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7)
2023(9880)
2022(8805)
2021(8215)
2020(6796)
2019(15815)
2018(15926)
2017(30650)
2016(17000)
2015(19051)
2014(19316)
2013(19174)
2012(17657)
2011(15852)
2010(15476)
2009(13697)
2008(12946)
2007(11134)
2006(9535)
2005(8112)
作者
(50901)
(42197)
(41899)
(39784)
(26958)
(20554)
(18947)
(16738)
(16160)
(14991)
(14683)
(14191)
(13404)
(13326)
(13055)
(12963)
(12955)
(12642)
(12105)
(11942)
(10703)
(10292)
(10170)
(9523)
(9497)
(9417)
(9308)
(9220)
(8648)
(8469)
学科
(63591)
经济(63524)
管理(48538)
(43231)
(36475)
企业(36475)
方法(31538)
数学(27333)
数学方法(26992)
(18425)
(16277)
中国(15173)
环境(14841)
(14719)
业经(13726)
地方(12873)
(12034)
(11237)
贸易(11233)
理论(11052)
(10906)
农业(10879)
(10654)
技术(10146)
(9796)
(9748)
财务(9686)
财务管理(9670)
企业财务(9165)
教育(8994)
机构
大学(238611)
学院(236535)
管理(95563)
(86423)
经济(84382)
理学(83651)
理学院(82721)
管理学(81135)
管理学院(80740)
研究(80598)
中国(56766)
科学(55236)
(51439)
(43484)
(41704)
业大(41347)
研究所(38821)
(37252)
中心(35669)
农业(34353)
(33045)
北京(32468)
(30875)
财经(30864)
师范(30515)
(30097)
(28103)
(27325)
技术(26474)
师范大学(24788)
基金
项目(173188)
科学(133761)
基金(124184)
研究(121935)
(110519)
国家(109674)
科学基金(92610)
社会(73176)
社会科(69202)
社会科学(69184)
(68664)
基金项目(67306)
自然(63629)
自然科(62057)
自然科学(62039)
自然科学基金(60891)
(58240)
教育(54925)
资助(51407)
编号(49235)
成果(39058)
重点(38857)
(36944)
(36538)
(35724)
科研(34118)
课题(33867)
计划(33694)
创新(33351)
大学(31444)
期刊
(89729)
经济(89729)
研究(65107)
学报(45184)
科学(40096)
中国(39728)
(38456)
管理(33427)
大学(32888)
学学(31204)
农业(27328)
(26078)
教育(24878)
技术(19813)
(16065)
金融(16065)
业经(14951)
(14093)
财经(13680)
经济研究(13665)
图书(13628)
科技(13468)
林业(13458)
业大(12553)
理论(12218)
(11731)
实践(11560)
(11560)
问题(11545)
(11453)
共检索到328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采艺  文仕知  欧阳钦  杨丽丽  
以望城区201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关系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模型对望城区主要树种的生物量、碳储量、碳汇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望城区的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国外松、阔叶树,其中阔叶树是乔木树种的主体,面积占乔木林总面积的56.11%;幼中龄林占优势地位,其面积占到了全区林分总面积的93.47%;主要树种的生物量为1 362.59×103 t,碳储量为688.056×103 t,平均生物量为61.198 t/hm2,碳密度为30.898 t/hm2,碳密度低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说明望城区还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熙龙  毕君  刘峰  王超  
以木兰林管局16~54年生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12块标准地的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白桦次生林幂函数形式的生物量转换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林木层平均碳密度为37.3263t/hm2,土壤层为144.3060t/hm2,地被层为5.4435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187.0760t/hm2;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现存总量为137.58687万t,碳储量为296.18239万t。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惠妍  张志伟  李海奎  
森林生物量是评估区域森林碳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标志,而生物量方程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主要途径。收集了自1996年至2012年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66篇文献中的乔木生物量方程,包括44个乔木树种、612个分量方程,涵盖了中国主要的乔木树种。通过对自变量的选择、方程的形式、样本数量的多少、决定系数的大小、样本采集地区等方面对收集到的生物量方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量方程多以胸径(D)、树高(H)或两者的组合作为自变量,方程决定系数(R~2)较高,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2)树木生物量方程主要采用幂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以及指数方程的形式,其中以幂函数W=a(D2H)b形式的方程居多;3)建立方程的样木数量从3~399不等,样本数量在3~10株的方程数量最多;4)样本采集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森林植被丰富的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倪舒静   肖石红   曹彦   梁瀞文   游巍斌   何东进  
[目的]揭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在碳循环中的基础作用,为长苞铁杉群落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长苞铁杉群落(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不同树种、不同存在形式(细木质残体、倒木、枯立木和树桩)开展动态调查(2012年、2014年、2016年),估算木质残体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4种群落内不同树种木质残体均是长苞铁杉的生物量占比最大(31.57%~77.77%);(2)4种长苞铁杉群落同一林型不同年份相同存在形式的木质残体类型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林型不同年份的木质残体类型均是倒木生物量最高(长苞铁杉纯林:5.82~9.48 t·hm~(-2);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10.90~17.83 t·hm~(-2);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7.20~10.37 t·hm~(-2);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6.11~9.77 t·hm~(-2));3次调查结果中长苞铁杉纯林枯立木生物量与其他3种群落枯立木生物量均差异显著(p<0.05);(3)4种长苞铁杉群落均是长苞铁杉的碳储量最多,且随着年份的增长,其碳储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长苞铁杉纯林:3.64~4.62 t·hm~(-2);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4.67~4.71 t·hm~(-2);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2.29~2.53 