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4)
2023(16316)
2022(13825)
2021(12581)
2020(10790)
2019(24872)
2018(24363)
2017(46842)
2016(24933)
2015(28260)
2014(28064)
2013(27729)
2012(25721)
2011(23338)
2010(23419)
2009(21963)
2008(21831)
2007(19387)
2006(17138)
2005(15688)
作者
(71785)
(60591)
(60228)
(57559)
(38610)
(28983)
(27498)
(23563)
(23058)
(21553)
(20610)
(20470)
(19411)
(19260)
(18895)
(18890)
(17989)
(17927)
(17594)
(17443)
(15097)
(14687)
(14682)
(13981)
(13670)
(13659)
(13256)
(13135)
(12251)
(11787)
学科
(121928)
经济(121792)
管理(77133)
(70780)
(59238)
企业(59238)
方法(49716)
数学(43273)
数学方法(42779)
(30138)
(28591)
中国(28059)
地方(26185)
业经(24758)
(24016)
(23659)
(19176)
贸易(19170)
农业(19038)
(18542)
(18344)
财务(18287)
财务管理(18243)
环境(17792)
(17609)
企业财务(17357)
(17144)
金融(17139)
理论(16984)
(16909)
机构
大学(366676)
学院(365547)
(160528)
经济(157398)
管理(140872)
研究(123161)
理学(121356)
理学院(120051)
管理学(118050)
管理学院(117354)
中国(93385)
(75944)
(75097)
科学(72616)
(61412)
财经(59421)
(58966)
中心(56850)
(56769)
研究所(55407)
(53688)
业大(51542)
经济学(50687)
北京(46677)
(45969)
师范(45481)
经济学院(45333)
(44410)
农业(44241)
财经大学(43961)
基金
项目(241651)
科学(191705)
基金(177533)
研究(176374)
(153700)
国家(152475)
科学基金(131993)
社会(114991)
社会科(109094)
社会科学(109065)
(94562)
基金项目(93441)
自然(84255)
自然科(82263)
自然科学(82236)
教育(81329)
自然科学基金(80745)
(78610)
资助(72584)
编号(70264)
成果(57085)
重点(54867)
(54401)
(52233)
(50351)
课题(48774)
国家社会(48206)
(47401)
创新(47317)
教育部(47186)
期刊
(182052)
经济(182052)
研究(108558)
中国(69999)
(60500)
学报(54325)
管理(53613)
(51164)
科学(50670)
大学(42126)
学学(40088)
农业(34060)
(33432)
金融(33432)
教育(33122)
技术(33029)
财经(30568)
经济研究(29544)
业经(27316)
(26333)
问题(23657)
技术经济(19442)
(18886)
统计(18447)
(17617)
(17078)
理论(16908)
(16697)
世界(16571)
商业(16393)
共检索到546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芳   郝婧  
传统的“政府单核”思维和单一的属地治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回应跨界污染问题,以“多元共治、区域合作、协调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加符合当下的治理需求。立足于长江经济带,通过对跨界污染事件报道的扎根分析,构建了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模型,提炼出外源驱动、内生驱动、多元共治、赋能建设、思想引导和流程优化六个主导要素,进一步归纳为驱动力、能动力和执行力三维动力,分别作用于协同意愿、协同结构和协同过程三个阶段。利用模型对跨界污染事件进行回溯分析后发现,当前长江经济带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总体上存在驱动力失衡、能动力不足和执行力有限的问题,应结合具体实际有的放矢地予以强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芳   郝婧  
传统的“政府单核”思维和单一的属地治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回应跨界污染问题,以“多元共治、区域合作、协调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加符合当下的治理需求。立足于长江经济带,通过对跨界污染事件报道的扎根分析,构建了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模型,提炼出外源驱动、内生驱动、多元共治、赋能建设、思想引导和流程优化六个主导要素,进一步归纳为驱动力、能动力和执行力三维动力,分别作用于协同意愿、协同结构和协同过程三个阶段。利用模型对跨界污染事件进行回溯分析后发现,当前长江经济带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总体上存在驱动力失衡、能动力不足和执行力有限的问题,应结合具体实际有的放矢地予以强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浩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之间的特征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治污技术授权机制与污染治理协同合作三种治理策略,并具体分析了三种合作治理策略的具体特征与措施,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了三种合作策略的具体实施情况。沿线省市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双重绩效的合作治理模式,达到帕累托改进的效果,本文对长江经济带跨域污染合作治理机制与运行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敏  李梅  孙艳艳  张红  
在以新型举国体制聚力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期,探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对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模型,选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的冰雪装备器材项目群研发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基于人才、资金、管理等创新要素投入,发挥市场消费拉动、国家战略推动、制度政策引导、创新活动驱动、科技服务保障、产业载体支撑协同作用,能够增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应从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广场景驱动创新模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等方面,切实完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促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恺钧  王婵  
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2016年的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对双向FDI影响环境污染的基于环境规制水平门限特征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IFDI和OFDI都能有效地降低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水平,但在不同的环境规制水平下其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较高或者较低的环境约束水平都会抑制I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和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会阻碍环境改善效应的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制定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才能使双向FDI最大化地发挥其节能减排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颖  尹少华  
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流域沿线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污染跨区扩散现象严重,行政区碎化且综合治理难度较大,生态治理体系呈相对“结构化割裂”特征。基于多层级治理视角,从高位统筹、机构机制、组织结构、人员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纵向构建四个治理层级,强调层级间的交互关系;横向建立“市场—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结构,并强调层级内的协作关系,形成了多层级、多主体的网格化协同治理组织框架。新的协同治理体系采取“正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叠加”方式构建的整体治理体系,由统分结合的生态治理府际竞合权力配置结构、“四层级+三主体”的网格化协同组织结构、生态治理过程中跨层级执行协同系统等构成,采取公司化运作的多维生态治理机构,以治理问题库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多层级协同治理模式,全面融合“治理目标、治理方案、利益协调、利益主体”,有效协调多方利益诉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颖  尹少华  
