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2)
- 2023(8793)
- 2022(7251)
- 2021(6820)
- 2020(5684)
- 2019(12913)
- 2018(12595)
- 2017(23437)
- 2016(12709)
- 2015(14499)
- 2014(14345)
- 2013(14203)
- 2012(13542)
- 2011(12623)
- 2010(12290)
- 2009(11512)
- 2008(11185)
- 2007(9666)
- 2006(8503)
- 2005(7842)
- 学科
- 济(58048)
- 经济(57980)
- 管理(30400)
- 业(26793)
- 方法(24157)
- 数学(21886)
- 数学方法(21747)
- 企(19735)
- 企业(19735)
- 中国(19481)
- 农(14278)
- 贸(13753)
- 贸易(13744)
- 易(13473)
- 财(12080)
- 制(11963)
- 学(11683)
- 地方(11465)
- 业经(10413)
- 融(10364)
- 金融(10357)
- 银(10265)
- 银行(10245)
- 行(10031)
- 体(9550)
- 农业(9178)
- 环境(8525)
- 关系(7788)
- 出(7731)
- 发(7666)
- 机构
- 大学(186056)
- 学院(181599)
- 济(87511)
- 经济(86143)
- 研究(75236)
- 管理(63872)
- 中国(57152)
- 理学(54364)
- 理学院(53691)
- 管理学(52928)
- 管理学院(52579)
- 科学(42250)
- 京(41184)
- 所(38687)
- 财(38168)
- 研究所(35344)
- 中心(32191)
- 农(31483)
- 财经(30428)
- 经济学(29495)
- 经(28092)
- 院(27135)
- 北京(26787)
- 经济学院(26702)
- 江(25867)
- 农业(24902)
- 业大(24848)
- 范(24786)
- 师范(24512)
- 财经大学(22803)
- 基金
- 项目(121575)
- 科学(96413)
- 基金(90998)
- 研究(89024)
- 家(81027)
- 国家(80458)
- 科学基金(67126)
- 社会(59675)
- 社会科(56757)
- 社会科学(56749)
- 基金项目(46460)
- 省(43325)
- 教育(40847)
- 自然(40778)
- 自然科(39922)
- 自然科学(39907)
- 自然科学基金(39238)
- 划(38437)
- 资助(37852)
- 编号(33289)
- 部(29127)
- 重点(28394)
- 成果(28363)
- 发(26906)
- 国家社会(26843)
- 中国(26320)
- 教育部(25051)
- 创(25006)
- 课题(24517)
- 创新(23673)
共检索到286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静 王昭萍 刘剑 于瑞海 张跃环 李晓瑜 李雅琳 郭希明
将长牡蛎中国群体二倍体分别与美国群体二倍体和四倍体进行杂交,实验共设置4组,分别为杂交二倍体组、杂交三倍体组、中国二倍体组和美国二倍体组,比较了各实验组卵裂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及幼虫期、稚贝期的壳高生长、存活率等生物学指标,并估算杂交二倍体的杂种优势率和杂交三倍体的三倍体优势率。结果表明,杂交二倍体幼虫壳高生长的杂种优势率不明显,平均杂种优势率为1.21%,幼虫的存活率及稚贝的壳高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平均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4.47%和20.39%。杂交三倍体的D形幼虫大小、幼虫和稚贝的壳高生长、存活率均表现出三倍体优势,D形幼虫大小三倍体优势率为5.19%,幼虫期壳高生长和存活的平均...
