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6)
- 2023(6592)
- 2022(5593)
- 2021(5048)
- 2020(4455)
- 2019(10088)
- 2018(10010)
- 2017(18578)
- 2016(10737)
- 2015(12173)
- 2014(12098)
- 2013(11690)
- 2012(11256)
- 2011(10036)
- 2010(10332)
- 2009(9438)
- 2008(9269)
- 2007(8338)
- 2006(7296)
- 2005(6525)
- 学科
- 济(45016)
- 经济(44963)
- 管理(26981)
- 业(25642)
- 方法(23291)
- 数学(21081)
- 数学方法(20658)
- 企(20472)
- 企业(20472)
- 学(12207)
- 中国(12007)
- 农(10779)
- 财(9071)
- 地方(8941)
- 环境(8752)
- 融(7725)
- 金融(7723)
- 业经(7515)
- 理论(7329)
- 银(7306)
- 银行(7274)
- 贸(7250)
- 贸易(7244)
- 易(7036)
- 农业(7026)
- 行(6965)
- 划(6707)
- 和(6616)
- 制(6540)
- 技术(6257)
- 机构
- 大学(152958)
- 学院(151630)
- 济(59802)
- 经济(58551)
- 研究(56847)
- 管理(54694)
- 理学(47068)
- 理学院(46473)
- 管理学(45114)
- 管理学院(44861)
- 中国(40826)
- 科学(37920)
- 京(33356)
- 农(32154)
- 所(30974)
- 研究所(28604)
- 业大(26887)
- 财(26534)
- 中心(25682)
- 农业(25523)
- 江(23065)
- 北京(21393)
- 财经(21139)
- 院(20578)
- 范(20076)
- 师范(19738)
- 经(19119)
- 技术(18672)
- 经济学(18638)
- 州(18299)
- 基金
- 项目(106340)
- 科学(82168)
- 基金(75605)
- 研究(73035)
- 家(69424)
- 国家(68432)
- 科学基金(56443)
- 社会(44492)
- 省(43182)
- 社会科(42099)
- 社会科学(42087)
- 基金项目(38651)
- 自然(38050)
- 自然科(37183)
- 自然科学(37172)
- 划(36604)
- 自然科学基金(36471)
- 教育(34421)
- 资助(32930)
- 编号(27820)
- 重点(24801)
- 成果(23467)
- 发(23102)
- 部(22729)
- 创(22083)
- 计划(21879)
- 课题(21317)
- 科研(21007)
- 创新(20702)
- 科技(19697)
共检索到226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丛日浩 李琪 葛建龙 孔令锋 于红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浮游阶段10日龄后,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P<0.05);稚贝阶段40和100日龄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日龄白壳色家系壳高显著小于其他家系(P<0.05);成贝阶段金壳色家系壳高和总重显著高于白壳色和黑壳色家系及对照组(P<0.05)。浮游阶段15和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420日龄紫壳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葛建龙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于瑞海
为了利用杂种优势培育长牡蛎优良新品种,实验以3种不同壳色长牡蛎家系(白色/W、黑色/B、紫色/P)为材料,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法,建立了3个自交组合和6个正反杂交组合,分析了各实验组幼虫期和养成期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浮游幼虫期,杂交组PB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与自交组相比,各杂交组均有着较高的幼虫存活率;在幼虫存活率方面,所有杂交组均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率。在养成期,紫壳色自交组的壳高显著大于白壳色和黑壳色自交组;6个杂交组中,PB的壳高生长最快,BP次之,PW、WP的生长最慢;各杂交组与自交组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杂交组BP及其反交组PB的壳高、壳长、总重和存活率的杂...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杂交 杂种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磊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于2014年6月,以经过2代家系选育和2代群体选育共连续4代选育的壳金长牡蛎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成功构建25个全同胞家系,同时以未经选育的壳色即普通灰白色的个体子代为对照组,评估各家系和对照组在幼虫、稚贝期的生长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壳金长牡蛎选育家系各生长性状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值,其中在幼虫期不同日龄,壳金长牡蛎所有家系壳高和存活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2.27%~16.67%和1.72%~9.40%;在稚贝期各阶段,壳金长牡蛎所有家系壳高、壳长、总重量及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10.04%~19.79%、6.56%~17.78%、10.44%~32.92%...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家系 生长 存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莫日馆 肖述 秦艳平 张跃环 马海涛 喻子牛
