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6)
- 2023(12879)
- 2022(11224)
- 2021(10517)
- 2020(8818)
- 2019(20362)
- 2018(20387)
- 2017(39227)
- 2016(21805)
- 2015(24626)
- 2014(24777)
- 2013(24328)
- 2012(22628)
- 2011(20281)
- 2010(20113)
- 2009(18339)
- 2008(17719)
- 2007(15451)
- 2006(13572)
- 2005(11864)
- 学科
- 济(82804)
- 经济(82689)
- 管理(58718)
- 业(53912)
- 企(44333)
- 企业(44333)
- 方法(38555)
- 数学(33235)
- 数学方法(32839)
- 学(22618)
- 中国(22405)
- 农(22269)
- 财(20280)
- 业经(17852)
- 地方(17535)
- 制(15624)
- 理论(15205)
- 农业(14672)
- 贸(14169)
- 贸易(14162)
- 易(13727)
- 和(13594)
- 银(13186)
- 银行(13109)
- 融(13088)
- 金融(13080)
- 行(12545)
- 技术(12461)
- 环境(12435)
- 教育(12432)
- 机构
- 大学(307335)
- 学院(304030)
- 管理(116733)
- 济(115057)
- 经济(112411)
- 研究(108934)
- 理学(101187)
- 理学院(100001)
- 管理学(98024)
- 管理学院(97513)
- 中国(78721)
- 科学(71957)
- 京(67054)
- 农(60168)
- 所(57282)
- 研究所(52768)
- 业大(51886)
- 财(51841)
- 中心(48223)
- 农业(47928)
- 江(45161)
- 北京(42301)
- 财经(41493)
- 范(40645)
- 师范(40051)
- 院(40013)
- 经(37797)
- 州(36150)
- 技术(35198)
- 经济学(33586)
- 基金
- 项目(214271)
- 科学(165602)
- 基金(153089)
- 研究(152116)
- 家(136893)
- 国家(135760)
- 科学基金(113551)
- 社会(91902)
- 社会科(86767)
- 社会科学(86742)
- 省(84751)
- 基金项目(81186)
- 自然(76650)
- 自然科(74800)
- 自然科学(74776)
- 自然科学基金(73400)
- 划(72251)
- 教育(69663)
- 资助(64214)
- 编号(61703)
- 成果(50528)
- 重点(48667)
- 部(46368)
- 发(45638)
- 创(44125)
- 课题(43567)
- 科研(41730)
- 计划(41357)
- 创新(41218)
- 大学(39077)
- 期刊
- 济(124783)
- 经济(124783)
- 研究(88455)
- 中国(60017)
- 学报(58491)
- 农(53976)
- 科学(50489)
- 管理(42778)
- 大学(42536)
- 学学(40073)
- 财(38004)
- 农业(37669)
- 教育(36990)
- 技术(25854)
- 融(23676)
- 金融(23676)
- 业经(20180)
- 经济研究(19877)
- 业(19571)
- 财经(19494)
- 图书(17043)
- 经(16606)
- 问题(16220)
- 业大(16043)
- 科技(15813)
- 版(15749)
- 理论(14812)
- 技术经济(13955)
- 实践(13647)
- 践(13647)
共检索到445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传敏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为了从生理学角度探讨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快速生长机制,本研究以两种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第4代壳金选育系(简称金1和金2)和两种普通养殖群体(简称对照1和对照2)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16℃、20℃、24℃、28℃、32℃)和盐度(15、20、25、30、35)条件下各实验组的滤水率(Fr)和耗氧率(oCr)。结果显示:(1)摄食实验中,4个组长牡蛎的滤水率均随温度或盐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温度28℃时出现最大值;对照1的滤水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其他3组滤水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对长牡蛎的滤水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长牡蛎壳...
关键词:
长牡蛎 壳金选育系 滤水率 耗氧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种金豆 李琪 王涛
为探究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优良性状的生理学基础,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比较研究了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和野生群体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摄食和代谢差异。结果显示,在16~32°C范围内,温度对长牡蛎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随温度升高,两群体滤水率先增加后降低。野生群体滤水率在24°C达到最大值,壳黑品系在28°C达到最大值。两群体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并未发现显著性转折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和野生群体间滤水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壳黑品系滤水率均高于野生群体,耗氧率均低于野生群体,且在32°C壳黑品系排氨率显著低于野生群体。在盐度15~35范围内,盐度对长牡蛎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随盐度升高,两群体的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总体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和野生群体间滤水率差异显著,壳黑品系滤水率均高于野生群体,且在盐度15~25条件下壳黑品系排氨率均低于野生群体。两群体O∶N值均在16°C和盐度35组最大,温度升高或盐度降低均会致使两群体O∶N值下降。温度实验中,在32°C时,野生群体O∶N最低值为7.57,壳黑品系O∶N值变化范围为10.52~29.31。盐度实验中,在盐度20时,野生群体O∶N最低值为9.10,壳黑品系O∶N值变化范围为11.51~22.98。研究表明,相较于野生群体,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更能适应高温和低盐环境,而较高的摄食率和较低的代谢率可为其提供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绪 杜美荣 蒋增杰 方建光 赵学伟 张媛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海大金贝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葛建龙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长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贝类,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壳色美观和快速生长是目前长牡蛎遗传育种的2个重要目标。2010年通过长牡蛎壳色性状的家系选育,获得了壳白、壳黑、壳金和壳紫4种壳色品系。实验以第二代壳金品系为基础群体,对长牡蛎壳金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定向选育,分析了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壳高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结果显示,养成阶段选择组的壳高均大于对照组,350日龄后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幼虫期,壳高性状的平均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549±0.277、3.717%±2.611%和0.339±0.171,养成期分别为0.436±0.138、8.253%±1...
