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1)
2023(5042)
2022(4102)
2021(3738)
2020(2964)
2019(6911)
2018(6665)
2017(12300)
2016(6546)
2015(7472)
2014(7283)
2013(6805)
2012(6481)
2011(5730)
2010(6076)
2009(5328)
2008(5379)
2007(4920)
2006(4473)
2005(3696)
作者
(17815)
(15095)
(14575)
(13822)
(9822)
(7020)
(6654)
(5814)
(5533)
(5168)
(5152)
(5051)
(4885)
(4650)
(4645)
(4475)
(4341)
(4233)
(4168)
(4079)
(3630)
(3612)
(3564)
(3523)
(3311)
(3282)
(3279)
(3207)
(2941)
(2899)
学科
(27522)
经济(27479)
管理(16024)
(13763)
中国(13025)
(10305)
企业(10305)
地方(9533)
(7835)
方法(7802)
数学(6660)
数学方法(6617)
城市(6497)
(6139)
业经(5583)
农业(5214)
(5191)
环境(4955)
(4743)
金融(4743)
城市经济(4715)
(4676)
(4434)
(4168)
(4014)
银行(4012)
(3885)
理论(3823)
(3776)
贸易(3772)
机构
大学(87739)
学院(86196)
(35221)
经济(34211)
研究(33737)
管理(31029)
理学(25726)
理学院(25316)
管理学(24935)
中国(24850)
管理学院(24742)
(19969)
科学(19327)
(17131)
(15920)
中心(15835)
研究所(14230)
(13786)
(13737)
师范(13646)
财经(13140)
(13039)
北京(12750)
(12154)
(12139)
师范大学(11296)
经济学(11228)
(10928)
业大(10927)
研究院(10150)
基金
项目(59687)
科学(47375)
研究(45723)
基金(43100)
(38395)
国家(37585)
科学基金(32037)
社会(29852)
社会科(28165)
社会科学(28155)
基金项目(23093)
(22119)
教育(20560)
自然(19478)
(19333)
自然科(18994)
自然科学(18989)
自然科学基金(18626)
编号(18047)
资助(16548)
成果(15226)
重点(13707)
(13525)
课题(13424)
(13268)
国家社会(12732)
(11935)
教育部(11466)
(11380)
大学(11167)
期刊
(42644)
经济(42644)
研究(30143)
中国(21413)
教育(12689)
(12445)
学报(11782)
科学(11639)
(11605)
管理(11565)
大学(9612)
学学(8549)
(8352)
金融(8352)
农业(7978)
技术(7431)
城市(7091)
问题(7085)
图书(6426)
财经(6415)
(6082)
经济研究(6021)
业经(6017)
(5653)
世界(5233)
书馆(5141)
图书馆(5141)
(4749)
现代(4618)
(4566)
共检索到141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红玲  张富泉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沿海地区先富起来,主要得益于省域城镇化与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主体的形成;而其根本动因和推动力则分别在于广州、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宁波、杭州、南京等2个甚至数个副省级以上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与支撑。由之主张借鉴沿海成功经验,采取开放放权、升格放权等改革措施,在中西部培育壮大与崛起一批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形成新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极,以加快推进内地人的城镇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且认为需进一步改革以行政层级为主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转向依托中心城市与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诗一   马倩倩  
环境污染严重与城市化滞后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集聚与配置资源的最大区域性载体——国家中心城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运用双重差分策略系统考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显著增加了经济集聚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发展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PM_(2.5)浓度,从而改善了环境质量。另外,城市发展政策对长江三角洲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非国家中心城市具有经济促增与污染减排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是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与环境溢出效应较小。机制分析表明,以人口与产业集聚表征的规模效应、以产业结构衡量的结构效应、以污染排放强度代表的技术效应是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所在。因此,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经济绿色转型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应当持续推动经济促增与污染减排的绿色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和军  杨雪婷  
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是提升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效果的重要途径。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科学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和沈阳的各指标综合评分,发现沈阳在社会服务功能上稍有优势,而在对外开放功能、区域辐射功能、文化创新功能上落后于九大国家中心城市,沈阳要成为继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后的又一国家中心城市仍有一定差距。沈阳应以抓住"工业4.0"机遇、走数字化转型道路为契机,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为抓手,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效益为主线,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为途径,以培养科技人才、引进高端人才为手段,提升其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肖怡  
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其主导产业必须是这个城市的优势产业,聚集和辐射的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发展潜力大。综合分析表明,"国际大商都"应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突破口和战略选择,它体现在国际采购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购物与消费天堂等九个方面。广州须站在战略高度来大手笔谋划国际大商都的未来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璇  
产业要素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职能中的重要支撑。武汉目前的产业现状与其它国家中心城市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通过立足产业转型、突出区域中心功能、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政府服务功能,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的引领和溢出效应,提升城市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旭阳  黄征学  
