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0)
2023(13980)
2022(12210)
2021(11435)
2020(9358)
2019(21921)
2018(21976)
2017(41418)
2016(22931)
2015(25890)
2014(25905)
2013(25885)
2012(24152)
2011(21890)
2010(22040)
2009(20076)
2008(19531)
2007(17129)
2006(15345)
2005(13589)
作者
(67637)
(56108)
(55713)
(52813)
(36208)
(27111)
(25498)
(22134)
(21552)
(20281)
(19580)
(19090)
(18085)
(18045)
(17311)
(17268)
(16665)
(16545)
(16237)
(16164)
(14137)
(13929)
(13582)
(12931)
(12632)
(12586)
(12556)
(12531)
(11444)
(11039)
学科
(97228)
经济(97138)
管理(62863)
(59434)
(47773)
企业(47773)
方法(39337)
数学(33734)
数学方法(33323)
地方(28325)
中国(28223)
(26548)
业经(21884)
(21319)
(21219)
贸易(21204)
(20446)
(19833)
农业(18067)
环境(16566)
(16500)
(15625)
技术(15197)
理论(15040)
地方经济(14847)
(14391)
(14322)
金融(14321)
(14317)
银行(14276)
机构
大学(322772)
学院(322165)
管理(127680)
(125669)
经济(122804)
研究(114079)
理学(109453)
理学院(108133)
管理学(106318)
管理学院(105727)
中国(83990)
科学(72840)
(71382)
(58537)
(55708)
(54517)
研究所(53451)
(52633)
中心(51333)
业大(49195)
(45645)
师范(45200)
北京(45127)
财经(44029)
(42531)
农业(42430)
(41979)
(39842)
师范大学(36600)
经济学(36021)
基金
项目(221094)
科学(172570)
研究(162157)
基金(156918)
(136964)
国家(135770)
科学基金(115766)
社会(99542)
社会科(94192)
社会科学(94164)
(88684)
基金项目(83760)
自然(75783)
(73889)
自然科(73839)
自然科学(73820)
教育(73653)
自然科学基金(72437)
编号(67211)
资助(65053)
成果(54331)
(51112)
重点(49774)
(47913)
课题(47125)
(45354)
创新(42270)
科研(41973)
发展(40520)
项目编号(40415)
期刊
(144682)
经济(144682)
研究(96244)
中国(67451)
学报(51471)
(49142)
科学(47664)
管理(46947)
教育(39923)
(39820)
大学(37805)
学学(35071)
农业(34752)
技术(29205)
(28270)
金融(28270)
业经(25111)
经济研究(21888)
图书(20718)
财经(20238)
问题(19076)
(18331)
资源(17964)
(17140)
科技(16381)
技术经济(15953)
理论(15673)
现代(14833)
(14773)
实践(14493)
共检索到489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朱红云  
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查清长江苏州段岸线资源分类长度,采用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和岸前航道水域宽度等指标对岸线资源进行分等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优良岸线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优良岸线资源分布集中且具有良好的城镇依托和通达条件、发达的腹地经济,长江苏州段岸线资源开发条件十分优越。通过港口综合实力指数的计算,评价了苏州港在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群中的地位,明确了苏州港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核心配套港、长江流域国际集装箱干线港、长江中上游大宗散货、件杂货中转港、沿江基础产业带建设配套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苏州段岸线开发、港口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朱红云  万荣荣  
了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评价岸线资源条件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立沿江基础产业带、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江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影像融合,快速发现目标靶区,精确确定岸线占用单位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运用GIS分析技术,弄清长江岸线江苏段的资源与利用现状,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内的岸线资源进行评价,为长江岸线苏州段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段学军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城市岸线地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农业社会对岸线的利用规模小,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岸线地区成为主要的港口(含公用港口和工业用港口)集聚地段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赋予城市岸线的利用功能不断增加。仅从岸线自然条件及岸线集疏运、城市依托等人文因素出发讨论岸线港口开发适宜性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考虑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岸线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以长江南京段岸线为例,从岸线自然条件和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角度,分析了岸线资源港口开发的适宜性状况,指出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家柱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 ,结合地面调查和测量资料 ,建立长江江苏段江岸变迁 ,航道水深变化 ,护岸工程和岸线资源利用等数据库 ,在GIS支持下开展地理信息图谱研究 ,对长江岸线资源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评价 ,分析岸线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提出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李建海  孙小伍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玮辰  曹有挥  吴威  郭嘉颖  
