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2)
- 2023(9792)
- 2022(8085)
- 2021(7220)
- 2020(5698)
- 2019(13130)
- 2018(12746)
- 2017(23440)
- 2016(12563)
- 2015(13753)
- 2014(13755)
- 2013(13794)
- 2012(13541)
- 2011(12553)
- 2010(13015)
- 2009(12086)
- 2008(11726)
- 2007(10519)
- 2006(9876)
- 2005(9367)
- 学科
- 济(79142)
- 经济(79007)
- 管理(31240)
- 业(28586)
- 地方(26236)
- 中国(22444)
- 企(19969)
- 企业(19969)
- 方法(19634)
- 农(18446)
- 数学(16962)
- 数学方法(16849)
- 地方经济(16008)
- 业经(15754)
- 学(14358)
- 农业(12907)
- 发(12091)
- 融(11257)
- 金融(11257)
- 环境(11195)
- 财(10882)
- 制(10853)
- 贸(10455)
- 贸易(10442)
- 银(10417)
- 银行(10406)
- 行(10236)
- 易(9938)
- 和(8998)
- 产业(8799)
- 机构
- 学院(187324)
- 大学(184702)
- 济(87868)
- 经济(86158)
- 研究(76190)
- 管理(65001)
- 中国(57201)
- 理学(54025)
- 理学院(53224)
- 管理学(52421)
- 管理学院(52061)
- 科学(44883)
- 京(41241)
- 所(39563)
- 财(38022)
- 研究所(35562)
- 江(35200)
- 中心(33280)
- 农(31578)
- 财经(29056)
- 经济学(27699)
- 范(27551)
- 院(27524)
- 师范(27283)
- 北京(26196)
- 经(26042)
- 业大(25300)
- 省(24640)
- 州(24582)
- 经济学院(24525)
- 基金
- 项目(117098)
- 科学(92329)
- 研究(87533)
- 基金(82930)
- 家(72235)
- 国家(71605)
- 科学基金(60501)
- 社会(57469)
- 社会科(54495)
- 社会科学(54483)
- 省(47689)
- 基金项目(43269)
- 划(38731)
- 教育(38393)
- 自然(36090)
- 自然科(35137)
- 自然科学(35130)
- 编号(34647)
- 自然科学基金(34480)
- 资助(33349)
- 发(32804)
- 成果(28611)
- 重点(27549)
- 发展(26820)
- 展(26378)
- 课题(26059)
- 部(25109)
- 国家社会(23980)
- 创(23575)
- 创新(22237)
共检索到313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彩霞 贺小荣 彭坤杰
文章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泰尔指数、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保持领先,上游省份仍显落后,区域创新、共享发展虽有一定效果,但程度仍需加深,开放性存在不足;空间分异上,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结构显著,省际差异依然存在;演进趋势上,高质量区域集中在苏浙沪,其他省份质量跃迁波动较小,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负向反应高于正向反应;障碍因子上,创新、协调、开放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限制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兵 李玉凤
测度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其分布动态、转移特征、地区差异、空间集聚以及障碍因子,对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建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基础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及线性加权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估计、Dagum基尼系数、Arcgis绘图、空间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散点图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稳步提升,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多级分化的梯度发展格局逐渐转化为两极分化格局,均衡发展态势逐渐显现;(2)各城市维持当前发展水平的概率较大,高水平城市固化现象得以证实;(3)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之间,呈逐年缩小的态势;(4)高质量发展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且高水平城市辐射效应显著;(5)人均利用外资金额、居民生活水平、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等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失业率、人均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能源效率是部分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阻力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红玉 潘为华
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采用CRITIC-TOPSIS模型、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和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间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逐年上升,但不论是在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上,南方地区均要领先于北方地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核密度曲线呈现显著的右拖尾特征,南方地区核密度曲线呈现延展收敛的趋势,北方地区由延展收敛变为延展拓宽的趋势。
关键词:
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动态演进 障碍因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洲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要素;二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伸,两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从加强流通业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晓娜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干支流经过的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熵值的TOPSIS法,分析了201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其主要的发展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黄河流域总体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不同省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空间演进特征上呈现“二元空间结构”,并由低梯度逐渐向高梯度演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发展格局。此外,障碍因子识别结果表明,政府扶持力度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因此,建议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明晰政府部门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权责,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实现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潇 袁帅 罗森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黄金经济带”,探究其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等,从地理时空二维角度评价两者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演化特征以及制约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亦逐年递增,但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时间上发展不充分,空间上发展不均衡。(2)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显著,流域内相邻省市间亦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3)制约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准则层障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指标层排名前7的障碍因子主要有9项,不同省市存在异质性特征。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王倩 张桐
采用2013—2021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持续减小,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之间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最为明显,地区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基于研究结论,今后需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农业产业联动,畅通要素流通渠道,以此而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名豪 叶欣 吴文俊 郭杰 欧维新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城乡、区域、要素和人与自然四大协调发展核心要义着手,选取20项具体指标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市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此研究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各维度协调发展水平均高于其他地区,且溢出效益明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具有良好的辐射作用;且通过城市群内部引力分析,虽然长三角城市群凝聚力占有绝对优势但三大国家级城市群均呈现较强增长趋势;省份发展水平受到省会影响明显,强省会的省份出现明显资源倾斜,同样省会为核心的城市群也出现发展失衡现象。因此,基于对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和现状特征研究,从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来军 文丰安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全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形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基于长江经济带本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所作出的科学抉择。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着力,发挥区域协商合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共抓大保护的协同性。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欣 蒋坷 段东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阳 郭世乐 冯银虎
推进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数据,测算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二者协调程度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各省份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地区间差异明显;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发展协调程度稳步上升,但流域内具有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固化”特征,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波浪式”演进,地区差异未缓和;数字金融、成本压力、人口密度、绿色治理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二者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柠瑞 闫强明 郝超鹏 曲扶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辐射面积广阔,而各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乃至交通基建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其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各区域自身禀赋,依托中心城市的构建,以点带面,打造各区域创新引领的产业分工梯度。同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全面覆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形成,实现资源在长江经济带内部的有效利用,形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合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丰安
万古奔腾的长江,用博大的胸怀滋养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能撑起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又能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