国家中心城市是城镇化进程与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的产物,具有较强创新、服务、集聚和扩散功能。2010年2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建设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等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各大城市都在积极申报。已明确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内经济实力总体上比较强,但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一是城市全球竞争力不强。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素凤   李化夫   洪剑涛  
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引领国家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2003—2019年19个城市群2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群雾霾污染,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中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和大城市的减霾效应更为明显;影响机制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加快城市群功能分工间接降低PM_(2.5)污染水平;此外,城市群一体化和城市环境规制正向调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减霾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数量,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更有助于缓解城市群雾霾污染。基于上述研究,应积极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素凤   李化夫   洪剑涛  
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引领国家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2003—2019年19个城市群2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群雾霾污染,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中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和大城市的减霾效应更为明显;影响机制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加快城市群功能分工间接降低PM_(2.5)污染水平;此外,城市群一体化和城市环境规制正向调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减霾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数量,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更有助于缓解城市群雾霾污染。基于上述研究,应积极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任中红  陈新萍  
为强化预算约束、优化公共资源配置,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相继实施中期支出框架改革,经历了从中期财政框架到中期预算框架、中期绩效框架三个发展阶段。学习OECD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改进我国年度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中期支出框架概述中期支出框架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目标,开展中期财政经济预测、制定中期财政政策、确定中期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秦正茂  周丽亚  
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加坡在1965年建国时,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加坡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海洋为重要依托,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成为集航运中心、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亚洲海工制造基地于一身的国际海事中心。本文重点剖析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红玲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缺乏特大中心城市强大依托的困扰。文章主张把握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适当调整行政区划的机遇,在湘江连接长江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四市的大河口地带,先一步组建形成统一的财政经济区,以财政利益一体化推进区域一体化,并最终争取国家批准为长沙大都市省会特大中心城市,以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加快湖南开放崛起与富民强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永杰  
西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及其借鉴陈永杰一、中小企业在西方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概念及其划分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各个国家的划分标准不一样,并且每一个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划分标准也不一样。中小企业的划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丽敏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国城镇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城市,是承担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从目前提出建设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其功能承载都具有体现国家战略的独特之处和核心价值。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演变和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来看,未来武汉的城市发展也需要突出其核心价值,致力于成为"中国枢纽、内陆门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淑英  屈莹莹  
本文以八大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位熵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其金融集聚和经济效率,运用系统GMM和面板回归实证检验其金融集聚与经济效率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金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促进效应;各城市金融集聚均对规模效率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他分解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得出以市场化为改革核心、加强金融供给侧改革、"脱虚向实"、推进创新驱动和扩大金融开放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淑英  屈莹莹  
本文以八大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位熵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其金融集聚和经济效率,运用系统GMM和面板回归实证检验其金融集聚与经济效率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金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促进效应;各城市金融集聚均对规模效率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他分解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得出以市场化为改革核心、加强金融供给侧改革、"脱虚向实"、推进创新驱动和扩大金融开放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