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7)
- 2023(2435)
- 2022(2186)
- 2021(2062)
- 2020(1779)
- 2019(3963)
- 2018(3992)
- 2017(6935)
- 2016(4109)
- 2015(4579)
- 2014(4743)
- 2013(4642)
- 2012(4202)
- 2011(4074)
- 2010(4029)
- 2009(3812)
- 2008(3579)
- 2007(3223)
- 2006(2940)
- 2005(2612)
- 学科
- 济(11202)
- 经济(11194)
- 管理(11081)
- 业(7975)
- 环境(7472)
- 学(7275)
- 生态(5791)
- 农(5717)
- 企(5549)
- 企业(5549)
- 方法(4755)
- 资源(3863)
- 农业(3854)
- 数学(3831)
- 数学方法(3743)
- 划(3538)
- 地方(3374)
- 和(3069)
- 中国(3007)
- 规划(2703)
- 业经(2649)
- 环境规划(2641)
- 发(2536)
- 理论(2225)
- 财(2157)
- 域(2087)
- 区域(2084)
- 生物(2059)
- 制(2046)
- 银(2032)
- 机构
- 学院(60520)
- 大学(59928)
- 研究(26241)
- 农(21947)
- 科学(21767)
- 管理(18951)
- 中国(18604)
- 农业(17518)
- 业大(16780)
- 济(16677)
- 经济(16140)
- 理学(16046)
- 理学院(15795)
- 所(15532)
- 管理学(15183)
- 管理学院(15104)
- 研究所(14742)
- 京(14458)
- 中心(12433)
- 省(11569)
- 农业大学(11555)
- 江(10595)
- 室(10575)
- 实验(9845)
- 院(9772)
- 实验室(9408)
- 科学院(9328)
- 业(9250)
- 北京(9224)
- 技术(8950)
- 基金
- 项目(47806)
- 科学(34849)
- 基金(32604)
- 家(32384)
- 国家(32129)
- 研究(28446)
- 科学基金(24769)
- 省(20311)
- 自然(18959)
- 自然科(18334)
- 自然科学(18326)
- 划(18073)
- 自然科学基金(17970)
- 基金项目(17623)
- 社会(15371)
- 社会科(14371)
- 社会科学(14366)
- 资助(13630)
- 科技(12870)
- 计划(12698)
- 教育(12381)
- 重点(11991)
- 发(10813)
- 编号(10305)
- 农(9995)
- 科研(9866)
- 创(9530)
- 专项(9450)
- 部(9083)
- 创新(9045)
共检索到89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论文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补充调查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沿不同海拔高度形成的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细根生物量和一些森林类型的根系总生物量,并且对自然环境因子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岳桦林、苔藓岳桦暗针叶林、暗针叶林过渡带、苔藓红松暗针叶林、红松针阔混交林)树木细根(<2mm)生物量分别是458.92gm-2、537.42gm-2、390.35gm-2、397.25gm-2和660.21gm-2;根系总生物量分别是2578.00gm-2、2794.00gm-2、2680.00gm-2、3459.25gm-2和5155.00gm-2。分别对细根生物量和根系总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娜娜 牟长城 郑瞳 张毅 程家友 曹万亮
利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法,对比分析长白山天然白桦林在7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与阴坡上、中、下部及谷地)上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长白山天然白桦林植被碳储量(45.61 87.22 t·hm-2)呈阴坡上、中部与谷地>阳坡上、中部与阴坡下部>阳坡下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立地型50.8%91.2%(P0.05);2土壤碳储量(66.71 158.51 t·hm-2)呈阳坡上部、阴坡中部与谷地>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下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安艳飞 周本智 温从辉 王刚
对不同经营方式的绿竹林根系结构和生物量分布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粗放经营的绿竹林内,竹根干质量总量为317.61 kg.hm-2,竹根长度总量为45 304.91 m.hm-2,竹根表面积总量为98.65 m2.hm-2,竹根体积总量为0.018 1 m3.hm-2;在集约经营的绿竹林内,竹根干质量总量为1 333.12 kg.hm-2,竹根长度总量为143 338.46 m.hm-2,竹根表面积总量为3 089.15 m2.hm-2,竹根体积总量为0.583 1 m3.hm-2。无论是粗放经营的绿竹林,还是集约经营的绿竹林,0~40 cm土层都是竹根干质量、长度、表面积、体积4项指标集中分...
