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1)
2023(2365)
2022(2130)
2021(2003)
2020(1794)
2019(4178)
2018(4245)
2017(7701)
2016(4537)
2015(5278)
2014(5550)
2013(5582)
2012(5201)
2011(4772)
2010(4828)
2009(4521)
2008(4697)
2007(4357)
2006(3938)
2005(3432)
作者
(14972)
(12589)
(12495)
(11671)
(7987)
(6256)
(5795)
(5196)
(4921)
(4561)
(4437)
(4257)
(4151)
(4083)
(3973)
(3880)
(3690)
(3654)
(3649)
(3613)
(3315)
(3214)
(3054)
(3041)
(2900)
(2808)
(2768)
(2764)
(2684)
(2669)
学科
(17088)
经济(17076)
管理(15413)
(13041)
(10713)
企业(10713)
方法(7870)
数学(6663)
数学方法(6518)
(6158)
资源(5560)
(4757)
中国(4571)
地方(4552)
(4413)
(4305)
农业(4261)
环境(3936)
(3919)
业经(3851)
人事(3493)
人事管理(3493)
理论(3305)
(3013)
(2956)
(2940)
财务(2939)
财务管理(2927)
生态(2919)
企业财务(2783)
机构
大学(66420)
学院(65526)
管理(27056)
研究(23407)
(22654)
理学(22497)
理学院(22230)
经济(21919)
管理学(21772)
管理学院(21648)
中国(19243)
科学(16419)
(15503)
(13869)
(12757)
中心(12333)
(12041)
研究所(11614)
业大(11420)
农业(10558)
(10391)
北京(10014)
(9990)
师范(9925)
(9715)
(9425)
(8640)
财经(8024)
师范大学(7944)
技术(7566)
基金
项目(45337)
科学(34720)
研究(32838)
基金(30856)
(27560)
国家(27283)
科学基金(22660)
社会(19215)
(18506)
社会科(18056)
社会科学(18041)
基金项目(16468)
(15722)
自然(15106)
教育(14954)
自然科(14574)
自然科学(14565)
自然科学基金(14275)
编号(14268)
资助(13054)
成果(11672)
重点(10426)
(9928)
(9902)
课题(9876)
计划(8820)
(8705)
科研(8638)
科技(8307)
创新(8162)
期刊
(28096)
经济(28096)
中国(17473)
研究(17033)
学报(12024)
(11471)
科学(10947)
(9053)
教育(8894)
管理(8561)
大学(8476)
学学(7573)
农业(7502)
资源(7271)
技术(7003)
图书(6891)
(5947)
金融(5947)
书馆(4933)
图书馆(4933)
业经(4497)
(4433)
统计(4399)
技术经济(4135)
(4059)
决策(3768)
财经(3735)
(3708)
科技(3567)
问题(3502)
共检索到106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龙西亭  袁瑞强  皮建高  孙锡良  刘长明  
浅层地热能属于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与试验,对长沙浅层地热能开发进行适宜性评价,估算了浅层地热能热容量、可利用资源量以及开发潜力,讨论了其经济、环境效益。实测长沙浅层地温梯度介于0.69℃/100 m~1.98℃/100m,平均为1.40℃/100 m。浅层地热能总热容量约3.34×1014k J/℃,可利用资源量达3.55×1014k J/a。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岩类沉积物厚度较薄,对浅层地热能储量几乎没有影响。长沙适宜选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浅层地热能,其适宜区面积占62.6%,较适宜区占33.9%。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冬、夏季换热功率分别为1.25×107...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慧  
一、地热能的概念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哀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在当今世界中最易转化为现实能源的新能源。相比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增芹  韩颖  
作为一种可再生、发展前景远大的资源类型,浅层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开发已经取得较大成就。然而,浅层地热资源的法律规制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浅层地热资源法律属性模糊、技术性法律规范匮乏以及专门监管机构缺失等问题。为了保障浅层地热资源的持续发展,我国法律必须厘清浅层地热资源的法律属性,制定技术性法律并在"全景敞视主义"的指导下,设立可再生能源委员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定环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的供应和有效利用。“六五”期间,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在能源生产与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仍十分明显。据统计,截至1985年底,我国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的生产总量已达8.55亿吨标准煤,尽管如此,能源短缺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据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我国能源供需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这将给环境与运输带来极大的压力。目前,我国农村生活用能75%仍依靠生物质能,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成福  赵玉  过广华  
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格局变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地热能直接利用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地热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促进我国地热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地热能资源勘查评价工作,摸清地热能家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现代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明确各组织机构管理职能,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庆朝  
在论述位山引黄灌区水资源基本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地表水供水系统和地下水供水系统供需平衡状况。研究表明,位山引黄灌区上、下游地区水资源极不均衡,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未充分利用,下游地区水资源贫乏,地下水被过度开采。为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文章提出了该灌区内要加强管理、统一调控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在灌区上、中、下游地区分别设立井灌区、井渠结合区、限制开采区。并对不同区域的渠灌、井灌要制定不同的经济负担政策。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春山  