关键词:
长牡蛎 选育 壳高 壳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许波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为了培育壳色性状优良且生长性状良好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新品系,本研究以5个壳黑第四代家系和5个壳白第四代家系的成贝为基础群体,利用截头法对壳高进行选择,构建了壳黑和壳白快速生长系第一代群体,分析了两个选育群体的壳高和活体体重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长牡蛎收获的490日龄,壳黑群体和壳白群体选择组壳高较对照组壳高分别提高(9.83?1.68)%和(9.97?1.87)%,体重分别提高(10.16?3.64)%和(11.36?1.96)%。两选育群体壳高的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353?0.09)和(0.405?0.111),体重的平均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钱永生 陈红林 杜金星 刘至治 王成辉
瓯江彩鲤(Cyprinius carpio var. color)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优良养殖对象。为了解不同体色瓯江彩鲤间生长差异的代谢生理基础,本研究分析了4种体色类型("全红"、"大花"、"粉玉"和"粉花")瓯江彩鲤间的生长、摄食率、消化酶活性和呼吸代谢率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 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日摄食量和日摄食率、胰蛋白酶活性大小差异顺序均为"大花">"粉花">"全红">"粉玉";其中带有大块黑色斑纹的"大花"和"粉花"体色个体的上述性状显著高于无黑色斑纹的"全红"和"粉玉"体色(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特定增重率和摄食率、特定增重率与胰蛋白酶活性、摄食率与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全红">"粉花">"粉玉",表现出红色体色的呼吸耗氧率高于白色体色。以上结果反映了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差异是与其相关代谢生理基础相关联的,为瓯江彩鲤的进一步种质改良与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瓯江彩鲤 生长 摄食 酶活性 耗氧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磊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于2014年6月,以经过2代家系选育和2代群体选育共连续4代选育的壳金长牡蛎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成功构建25个全同胞家系,同时以未经选育的壳色即普通灰白色的个体子代为对照组,评估各家系和对照组在幼虫、稚贝期的生长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壳金长牡蛎选育家系各生长性状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值,其中在幼虫期不同日龄,壳金长牡蛎所有家系壳高和存活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2.27%~16.67%和1.72%~9.40%;在稚贝期各阶段,壳金长牡蛎所有家系壳高、壳长、总重量及存活率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10.04%~19.79%、6.56%~17.78%、10.44%~32.92%...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家系 生长 存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方建光 唐启升 刘毅 杜美荣
通过室内实验与海区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0℃、18℃及20℃下3种不同规格(壳高:S:2.5cm;M:5.5cm;B:6.8cm)的长牡蛎耗氧率、排氨率及钙化率的日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的代谢有一定节律性,其中,呼吸表现为昼夜节律,在水温10℃时为夜高昼低,夜间的耗氧率比白天平均高0.07mg/ind.h;水温20℃时,室内实验的呼吸率无明显节律。而现场实验则表现为昼高夜低,白天比夜间高0.08mg/ind.h。排氨率与耗氧率变化不一致,白天和夜间分别有相近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受到潮汐节律的影响;长牡蛎的钙化则表现出复杂的变化,不同时间段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没有明显的节律...
关键词:
长牡蛎 呼吸 排泄 钙化 日节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传敏 孔令锋 于瑞海 李琪
为了评估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金选育群体的繁殖周期及营养价值,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对山东省刘公岛海区长牡蛎第三代壳金选育群体的性腺发育、营养成分(总蛋白、总脂肪、糖原)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与普通养殖群体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雌雄比例接近1︰1,性腺同步发育;配子发生开始于2月,全年只有1个产卵季节(6―8月),7月为两性配子排放高峰期。配子成熟及排放期间,水温处于较高水平,食物充足,可为性腺发育提供能量,也有利于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雪磊 李琪 孔令锋 于红 于瑞海
选择具有生长优势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g2(a)家系及具有明显生长和存活优势的g19(B)和g28(C)家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包括3个自交组(aa、BB、CC)和6个杂交组(aB、aC、Ba、BC、Ca、CB)共9个壳金长牡蛎实验组,分析各实验组在幼虫期及稚贝期不同日龄的各生长指标和存活性能,并评估了杂交组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整个培育阶段,大多数杂交组在不同生长时期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其中,浮游幼虫期5日龄,所有杂交组的壳高和壳长均显著大于自交组(P<0.05);10日龄后,杂交组CB、BC和aC的壳高显著大于相应的自交组(P<0.05),杂种优势明显...
