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8)
- 2023(8064)
- 2022(6972)
- 2021(6194)
- 2020(5426)
- 2019(12788)
- 2018(12393)
- 2017(24108)
- 2016(12929)
- 2015(14816)
- 2014(14921)
- 2013(15203)
- 2012(14689)
- 2011(13613)
- 2010(13906)
- 2009(13163)
- 2008(12989)
- 2007(11921)
- 2006(10562)
- 2005(9627)
- 学科
- 济(82279)
- 经济(82226)
- 管理(33417)
- 业(30640)
- 方法(29743)
- 数学(26707)
- 数学方法(26536)
- 企(23320)
- 企业(23320)
- 地方(21267)
- 农(16879)
- 中国(16435)
- 学(15749)
- 地方经济(13816)
- 业经(13664)
- 财(13483)
- 农业(11404)
- 贸(11309)
- 贸易(11306)
- 易(10837)
- 制(10761)
- 环境(10547)
- 和(9977)
- 融(9452)
- 金融(9450)
- 银(8774)
- 银行(8753)
- 经济学(8425)
- 行(8380)
- 体(8138)
- 机构
- 学院(201257)
- 大学(201171)
- 济(95318)
- 经济(93527)
- 研究(74073)
- 管理(73459)
- 理学(62733)
- 理学院(61930)
- 管理学(60937)
- 管理学院(60546)
- 中国(55006)
- 科学(44958)
- 京(42469)
- 财(40162)
- 所(38951)
- 江(35954)
- 研究所(35455)
- 农(35287)
- 中心(33261)
- 财经(32104)
- 经济学(30831)
- 业大(29545)
- 经(28810)
- 农业(27840)
- 经济学院(27660)
- 范(26445)
- 师范(26189)
- 北京(26142)
- 院(25828)
- 州(24469)
- 基金
- 项目(128099)
- 科学(100142)
- 研究(92548)
- 基金(92532)
- 家(80534)
- 国家(79909)
- 科学基金(67383)
- 社会(60021)
- 社会科(56918)
- 社会科学(56898)
- 省(50873)
- 基金项目(49158)
- 自然(42196)
- 划(41857)
- 教育(41252)
- 自然科(41107)
- 自然科学(41092)
- 自然科学基金(40344)
- 资助(38101)
- 编号(36827)
- 成果(29882)
- 发(29781)
- 重点(29548)
- 部(28612)
- 课题(25834)
- 创(25761)
- 国家社会(24931)
- 科研(24519)
- 创新(24284)
- 发展(24278)
- 期刊
- 济(112416)
- 经济(112416)
- 研究(61264)
- 中国(36899)
- 财(31215)
- 农(31076)
- 学报(30810)
- 科学(28454)
- 管理(25821)
- 大学(22497)
- 学学(21462)
- 农业(20633)
- 经济研究(18723)
- 融(18265)
- 金融(18265)
- 技术(17743)
- 财经(16785)
- 业经(16194)
- 教育(14982)
- 问题(14825)
- 经(14560)
- 技术经济(12459)
- 统计(11413)
- 贸(11375)
- 业(11116)
- 资源(10449)
- 世界(10138)
- 商业(10123)
- 策(9851)
- 经济问题(9650)
共检索到306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琳 徐廷廷 徐长乐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T"字形宏观格局,是全国经济联系的中心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率先实施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上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繁荣,而作为我国另一条发展主轴线的长江沿岸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提出则相对较晚。通过对长江经济带的时空分析,选择1992~2010年作为时间序列,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空间序列,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在概括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分异的变化过程,以期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演进 时空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玮辰 陆玉麒 文玉钊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测算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对外服务能力,进而采用改良锡尔系数、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对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长江经济带各市城市流强度都有显著提升,但区域间的非均衡现象明显,城市对外服务能力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的梯度递减;省内差异对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差异贡献率最高,是空间尺度差异的主要来源;对外服务能力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外服务能力相似的区域聚集分布,东、中、西部分别形成长三角、武汉-长沙、成渝等对外服务区域中心;时空演变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经历由极化向均衡的转变。最后指出多中心发展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鄢志武 王艺卓 刘玲 郑汉妮
运用重心理论、泰尔系数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的整体演化、地区差异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绝对差异增速放缓,相对差异逐年缩小,入境旅游更易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旅游经济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西部内差异和东部内差异分别是造成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国内和入境旅游差异的主要原因;国内旅游呈现南部优于北部,东西部优于中部的局面,入境旅游则表现为东部主导地位无法撼动,中西部均出现阶梯式差距;经济基础、交通可达性和旅游资源禀赋是长江经济带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交通可达性、接待设施水平和经济基础深刻影响着入境旅游。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静芬 李丁 刘笑杰 肖人荣 戚禹林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新常态下研究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情况,对保障长江流域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变异系数、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模型等方法探究1999—2018年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水平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地带内差异是造成区域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度达98.09%。2)长江经济带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集聚特征,并随时间推移呈"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江淮平原附近,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川、滇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浙江省内的大部分城市。3)粮食产量重心在111.77°E~112.68°E,29.81°N~30.15°N之间变动,重心轨迹在东北、西南方向交替变化。4)化肥施用量、人口总量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基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作用强度的空间差异,通过优化施肥结构,提升测土配方技术入户率,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进粮食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等措施,提高长江经济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迪云 刘畅 宋一凡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提质增效阶段,亟待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及其时空演化问题。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和相关原则,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由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环境保护四个维度共计20个指标构成。文章运用熵值法并构建空间数据库,对2008—2013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腾飞 邓宏兵