关键词:
长牡蛎 杂交 三倍体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武祥伟 张跃环 肖述 秦艳平 马海涛 喻子牛
为了评估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中国群体与美国群体的杂交效应与杂交三倍体优势,构建了杂交群体和自交群体,并使用细胞松弛素B诱导了杂交三倍体,比较分析了幼虫、稚贝与成贝的生长与存活优势。自交群体和杂交群体的幼虫、稚贝与成贝的培养条件均相同,室内培育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自然海区养殖稚贝与成贝,养殖密度为40~45个/吊。结果表明,与自交组相比,杂交二倍体具有较高的卵裂率(13.61%)与D幼率(5.67%)(P<0.05),但杂交二倍体幼虫的壳高生长表现杂种劣势(–0.43%),而稚贝、成贝的壳长与壳高的生长表现杂种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3.96%与6.65%。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幼虫的壳高生长优势率为3.69%,稚贝及成贝的壳长与壳高平均生长优势率分别为12.69%与13.64%,并且日龄越大生长优势越显著。总体上,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在3~180日龄具有存活劣势,并且15日龄存活劣势率最大(–48.72%),而在360日龄存活优势率为6.70%。杂交二倍体幼虫与成贝均具有存活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10.44%与4.59%。本研究表明熊本牡蛎中美地理群体杂交二倍体的生长和存活优于自交二倍体,而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生长优势较显著,并且在成贝期具有显著的成活率优势,表明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优势来源于三倍体优势和部分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国范 王子臣 常亚青 宋坚 丁君 巩宁
本文报道了两个相邻海区近 50 0hm2 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浮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栉孔扇贝壳 ,每片采苗器采苗 10~ 12个 ,以 15~ 2 0cm间距夹于 3股聚乙 (丙 )烯绳间并吊养在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出肉率和条件指数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倍体分别增加4 2 .1% ,16 .2 % ,56 .7% ,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三倍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其低育性和对饵料的高转化率有关。通过在两个相邻海区对三倍体牡蛎浮筏养殖的比较研究 ,证明了三倍体长牡蛎大规模浮筏养殖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
长牡蛎 三倍体 浮筏养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群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为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倍性检测方法对长牡蛎三倍体诱导结果进行准确评估,本实验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产生长牡蛎三倍体,选用7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基因组DNA,通过亲子代基因分型进行倍性检测,检测结果采用流式细胞仪加以验证,以评估微卫星标记倍性检测的准确性。另外,本研究探讨了准确鉴定倍性所需的微卫星标记数量与微卫星—着丝粒重组率(y)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其他物种采用分子标记进行倍性检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细胞松弛素B诱导产生的115个长牡蛎子代经7个微卫星位点鉴定得到40个三倍体,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100%,7个微卫星位点的(1-y)的乘积为0.005。随机挑选6个位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国范 常亚青 宋坚 丁君 王子臣
比较了细胞松弛素B(CB)和 6 -二甲基氨基嘌呤 (6 -DMAP)通过抑制受精卵极体释放的方法批量诱导三倍体长牡蛎的养殖效果。长牡蛎卵子在 2 5℃的海水中受精 ,2 0~ 30min后 ,开始用浓度为 0 .5mg·L-1的CB处理 ,持续 18~ 2 2min ,受精卵处理密度为 4.0~ 4.5× 10 7个·L-1,三倍体产率为 6 5 .2 %~ 70 .1% ,面盘幼虫孵化率为 12 .3%~ 14.5 % ,诱导效率指数为 0 .0 9。 6 -DMAP的使用浓度为 40 0~ 42 0 μmol·L-1,受精卵处理密度为 3.0~ 3 .5× 10 7个·L-1,授精水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庆志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为了培育长牡蛎的高产抗逆新品种,实验采用群体选育方法构建了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种群的快速生长选育系,2007年至今已连续进行了6代选育。本实验对长牡蛎选育F3代壳高和活体体质量的增长、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第120日龄开始,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选育群体的壳高和活体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20日龄时,平均壳高较对照组分别高13.4%、10.1%和10.5%,平均活体体质量较对照组分别重18.5%、13.4%和11.6%;壳高的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447±0.226、0.471±0.297和0.367±0.167,表明适于对壳高的生长速度进行进一步的选育。长牡...
关键词:
长牡蛎 快速生长 选育 选择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钦政 高雪 贾桂霞
为探究三倍体LA百合是否可作为育种亲本并筛选与亚洲百合远缘杂交育性较高的组合,本研究对26个LA品种与10个亚洲百合品种进行62个组合的远缘杂交,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部分杂种后代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三倍体LA杂种系百合通常雄性不育,但可以作母本与二倍体或四倍体亚洲百合杂交。2)与二倍体亚洲百合(AA)相比,四倍体亚洲百合(AAAA)与LA杂种系百合远缘杂交的育性普遍更高。3)筛选出了7个育性较高的亲本组合,包括‘NASHvILLe’בNeLLo’、‘FreyA’בvAL dI SoLe’、‘deSIderIo’בdetroIt’、‘SAmur’בNeLL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葛建龙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长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贝类,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壳色美观和快速生长是目前长牡蛎遗传育种的2个重要目标。2010年通过长牡蛎壳色性状的家系选育,获得了壳白、壳黑、壳金和壳紫4种壳色品系。实验以第二代壳金品系为基础群体,对长牡蛎壳金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定向选育,分析了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壳高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结果显示,养成阶段选择组的壳高均大于对照组,350日龄后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幼虫期,壳高性状的平均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549±0.277、3.717%±2.611%和0.339±0.171,养成期分别为0.436±0.138、8.253%±1...
