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9)
- 2023(16455)
- 2022(13953)
- 2021(12711)
- 2020(10808)
- 2019(24304)
- 2018(23977)
- 2017(45899)
- 2016(24969)
- 2015(27692)
- 2014(27255)
- 2013(27257)
- 2012(25148)
- 2011(22902)
- 2010(22887)
- 2009(20804)
- 2008(19997)
- 2007(17532)
- 2006(15495)
- 2005(13438)
- 学科
- 济(119318)
- 经济(119213)
- 管理(67658)
- 业(64135)
- 企(51958)
- 企业(51958)
- 方法(46997)
- 数学(40976)
- 数学方法(40592)
- 农(28023)
- 地方(27490)
- 学(27115)
- 中国(26473)
- 业经(24935)
- 财(22627)
- 农业(19092)
- 贸(18240)
- 贸易(18231)
- 易(17579)
- 环境(17308)
- 制(17107)
- 地方经济(16440)
- 和(16279)
- 技术(16242)
- 产业(15999)
- 理论(15716)
- 融(14078)
- 金融(14077)
- 银(13870)
- 银行(13795)
- 机构
- 大学(361381)
- 学院(360349)
- 济(150253)
- 经济(147341)
- 管理(139521)
- 研究(128395)
- 理学(121711)
- 理学院(120289)
- 管理学(118142)
- 管理学院(117528)
- 中国(91512)
- 科学(83141)
- 京(76966)
- 农(66924)
- 所(66258)
- 财(63044)
- 研究所(61266)
- 业大(59843)
- 中心(56482)
- 江(55781)
- 农业(52988)
- 财经(51516)
- 北京(47537)
- 经(46806)
- 范(46681)
- 院(46476)
- 师范(46081)
- 经济学(45698)
- 州(41836)
- 经济学院(41081)
- 基金
- 项目(254544)
- 科学(198816)
- 基金(184532)
- 研究(178213)
- 家(164399)
- 国家(163115)
- 科学基金(138198)
- 社会(113125)
- 社会科(107310)
- 社会科学(107279)
- 省(100533)
- 基金项目(98841)
- 自然(92050)
- 自然科(89844)
- 自然科学(89819)
- 自然科学基金(88184)
- 划(84559)
- 教育(79749)
- 资助(75188)
- 编号(70269)
- 重点(57942)
- 发(55930)
- 成果(55169)
- 部(54661)
- 创(52839)
- 创新(49412)
- 科研(49019)
- 课题(48667)
- 计划(48386)
- 国家社会(46721)
- 期刊
- 济(165612)
- 经济(165612)
- 研究(103793)
- 学报(65657)
- 中国(64069)
- 农(59585)
- 科学(58225)
- 管理(50482)
- 大学(48020)
- 学学(45932)
- 财(45187)
- 农业(41069)
- 教育(32461)
- 技术(29415)
- 经济研究(27607)
- 融(26647)
- 金融(26647)
- 业经(26298)
- 财经(25273)
- 经(21788)
- 问题(21384)
- 业(21071)
- 科技(18844)
- 技术经济(18750)
- 业大(17254)
- 版(17243)
- 资源(17131)
- 商业(16382)
- 图书(16325)
- 理论(16128)
共检索到519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高耗能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采用产业集聚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趋势明显,各细分行业集聚趋势存在差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的省际差异变化趋势尚不明显;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有负向抑制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应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控产业污染转移、加强绿色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耗能产业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湖斌 邓智团 邹仲海
利用2000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了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系数,进而对物流产业集聚演变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在空间演变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伴随着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差距的逐渐缩小而波动上升;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实现了由最初"极不平衡"单一极化发展状态到"多极均衡"相对匀质协同发展状态的转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彭晓婷
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烈佳 杨鹏
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目标,系统分析该地带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是关键。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DPSIR模型,对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得出:(1)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改善;空间上,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从东向西逐渐递减,但其空间差异正逐步缩小;区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增长热点区,并向城市群外围逐步扩散。(2)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土地生态安全高值(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低值(L-L)集聚区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二省的部分地区。(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力度、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为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影响因素,但不同区域的主导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双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主要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市创新效率,结果发现:三阶段DEA模型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能够客观反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效率水平,避免创新效率值被低估或高估;调整投入变量后各区域创新综合效率值变化显著,上游地区相较调整前有所下降,中游地区有所提升并超过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依然处于最高水平;各省市创新综合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应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跨区协作创新体系,因地制定创新措施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德连 韩宁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空间集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具有空间相关性,在空间集聚上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并出现一个过渡阶段——低高集聚。全样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为:外商直接投资、专利数量、科技人员数量、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拨款、产业集聚、研发强度和技术交易市场活跃程度。对三种集聚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研究发现:高高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科技人员数量、产业集聚、研发强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专利授权量,低高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科技人员数量、产业集聚和专利授权量,低低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外商直接投资、科技人员数量和研发强度。并进一步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雨亮 方敏 徐乐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依据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9年数据,考量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发挥的有限性,以及政府科教支持对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一定临界值之前,产业集聚能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拥塞效应,多元化集聚可能产生的拥塞效应更强,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稳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加大教育支持有助于释放产业集聚的技术外部性,但在当前的支持力度下,政府科教支持效果甚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云岭 邓洲 魏继石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发展排头兵,如何通过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模式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都可以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而政府干预有助于提升多样化集聚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污染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而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正是造成长江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识别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格局并探究其绿色经济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深度弱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朝绿色低碳化转型;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区分异显著,中上游地区污染产能集聚能力较强;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力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长期绿色转型机制,上中下游地区绿色转折速率梯度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永琴 武小英 宋月姣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5—201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GIS-ESDA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从时空双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度的演变过程、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度在时间上呈现“增长—降低—平稳”的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东西极化发展态势显著;东部地区的开放度差异逐年缩小,而西部地区的开放度相对差异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度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以东部地区的H-H集聚、西部地区多数城市的L-L集聚为主要关联模式;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基础、创新能力、地区市场繁荣度均具有高度相关性;产业结构、金融发展、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是对外开放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