地下卤水是一种赋存在松散砂层孔隙中可移动补给的液体矿产资源。作者分析了山东渤海沿岸浅层地下卤水的分布,成因及补给条件,并对开发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为促进山东这一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提出了积极建议,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林  于福亮  
在阐述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性的基础上 ,首次在该区采用三维地下水有限差分模型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补排组构和可利用量。论证和提出用有害盐量取代以往惯用全盐量评价盐害和计算排引比的传统做法 ,通过水盐均衡计算指出 30多年来灌区一直处在脱盐状态。论证和提出了银北灌区各类水量的宏观调控意见 ,动态模拟计算了不同规划水平年引、排水 9套方案 ,提出了不同地区和采用不同方案引用黄河水量和开发利用地下水量的意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坤容  姜军  刘秀花  姜凌  周维博  
【目的】对陕西华县、华阴(简称"二华")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水质进行研究,为保护和改良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提供指导。【方法】于2008-11在"二华"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地下水水样,对水样中的Na+、K+、Ca2+、Mg2+、HCO3-、Cl-、SO24-、CO32-、NO3-N、CODMn、Cr6+、Mn2+、Cu2+、Zn2+、Cd2+、Pb2+、总硬度、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和pH值进行分析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化学分析软件AquaChem V4.0及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二华"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级别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扬  周湛曦  
实地调查长沙市公园绿地自然山石景观的种类、数量及应用方式,发现对自然山石的应用主要存在生搬硬套传统模式、人工痕迹明显、布局随意、与环境协调性差等问题。提出应合理选择石材,削弱不和谐人工痕迹修饰,合理布局,避免呆板,把握整体等改进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戴茜  陈存友  胡希军  
选取长沙湘府文化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测量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公园声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湘府文化公园中声景主要由自然声、生活声和人工声构成,游人对自然声满意度最高,生活声次之,人工声最低;(2)城市公园中声景观满意度与主观响度、好感度、协调度存在相关性,其中主观响度与满意度呈负相关,好感度、协调度与满意度呈正相关且相关性高于主观响度;(3)通过引入自然声源、优化空间格局、控制人工声源等能有效优化公园声环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才志  朱静  
以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将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引入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从脆弱性、功能性、胁迫性、适应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下水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并对风险值进行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地下水环境中度以上风险区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63.12%,其中高风险区占6.79%,较高风险区占18.96%,中等风险区占37.37%;较低风险区占21.98%,低风险区占14.90%。②地下水环境风险最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下辽河平原中部的新民市东北部、灯塔市、辽中县西部、黑山县部分地区及凌海市东南部。③研究区内地下水环境风险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相似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和中西部风险高值区,以及东北和东南部风险低值区。研究成果丰富了地下水环境风险理论,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环境保护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青军  唐仲华  周璐  罗其海  
通过实地调查荆州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合理选择评价指标集(16项),分别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F值法对该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进行分区和污染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整体状况较差。浅层地下水中主要超标组分为Fe、Mn、NO-3、NO-2、As、Ba等,对比分析荆州市2006~2011年主要超标组分的平均含量,可知6a来,Fe、Mn、NO-2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NO-3、As、Ba的平均含量虽然均未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其平均含量呈现随着年份递增的趋势。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分区结果显示:严重区面积为2 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昭兵  纪雄辉  彭华  石丽红  李洪顺  田发祥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沙"百里水产走廊"主要养殖水域部分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及其污染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其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长沙"百里水产走廊"主要养殖水域夏季(丰水期)水质超标因子是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和总磷(TP),最高分别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限值3.4、6.5、3.5和1.9倍,水质内梅罗指数为3.14,属于Ⅳ级重污染;冬季(枯水期)水质状况有所变化,水体溶解氧(DO)下降,氨氮(NH3-N)含量增加,主要超标因子仍为CODcr、BO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绍毅  劳炜  苏志  李强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利用1961~2010年广西31个气象站0~20 cm各层地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50年来广西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广西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呈升温趋势,升温突变点为2001年,冬季气候倾向率最大、夏季最小。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升温率以0 cm最大,10 cm最小。年平均地温除0 cm外均在1984年出现异常偏低,各层年平均地温2009年出现异常偏高。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影响广西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