关键词:
长牡蛎 选育 壳高 壳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翠娅 杨芳 郑盛华 祁剑飞 陈小红 魏姗姗 林永青 席英玉 林琪
为探究影响三倍体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生长、育肥的关键海洋环境因子,对黄岐湾三倍体福建牡蛎养殖区开展为期10个月的调查,获得湾外和湾内养殖区牡蛎生长指标和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并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壳长、壳宽、全重、软组织湿重、出肉率等生长指标湾内外组间差异显著,均为湾外显著大于湾内,壳高则湾内外差异不显著;湾外海水中硝酸氮、叶绿素a质量浓度、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湾内,其余指标湾内外无显著差异。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牡蛎生长指标的主要因子是水温、硝酸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化学需氧量,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对牡蛎出肉率影响作用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水温、浮游植物生物量、营养盐是影响三倍体牡蛎生长、育肥的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春季至初夏至少有1个月时间海区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6 μg/L以上有利于牡蛎育肥。本研究可为三倍体牡蛎健康养殖、品质提升和养殖海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英 王如才 田传远 于瑞海 曲学存
三倍体大连湾牡蛎的初步研究梁英,王如才,田传远,于瑞海,曲学存(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66003)关键词大连湾牡蛎,低温休克,三倍体APRELIMINARYSTUDYONTHETRIPLOIDOYSTERCRASSOSTREATALIENWHANE...
关键词:
大连湾牡蛎,低温休克,三倍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伟伟 姜娓娓 蒋增杰 张凯 万东杰 石亚洲 王玮欣 张义涛
为解析夏季高温期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摄食和代谢生理以及能量/碳分配策略的差异,于2022年8月,以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在山东荣成桑沟湾采用现场流水法测定滤水率、吸收效率、耗氧率、排氨率等摄食和代谢相关生理参数,并基于能量收支方程估算能量分配与碳分配情况。结果显示,三倍体长牡蛎的滤水率、同化效率均高于二倍体长牡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显著低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但排氨率显著高于二倍体长牡蛎(P<0.01);能量收支与碳收支的结果显示,三倍体长牡蛎的摄食能/碳、同化能/碳均高于二倍体长牡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倍体与二倍体长牡蛎的呼吸能/碳、排泄能/碳、生长余力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三倍体长牡蛎的呼吸能/碳显著低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但排泄能/碳、生长余力显著高于二倍体长牡蛎(P<0.05)。三倍体和二倍体长牡蛎的氧氮比波动范围分别为7.91~14.11和59.81~94.19,因此,三倍体长牡蛎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蛋白质,二倍体长牡蛎的主要供能物质为糖类和脂肪。研究结果为揭示夏季高温期长牡蛎倍性效应关联的能量分配方式差异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跃环 王昭萍 闫喜武 苏家齐 张辉 姚托 霍忠明 于瑞海 杨鹏
为测定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及其两者种间杂交家系(C.hongkongensis♀×C.gigas♂)子代的早期表型性状,评估种间杂种潜力,分析早期种间杂种优势,实验于2010年7月,采用1雄对3雌的巢式设计建立了9个香港巨牡蛎自繁家系(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HH11、HH12、HH13……HH33)、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GG11、GG12、GG13……GG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亮华 贾橙钰 许文雅 徐文婧 郑国栋 邹曙明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 × Culter alburnus (♂)]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_(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或“经济性状”。为了解鲂鲌三倍体的生长情况与形态特征,本研究运用静水压技术对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受精卵进行三倍体化诱导,获得了诱导成功的鲂鲌三倍体群体(hybrid-3n)与未诱导成功的鲂鲌二倍体群体(hybrid-2n),并构建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两个自交群体,通过生长对比实验比较分析了4种鱼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在210 d生长周期内,鲂鲌三倍体绝对增重率[(0.88±0.11) g/d]比二倍体提高8.64%,较MA提高20.55%,较CA提高120.00%。可数性状上,鲂鲌三倍体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1.05和36.07,都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可量性状上,鲂鲌三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36.73,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鲂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57.57,略偏向于父本翘嘴鲌。聚类分析显示,鲂鲌三倍体首先和二倍体聚在一起归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团头鲂聚为一支,最后再与父本翘嘴鲌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显示,对鲂鲌三倍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0%,对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95%。主成分分析共得到累计贡献率达75.10%的4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综合分析表明,鲂鲌三倍体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具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鲂鲌三倍体与二倍体体型均介于双亲之间,都略偏向于母本,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研究结果对鲂鲌杂交后代种群鉴定、倍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东方 于红 李琪
为探究DNA甲基化在长牡蛎性腺发育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长牡蛎Htatip2的同源性、系统进化、组织表达以及三倍体性腺可育型和不育型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长牡蛎Htatip2的保守结构域与美洲牡蛎的Htatip2-like的保守结构域同源性最高。qPCR分析显示,Htatip2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雌性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此外,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可育型三倍体牡蛎性腺中随着性腺发育成熟而升高,在不育型三倍体牡蛎性腺中表达量变化不显著。BS-PCR分析显示,该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随着性腺发育成熟而降低,与基因表达水平成负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甲基化的Htatip2启动子片段与未甲基化的片段相比,显著抑制了荧光素酶的活性。研究表明,长牡蛎Htatip2的DNA甲基化可能通过抑制基因表达参与了性腺成熟调控。本研究为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参与牡蛎性腺发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