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4)
- 2023(9360)
- 2022(7979)
- 2021(7066)
- 2020(5658)
- 2019(12937)
- 2018(12830)
- 2017(24243)
- 2016(12919)
- 2015(14401)
- 2014(14755)
- 2013(14820)
- 2012(14456)
- 2011(13516)
- 2010(13882)
- 2009(12971)
- 2008(12523)
- 2007(11236)
- 2006(10532)
- 2005(10050)
- 学科
- 济(83529)
- 经济(83474)
- 管理(32112)
- 业(29490)
- 地方(26560)
- 方法(22467)
- 中国(22017)
- 企(21069)
- 企业(21069)
- 数学(19755)
- 数学方法(19586)
- 农(18406)
- 学(16238)
- 地方经济(16021)
- 业经(16007)
- 农业(12968)
- 发(12538)
- 环境(11835)
- 融(11518)
- 金融(11518)
- 制(11189)
- 银(10685)
- 银行(10673)
- 经济学(10604)
- 行(10494)
- 财(10386)
- 贸(9977)
- 贸易(9967)
- 和(9539)
- 易(9434)
- 机构
- 学院(194591)
- 大学(192792)
- 济(89929)
- 经济(88093)
- 研究(78395)
- 管理(69882)
- 中国(60289)
- 理学(57753)
- 理学院(56972)
- 管理学(56082)
- 管理学院(55714)
- 科学(46884)
- 京(44046)
- 所(41008)
- 财(38060)
- 研究所(36797)
- 中心(34801)
- 农(34376)
- 江(31823)
- 财经(29115)
- 北京(28948)
- 院(28402)
- 经济学(27953)
- 业大(27745)
- 范(27724)
- 师范(27490)
- 农业(26474)
- 经(26183)
- 州(25653)
- 省(25438)
- 基金
- 项目(121628)
- 科学(94939)
- 研究(89625)
- 基金(85180)
- 家(74271)
- 国家(73638)
- 科学基金(61886)
- 社会(57900)
- 社会科(54918)
- 社会科学(54900)
- 省(48817)
- 基金项目(44541)
- 划(40990)
- 教育(39144)
- 自然(37505)
- 自然科(36531)
- 自然科学(36523)
- 自然科学基金(35813)
- 编号(35685)
- 资助(34904)
- 发(33524)
- 成果(29055)
- 重点(28068)
- 发展(27316)
- 课题(26947)
- 展(26869)
- 部(26094)
- 创(24583)
- 国家社会(23750)
- 创新(23256)
- 期刊
- 济(117457)
- 经济(117457)
- 研究(65793)
- 中国(50345)
- 农(32804)
- 科学(28639)
- 学报(27782)
- 管理(27457)
- 财(27287)
- 农业(22492)
- 融(21359)
- 金融(21359)
- 大学(20854)
- 教育(20325)
- 学学(19630)
- 经济研究(18979)
- 技术(18700)
- 业经(18338)
- 问题(15060)
- 财经(14941)
- 经(13123)
- 资源(11834)
- 技术经济(11754)
- 业(11681)
- 世界(10924)
- 贸(10828)
- 统计(10595)
- 国际(10238)
- 经济问题(9602)
- 策(9565)
共检索到327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谢炳庚 吴永兴 张海燕 张鸿辉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两系统35个具体指标值,分别计算出长沙市区1996—2005年间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和两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定量分析了10年间长沙市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判断了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演进模式。结果表明:两系统协调程度不高、质量欠佳,协调度指数总体趋势下降;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演进模式由经济发展滞后土地利用模式转变为土地利用滞后经济发展模式。为探索结果产生的原因,运用信息熵和均衡度等相关的数学模型与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长沙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洁 朱红梅 金卫华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定量地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原因与机制,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借助信息论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原理,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间内,长沙市土地利用信息熵持续上升,均衡度、优势度呈波动状态,土地利用职能相对扩张,土地空间利用类型表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长沙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子英 段建南 梁春凤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长沙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上,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在研究期间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优势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长沙市土地利用系统正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无序转化,结构性减弱,均衡度增加;在空间上,信息熵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建成区的信息熵普通大于长沙市所下辖各县市的信息熵。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①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减少以及交通、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其信息熵的变化;②长沙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迅速增长,是其信息熵增大的根本动因;③总人口数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信息熵的增大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时空分析 长沙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长沙市近期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问题研究》课题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绍铂 魏娜 杨桂山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了南京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市各区县为评价单元,综合分析了南京市各区县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状况与影响因素。对于属于环境提前型的区县,可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条件下重点加强经济建设,适当通过加大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而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提升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属于经济提前型的区县则需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协调发展度 南京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琼 吴斌 欧名豪 盛业旭