关键词:
经营方式 绿竹 生物量 根系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苏 牟长城 王伯炜 王彪
【目的】数据性分析了几种沼泽类型的长期碳汇作用、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目的是为了揭示几种沼泽类型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年轮分析仪及相对生长方程法与碳/氮分析仪测定法,研究了生态系统的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主要研究温带长白山沿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顺序分布的4种天然沼泽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土壤和植被),这4种沼泽类型包括:白桦沼泽、毛赤杨沼泽、灌丛沼泽和草丛沼泽。并分析了这几种类型的沼泽沿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1)各个不同的沼泽植被碳储量分布((3.18±0.17)t/m~2~(54.04±23.76)t/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递增趋势,2种阔叶林沼泽显著高于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15.9~16.0倍和9.3~9.4倍(P0.05)。(2)土壤碳储量为((459.67±7.11)t/hm~2~(824.5±50.79)t/hm~2)跟随过渡带环境梯度出现递减趋势,草丛沼泽显著高于2种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30.8%~79.4%(P<0.05),灌丛沼泽显著高于2种森林沼泽20.4%~37.1%(P<0.05),这表明沿过渡带环境梯度生态系统碳储量总体上也呈递减趋势,灌丛沼泽高于白桦沼泽23.8%(P0.05)。(4)植被年净固碳量((2.44±0.03)t/(hm~2·a)~(6.36±0.53)t/(hm~2·a))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现出阶梯式递增趋势,2种森林沼泽显著高于草丛沼泽与灌丛沼泽1.4~1.6倍和1.3~1.4倍(P<0.05),且高于中国陆地植被年均固碳量20%~30%及全球植被年均固碳量45%~55%。【结论】这表明森林沼泽湿地的固碳量远远高于陆地植被固碳量,故温带长白山2种阔叶林沼泽应属于高固碳湿地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刘跃建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皮0.4654gC·g-1,树枝0.5232gC·g-1,树叶0.4958gC·g-1,树根0.4931gC·g-1,灌木层0.4989gC·g-1,草本层0.4733gC·g-1,苔藓层0.4143gC·g-1,枯落物层0.3882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林 闫文德 梁小翠 康文星 刘曙光 曾令旗
以2013年安仁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作为依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为依据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安仁县9种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贮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安仁县的主要森林类型是杉木、慢生阔叶树、马尾松、中生阔叶树、湿地松、速生阔叶树、桉树组、柏木、杨树,其中杉木是优势树种,林分面积占乔木总面积的40.07%;幼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51.85%,中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21.15%,近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1.35%,成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7.25%,过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40%;主要树种的生物量、碳贮量
关键词:
生物量 碳贮量 固碳价值 湖南安仁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功富 张清海 林益明 吴锡麟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和单一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基干防护林带中 ,复合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均要高于单一群落 ,其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的生物量和能量最高 ,为 1 670 0 64g·m- 2 和 3 41 685 70kJ·m- 2 ,其次是木麻黄-湿地松群落 1 0 1 0 4 62g·m- 2 和 2 1 0 1 2 8 3 0kJ·m- 2 ,单一木麻黄群落最低 ,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在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 ,木麻黄各组分干重热...
关键词:
能量 生物量 群落 木麻黄 防护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萧自位 王秀华 郑丽 王小李 高丽洪 唐建维
根据4种不同胶林种植模式的样地调查资料,运用已有生物量模型和收获法获取生物量,分析了4种胶林种植模式的生物量组成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橡胶+茶和橡胶+咖啡和橡胶+多种植物模式的总生物量分别高于纯胶林69.636 t·hm-2、114.648 t·hm-2和81.924 t·hm-2。活植物体生物量是各胶林类型总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7.79%~98.76%;死植物体生物量所占比例为1.24%~2.21%。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物量均存在"超产"现象(D>0),表明植物多样性对各胶林组合模式中橡胶树的生产力存在正效应,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刘文飞 黄荣珍 袁颖红 苏兵强 廖迎春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82、175.09t/hm2,其中树干占的比例最大(44.5%~60.4%),细根最小(0.2%~0.6%);各林龄尾巨桉生产力依次为22.86、26.07、32.63、32.70、46.69t/(hm2·a),叶的生产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5308.83、7201.62、5676.47、4033.42、9183.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梓淇 牟长城 王婷 李美霖 王文婧
