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73)
2023(19464)
2022(16558)
2021(15128)
2020(12703)
2019(28735)
2018(28433)
2017(53734)
2016(29437)
2015(32665)
2014(32494)
2013(32332)
2012(30100)
2011(27494)
2010(27643)
2009(25381)
2008(24666)
2007(21884)
2006(19548)
2005(17518)
作者
(89592)
(74722)
(74117)
(70507)
(47405)
(35916)
(33597)
(29379)
(28558)
(26793)
(25502)
(25378)
(24048)
(23842)
(23069)
(22937)
(22200)
(22178)
(21524)
(21460)
(18837)
(18654)
(18165)
(17119)
(16873)
(16551)
(16545)
(16459)
(15302)
(14730)
学科
(137422)
经济(137306)
管理(81426)
(78364)
(62846)
企业(62846)
方法(53195)
数学(45920)
数学方法(45443)
中国(35816)
(34747)
地方(33543)
(30114)
业经(29699)
(27082)
农业(23935)
技术(22517)
(22133)
贸易(22120)
(21530)
(21342)
环境(20914)
理论(19385)
(19333)
地方经济(18880)
(18648)
(18576)
金融(18574)
银行(18566)
(17851)
机构
大学(425320)
学院(425104)
(175969)
经济(172369)
管理(162325)
研究(154355)
理学(139808)
理学院(138148)
管理学(135732)
管理学院(134990)
中国(112246)
科学(98346)
(92540)
(80285)
(78906)
(75311)
研究所(73556)
业大(68516)
中心(68080)
(66530)
农业(62070)
财经(60263)
北京(58345)
(57313)
师范(56617)
(55842)
(54688)
经济学(53055)
(51385)
(47594)
基金
项目(291144)
科学(227189)
基金(208570)
研究(207215)
(185076)
国家(183563)
科学基金(155150)
社会(130695)
社会科(123911)
社会科学(123874)
(115933)
基金项目(110795)
自然(101688)
自然科(99251)
自然科学(99224)
(97592)
自然科学基金(97422)
教育(94169)
资助(85566)
编号(82914)
重点(66555)
(66426)
成果(66195)
(62868)
(60531)
课题(58659)
创新(56656)
科研(55386)
计划(54421)
国家社会(53667)
期刊
(199691)
经济(199691)
研究(125630)
中国(86135)
学报(74420)
(70973)
科学(66819)
管理(60157)
(54969)
大学(54693)
学学(51783)
农业(49152)
教育(46867)
技术(38681)
(36086)
金融(36086)
业经(32376)
经济研究(32355)
财经(29602)
(25805)
问题(25737)
(25597)
技术经济(22879)
科技(22552)
图书(21108)
资源(20397)
(19887)
商业(19348)
业大(19209)
统计(18959)
共检索到637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庆  张贝尔  蒋旭东  汤丽洁  
本文利用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随后采用系统GMM和纠偏LSDV回归方法,从政府支持、创新环境、产业竞争程度、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及上中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宏观经济环境对长江经济带以及上中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特别是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效率影响较大。政府支持、创新环境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竞争程度对长江经济带及上中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近6年的创新效率,发现其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高,各省(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发现除云南外,各省(市)在最近6年TFP增长率都大于1,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创新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政府资金支出、企业规模、所有制、外商直接投资等4个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联系不紧密,东部地区网络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茜  吴利华  张平  
研究目标:探究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长江经济带各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理想决策单元交叉效率模型测算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然后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之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与区域异质性有关,即对于中游和下游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作用机制方面,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之间存在基于研发强度的双门槛影响,并呈现出非线性的倒"U"形特征。研究创新:将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高技术产业相结合,并着重探讨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受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的影响情况。研究价值:证实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有利于提升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邹蔚  王兴宇  万凤娇  
基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根据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构建知识协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波动,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其中,创新技术是主要促进因素;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略高于知识协同开发阶段。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规模效益,以及完善创新法规制度、巩固合作创新成果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学国  王依灿  罗冬康  
考虑技术异质性,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群组,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两阶段,测度分析2010—201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结合技术落差率,衡量三大群组与区域整体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无效率原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偏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主要损失在成果转化阶段,医药制造业两阶段效率值均低。群组间存在技术差距且行业间差异明显,技术研发阶段,下游地区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技术优势,上游地区最接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前沿。中游地区在两行业的成果转化阶段均与区域最优水平最为接近。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管理是导致两阶段创新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应根据子阶段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庆金  王强  周雪  
以2012-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9个省市高技术行业为样本,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和交叉DE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高技术产业创新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评效率和他评效率进行地区间效率、行业间效率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仍然偏低,但高技术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开发阶段和经济转化阶段效率表现出差异化特征;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提出两类触发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前因构型。通过融合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数据包络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提出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建议,为高技术产业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定平  淦苏美  
提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协调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从企业类型、环境因素等视角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R&D支出的增长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但作用效应尚未达到显著状态;研发机构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而外资企业与中国技术市场的互动效应尚不显著;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技术效率,却显著降低了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高,内资企业的规模效率最高。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艳旗  吕惠  史金平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最后,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发展、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只考虑地区效应且不加入环境规制变量的条件下,互联网发展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2)在同时考虑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时,环境规制和互联网发展均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产生负向抑制作用,而互联网发展和环境规制的协同作用能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3)鉴于文章的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及互联网发展与环境规制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提升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宏兵  张天铃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长江经济带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创新基础等对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而市场配置要素对两者影响能力较弱.最后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通过完善各地创新环境,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力等方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协调快速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戴一鑫  卢泓宇  
利用2001—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2)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3)现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和政府过度干预都会制约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对外开放有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旭晓  许正中  
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多元复合转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起跳器。为此,高技术产业发展绩效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2003~2007年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基础上,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合理的评价结论。对我国进一步发展高技术产业有极大的指导性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承超  张学民  
利用空间分析、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的方法,描述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区域差异演变态势及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差异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高技术产业在2000—2011年间发展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东、中、西部不断递减态势。然而这种区域差异在2003年以后逐步减弱,主要原因是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制造业的贡献以及区域内部差异的减小。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估计表明,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教育经费、产业投资额和循环累计效应对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研发费用对于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弱的负面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鹏  李悦明  张立琨  
以31个省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空间常系数与空间变系数的模型从全域范围、省域范围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产业的发展受产业的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区域开放度、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研发强度的影响,产业具有较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不同省域间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玉林  马照宁  
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样本企业地理位置经纬度微观数据测算产业集聚程度lnθ,基于湖北省16个地区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并由于其关联效应显著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lnθ值等于12.3500时为模型最优点,集聚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湖北省现阶段已有四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达到拐点,其余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最佳规模。因此,提出如下建议:高技术产业集聚过度的地区应适当扩大开发区面积,加强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不足的地区可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带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