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4)
- 2023(5571)
- 2022(4855)
- 2021(4547)
- 2020(3856)
- 2019(9190)
- 2018(9101)
- 2017(18042)
- 2016(9599)
- 2015(10458)
- 2014(10419)
- 2013(10142)
- 2012(9022)
- 2011(8174)
- 2010(8459)
- 2009(7739)
- 2008(7318)
- 2007(6283)
- 2006(5509)
- 2005(4878)
- 学科
- 济(46594)
- 经济(46567)
- 管理(24280)
- 方法(23505)
- 业(22011)
- 数学(21825)
- 数学方法(21321)
- 企(18209)
- 企业(18209)
- 中国(13242)
- 地方(10764)
- 农(9057)
- 学(8527)
- 业经(7990)
- 财(7706)
- 理论(7271)
- 城市(6978)
- 环境(6620)
- 制(6499)
- 产业(6370)
- 贸(6254)
- 贸易(6249)
- 易(5987)
- 农业(5769)
- 结构(5620)
- 发(5329)
- 划(5285)
- 和(5282)
- 融(5253)
- 金融(5252)
- 机构
- 学院(135863)
- 大学(135281)
- 济(55761)
- 经济(54437)
- 管理(53838)
- 理学(47399)
- 理学院(46749)
- 管理学(45518)
- 管理学院(45281)
- 研究(44761)
- 中国(32184)
- 科学(29499)
- 京(29130)
- 财(22633)
- 所(21798)
- 研究所(20171)
- 中心(20122)
- 业大(20015)
- 农(19142)
- 江(18987)
- 财经(18873)
- 范(18631)
- 师范(18423)
- 北京(18011)
- 经济学(17701)
- 经(17223)
- 院(17122)
- 经济学院(15962)
- 州(15591)
- 师范大学(15071)
- 基金
- 项目(97810)
- 科学(78843)
- 基金(73204)
- 研究(66444)
- 家(64526)
- 国家(64144)
- 科学基金(56627)
- 社会(43629)
- 社会科(41731)
- 社会科学(41719)
- 基金项目(39344)
- 自然(38921)
- 自然科(38149)
- 自然科学(38144)
- 省(38015)
- 自然科学基金(37397)
- 划(32412)
- 教育(31256)
- 资助(30589)
- 编号(25296)
- 重点(22374)
- 部(20930)
- 发(20597)
- 创(19915)
- 创新(18790)
- 科研(18627)
- 成果(18459)
- 国家社会(18405)
- 计划(18337)
- 课题(18042)
共检索到185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政 贺清云
以1990—2015年城镇建成区、交通路网、城镇人口密度的数据为基础,以长沙市为例展开动态模拟研究:利用六边形格网系统描述城市建设指数的空间分布,利用十二向玫瑰图坐标系表现各增长单元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利用四维山丘图模拟过去25年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脉络,预测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通过数理分析和动态观察,得出了长沙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在宏观、微观层面的若干结论。试图提出优化模式,并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提供方法层面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鲍家声
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沙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演变过程和机制,可以发现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长沙提供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华 张炜 宋辉 袁智勇 周国华 李秋泓 陈奕璋 朱佩娟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利用人口结构指数、人口密度与标准差椭圆,解析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特征,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与POI地理大数据等多源数据,利用队列因素法、FLUS-Markov模型与多源信息融合方法,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未来长沙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人口呈现“集聚—离散”的双重特征、“圈层—分异”的空间结构、“单中心+多组团”有机疏散的分布格局,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从“中心高度集聚”逐渐向“边缘迅速发展”转变,人口重心向西南侧迁移,呈现“内疏外扩”的发展趋势。(2)2021—2035年长沙市主城区人口分布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常住人口规模将稳步增长,增速逐年下降。利用FLUS-Markov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总体Kappa系数为0.91,建设用地的向外扩张与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强化未来人口空间分布的圈层式结构与向外拓展趋势。(3)未来长沙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核心区、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街道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显著,逐渐形成4个人口密度高集聚区和2个次集聚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 曹诗怡 聂承锋
居住与商业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功能要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紧密相关。以长沙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了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发展不匹配和居住空间布局与商业业态布局不匹配是长沙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居住空间结构 商业空间结构 GIS 长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顺娟 陈群元 游胜景
借鉴传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自下而上的运行规则,通过引入规划控制层,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2种运行规则结合起来,构建了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简化了传统城市空间扩展模型计算的数据量。以长沙市为例,采用1996,1999,2002,2005年城市规划资料数据,运用城市空间扩展模型将长沙城市空间分为12个组团分片模拟,并结合人口经济模型,预测了2020年长沙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口经济与各个片区城市空间扩展等状况,为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一龙 谭骏珊 张怀清
通过研究了模拟林分的方法,发现存模拟林分方法中缺少一种共性的机制。没有通过利用林分结构作为模拟林分的规则,只是通过定性的模拟而不是将模拟指标量化,主要通过人为设定并且不能对于混交林进行模拟,缺乏合理性、真实性、广泛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结构的林分模拟方法,通过量化的林分结构指标模拟林分来模拟林分,为林业科研工作与经营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模拟数据来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薛领 翁瑾