为了培育壳型和生长性状优良的深凹壳型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新品系,以广东台山镇海湾香港牡蛎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以壳型和生长为主要选育目标,依据壳型指数D和巢式设计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和1个对照组,评估各家系和对照组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和存活性能。结果表明,整个生长阶段,各家系生长性状和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幼虫期,所有家系壳高、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所有家系壳高平均值比对照组提高3.78%~7.73%,生长速度提高7.86%,存活率提高2.85%~7.32%。稚贝期,所有家系壳高、壳长以及生长速度、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值,壳高提高5.23%~16.32%,壳长提高7.94%~10.69%,生长速度提高9.55%~20.16%,存活率提高3.45%~12.25%。不同家系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性状和存活性能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G1在整个稚贝期的生长性状、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所有家系和对照组的平均值, 12月龄G1家系的壳高、壳长、壳宽、壳型指数D、总重、壳重、软体重、存活率比所有家系平均值提高9.83%~54.75%,相比对照组平均值提高23.34%~80.77%,同时G3、G10、G12、G15、G19、G23、G26在稚贝期也表现出较大的生长优势和存活优势。研究表明,深凹壳型香港牡蛎家系选育群体在生长性状和存活性能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 G1、G3、G10、G12、G15、G19、G23、G26可作为后期培育生长性能优良的深凹壳型香港牡蛎新品系的育种材料。本研究为中国华南地区培育出深凹壳型、生长性能良好的香港牡蛎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材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雪磊 李琪 孔令锋 于红 于瑞海
选择具有生长优势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g2(a)家系及具有明显生长和存活优势的g19(B)和g28(C)家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包括3个自交组(aa、BB、CC)和6个杂交组(aB、aC、Ba、BC、Ca、CB)共9个壳金长牡蛎实验组,分析各实验组在幼虫期及稚贝期不同日龄的各生长指标和存活性能,并评估了杂交组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整个培育阶段,大多数杂交组在不同生长时期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其中,浮游幼虫期5日龄,所有杂交组的壳高和壳长均显著大于自交组(P<0.05);10日龄后,杂交组CB、BC和aC的壳高显著大于相应的自交组(P<0.05),杂种优势明显...
关键词:
长牡蛎 壳金 生长 存活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邢德 李琪 张景晓
以经过连续4代家系选育获得的壳白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选育系为亲本,通过巢氏平衡设计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混合养殖,采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进行家系鉴定,基于REML法估算24月龄壳白长牡蛎的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壳白长牡蛎品系壳高、壳长、总重、壳重、L*(明度)、a*(红绿轴色品指数)和b*(黄蓝轴色品指数)的遗传力为中高等水平,依次为0.35±0.13、0.18±0.09、0.20±0.09、0.16±0.08、0.16±0.08、0.27±0.11和0.1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焕军 徐涛 王卫军 李彬 陈建强 孙国华 刘兆存 杨建敏
为了查清乳山(RS)和崆峒岛(KTD)海域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本实验通过部分因子交配设计和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家系,并在乳山和崆峒岛海域进行养殖。用混合线性模型分别计算RS和KTD海域188日龄、338日龄和474日龄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参数。结果发现:不同日龄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在乳山海域的遗传力是0.280.55,为中高遗传力,在崆峒岛海域的遗传力是0.340.63,为高遗传力;与乳山海域相比,崆峒岛海域各指标的遗传力偏高。运用亲本模型,将日龄和地点作为固定效应,计
关键词:
长牡蛎 遗传力 遗传相关 表型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博文 李琪 王九龙 于红
黑色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生物色素,而酪氨酸酶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实验以3种壳色的长牡蛎选育品系为材料,使用PCR-SSCP的方法对长牡蛎酪氨酸酶基因CgTyr1进行SNP分型筛选,将突变位点与不同壳色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酪氨酸酶基因的外显子上存在23个SNP位点,其中11个SNP位点与壳色性状极显著相关;在这11个SNP位点中,检测到有3个SNP位点为有义突变(c.591C/T、c.632G/A和c.1155T/C),分别导致不同的氨基酸突变(Ala122Val、Gly136Ser和Phe310Ser);利用极显著关联的11个SNP位点,为每种壳色群体建立了1种单倍型,并在验证组中得到了确认。研究表明,长牡蛎酪氨酸酶基因的单个碱基突变和以此构建的单倍型与壳色性状存在显著的关联。本研究筛选出的SNP位点和构建的单倍型为长牡蛎壳色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仲晓晓 李琪 孔令锋 于红 郭香
本研究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1全同胞家系为作图群体,在已构建的基于120个微卫星和66个SNP标记的长牡蛎性别平均连锁图谱上,利用PROC QTL 2.0软件对出肉率和壳形(壳宽和壳深)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3个相关的QTL,分布在3个连锁群上;其中,与出肉率相关的4个QTL定位在1号和3号连锁群上(LG1和LG3),表型解释率为0.25%~47.53%;与壳宽相关的3个QTL定位在10号连锁群上(LG10),表型解释率为0.71%~45.39%;与壳深相关的6个QTL也定位在LG10,表型解释率为3.37%~24.78%。根据QTL连锁群分析和...