【目的】探究湖泊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湖岸至高地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形成机制,将有助于减少湿地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方法】采用相对生长方程、碳/氮分析仪测定法,同步测定长白山园池沿湖岸至高地环境梯度依次分布的6种沼泽类型(芦苇沼泽L、草丛沼泽C、杜香沼泽D、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苔草沼泽LT)的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植被和土壤)及其相关环境因子(水位、水位波动幅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等),揭示其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1)植被碳、氮储量(2.17~69.98 t/hm~2和0.058~0.940 t/hm~2)沿湖岸至高地环境梯度均呈递增规律(LT≈LX> LN> D> C> L),且均以优势植被层占主体地位(73.72%~93.37%和71.57%~85.24%);(2)土壤碳、氮储量(67.45~243.21 t/hm~2和2.44~13.53 t/hm~2)沿该环境梯度呈阶梯式递减规律(L> C> D≈LN> LX≈LT)且其碳储量垂直空间分异存在先恒定后递减(L)、先增后降(C、D和LN)和递减(LX和LT))3种类型,其氮储量垂直空间分异与碳储量基本一致(仅C和LX略有不同);(3)生态系统碳、氮储量(122.20~245.38 t/hm~2和3.31~13.58t/hm~2)沿该环境梯度分别呈先降低后恒定型或阶梯式递减型变化规律,且其土壤碳、氮储量占比呈递减趋势(50.27%~99.11%和73.48%~99.57%),而植被碳、氮储量占比却呈递增趋势(0.89%~49.73%和0.43%~26.52%);(4)生态系统碳储量在湖岸至高地水分环境梯度的下、中、上部生境地段依次受水位促进、水位抑制和水位波动幅度抑制,而氮储量在相应生境地段上依次受水位促进、水位波动幅度抑制和土壤全氮促进。【结论】园池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湖岸至高地水分环境梯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且其形成机制为微地形引起的水位梯度和植被类型分布决定着各沼泽类型的碳氮储存能力,故通过准确测定湖岸带各沼泽类型碳氮储量将有助于减少集水区尺度上碳氮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蔡烁
为了对林下灌木草本生物量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将长白山云杉Picea jezo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云冷杉林)样地按郁闭度0.6,0.8,1.0分类,以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并估算了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主要树种器官(干、枝、叶、根)生物量模型自变量与D2H和DH(D为地径,H为树高)关系最为紧密,最优函数以线性函数为主。其次,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幼树生物量(W)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再次,郁闭度为0.6,0.8和1.0时,冷杉对林下幼树生物量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了34.94%,40.79%和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春楠 庞圣江 郑金萍 李兵 郭忠玲
以长白山林区林下14种幼树为对象,采用收获法对胸径D1.3≤2.5cm的幼树植株进行随机取样,通过对不同树种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的统计,建立了幼树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并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和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0H)为自变量,拟合的14种幼树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为幂函数,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都有较大的R2值(0.712~0.983)和较小的SEE值(0.217~1.122)。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回归方程的R2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枝>地下部分>叶。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为自变量时,建立的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对生物量的估测结果均...
关键词:
幼树 生物量 估测模型 长白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文义 李明泽 杨金明
采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TM图像和143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及野外调查补充样地数据,选择包括各波段灰度值、不同波段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包括11种植被指数)、纹理信息以及环境因子在内的75个自变量,分别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黑龙江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逐步回归法采用5个自变量所建模型平均拟合精度为76.5%,均方根误差为19.12t·hm-2,样地生物量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为0.5434;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采用10个自变量所建模型平均拟合精度85.8%,均方根误差9.92t·hm-2,样地生物量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0.8603,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要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坤枚 石培礼 杨振林
随山地垂直带海拔上升,环境恶化会影响到植物生物量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分配,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测定了位于长白山北坡海拔1900m树线交错带的两个林分: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和岳桦林的生物量分配和净生产力,并与低海拔相似林分进行了比较,探讨树线特殊环境下树木的生长反应和生态系统的碳投资策略。树线交错带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都出现急剧降低,冠层树干生物量比例急剧降低,而枝、叶生物量比例有显著增加。而根系比例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在两种林分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树线落叶松混交林出现急剧增加,而树线岳桦林与低海拔岳桦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别。枝、叶生物量比例增加,特别是叶生物量分配增加有利于在树线恶劣环境的碳吸收和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路斌 李玉灵 黄大庄 赵振兴
对2种不同立地下桑粮间作生态系统的土壤状况、生物量、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立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丘陵梯田白桑平均冠幅、条长、基茎、条数、地上总生物量分别只有平原沙地白桑的80.00%、70.85%、76.19%、68.46%和67.75%;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桑粮间作系统地上总生物量分别为10.64和5.65t.hm-2,其中平原沙地系统内白桑占47.84%,花生占52.16%,丘陵梯田系统内白桑占54.69%,花生占45.31%,平原沙地系统生产力达到11.11t.hm-2a-1,为丘陵梯田的1.90倍;2种立地下5种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差异明显,分别为281....
关键词:
白桑-花生间作 生物量 营养元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