关键词:
长牡蛎 壳金 生长 存活 杂种优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鑫鑫 牛东红 张树源 邓敏 王杰 李家乐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一种埋栖型双壳滤食性贝类,为研究缢蛏生态行为应对高盐养殖环境的响应能力,以2个缢蛏群体(“申浙一号”群体:SZSC、自然群体:ZRSC)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盐度(20、24、28、32)对缢蛏群体潜沙行为、摄食生理的影响,对比2个群体潜沙指标和摄食率的差异。其中,潜沙行为实验设置盐度应激组(缢蛏从暂养池取出放进各盐度组开始实验)和胁迫组(缢蛏在各盐度条件下胁迫24 h后开始实验)。结果表明,SZ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4.04,ZR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2.04。应激组中,SZSC的半数潜沙时间(BT_(50))显著大于ZRSC(P<0.05),盐度24时SZSC的BT_(50)为4.2 min,显著低于盐度28和32时的BT_(50),盐度32时SZSC潜沙深度分布更集中,且潜沙率为88.33%,显著高于ZRSC(P<0.05);而在胁迫组,SZSC BT_(50)均显著低于ZRSC,潜沙率均显著大于ZRSC(P<0.05)。摄食生理上,除对照组外,SZSC的摄食率均显著大于ZRSC(P<0.05),SZSC的摄食率在盐度24下达到最大[89.54 mL/(g·h)],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由此可见,2个群体的生态行为均会受到盐度的影响,盐度越高,应激反应越强烈,其中SZSC对高盐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从生态行为水平评估了2个缢蛏群体对高盐环境的耐受性,揭示了高盐养殖环境下缢蛏在底泥中的垂直分布情况和摄食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缢蛏耐高盐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缢蛏 潜沙行为 摄食率 高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雷 张伟杰 刘岩松 冷晓飞 欧凡江 臧晓宁 李旭光 丁君 常亚青
为明确不同选育群体中间球海胆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SSR-seq技术和15个微卫星位点,对1个家系选育群体(FP)、1个群体选育群体(IP)和1个未经选育的普通养殖群体(CP)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112个等位基因,FP、IP、CP 3个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5.077、5.133和6.13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_e)分别为2.816、2.873和3.638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522、0.441和0.50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595、0.599和0.66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6、0.543和0.623。家系选育群体(FP) H_e与H_o的差值(0.073)低于IP (0.158)和CP (0.166),平均固定指数(F)(0.115)低于IP (0.248)和CP (0.246)。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介于0.018~0.176,为中低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源于个体间。主成分分析(PCoA)和聚类进化树结果均显示,3个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IP群体遗传分化程度最高。研究表明,3个中间球海胆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代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均未明显降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家系选育更有利于保持群体的杂合度和控制群体的近交水平,群体选育则会提升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丛日浩 李琪 葛建龙 孔令锋 于红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浮游阶段10日龄后,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P<0.05);稚贝阶段40和100日龄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日龄白壳色家系壳高显著小于其他家系(P<0.05);成贝阶段金壳色家系壳高和总重显著高于白壳色和黑壳色家系及对照组(P<0.05)。浮游阶段15和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420日龄紫壳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也称为现代育种技术,具有选择效率高、可抑制遗传衰退等优点,是进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基础。基于此,采用这项技术开展了大菱鲆快速生长性状遗传改良研究。为了系统评估大菱鲆快速生长选育的育种成效,运用C-R模型分别对选育出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的非线性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深入揭示选育出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的生长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C-R模型的拟合度、拐点月龄、拐点体质量、最大月增体质量分别为0.999和0.997、15.228和16.858月龄、716.712和619.862 g、111.711和78.061 g;快速生长品系的瞬时生长率、瞬时生长加速率、相对生长率分别在4.5~25月龄、3~13.8月龄、3~15月龄,高于普通养殖群体,在其他相应阶段,快速生长品系的瞬时生长率和瞬时生长加速率低于普通养殖群体,而相对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快速生长品系的始速点、拐点和终速点均比普通养殖群体提前,并且快速生长期时间区间长度(12.35月龄)小于普通养殖群体(15.28月龄),其对应的体质量区间长度(1 187.680 g)大于普通养殖群体(1 027.120 g),即基于家系选育技术获得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在较短的快速生长时间区间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净增体质量,取得了更大的遗传进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国范 王子臣 常亚青 宋坚 丁君 巩宁
本文报道了两个相邻海区近 50 0hm2 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浮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栉孔扇贝壳 ,每片采苗器采苗 10~ 12个 ,以 15~ 2 0cm间距夹于 3股聚乙 (丙 )烯绳间并吊养在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出肉率和条件指数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倍体分别增加4 2 .1% ,16 .2 % ,56 .7% ,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三倍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其低育性和对饵料的高转化率有关。通过在两个相邻海区对三倍体牡蛎浮筏养殖的比较研究 ,证明了三倍体长牡蛎大规模浮筏养殖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
长牡蛎 三倍体 浮筏养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