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5)
- 2023(6039)
- 2022(5050)
- 2021(4325)
- 2020(3607)
- 2019(8303)
- 2018(8009)
- 2017(15331)
- 2016(8032)
- 2015(8867)
- 2014(8811)
- 2013(9004)
- 2012(8871)
- 2011(8322)
- 2010(8646)
- 2009(8088)
- 2008(7791)
- 2007(6771)
- 2006(6488)
- 2005(5932)
- 学科
- 济(65369)
- 经济(65325)
- 地方(20808)
- 管理(18916)
- 方法(17139)
- 数学(15420)
- 数学方法(15339)
- 中国(15048)
- 业(13919)
- 地方经济(13458)
- 学(11935)
- 业经(9476)
- 农(9427)
- 企(9387)
- 企业(9387)
- 环境(8908)
- 发(7488)
- 经济学(7174)
- 农业(6912)
- 城市(6747)
- 融(6585)
- 金融(6585)
- 财(6496)
- 资源(6448)
- 关系(6309)
- 制(6188)
- 和(6182)
- 贸(6083)
- 贸易(6079)
- 产业(6064)
- 机构
- 大学(127495)
- 学院(126875)
- 济(65848)
- 经济(64599)
- 研究(52467)
- 管理(44334)
- 理学(37677)
- 中国(37103)
- 理学院(37066)
- 管理学(36535)
- 管理学院(36270)
- 科学(30541)
- 京(28003)
- 所(26663)
- 财(26037)
- 江(25081)
- 研究所(24226)
- 中心(22293)
- 经济学(22120)
- 财经(20954)
- 经济学院(19548)
- 院(18944)
- 经(18820)
- 农(18209)
- 范(17991)
- 师范(17823)
- 北京(16890)
- 科学院(16350)
- 业大(16297)
- 州(15520)
- 基金
- 项目(82901)
- 科学(66292)
- 基金(61472)
- 研究(58877)
- 家(53698)
- 国家(53329)
- 科学基金(45708)
- 社会(41335)
- 社会科(39328)
- 社会科学(39317)
- 基金项目(32759)
- 省(32122)
- 自然(28165)
- 自然科(27474)
- 自然科学(27471)
- 自然科学基金(26929)
- 划(26435)
- 资助(24943)
- 教育(24873)
- 编号(21298)
- 发(20374)
- 重点(19285)
- 部(18264)
- 国家社会(17803)
- 发展(17028)
- 展(16819)
- 成果(16455)
- 创(16001)
- 济(15946)
- 课题(15943)
共检索到200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永亮 郭珊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总体差异随时间不断缩小,各年份绝对差异逐渐变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两极化趋势不断加大,且有重心东移趋势。武汉及重庆优势明显,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从时空集聚趋势和机理来看,随着时间的演进,空间碎片化还将存在,多中心的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逐步从核心边缘模式演变为多中心发展模式,进而形成带状网络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利红 梁小甜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经济实力的测度与分类,对沿线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影响经济实力的指标,搜集"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影响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得出各省份经济实力的分排名项与综合排名以及各省份在经济实力方面的聚集状态。结果显示年末常住人口、货运量等指标对经济实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沿线18个省份中,东部经济强省依旧是经济强省,沿海省份经济实力要优于内陆省份,传统认识中落后的西部省份综合实力在逐步增强,有望赶超东部沿海发展滞后的省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实力 货运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利红 梁小甜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经济实力的测度与分类,对沿线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影响经济实力的指标,搜集"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影响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得出各省份经济实力的分排名项与综合排名以及各省份在经济实力方面的聚集状态。结果显示年末常住人口、货运量等指标对经济实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沿线18个省份中,东部经济强省依旧是经济强省,沿海省份经济实力要优于内陆省份,传统认识中落后的西部省份综合实力在逐步增强,有望赶超东部沿海发展滞后的省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实力 货运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慧 汪永豪 安敏 王丽杰
准确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绿色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E-SBM模型(Super-Efficiency Slacks-Based Model)测度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结合泰尔指数分解探究其水资源绿色效率地区差异的形成根源,并采用ML指数方法(Malmquist-Luenberger)挖掘水资源绿色效率变化的内在原因;进而,利用水资源投入和水污染物产出的实际值与最优值的差异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的节水减排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有77.8%的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处于无效率,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布呈现为长江经济带下游>上游>中游;(2)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但有昭通、丽江、攀枝花、贵阳、铜陵、湖州、绍兴、舟山和鄂州等9个沿线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处于下降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3)将节水潜力、污水减排潜力和工业废水减排潜力值分别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区间段,并将沿线45个城市分为“三高、二高、一高、中等和三低”5种类型,其中岳阳、马鞍山、黄石和荆州等4个城市属于“三高”类型;在空间格局上,节水减排潜力“三低”类型的城市呈现出“大连片,小散落”的集聚形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可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宇 周文文 刘名武
港口作为连接水陆运输和货物中转的关键节点,其运行效率影响着现代物流供应链的流通效率。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2个主要集装箱港口为实证分析对象,选取岸线长度、泊位数量、堆场面积为投入指标,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为产出指标,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港口运行效率,并构建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港口运行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港口整体运行效率呈增长趋势,港口整体运行效率和集装箱港运行效率分别在2014年和2017年达到峰值。在长江经济带港口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港口城市GDP、港口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对港口运行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港口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应推进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规模化、协同化发展,提高港口运行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壮大腹地经济,促进港口与产业的良性互促。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传清 龚晨
选用空间基尼系数、θi指数、区位商三种衡量方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较高,沿线11省市已基本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发展格局。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空间布局呈不断扩散趋势;劳动生产率、资本、创新能力是影响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本地市场和内需规模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力度不断增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敏 霍增辉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边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绿色发展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政府绿色支撑力三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2—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对优劣排序。结果表明,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上游以及中游地区。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相对协调性,将其划分为协调发展型、相对失调型以及低水平滞后型,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发展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诗隽 王冰
