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7)
- 2023(9578)
- 2022(7965)
- 2021(7101)
- 2020(5602)
- 2019(12943)
- 2018(12638)
- 2017(23338)
- 2016(12413)
- 2015(13671)
- 2014(13743)
- 2013(13768)
- 2012(13459)
- 2011(12463)
- 2010(12929)
- 2009(11993)
- 2008(11688)
- 2007(10517)
- 2006(9807)
- 2005(9327)
- 学科
- 济(79700)
- 经济(79568)
- 管理(30912)
- 业(27808)
- 地方(26258)
- 中国(22192)
- 方法(19729)
- 企(19275)
- 企业(19275)
- 农(18299)
- 数学(17124)
- 数学方法(17005)
- 地方经济(16015)
- 业经(15994)
- 学(14444)
- 农业(12788)
- 发(12067)
- 融(11233)
- 金融(11233)
- 环境(11209)
- 制(10676)
- 财(10494)
- 贸(10437)
- 贸易(10426)
- 银(10293)
- 银行(10282)
- 行(10123)
- 易(9912)
- 和(8785)
- 产业(8773)
- 机构
- 学院(186089)
- 大学(183298)
- 济(87876)
- 经济(86137)
- 研究(75699)
- 管理(64362)
- 中国(56681)
- 理学(53425)
- 理学院(52619)
- 管理学(51834)
- 管理学院(51475)
- 科学(44473)
- 京(40928)
- 所(39215)
- 财(37882)
- 研究所(35204)
- 江(35019)
- 中心(33042)
- 农(30844)
- 财经(29017)
- 经济学(27757)
- 范(27561)
- 院(27358)
- 师范(27294)
- 经(25995)
- 北京(25946)
- 业大(24704)
- 经济学院(24557)
- 州(24509)
- 省(24351)
- 基金
- 项目(115947)
- 科学(91536)
- 研究(86749)
- 基金(82204)
- 家(71455)
- 国家(70855)
- 科学基金(59945)
- 社会(57107)
- 社会科(54141)
- 社会科学(54129)
- 省(47218)
- 基金项目(42868)
- 划(38332)
- 教育(38060)
- 自然(35776)
- 自然科(34838)
- 自然科学(34831)
- 自然科学基金(34176)
- 编号(34131)
- 资助(33238)
- 发(32429)
- 成果(28160)
- 重点(27241)
- 发展(26593)
- 展(26151)
- 课题(25957)
- 部(24941)
- 国家社会(23773)
- 创(23188)
- 创新(21898)
共检索到311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兵 李玉凤
测度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其分布动态、转移特征、地区差异、空间集聚以及障碍因子,对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建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基础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及线性加权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估计、Dagum基尼系数、Arcgis绘图、空间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散点图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稳步提升,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多级分化的梯度发展格局逐渐转化为两极分化格局,均衡发展态势逐渐显现;(2)各城市维持当前发展水平的概率较大,高水平城市固化现象得以证实;(3)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之间,呈逐年缩小的态势;(4)高质量发展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且高水平城市辐射效应显著;(5)人均利用外资金额、居民生活水平、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等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失业率、人均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能源效率是部分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阻力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彩霞 贺小荣 彭坤杰
文章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泰尔指数、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保持领先,上游省份仍显落后,区域创新、共享发展虽有一定效果,但程度仍需加深,开放性存在不足;空间分异上,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结构显著,省际差异依然存在;演进趋势上,高质量区域集中在苏浙沪,其他省份质量跃迁波动较小,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负向反应高于正向反应;障碍因子上,创新、协调、开放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限制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洁
文章结合灰关联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主要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东中西段及11省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除江西、湖南一直处于中级水平外,其余各地均由2007年的中级水平升为2016年的良好水平,但提升压力与潜力俱在;2007-2012年东中西段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呈西高东低阶梯状空间格局,2013-2016年基本呈东高西低阶梯状空间格局;4个子系统承载力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经济社会系统基本呈线性增长态势,土地资源和科教管理系统上升幅度小,生态环境系统波动频繁,子系统不一致性变化制约了土地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承载系统是首要障碍系统,人口密度、土地集约化程度、地均废水负荷等是主要障碍因子;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应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相结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杨瑞
基于我国201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基础保障和数字化效率提升5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泰尔指数分解差距因素、障碍度模型找出障碍因子。研究发现:全国和三大区域2015—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自东向西依次降低,但增长率自西向东依次升高;东部沿海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邻近省份联系较多,中部和西部较少;三大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不明显,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产品服务和数字基础保障是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结论,提出强化数字基础保障、提升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强化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和促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忠 张效莉
为准确刻画中国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现状,文章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沿海省份的陆海优势,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改进的TOPSIS法、障碍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海省份2011—2018年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各省份间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正逐渐收敛;空间上,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大致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橄榄型”分布格局;时间上,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涨幅不一,增长稳定性各异;从障碍因子诊断结果看,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产生的约束作用也强弱不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洲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要素;二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伸,两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从加强流通业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欣 蒋坷 段东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潇 袁帅 罗森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黄金经济带”,探究其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等,从地理时空二维角度评价两者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演化特征以及制约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亦逐年递增,但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时间上发展不充分,空间上发展不均衡。(2)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显著,流域内相邻省市间亦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3)制约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准则层障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指标层排名前7的障碍因子主要有9项,不同省市存在异质性特征。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时朋飞 曹钰晗 龙荟冰 田子业 李星明 耿飚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量”与“质”两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借助绝对β收敛、核密度估计、NICH指数与Hurst指数叠加等方法分析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与发展趋势,最后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向好且具有收敛特征,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为高值聚集区;(2)未来全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东西差距有缩小趋势,而南北差距有扩大风险,同时西南地区及中部地区增长趋势较强,而青海有弱反持续发展趋势;(3)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具有动态性,主要来自创新驱动、环境效应、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效率4个方面,以及服务质量与文旅协调度,还需特别关注旅游业发展稳定性与旅游业效应发挥。为此,文章从强化增长极溢出效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破除主要障碍因子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刘梦茹 殷保国 王楠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刘梦茹 殷保国 王楠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李玥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对其2010—2019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收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中下游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由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逐渐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上游地区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中游地区层级分化现象明显,高值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但在收敛速度和空间效应方面具有异质性,忽略空间效应会导致收敛速度被低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兆旭 陈东景
从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活动、海洋资源支撑、海洋科研实力、海洋生态治理和省份发展能力6个维度构建蓝色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沿海11省份2010—2015年的蓝色经济发展指数,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各沿海省份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5年我国沿海省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仍在中等偏下阶段,各省份之间的蓝色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我国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存在两极化与集中化并存的特点;通过障碍度模型发现沿海各省份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为提高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应加快改革海洋资源管理体制,提高海洋经略能力;全面贯彻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海洋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陆域和海域联动机制,提高陆海统筹水平;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海洋新旧动能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