本文在垄断竞争、规模经济、交通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旅游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学演绎模型与基于自主体(agent)的计算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对旅游企业、消费者等大量微观自主体的相互作用来"动态地"观察和探讨沿海与内地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影响因素和动态过程。本文认为,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机理,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与推导→基于agent的地理计算→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技术路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怡恬 赵学彬 谭立力
长沙市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长期以来第三产业占据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商业的发展对长沙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长沙市商业业态的分化历程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长沙市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基本规律。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城市发展历史、交通、城市规划政策、商业自身规律共同构成了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长沙商业业态分化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心区商业空间逐渐向外疏解,传统商业中心面临升级与转型的压力。
关键词:
商业业态 分化 商业空间结构 长沙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喻冰洁 唐由海 魏哲 毕凌岚
借助GIS、ENVI对2005、2010、2015年的长沙市中心五区(岳麓区、芙蓉区、雨花区、天心区、开福区)TM/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使用IDRISI中的CA-Markov模块模拟出2020年生态本底要素分布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生态本底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圈层分析法,GS+半方差函数分析,热点区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研究区的生态本底质量空间异质性演化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总体上长沙市已形成了山水洲城的景观生态格局,但生态本底在建设用地扩张下,开始呈现高异质性、破碎化的演化趋势,城市生态本底质量从0.3006下降到0.2571(2005—2020);2长沙市生态本底质量具有典型的圈层、轴向梯度结构,且"城市生态交错带"是演化最为剧烈的区域;3生态本底质量的空间结构具有区域、时间与方向分异性,且以区域空间异质性最重要;4生态本底质量演化热点区分布呈现由边缘区集聚向外围区扩散、"蛙跃"趋势;5生态本底质量驱动因子中工业化率具有最高的灰色关联度(0.8421),且岳麓区生态本底质量与工业化率灰色绝对关联度最高(0.6031)。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静 林晓言
作为“大城市病”中的一项顽疾,城市交通拥堵已困扰社会各界多年。近年,相应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治理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从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并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文章基于“多中心”城市不同职住空间关系和不同交通模式,对多种情景组合进行模拟分析,探寻城市“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更好的解释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绩效”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以北京市为具体案例,构建交通模型,进行多情景模拟研究和分析,解释北京市“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动态关联和城市“空间绩效”的形成。模拟结果表明,高职住平衡度(65%以上)—低小汽车出行(20%)模式是最理想的城市空间规划模式。本研究有助于提升追求“多中心”、“空间绩效”的大城市交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何倩
基于长沙市住宿业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其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能推动长沙市住宿业健康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长沙市住宿业时空演化特征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趋同;长沙市住宿业扩张出现往外扩散趋势,扩张方式、速度差异显著,存在多种扩张方式;湖南省政府向南迁移、长沙市政府向西迁移均对本市住宿业空间布局、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开始由单一中心向组团式多核心演化,由此影响住宿业的微观选址及区位转移;影响住宿业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有交通便利度、地价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城市空间结构与住宿业空间结构的协同演化关系,顺应市场要求向岳麓区、天心区寻求发展空间,并利用不断修建...
关键词:
住宿业空间结构 时空演化 长沙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 马湘恋
结合长沙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以外的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的127处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中心距离法等旅游计量地理方法,定量研究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布局。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表现为近城分散型,分布在10~30km范围内;在30~60km范围区间中,以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在60km范围以外;人工娱乐类资源表现为远城分散型,在60~70km范围中有一定分布。长沙市划分为6个环城游憩带:中心综合发展带、古镇访古带、故里寻踪带、沩山山林访古带、周洛—大围山原生山水带、文家市红色观光带。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特征 长沙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 谭怡恬 谭立力
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 购物中心 长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单刚 王晓原 王凤群
通过回顾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通过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以及适合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空间结构 和谐发展 演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征 解明曙 王毅力 梁文艳 肖朝明 杨玉川
为揭示环境模拟与环境评价中多变量空间变异规律 ,研究了多变量空间结构模型构建的基础理论 ,采用随机性与确定性相结合以及多变量相协同的处理方式 ,通过互变异函数计算、互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最优拟合和检验 ,建立了环境模拟与评价多变量空间结构模型及多变量空间结构信息方向综合变异指标 ,探讨了其在环境模拟与环境评价变量空间变异性分析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 :环境模拟与评价多变量空间结构模型能充分利用多元空间结构信息 ,弥补环境模拟与评价中主要变量环境监测数据的不足 ,揭示研究区环境模拟与评价多变量协同空间变异现象 .用经典环境统计方法及其特征值无法取得环境模拟与环境评价变量的空间结构信息 ,多变量空间结构...
关键词:
多变量结构分析 模型 环境模拟 环境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