t·hm~(-2);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3.10~4.79 t·hm~(-2));(4)4种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中均是倒木的碳储量最高,除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倒木碳储量是先减少后增加外,其他3种长苞铁杉群落倒木的碳储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且4种群落中,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的倒木碳储量最高,为4.91~7.68 t·hm~(-2);3次调查结果中,长苞铁杉纯林枯立木碳储量与其他3种混交林枯立木碳储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4种长苞铁杉群落中,不同形式木质残体中均是倒木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不同树种木质残体均是长苞铁杉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长苞铁杉纯林内枯立木生物量、碳储量与其他群落内枯立木差异显著(p<0.0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之洲  宁晨  闫文德  倪晓薇  陈毅  宁晓波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3种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数据,对各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碳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生物量分别为103.46、140.55、164.15 t/hm2;林下植被及死地被物层生物量分别为7.762、6.994、8.622 t/hm2。林木各器官含碳量:马尾松天然林0.4270.530 g C/g、马尾松人工林0.4430.574 g C/g、湿地松人工林0.4440.466g C/g。3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蔡烁  
为了对林下灌木草本生物量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将长白山云杉Picea jezo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云冷杉林)样地按郁闭度0.6,0.8,1.0分类,以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并估算了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主要树种器官(干、枝、叶、根)生物量模型自变量与D2H和DH(D为地径,H为树高)关系最为紧密,最优函数以线性函数为主。其次,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幼树生物量(W)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再次,郁闭度为0.6,0.8和1.0时,冷杉对林下幼树生物量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了34.94%,40.79%和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国模  吴家胜  应叶青  姚建祥  
利用 18个喜树地理种源的 5 40株 1年生苗木作试验材料 ,分析了苗期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各器官生物量 (烘干 )所占比例为 ,干 2 9.5 4% ,枝 9.2 0 % ,叶 30 .75 % ,根 2 2 .74% ,皮 7.77% ,其中以叶片所占比例最大 ;参试的 18个种源中 ,以 4号福建、8号和 9号江西、11号和 12号湖南种源生物量较大 ,其中以 8号江西南昌种源总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为最大。建立了用苗高 ( H)和地径 ( D)估测叶片生物量 ( m1)和总生物量 ( m2 )的数学模型 ,用 m=a Db Hc,m=a Dbe CH +d/H ,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梓晴   段爱国  
【目的】建立适用于不同产区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以便准确估算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方法】基于四川、广西、江西和福建共109株杉木的树干、树皮、枝、叶和根实测生物量数据以及四川、广西和福建共40株杉木的树干、枝、叶和根的含碳量实测数据,建立不同产区、不同林龄和综合产区成熟林的可加性生物量、碳储量模型。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对可加性模型系统中的参数进行联合估计,并用调整后确定系数R_a~2和总相对误差TRE检验模型拟合精度。【结果】1) 4个产区和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模型的R_a~2为0.635 0~0.995 8,TRE为-17.88%~21.39%,树干、树皮和全株生物量模型的R_a~2均在0.91以上,适用于建模地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预测。广西分侧根拟合的生物量模型除一级侧根外,R_a~2均在0.80以上,TRE为-5.42%~7.21%,可用于预测广西杉木人工林侧根生物量。枝、叶、根的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较干、树皮低。2)四川、广西和福建3个产区碳储量模型R_a~2为0.805 0~0.994 0,TRE为-19.34%~19.84%,树干、根和全株模型R_a~2在0.93以上,适用于各地区杉木人工林碳储量预测。枝、叶的碳储量模型拟合精度较干和根低。3)不同产区的生物量、碳储量模型通用性存在地域差异,位于中亚热带西区的四川生物量模型通用性最差,位于南亚热带的广西带皮干和全株生物量模型通用性较好,位于中亚热带东区的福建和江西生物量模型可进行相互预测;南亚热带广西的碳储量模型通用性最好,而四川和福建的碳储量模型仅适用于本地碳储量预测。4)综合生物量模型R_a~2为0.733 5~0.966 9,根据交互检验结果,综合模型可准确估算不同产区成熟林和福建幼龄林、中龄林的带皮干和全株生物量,TRE为-10.47%~19.88%;还可对江西和福建成熟林及福建中龄林除枝以外的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进行准确预测;综合碳储量模型R_a~2为0.802 9~0.982 6,除对广西杉木人工林枝碳储量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大以外,其他检验样本TRE为-9.57%~15.70%,说明模型的通用性好,可准确预测不同产区的杉木人工林各器官和全株碳储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均适用于建模地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模型的通用性受产区差异的影响;综合模型可用于不同地区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董德进  周宇峰  
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坡向、坡位对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向、坡位对毛竹生物量、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坡位影响比坡向更显著。具体地,坡向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较显著(P<0.10),坡位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显著(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模芳  丁贵杰  翟帅帅  高祥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A)、马尾松天然次生纯林(B)、马尾松-油茶混交林(C)、马尾松-枫香混交林(D)、马尾松-白栎混交林(E)、马尾松-杉木混交林(F)6种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实测生物量和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植物地上部分各器官含碳率,对6种群落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类型的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按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群落F(153.293 t·hm~(-2))>群落E(67.482 t·hm~(-2))>群落D(58.581 t·hm~(-2))>群落B(51.995 t·hm~(-2))>群落C(35.405 t·hm~(-2))>群落A(33.387 t·hm~(-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蒋凤玲  许中旗  张志东  黄选瑞  
