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2)
2023(8068)
2022(6934)
2021(6449)
2020(5527)
2019(12992)
2018(12692)
2017(24547)
2016(13622)
2015(15563)
2014(15917)
2013(15784)
2012(15044)
2011(13662)
2010(13914)
2009(13089)
2008(13091)
2007(12034)
2006(10390)
2005(9434)
作者
(41569)
(35000)
(34981)
(33430)
(22361)
(16975)
(16051)
(13619)
(13392)
(12545)
(11917)
(11769)
(11228)
(11183)
(11037)
(10956)
(10915)
(10335)
(10229)
(10139)
(8697)
(8517)
(8486)
(7955)
(7954)
(7921)
(7890)
(7668)
(7122)
(7008)
学科
(60877)
经济(60823)
管理(34516)
(31679)
方法(26987)
数学(24199)
数学方法(23973)
(23393)
企业(23393)
中国(17918)
(17266)
地方(15403)
(12901)
(12803)
农业(11391)
业经(10943)
(10490)
贸易(10489)
(9986)
(9982)
环境(8974)
理论(8969)
(8390)
(8157)
银行(8132)
(8081)
金融(8078)
城市(7819)
(7749)
(7559)
机构
大学(201016)
学院(200718)
(79980)
经济(77943)
管理(72950)
研究(70387)
理学(62269)
理学院(61416)
管理学(60165)
管理学院(59768)
中国(52118)
科学(44799)
(44435)
(37248)
(36240)
(35361)
中心(33596)
研究所(33001)
业大(32171)
(31640)
农业(29377)
(28687)
师范(28392)
财经(28391)
北京(28192)
(25692)
(25541)
(25460)
经济学(24917)
师范大学(22940)
基金
项目(133279)
科学(103110)
研究(95728)
基金(94416)
(82669)
国家(81955)
科学基金(69160)
社会(58957)
社会科(55665)
社会科学(55644)
(52366)
基金项目(50793)
自然(45286)
(44997)
教育(44891)
自然科(44162)
自然科学(44145)
自然科学基金(43310)
编号(39444)
资助(38744)
成果(31792)
重点(30397)
(29387)
(29274)
课题(28124)
(26554)
科研(25800)
大学(25176)
创新(24911)
计划(24859)
期刊
(90156)
经济(90156)
研究(58817)
中国(38739)
(33166)
学报(32803)
科学(29924)
(27270)
大学(24329)
管理(24136)
学学(22927)
农业(22029)
教育(21971)
技术(18224)
(17861)
金融(17861)
业经(14722)
问题(14018)
经济研究(13960)
财经(13719)
(11806)
(11482)
资源(10567)
(10363)
统计(10124)
技术经济(9863)
(9745)
理论(9604)
图书(9295)
现代(9171)
共检索到298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佳利  范俊芳  谢明坤  
对长沙6个城市公园驳岸景观的处理形式、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发现公园驳岸景观普遍存在形式生硬、植物种类与种植形式单一、亲水设施利用率较低及与道路衔接不自然等问题。提出了山石驳岸式、树桩驳岸式、植物驳岸式、混合驳岸式等驳岸景观提质改造设计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湘  范俊芳  蔡青  
对长沙市烈士公园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水资源浪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长沙市烈士公园绿地节水景观设计可通过绿地地形改造、道路雨水收集和利用、灌溉系统的更新,耐旱植物的运用等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恭映璧  胡曰利  
城市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科普等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5个景观指数对1955年、1972年、1990年、2007年四个时期建成区、近郊、远郊的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城市湿地分布空间梯度较大;(2)在1955年至1972年间,湿地面积增长率大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湿地在这段时间内呈现正向增长,在1972年至2007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都大于湿地面积增长率,湿地在建成区上呈现出退化现象;(3)1972年与1990年长沙市城市湿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在建成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将景观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德华  吴亚菱  袁周炎妍  鲁羽西  胡曦  阙思杨  
以通过实地调查与GIS技术获取长沙市内5区175个住宅小区的875个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建立特征价格模型并结合弹性与边际价格分析,揭示了长沙市生态景观对住宅价格的总体影响,并以梅溪湖为例进行了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5个生态景观因素中,对住宅价格起正向作用的是小区绿化、最近公园质量和周边环境;起负向作用的是距最近公园距离和距湘江距离。3个线性因素的弹性系数(绝对值)与边际价格从大至小为距湘江距离、小区绿化和距最近公园距离;2个非线性因素的半弹性系数与边际价格的排序是周边环境与最近公园质量。到梅溪湖的距离每增加1 km,小区每套住宅平均价格将下降6.3393万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星  肖云  朱雯雯  
基于长沙市的实地调查表明:老社区绿地环境景观普遍存在绿地面积较少、绿地布局不合理、园林活动空间"不近人情"等问题以及试点社区改造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从绿地率、绿地规划布局和人性化绿化空间营造提出了老社区绿地环境景观改造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玉峰  陈琼琳  游甜  
对长沙市芙蓉区敬老院、岳麓区敬老院、望岳敬老院、梨镇敬老院等进行实地调研,探讨敬老院环境景观设计,认为建立基于"入口空间—庭院空间—社交空间—活动空间—园圃空间—停车空间"的敬老院外环境景观设计系统框架,抓住功能化、人性化和特殊化三要素,通过完善交通功能、休憩交流功能、空间关系、植物景观和安全细节等设计内容,可有效解决敬老院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勇  王颖  张尹  
为了探寻城市景观发展变化规律,利用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决策树分类的影像处理技术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方法对长沙市雨花区景观格局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市雨花区2003年到2013年,城区耕地、园林、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减幅最大的是耕地,增量最大的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十年来大量农业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值得引起城市管理、规划、保护部门的关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友军  李际平  颜立红  赵春燕  向光锋  
为了构建长沙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岳麓山和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沙市自然林景观的基底特征与水平垂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沙自然林景观中植物种类丰富,调查区域内植物种类达60多种,且乔木与灌木植物种类远多于草本植物种类;乔木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马尾松、香樟、樟树、山矾、枫香和栾树,灌木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构骨和毛萼乌口树,草本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蕨、青苔和竹叶草;乔木层频度大的物种密度较大,草本层频度大的物种其盖度较大;长沙自然林景观存现比较明显的垂直结构,植物园乔木∶灌木∶草本物种比例为19∶1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扬  周湛曦  