研究目的:依据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发展度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定量测算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并以扬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熵值法、发展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结果:1996—2010年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度从最初的失调状态进入拮抗、磨合阶段,并最终实现了高级协调发展,但两系统自身的发展度有背离趋势。研究结论:为缩小两系统发展度差距,维持两系统高级协调发展状态,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强化结构及集约管控,优化土地生态环境,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红梅 王小伟 谭洁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 长沙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李晓青 邓楚雄 朱彦光
在GIS及ENVI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将2003、2006、2009及2013年TM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先增后减,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较多,且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长沙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土地利用变化量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快速城市化将导致农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土地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及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正反馈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城市空间初期蔓延阶段、城市空间加速扩张阶段和城市空间急速膨胀阶段。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化 关系 长沙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在这次高规格的土地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来自东中部地区的 18个省、市、区以及 4个计划单列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厅(局)长,分别做了发言。围绕“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座谈主题,介绍了各地的工作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面临的新形势,畅谈了今后的工作思路与打算。 本期特别策划,从中选发了四个地方的典型发言,分别是江苏省的“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浙江省的“探索土地管理新路子”、上海市的“创新思路,确保双赢”、天津市的“建立‘双储双控’土地管理新机制”。编辑部认为,这些发言既有特色,又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一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中元 李波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雪 许月卿 孙丕苓 刘超
为研究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建立土地利用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演变特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3年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经历了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上升过程。并据此,针对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苗苗 李长健
土地与人口社会发展、经济体量增长、环境自然承载存在天然的耦合性。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系统(SEN)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201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与SEN系统的耦合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系统逐步走向有序、聚合,其中武汉城市圈属于低值、离散聚合区,环鄱阳湖城市圈属于高值、集中聚合区;在空间上分为五大梯度,呈现典型"中心—外围"、"锥型"聚集特征。第一梯度城市应发挥由点及面、由面到体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梯度城市应接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第三梯度城市应发展综合化、高层次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第四梯度城市应打造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市圈的地理联结;第五梯度城市应遵循市场机制,使城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自然等要素协调、均衡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苗苗 李长健
土地与人口社会发展、经济体量增长、环境自然承载存在天然的耦合性。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系统(SEN)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201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与SEN系统的耦合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系统逐步走向有序、聚合,其中武汉城市圈属于低值、离散聚合区,环鄱阳湖城市圈属于高值、集中聚合区;在空间上分为五大梯度,呈现典型"中心—外围"、"锥型"聚集特征。第一梯度城市应发挥由点及面、由面到体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梯度城市应接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第三梯度城市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民 邓楚雄 谢炳庚 刘彬斌 雷国强
基于DPSIR模型框架,构建起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熵权法、线性加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沙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进行定量评价,探讨长沙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长沙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过程中,驱动力子系统评价指数呈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由2000的0.040 6上升到2013年的0.166 5;压力子系统评价指数个别年份有小幅下降,但总体增长趋势明显;状态子系统评价指数持续降低,2013年下降趋势得以遏制;影响子系统评价指数经历先降后升的发展阶段后,2013年再次回落;响应子系统评价指数经前期的波浪式增减后快速稳步提升。2000-2005年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基本稳定在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喆 周国华 谭雪兰 钟新秀 唐志博
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会产生城乡结合部,城市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和城乡布局的变化。基于GIS及ENVI技术的支持,对长沙市城乡结合部1991年、2004年及2013年三个时间的TM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并分类,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速度变化、类型变化及空间分布变化等方面分析长沙市城乡结合部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1991-2013年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且不同类型用地的变化情况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且其所占各地类面积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