文章立足于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创新能力水平视角,构建了城镇化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得分,将其得分引入Argis分析软件,结合ES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差异性,并从时间、空间层面分析其发展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个别城市出现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空间差异较大,出现较为显著的空间两极分化现象。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质量 空间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姝遥 彭棋 苏伟忠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构建共享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定量评估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共享发展水平时空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经济带共享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具有一致性,形成下游以沪宁杭为核心的高等集聚区且辐射带动强,中上游分别形成武汉与成都两个极值中心但辐射带动弱;2010~2020年共享发展水平总体略有提升但地域差异大,其中一类中心城市稳中有升,二类中心城市与地区中心城市提升明显,且后者内部升降差异大,一般城市降幅突出;空间上长三角地区及中游部分地区提升显著,而中游及上游一般城市降幅明显,上游与下游差距扩大;文化资源、社会保障与就业水平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不同地市共享发展优势与短板,为制定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差异化举措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平智毅 吴学兵 吴雪莲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碳排放效率,然后分析了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曲线,最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影响或在统计学上不显著。因此,对于提高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分配科研经费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烁然 杨丽莎 付丽娜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均值为1.005,处于DEA有效状态;从时间变化规律来看,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从效率分解情况来看,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对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显著;从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情况来看,"高-高"型省市主要包括云南、安徽,"高-低"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南、浙江,"低-高"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北、贵州、江苏、上海,"低-低"型省市主要包括四川、江西、重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波 李文静 张俊飚
[目的] 测度长江经济带多维减贫效率,揭示减贫效率差异和时空演化趋势,以期为新时期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扶贫资源调整与瞄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结合多维贫困理论,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多维减贫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多维减贫效率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1)经三阶段DEA调整后,长江经济带平均多维减贫综合效率从0.666转变为0.889,各省份减贫效率差距较大,且多维减贫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完全对应;(2)从环境变量影响来看,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利于多维减贫效率的提升,而财政公共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则抑制了多维减贫效率的提高;(3)从地理区位来看,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多维减贫综合效率基本保持较高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小,上游地区的多维减贫效率波动幅度最大;(4)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可以划分为四种减贫效率类型,其中“低纯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型”为扶贫工作重心。[结论] 为提高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精准扶贫工作效率,一方面要保证地区生产总值持续稳步增长,注重保护第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精准扶贫的瞄准度,根据地区的多维减贫效率类型调整精准扶贫工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博 周睿
正确认识和研判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GS-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以及Sigma收敛、Beta绝对(条件)收敛考察了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空间差距和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而言保持提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空间差距,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最大;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几乎不存在Sigma收敛和Beta绝对(条件)收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之后,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得更加明显,并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驱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效率的扩散状态更强。基于此,研究认为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提升和平衡科技创新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攀
研究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时空差异及分布演进有利于优化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长江经济带下游向中上游、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促进其欠发达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内生发展活力。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的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分位技术模拟中国式现代化的梯度分组,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差距进行测度,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刻画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绝对差距和动态演进特征。得到主要结论:(1)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逐渐下降的空间格局。(2)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持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非均衡情形趋于弱化。(3)经济较发达地区内部及其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都较大,但呈现出缩小趋势;同时,经济较发达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绝对差距呈现出缩小趋势。本文可以为定量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以及测度区域内和区域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陈琳 傅钰
基于Mann-Kendall方法对199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进行突变点分析,结合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在Arc GIS、Geo Da等软件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多视角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总体呈东北—西南格局,重心迁移以东西方向为主、南北方向变化较小,在主半轴方向上阶段性特征明显,辅半轴则呈持续收缩趋势;县域经济格局具有两极分化、圈层扩散、地域差异等特征;1990—2003年区域县域经济呈集聚分布态势,2003—2013年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减弱,热点区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冷点区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带;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满足位序—规模法则,其发展状况呈分散均衡型,其演变格局表明各类型县域比例差异较小,东部经济地带以先升后降型为主,中部经济地带以下降型县域为主导,西部经济地带主要为持续上升型;地理区位与交通条件、产业布局与全球化水平、城市等级体系状况、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