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沿线城市如何发挥节点作用、促使其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接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重中之重。城市是国家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特征的缩影。"长江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不仅对我国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模式参考,是中国经验适用性的试点。本文引入"公共价值账户"理论,重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价值指标进行赋值、计分,计算了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20个节点城市竞争力,并通过聚类分析将之分为四大城市发展类型,为未来城市竞争力测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丹丹 马红梅 杜宇晨
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相对价格方差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并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区域市场非一体化更有利于经济增长阶段;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欠发达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更为明显。对此,在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中,要注重政府职能、交通体系、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协同互补。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经济增长 相对价格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倪卫红 陆天鹏 岳晓伟
本文首先分析物流效率提升对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对接的影响,然后基于两者涵盖的25省物流相关的指标数据,运用DEA模型分析了相关省份的物流效率。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物流效率总体上要高于"一带一路"重点省市;东部省市的物流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西南和东北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共同涵盖的省市,重庆和云南两省的物流综合效率偏低。存在物流短板的省市将会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对接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DEA有效省市的带头作用、优化边远地区物流资源配置、完善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祖海 符斌
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探究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创新水平在数字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的作用机制,利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其非线性关系及作用区间,进一步借助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数字经济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于本地的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2)创新水平是数字经济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路径,且当创新水平超过门槛值6.41后,数字经济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将从-0.024变为-0.042,存在边际递增的治污效果。(3)在抑制本地环境污染的同时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会加剧周边地区的污染排放;产量规模的扩张可能成为污染加剧的原因,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果被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污染增长所覆盖;为此,需要加强地区间协同治理,避免生产规模的不合理稀释数字经济的治污效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芳芝 李玉林
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任务,提升工业用水效率是实现工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充分考虑现阶段工业绿色发展的“双碳”目标,将节水减排纳入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使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收敛检验,研究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工业用水效率、上中下游地区差距及收敛趋势。实证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工业用水效率整体提升缓慢,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工业用水效率位列前三,四川省和云南省比较稳定,湖南省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幅度较大,安徽省和贵州省则存在下降趋势;(2)长江经济带工业用水效率的总体差距、地区内差距均存在扩大趋势,上下游的地区间差距及波动幅度较大,且地区间与地区内差距的交互作用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程度最大;(3)长江经济带工业用水效率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不同地区的离散程度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下降,仅在2020~2021年间存在短暂的收敛趋势;但在整个样本期内存在典型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表明工业用水效率较低的地区在奋力缩小与较高地区之间的差距,同时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最终会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用水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建设、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选取1995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区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发展环境、发展规模、投入水平、创新能力4个方面构建医药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全国31个省市区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差距,苏沪浙3省市竞争力位居前第一方阵;川渝鄂湘皖赣6省市位居第二方阵;云贵2省位居第三方阵。长江经济带应根据沿线11省市发展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稳步提高医药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医药制造业 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丽
数字化是供应链转型的主要方向,必然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为例,通过构建并测算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水平基础上,实证考察了供应链数字化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和效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2016-2022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整体上获得了较好发展并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但不同省域之间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看,下游地区的江浙沪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走在第一方阵,中游地区的湖北和湖南,以及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西处于第二方阵,上游地区的云贵川和重庆相对滞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均具有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相比较而言,供应链数字化更有利于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的提升。此外,电子商务发展在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效率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晓静 杜德斌 肖刚 管明明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各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2000~2014年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空总体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呈现出由渐进式集聚向缓慢扩散的发展趋势。(2)从空间聚类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地区。(3)从空间分布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分布集聚态势增强,但在地理空间的差异上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且不同集聚区在不同空间范围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扩展与收缩态势。(4)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及创新基础设施的差异性,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城市 创新能力差异 时空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