说明一些未知的独立于环境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蕾 张春雨 赵秀海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选择种群结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面积为1hm2的固定样地,对样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运用均匀度理论对不同径阶大小的林木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运用均匀度、点格局、角尺度3种格局研究方法对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小径阶林木的分布状态为集群分布,随着径阶的增大,林木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2)阔叶红松林的格局分布为集群分布,这主要受到了演替阶段和林分年龄的影响。3)3种方法在格局不太明显的种群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3种方法在格局检验上各有优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新华 赵秀海 曾凡勇 张春雨
利用Moran’sI指数和双相关函数g(r)分析7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检验了环境因子与树种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色木槭幼树和小树不具有空间自相关结构,其他树种或生长阶段均呈显著正空间自相关。同一树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幼树、小树、大树)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7个树种在绝大多数空间距离上呈随机分布,少数空间距离上呈聚集分布,并且这种聚集性主要表现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环境变量对紫椴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对紫椴幼树、小树及大树空间变异的解释能力分别为23.6%、19.7%和27.5%。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蒙古栎幼树2.4%和小树27.1%的空间变异,香杨小树6.8%的空间变异,对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郭韦韦 孟京辉 杨英军
【目的】选择能够正确拟合经过采伐后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的模型。【方法】以长白山12块经过2~3次采伐的云冷杉过伐林固定样地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负指数、三参数Weibull、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云冷杉混交林的直径分布。【结果】12块样地密度为535~1 035株/hm2,平均胸径变化不大,在20.1~23.9cm;所有样地直径分布偏度为正。除1号、7号样地的直径结构用负指数模型效果较好,2号、4号样地用三参数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外,其余样地均适合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结论】3种分布模型中,负指数模型拟合近似"反J"型曲线时效果较好,而限定混合W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李媛媛
为了探讨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化特征及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通过对以往在该地区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统计得出长白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34科517属1323种。对这些植物从属、种两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4个植被垂直带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包含有少量的热带成分,主要体现在阔叶红松林带;随海拔的升高,温带性质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逐渐增强。植物区系的垂直变化反映了长白山低海拔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北极成分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长白山 植物区系 垂直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列 赵秀海 张赟
以长白山5.2 hm2椴树红松林固定监测样地为基础,研究优势种红松与紫椴的径级结构,运用Ripley sK函数探讨红松和紫椴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红松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分布,幼树数量较少。②红松和紫椴种群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红松和紫椴幼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小树和大树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大树的聚集强度小于小树。③红松小树与大树在1 m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紫椴幼树与小树、幼树与大树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红松小树与紫椴大树、紫椴小树与红松大树在局部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松 关德新 吴家兵 金昌杰 韩士杰
该文根据通量观测塔上2 0 0 3年12个月连续的通量观测资料,应用Schmid (1994)的FSAM(TheFlux_SourceAreaModel)模型,分析不同大气条件下源区分布.结果表明:①源(汇)区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不稳定条件下,传感器测得的通量信息源区比稳定条件时近,源区面积相对小;相同水平下非生长季的信息源区比生长季的信息源区大.②在主风方向2 0 0°~2 90°,生长季不稳定条件下,通量测量的信息源区(P =0 8)迎风方向范围在0~60 0m之间,垂直于迎风方向范围在-3 0 0~3 0 0m之间;稳定条件下,分别为0~15 0 0m ,-10 0 0~10 0 0m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采用连续土钻分层取样法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生长和周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原始阔叶红松林中 ,细根的平均生物量为 82 7 8g m2 ;细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 ,大量的细根集中在 0~ 10cm土层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层容重、温度和碳、氮含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 (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贝贝 王凯 倪瑞强 程艳霞
【目的】了解长白山地区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中乔木树种天然更新幼苗的组成及空间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科学经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长白山光明林场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平台,通过对连续1 hm2面积内乔木幼苗和大树进行定位调查,分析了该森林群落中乔木幼苗的物种组成;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样地内典型阔叶乔木(水曲柳、紫椴)和针叶乔木(红松、臭冷杉)幼苗的空间分布及幼苗与大树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样地内乔木幼苗树种组成丰富,共调查到幼苗10 865株,隶属于17个乔木树种,且幼苗全部来自样地内大树
关键词:
幼苗组成 空间分布 针阔混交林 长白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岳刚 徐光 赵东宁 杨艺军 高祥
以长白山地区6块云冷杉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方法,并利用传统的负指数模型和Weibull模型作为参照,对直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样地直径分布呈多峰、rotated-sigmoid等不规则分布;数学统计表明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的直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Weibull模型,最后为负指数模型,尤其在模拟双峰和rotated-sigmoid分布时混合模型优势明显;残差图显示径阶大于28cm后,相对于其它两个模型,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的残差值更接近于0。限定混合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具有高灵活性和高精度的林分直径模拟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文韬 陈玉宝 孟庆繁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带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阔叶红松林带、暗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的天牛种类组成进行连续8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天牛科昆虫116种,隶属6亚科71属。其中:花天牛亚科51种,占43.97%;沟胫天牛亚科35种,占30.17%;天牛亚科23种,占19.83%;椎天牛亚科4种,占3.45%;膜花天牛亚科2种,占1.72%;锯天牛亚科1种,占0.86%。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天牛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阔叶红松林带有天牛105种,单带种44种,没有优势种;针叶林带有天牛73种,单带种8种,优势种2种;岳桦林带有...
关键词:
长白山 天牛科 区系 垂直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蒙蒙 杨华 王全军 杨超
【目的】幼苗幼树空间分布是影响森林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云冷杉不同苗高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并分别研究幼苗幼树与周围小径木和大径木的关联性,以探究云冷杉幼苗空间变化规律和空间结构对幼苗幼树的影响,提出促进云冷杉天然更新措施,为云冷杉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8月在金沟岭林场设置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标准地(0.36 hm~2),应用SADIE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林分不同苗高级云冷杉的分布规律。【结果】云冷杉林分总体直径分布呈反"J"型;色木槭与冷杉直径分布呈增长型,云杉和红松为多峰波动曲线。林分内小径木聚集指数I_a>1,且随机化检验概率P_a<0.025,总体呈聚集分布;大径木P_a值为0.025~0.975,呈随机分布;随林木生长发育,林分空间分布由聚集逐渐趋于随机。冷杉作为主要树种之一,其小径木与大径木空间分布与林分总体空间分布相似;云杉呈随机分布;冷杉幼苗与冷杉大径木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并与云杉呈正相关,其幼苗具有较好的耐荫性;云杉幼苗总体呈空间分离或空间不相关,仅与冷杉大径木呈空间正相关性,云杉与冷杉为良好的伴生树种。苗高Ⅰ、Ⅱ、Ⅲ级冷杉幼苗空间关联性相似,苗高Ⅳ、Ⅴ级的幼树空间关联性相似;苗高Ⅰ、Ⅱ级云杉幼苗空间关联性相似。【结论】林分内,冷杉幼苗株数较多,与大多林木呈空间正相关,有利于冷杉的林下更新。云杉木材质量较好,作为主要目的树种,其大径木及幼苗株数较少,且幼苗幼树与小径木及大径木均呈空间分离,林下云杉更新状况较差,因此,在云杉幼苗时期采取适当的遮蔽措施,幼树时期进行采伐等经营措施,促进云杉幼苗生长,并通过对冷杉株数的合理控制,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为其释放生长空间,以增加云杉母树株数,提高产种能力及产量,促进云杉更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