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流域沿线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污染跨区扩散现象严重,行政区碎化且综合治理难度较大,生态治理体系呈相对“结构化割裂”特征。基于多层级治理视角,从高位统筹、机构机制、组织结构、人员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纵向构建四个治理层级,强调层级间的交互关系;横向建立“市场—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结构,并强调层级内的协作关系,形成了多层级、多主体的网格化协同治理组织框架。新的协同治理体系采取“正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叠加”方式构建的整体治理体系,由统分结合的生态治理府际竞合权力配置结构、“四层级+三主体”的网格化协同组织结构、生态治理过程中跨层级执行协同系统等构成,采取公司化运作的多维生态治理机构,以治理问题库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多层级协同治理模式,全面融合“治理目标、治理方案、利益协调、利益主体”,有效协调多方利益诉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雪  
文章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要素影响下,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门槛变量影响下,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均GDP和工业增加值作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对雾霾污染倒"U"型假说初步呈现,经济增长在门槛变量跨越门槛值后对环境负效应有所放缓,而在不同人口聚集和对外开放程度下,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程度出现明显的加剧。从各个省市门槛跨越情况上,跨越门槛值先后不尽相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明  罗能生  
从协同治理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的角度出发,选取1998—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雾霾污染的面板数据,基于莫兰指数、Getis-Ord指数G、STIRPAT和空间滞后SAR模型对雾霾污染的污染路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998—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总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地理梯度分布大致为"江淮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总体平均>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雾霾污染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以武汉市和合肥市为中心表现为"热点"聚集区域,以南昌市和萍乡市为中心表现为"冷点"聚集区域;雾霾污染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依赖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和城镇化是显著加剧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聚集和人口集聚则显著降低了雾霾污染。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当从调整研发投入比例,加快建立跨区域协同治理雾霾污染的体制机制等途径降低雾霾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钱慧敏  何江  
分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影响因素,对拓展相关理论及指导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基于扎根理论质化研究方法和相关文献,通过专家访谈等渠道获取信息资料,借助Nvivo11.0软件辅助文本资料编码,构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扎根理论模型,研究影响两者协同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因素有协同环境、协同机制、协同关系、协同能力、协同意愿、个体特征、协同预期等7个主范畴以及26个副范畴。深入剖析各级范畴间的内在作用机理,从改善协同环境支撑、健全协同机制、提升协同能力、营造良好协同关系氛围等方面提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伟  刘欢  
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流域上下游地区在不同经济空间结构下,河流污染的跨区域治理行为及其对应的福利状况,并通过仿真技术对稳态均衡结果(ESS)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虽然可能付出一定的制度成本,但无论处于何种经济空间结构,补偿机制必须与力度足够的惩罚机制相互配合,河流污染的协同治理才有可能成为稳态均衡。在惩罚机制缺失的条件下,地区间经济的互补性越强,上游地区经济越发达,机制失效造成的潜在福利损失越大。在补偿机制与惩罚机制并存的条件下,地区间经济的同质性越强,下游地区经济越发达,河流污染协同治理产生的福利改进空间就越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世成  郭凌寒  
城市及周边区域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基于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的三维视角,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化进程与雾霾污染的现状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不同口径城市化指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异质性,户籍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已进入曲线拐点的右侧,土地城市化仍处于曲线拐点的左侧。人口和产业城市化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土地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空间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本地区内部。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开元  孙芳城  郭海蓝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是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保护工程的重心之一。由于横向管理职权划分不清、纵向末端监管缺位,生态补偿制度缺位、罚则设计不当以及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制度漏洞丛生等诸多原因,导致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污染呈现恶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由局部性污染转向普遍性污染、由单一型城市污染转向城市农村复合型污染以及工农业点源、面源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源。破解当前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监管困境应当借助创新管理体制、厘清横纵关系,健全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制度、增加违法成本和完善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制度等多项措施协同展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凤芹   马婉宁   陈亚平  
科技经济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2020—2021年19个“科创中国”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其它调研材料为补充,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3个维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借助NVivo11软件辅助编码,探索科技经济融合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科技经济融合存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市场主导资源融通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三大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为资源对接、平台搭建和生态营造这3条可选择的路径提供机制保障,以促进科技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为科技经济融合提供系统性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