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1)
2023(12817)
2022(11179)
2021(10443)
2020(8633)
2019(19962)
2018(19948)
2017(38158)
2016(20608)
2015(23055)
2014(23055)
2013(22835)
2012(21192)
2011(19251)
2010(19307)
2009(17522)
2008(16888)
2007(14782)
2006(13269)
2005(11725)
作者
(60449)
(49902)
(49710)
(46938)
(31817)
(23940)
(22494)
(19648)
(18985)
(17814)
(17181)
(16767)
(15927)
(15813)
(15330)
(15244)
(14852)
(14798)
(14322)
(14195)
(12513)
(12425)
(11954)
(11408)
(11205)
(11196)
(11131)
(11072)
(10036)
(9881)
学科
(88386)
经济(88303)
管理(55158)
(53547)
(42850)
企业(42850)
方法(34967)
数学(29160)
数学方法(28843)
中国(25325)
地方(24394)
(23785)
业经(20439)
(18732)
(17620)
农业(16424)
(15075)
贸易(15062)
(14505)
环境(14397)
理论(14377)
(14033)
(13927)
技术(13716)
(13426)
银行(13386)
地方经济(13206)
(13165)
金融(13164)
(13160)
机构
学院(290283)
大学(289612)
管理(115166)
(112307)
经济(109711)
研究(101567)
理学(98995)
理学院(97802)
管理学(96169)
管理学院(95638)
中国(74878)
科学(64557)
(63619)
(51412)
(50101)
(47346)
研究所(46892)
中心(45197)
业大(43267)
(42879)
(41754)
师范(41356)
北京(41088)
财经(39830)
(37355)
农业(36810)
(36116)
(35643)
师范大学(33514)
经济学(31958)
基金
项目(198175)
科学(155074)
研究(146426)
基金(141231)
(122962)
国家(121874)
科学基金(104214)
社会(90182)
社会科(85382)
社会科学(85362)
(78555)
基金项目(76034)
自然(67643)
教育(66156)
自然科(66006)
自然科学(65994)
(65914)
自然科学基金(64773)
编号(60586)
资助(58101)
成果(48897)
(46690)
重点(44228)
(42508)
课题(42199)
(40945)
创新(38089)
科研(37458)
发展(37223)
项目编号(36835)
期刊
(129963)
经济(129963)
研究(87154)
中国(57600)
学报(44892)
(43581)
科学(42974)
管理(42532)
教育(35869)
(34874)
大学(33617)
学学(31405)
农业(30931)
技术(25368)
(25328)
金融(25328)
业经(23156)
经济研究(19927)
财经(18086)
图书(17113)
问题(16753)
(15598)
(15326)
科技(14808)
理论(14502)
资源(13914)
技术经济(13787)
商业(13487)
实践(13467)
(13467)
共检索到433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英  刘思华  
环城游憩已经成为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长沙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指出长沙环城游憩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乡村景观异化、定位不清;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了开发长沙环城游憩带的四个原则,即:生态优先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尊重历史、张扬文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的策略和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增长极式开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结合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加强区域合作,拓展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空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铁  张宪玉  
针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一哄而上",本研究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在EC11.5(Expert Choice11.5)的帮助下构建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子体系和概率计算模型,并与门槛值相结合建立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开发决策路径,以期将客观的概率模型引入乡村旅游开发决策,从定量角度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同时,本研究根据矩阵计算和检验结果,对影响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主要因子和指标进行了分析,初步论证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在实践上的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小丽  成宇行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推动或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科学的识别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中国乡村旅游主要发生在大中城市的环城游憩带中,因而该研究以梳理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通过筛选和甄别影响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探寻中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为未来针对二者之间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  马湘恋  
结合长沙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以外的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的127处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中心距离法等旅游计量地理方法,定量研究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布局。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表现为近城分散型,分布在10~30km范围内;在30~60km范围区间中,以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在60km范围以外;人工娱乐类资源表现为远城分散型,在60~70km范围中有一定分布。长沙市划分为6个环城游憩带:中心综合发展带、古镇访古带、故里寻踪带、沩山山林访古带、周洛—大围山原生山水带、文家市红色观光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名虎  陈君  
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对长沙市居民的城郊游憩空间需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游憩偏好与人口学特征分析,得知长沙居民对城郊地区的大自然、城市公园、乡村田园等游憩空间的偏好程度较高,城郊游憩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提出了长沙城郊游憩空间"五廊、五区"的构建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娜妮  