目前已有不同方法构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但基于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估计法实现不同树种生物量模型相容性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模型的研究较少。因此,论文以塞罕坝华北落叶松、油松、白桦3种林分为对象,基于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估计法和广义多项Logit模型,建立了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可加生物量模型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树干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均大于0.90,树枝、树叶、树根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在0.77~0.93范围内,各器官生物量均方根误差和绝对误差分别在2.68~17.19 kg/株和0.83~1.39 kg/株范围内,经过检验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均能满足精度需求。不同树种广义多项Logit分配模型,通过似然比检验、比分检验和Wald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各器官参数均表现为显著水平(P<0.05)。不同树种树干、树枝、树叶及树根生物量比例分别在0.76~0.87、0.07~0.11、0.02~0.07、0.04~0.07范围内。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生物量模型及广义多项Logit各器官分配模型,实现了生物量模型在不同树种间的通用性,并对森林生物量器官分配格局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同辉  达良俊  宋永昌  杨永川  王良衍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的永久样方中应用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并对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收获法直接测定了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木法间接测定了乔木层生物量,同时分析了该群落及其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群落优势种,它们与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共同构成了该群落的主要树种。群落生物量主要是由群落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构成的,主要集中在乔木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泽鑫   胡中岳   曹聪   刘萍  
【目的】构建广东省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为省内储量数据的本底摸查、省级与县市级储量数据的有效衔接提供模型支撑;分析树种结构和气候条件对模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更精细的碳汇监测及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广东省12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和2017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构建各森林类型与蓄积量兼容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碳储量模型。以哑变量形式区分树种结构,以再参数化方法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评价模型拟合结果,分析气候变量对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结果】研究得到各森林类型的蓄积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模型以及地上和地下林分平均含碳系数。1)基于胸高断面积和平均树高的基础模型调整决定系数(R_a~2)为0.947~0.997,总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分别在±1.54%和±2.48%范围,均不超±3%。平均预估误差(MPE)为0.30%~3.61%,仅栎树林、相思林部分模型略超3%。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为3.30%~13.39%,均不超15%。2)基于胸高断面积的简化模型R_a~2为0.876~0.996,除相思林地下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差外,其余模型的TRE和MSE分别在±3.19%和±2.74%范围,MPE为0.36%~4.70%,MPSE为4.18%~15.61%。基于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的补充模型R_a~2为0.775~0.977,多数在0.9以上,除相思林部分模型拟合效果较差外,其余模型的TRE和MSE分别在±2.28%和±1.83%范围,MPE为1.12%~6.24%,MPSE为5.91%~17.44%。3)区分树种结构的林分模型R_a~2为0.960~0.997,TRE和MSE分别在±1.61%和±2.33%范围,MPE为0.30%~3.41%,MPSE为2.67%~12.92%,多数模型显著优于基础模型。4)建立8种森林类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R_a~2为0.947~0.998, TRE和MSE分别在±1.86%和±1.96%范围,MPE为0.29%~2.65%, MPSE为3.18%~13.29%,多数模型较基础模型得到显著改进。生物量大多情况下与温度呈负相关,与蒸散量呈负相关或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结论】所建模型具有较好拟合效果和较高预估精度,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数据详略和估算范围选择合适模型。温度过高、蒸散过多或降水不足是限制广东省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剑琦  张彩虹  张大红  
由于非再生能源资源量有限,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就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中国能源林树种的单位面积生物量与产单位标煤热值生物量所需土地的面积及生产木质燃料所需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三者之间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时间序列方法预测未来煤炭的价格,将各能源林树种生产木质燃料的成本与煤炭价格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目前可以利用哪些能源树种生产成型木质燃料来替代煤炭,从数量上提供可行的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方妍  王传宽  
【目的】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储量存在空间变异,但在树干NSC储量估算时却很少考虑这种变异性。本研究量化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树干NSC储量估算的影响,为构建温带森林碳循环模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无孔材树种兴安落叶松、半环孔材树种胡桃楸和环孔材树种春榆为对象,每树种各选取优势木3株,在生长季后期伐倒后按1 m区分段截取圆盘(18~21个),采用国际通用方法测定生物量;同时按树皮、边材和心材分别取样,采用苯酚硫酸改进法测定样品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后分析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NSC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即可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