长江岸线资源是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其处于水陆交界地带有着无法替代的生态价值。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相关数据资料汇总分析现代化航运组成之一的集装箱港口岸线利用格局,探究其对生态保护岸段的影响及成因,讨论如何合理组织港口岸线以实现绿色发展。长江集装箱港口岸线规模研究时段内大幅提升,上中下游分别形成各自较为密集的分布区域,集装箱港口更替以小型减量为主并将增量重心向大中型倾斜;港口岸线利用持续增长加速对保护岸段侵占,中小型港口为最主要占用类型,部分既有港口因所在城市大部分可利用岸段位于保护区内而留存;集装箱港口开发利用与保护间关系演变存在阶段性,岸线资源管理缺乏统筹协调,两者间冲突不可避免并已大量发生,但研究时段内港口扩张逐渐放缓、矛盾出现缓和,今后需更细致进行港口开发与岸线保护工作,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陈雯  朱红云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定量获取是长江岸线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岸线稳定性、岸前水深、岸前水域宽度以及岸线陆域宽度作为评价因子,在GIS支持下,应用叠加分析与格网分析等技术方法,定量评价岸前水深和岸前水域宽度,对其中的技术环节作了详细说明;应用分形理论,对江苏长江段岸线以及可能影响岸线稳定性的岛屿进行了分形分维数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多时相的卫星影像以及一些辅助资料来判断局部岸线的稳定性。在对4个单项因子评价单元的基础上,通过GIS叠加分析获取岸线的综合评价单元,应用因子赋分的方法对每一单元岸线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晖  
在加快长江航运建设与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研究长江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泰州港作为近年快速崛起的沿江大港,在货运结构、经济腹地及港业互动等方面存在典型性。以泰州港为案例,在梳理港口历史沿革、发展特征与问题、发展态势等基础上,提出沿江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提升策略与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国华   杨赟   张程   陆洋洋  
科学客观地评估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水平,是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岸线资源的基础。基于DPSIR模型构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CRITIC法分别计算各指标主客观权重,运用博弈论原理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Moran’s I、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对长江江苏段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总体等级为较低风险,风险较高的区域分布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和栖霞区,以及苏州沿江区域入海口一带;风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组团特征,热点区分布于南京与仪征、镇江邻接区域,以及南通崇川区与苏州市辖区的环长江入海口区域,这些区域是未来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管控的重点区域;最后基于风险评估结果,从优化港口码头布局、加大岸线监管力度、加强岸线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管理保护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峰  李箭飞  吴强  
回顾了广州城市与港口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广州港与珠江岸线利用的现状特点,针对新形势下广州港的重新布局,从三方面提出了珠江岸线利用策略,试图从宏观上推动滨水公共空间不足、滨江景观环境较差等城市问题的解决,从而带动城市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塑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山水城市和地区性国际城市的滨水地区新形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根据分形理论,采用网格和面积周长两种分形维数计算方法,以遥感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支持下,计算了长江江苏段5个时相的岸线和岛屿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探讨了其中所隐含的地理含义,认为长江江苏段岸线和江中岛屿都具有分形性质,分维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它们的稳定程度;比较了不同量测方法、不同标度、不同比例尺下长江江苏段岸线的长度,认为岸线长度的值是不确定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阳立军  顾波军  管林挺  
文章采用特尔斐法,构建包括6类影响因素,15个影响因子的舟山群岛港口岸线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建立舟山港口岸线资源数据库并对岸线资源定级因素因子进行量化处理。选择了1:1万比例尺舟山地形图,在ArcView3.0软件平台上分别绘制水深条件、腹地条件、海域通航条件作用分值图,根据分值重叠情况进行岸线单元划分,并采用总分数轴法对岸线单元进行岸线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腹地条件、陆域集疏运条件是制约其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其资源总量,舟山群岛岸线开发成熟度不够,产业集聚度和配套设施完备度均有待提高。文章最后对优化利用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攀  彭轲  赵幸悦子  王新峰  梁川  程刚  
长江中游岸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较大。通过充分分析长江中游岸线资源特征与地质环境条件,从地质学角度构建港口码头、过江隧道与过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划定出三种工程类型一级岸线(适宜)、二级岸线(较适宜)、三级岸线(一般适宜)与四级岸线(非优先开发)区域范围。由结果可知:长江中游岸线港口码头以非优先开发区域为主,长度合计931.47 km,占岸线总长的46.71%;过江隧道与过江大桥以较适宜开发、一般适宜开发区域为主,较适宜开发、一般适宜开发区长度合计分别为1550.75 km、1224.18 km,占岸线总长的77.77%、61.39%。最后,针对三种工程类型适宜性等级特征提出相应地学对策建议,为重大工程部署规划提供地学理论依据,促进长江中游岸线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以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保护大长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祝勇  钟昌宝  
文章首先通过江苏沿江区域概况介绍和发展落后的原因对江苏沿江港口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周边港口的比较得出优劣势。然后从自然条件、区位交通、腹地经济和社会环境综合效益四个角度对江苏沿江各港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江苏周边港口发展的大环境,对江苏沿江港口进行发展定位。最后对江苏沿江港口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顺势开展港口建设;构建协同发展港口群,引领良性竞争;利用优势条件,创建强大的运输网络;提高港口服务支撑作用,促进港城联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