以新一线城市长沙市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实证研究,构建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长沙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分布规律。评价指标包含内部结构、要素整合、游憩设施、网络信息认知4个关键功能评价指标及17个指标因子。评价标准分为成熟、较成熟、较不成熟、不成熟等四个等级,其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8、0.6-0.8、0.3-0.6、<0.3。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缺乏处于成熟阶段及不成熟阶段的环城游憩带;距城中心11~20km、61~70km的环城游憩带处于较成熟阶段,而其他环城游憩带都处于较不成熟阶段;综合确定发展较活跃的区域是距离城中心51km~100km游憩带,此区域可视为长沙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重点关注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燕  王慧  汪恒倞  
环城游憩带是一种特殊的城市郊区旅游活动空间,已逐步成为城市及周边居民的休闲之地。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立足于南昌本地资源,分析了南昌市游客的数量、结构、时空分布,等等。研究发现:南昌环城游憩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游客旅游满意度一般,并且,从总体上而言,南昌环城游憩带旅游仍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了创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调控时空分布、合理发展游客数量、完善游憩系统、提高游客满意度等建议,旨在为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侯国林  黄震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淑华  
认为环城游憩带已成为大城市旅游空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易达和与城市不同的乡村景观,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但由于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资金因素制约等,环城游憩带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城游憩带打造应深刻认识城市居民对环城游憩带的共性需求,高度重视其旅游产品的复合性,精心打造各景区的独特卖点,并根据环城资源、环境有限的特点,科学规划,努力保护好城市周边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游憩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九全  
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国际旅游业正经历着一种迅猛的变化,纯经济型的旅游业正向文化型的经济事业转化,文化可以称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文化的多样性和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文化氛围以及专门性人文景观成为旅游者追求、向往的旅游产品。未来的旅游消费需求日趋复杂化,对旅游...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粟路军  许春晓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所获取基础数据,对城市居民环城游憩距离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环城游憩活动并不完全符合距离衰减规律,而是存在出游理想距离。理想距离范围内是城市居民到访率最高的区域,形成环城游憩密集带。通过理想距离与游客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等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城市居民出游理想距离选择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城市居民环城游憩活动理想距离的形成机理,认为这是在各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在三大作用力系统———推动力系统、阻碍力系统、交互力系统相互作用下的一种均衡结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国亮  乔海燕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是都市旅游发展的新形式,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周边已经出现了环城游憩带现象,大城市周边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本文主要以中小旅游城市桂林为例,分析桂林市环城游憩带和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桂林环城游憩带的新内涵及其对策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党宁  吴必虎  俞沁慧  
环城游憩带是我国城市居民城郊休闲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盘活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市民游憩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1970—2015年新增的401个环城游憩地进行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将上海环城游憩带的时间演化归纳为探索期、介入期、发展期和巩固期4个阶段,结果显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偏向西南方向的圈层结构与空间外推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从分散到集聚,集聚形态具有从散点到极核到轴线到团块的演化特征,各类型的游憩地也表现出结构演替与圈层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供需机制、游憩地空间集散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是综合影响其时空演变的动力机制,并给予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党宁  吴必虎  俞沁慧  
环城游憩带是我国城市居民城郊休闲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盘活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市民游憩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1970—2015年新增的401个环城游憩地进行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将上海环城游憩带的时间演化归纳为探索期、介入期、发展期和巩固期4个阶段,结果显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偏向西南方向的圈层结构与空间外推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从分散到集聚,集聚形态具有从散点到极核到轴线到团块的演化特征,各类型的游憩地也表现出结构演替与圈层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媛  徐玮  
随着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城市周边旅游蓬勃兴起,环城游憩带正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区域,关于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也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文章基于近10年来关于环城游憩带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研究的缘起及概念界定、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和开发模式等方面对我国环城游憩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