关键词:
长牡蛎 QTL 出肉率 壳宽 壳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葛建龙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长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贝类,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壳色美观和快速生长是目前长牡蛎遗传育种的2个重要目标。2010年通过长牡蛎壳色性状的家系选育,获得了壳白、壳黑、壳金和壳紫4种壳色品系。实验以第二代壳金品系为基础群体,对长牡蛎壳金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定向选育,分析了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壳高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结果显示,养成阶段选择组的壳高均大于对照组,350日龄后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幼虫期,壳高性状的平均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549±0.277、3.717%±2.611%和0.339±0.171,养成期分别为0.436±0.138、8.253%±1...
关键词:
长牡蛎 选育 壳高 壳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雨 陈爱华 姚国兴 吴杨平 曹奕
2014年7月分别以江苏红壳色文蛤(Meretrix meretrix)原种、子一代中的红壳色文蛤和普通壳色文蛤为亲本建立子一代红壳色文蛤群繁选育系RF1、子二代红壳色群繁选育系RRF2和对照组CG(control group)。对各群繁选育系的受精卵直径、孵化率及壳长生长进行测定,并对各群繁选育系壳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各群繁选育系受精卵直径、孵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期日生长率RRF2>RF1>CG,RRF2、RF1壳长显著大于CG(PRF1>CG,壳长RRF2>RF1>CG(P<0.0...
关键词:
文蛤 早期生长 红壳色 纯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佳敏 王勇 王晓通 包永波
为了解长牡蛎MITF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壳色的关联,验证了长牡蛎中的4个MITF基因,对长牡蛎MITF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多序列比对,分析了长牡蛎幼体发育各时期的转录组,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长牡蛎各组织及黑壳、白壳牡蛎特定部位mRNA表达情况。4个MITF基因中有3个基因可能为假基因,有表达的长牡蛎MITF基因共编码448个氨基酸,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含有N端结构域(MITF_TFEB_C_3_N superfamily)和高度保守的功能性结构域HLH结构域。转录组分析发现MITF在长牡蛎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在稚贝期达到最高。组织表达结果显示MITF在外套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MITF在黑壳牡蛎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白壳牡蛎,而在黑壳牡蛎外套膜中的表达量高于白壳牡蛎,但不显著。在黑壳、白壳牡蛎外套膜边缘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内侧。研究表明,长牡蛎MITF基因可能在牡蛎壳形成早期就参与了黑色素的生成调控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可调控牡蛎酪氨酸酶Tyr2基因,参与外套膜和贝壳中黑色素的形成。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牡蛎壳色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磊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采用家系选育与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壳金性状和生长性状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长牡蛎第4代壳金选育品系(F4)。本实验以F4代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成功构建了25个长牡蛎壳金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家系生长到9月龄时30个个体壳金性状颜色参数和生长性状,分析了2类性状的表型变异,并对壳金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壳金性状颜色参数L*、a*、b*、ΔE的遗传力分别为0.13±0.09、0.69±0.19、0.30±0.13、0.38±0.15;L*、a*、b*和ΔE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25~0.37、–0.1...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遗传力 遗传相关 生长性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雨露 徐成勋 刘士凯 孔令锋 李琪
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是结合群体选育与种内群体间杂交方法,以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3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系。本研究以第1代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G_(1))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建立了48个混养家系,共获得863个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混养家系进行了系谱分析,并基于REML法评估了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63个个体中有851个个体被准确鉴定其所属家系;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颜色参数指标a~(*)(红绿轴色品指数)、b~(*)(黄蓝轴色品指数)和ΔE(色差)等均具中高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0.47±0.23、0.42±0.21、0.56±0.29;4个颜色参数指标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79~0.86、-0.45~0.48;壳色性状与各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较低,分别为-0.33~0.17、-0.04~0.11。本研究表明在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育种过程中,对壳色性状进行选育可以得到预期的改良效果。此外,壳橙性状与生长性状应分别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协同选择,以实现同时改良两个性状的目的。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生长性状 微卫星 遗传参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许波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为了培育壳色性状优良且生长性状良好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新品系,本研究以5个壳黑第四代家系和5个壳白第四代家系的成贝为基础群体,利用截头法对壳高进行选择,构建了壳黑和壳白快速生长系第一代群体,分析了两个选育群体的壳高和活体体重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长牡蛎收获的490日龄,壳黑群体和壳白群体选择组壳高较对照组壳高分别提高(9.83?1.68)%和(9.97?1.87)%,体重分别提高(10.16?3.64)%和(11.36?1.96)%。两选育群体壳高的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353?0.09)和(0.405?0.111),体重的平均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