实地调查长沙市公园绿地自然山石景观的种类、数量及应用方式,发现对自然山石的应用主要存在生搬硬套传统模式、人工痕迹明显、布局随意、与环境协调性差等问题。提出应合理选择石材,削弱不和谐人工痕迹修饰,合理布局,避免呆板,把握整体等改进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青  黄怡铭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空间愈发受到重视。生活质量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建立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控。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分析、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进行研究,选取中心城区的78个街道为基本空间统计单位,以“生态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以及“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两项原则选取人的基本物质生活、人的基本社会保障、人的基本生存环境三个一级指标,采用熵值法和GIS空间自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空间格局是由市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研究区域生活质量空间布局总体来说分布不均匀,影响因素较多。通过GIS空间自分析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发现出现“高地”和“洼地”等不平衡区域,并且从经济因素、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三个因素主导下分别进行了研究区域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分析。为实现长沙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推进生态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规划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长沙市内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青  黄怡铭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空间愈发受到重视。生活质量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建立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控。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分析、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进行研究,选取中心城区的78个街道为基本空间统计单位,以“生态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以及“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两项原则选取人的基本物质生活、人的基本社会保障、人的基本生存环境三个一级指标,采用熵值法和GIS空间自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空间格局是由市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研究区域生活质量空间布局总体来说分布不均匀,影响因素较多。通过GIS空间自分析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发现出现“高地”和“洼地”等不平衡区域,并且从经济因素、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三个因素主导下分别进行了研究区域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分析。为实现长沙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推进生态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规划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长沙市内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腊芳  朱丹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视角,采用综合指标法构建了一个包含15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的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4年农民工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数据对长沙市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影响长沙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市农民工总体市民化水平已达46.9%的"半"市民化状态,虽然心理认同市民化程度已接近50%,而经济生活市民化程度已高达66.5%,但他们的政治参与市民化程度、社会关系市民化程度和居住条件市民化程度都偏低。农民工的城市居住时间、职业培训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以及工资收入状况对其市民化程度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及户口所在地对市民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红梅  王小伟  谭洁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晏忠  陈建华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选定天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语义分析(SD)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其需求需要,对公园景观建设质量进行相应评判。制定了包含观赏性、游憩功能、安全性、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共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空间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定的科学评判依据。【结果】1)6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如下:观赏性0.223>游憩功能0.213>生态环境0.189>生态环境0.185>安全性0.177>社会功能0.109>空间组织0.089。2)由SD法得出天河公园的20项二级指标得分位于“正向”,区间范围为[0.960,1.360],平均分为1.171分。3)将AHP权重计算结果与SD法所得评分结合最终得出天河公园景观质量总体评分为1.138分,整体评分处于“较好”至“非常好”区间,评分较高。【结论】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满足游人的游赏需求及对于自然环境体验感受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满足游人追求美的感受、良好的游憩社交体验是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侧重点。广州市天河公园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公园面积较大,植被覆盖度极高,景观多样,可达性较高,但因该公园建设时间较早,建筑风格及内部部分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应根据公园特色进行设计更新以满足游人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洁  朱红梅  金卫华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定量地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原因与机制,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借助信息论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原理,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间内,长沙市土地利用信息熵持续上升,均衡度、优势度呈波动状态,土地利用职能相对扩张,土地空间利用类型表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