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1)
- 2023(14163)
- 2022(12108)
- 2021(11203)
- 2020(9229)
- 2019(21460)
- 2018(21200)
- 2017(41072)
- 2016(22089)
- 2015(24601)
- 2014(24699)
- 2013(24443)
- 2012(22314)
- 2011(20185)
- 2010(20221)
- 2009(18715)
- 2008(17696)
- 2007(15496)
- 2006(13841)
- 2005(12095)
- 学科
- 济(108315)
- 经济(108227)
- 管理(60707)
- 业(56815)
- 企(45538)
- 企业(45538)
- 方法(42249)
- 数学(36980)
- 数学方法(36518)
- 地方(26196)
- 农(25994)
- 中国(24860)
- 学(22162)
- 业经(21792)
- 财(20365)
- 农业(18392)
- 地方经济(15483)
- 环境(15369)
- 和(15117)
- 制(15013)
- 贸(14982)
- 贸易(14973)
- 理论(14655)
- 易(14394)
- 技术(12855)
- 划(12409)
- 融(12393)
- 金融(12391)
- 务(12165)
- 银(12102)
- 机构
- 学院(314029)
- 大学(313395)
- 济(131223)
- 经济(128517)
- 管理(124360)
- 研究(108522)
- 理学(107726)
- 理学院(106515)
- 管理学(104695)
- 管理学院(104149)
- 中国(78132)
- 科学(67634)
- 京(66813)
- 财(56682)
- 所(54503)
- 研究所(49873)
- 江(49384)
- 农(48813)
- 中心(47848)
- 业大(46598)
- 财经(45651)
- 范(41816)
- 北京(41622)
- 师范(41449)
- 经(41334)
- 院(39810)
- 经济学(39378)
- 农业(37902)
- 州(37045)
- 经济学院(35104)
- 基金
- 项目(216728)
- 科学(169796)
- 研究(159059)
- 基金(155386)
- 家(135042)
- 国家(133918)
- 科学基金(114782)
- 社会(100148)
- 社会科(94857)
- 社会科学(94827)
- 省(86182)
- 基金项目(82582)
- 自然(73915)
- 自然科(72093)
- 自然科学(72079)
- 教育(72051)
- 划(71383)
- 自然科学基金(70740)
- 编号(65194)
- 资助(64164)
- 成果(52298)
- 重点(48501)
- 发(47554)
- 部(46935)
- 课题(45198)
- 创(44345)
- 创新(41380)
- 科研(40881)
- 国家社会(40586)
- 教育部(40005)
- 期刊
- 济(149653)
- 经济(149653)
- 研究(94279)
- 中国(56920)
- 学报(48409)
- 管理(45815)
- 科学(45036)
- 农(44277)
- 财(41810)
- 大学(36534)
- 学学(34589)
- 教育(33007)
- 农业(30894)
- 技术(28740)
- 经济研究(24409)
- 融(24129)
- 金融(24129)
- 业经(23488)
- 财经(22113)
- 经(18936)
- 问题(18778)
- 技术经济(17049)
- 图书(15398)
- 资源(15082)
- 业(15039)
- 科技(15010)
- 理论(14966)
- 现代(14359)
- 统计(14264)
- 商业(13826)
共检索到460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成
以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动力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索洛余值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动力特征。研究结论显示:从时间演变看,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动力长期呈现出高资本投入的"单引擎"特征,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驱动作用很小,且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差异看,上游和中游对资本投入的依赖性较强,下游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仅云南和浙江的劳动投入贡献率较高。未来长江经济带要依靠发展创新性新兴产业,打造长江经济带"三横五纵"交通体系以及建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协作机制来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优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韦薇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值不断提升,处于弱耦合协调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处于中级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分高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制度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而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降低耦合协调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建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提高耦合协调度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生态环境优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博文 李雪松 伍新木 王磊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探讨了内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利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经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因果关系;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这种互动关系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另外,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这意味着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部沿海倾向于选择对外开放而不是促进本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内陆地区则相反。政策启示是应进一步加强削弱地方市场分割的顶层设计,在提高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同时,建立缓解本地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替代效应"的平衡发展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兵 胡振兴
文章运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0-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构造交互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结构性去杠杆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部门杠杆率水平的上升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非金融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的上升会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银行业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杠杆率与经济开放度、研发投入、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资本密集度、非金融企业流动资产份额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各经济部门杠杆率的变化会通过交互效应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结构性去杠杆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以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的研究中,当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于门槛值时,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水平上升对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的阻碍作用显著减弱,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上升对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的促进作用显著减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传清 陈文艳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长江经济带2004~2013年环境质量指数。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治理有利于环境质量提高。提高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的主要路径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外资准入的环境门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熵值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鸿 赵玉
在空间经济视角下改进了Barro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和Mankiw-Romer-Weil条件收敛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内108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存在着绝对β收敛,绝对收敛速率为1.41%~1.68%,半衰期周期为41~49年;在控制了劳动力、实物资本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FDI、地方政府行为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变量之后,长江经济带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收敛速率为1.41%~1.59%,半衰期周期为44~49年;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外溢乘数约为0.13~0.35,说明经济带内存在若干个促进经济收敛的“中心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雪
文章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要素影响下,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门槛变量影响下,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均GDP和工业增加值作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对雾霾污染倒"U"型假说初步呈现,经济增长在门槛变量跨越门槛值后对环境负效应有所放缓,而在不同人口聚集和对外开放程度下,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程度出现明显的加剧。从各个省市门槛跨越情况上,跨越门槛值先后不尽相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伊翔 朱红梅 吴飞 谭雪兰 朱永霞 陈文慧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生产函数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效应估计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能够很好拟合样本数据的特征,传统回归模型存在局限;建设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贡献程度小于资本和劳动力,投资驱动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分区域看,上游地区建设用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鉴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提出合理引导建设用地扩张和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伊翔 朱红梅 吴飞 谭雪兰 朱永霞 陈文慧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生产函数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效应估计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能够很好拟合样本数据的特征,传统回归模型存在局限;建设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贡献程度小于资本和劳动力,投资驱动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分区域看,上游地区建设用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鉴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忠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提出的要求。本文研究提出了三条路径,第一是保护绿水青山、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包括合理配置生态补偿资金、提高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能力,统筹各类补偿资金和政策、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综合性补偿办法,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相挂钩;第二是盘活绿水青山、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包括确权绿水青山、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资源变资产,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变资本的交易机制;第三是依托绿水青山,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化,包括推动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工业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健 甄庆媛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带,其绿色低碳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首先,运用Tapio脱钩模型归纳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特征。然后,通过扩展EKC曲线,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滞后期工具变量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水平方面,CO_2排放总量和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EKC曲线成立;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的CO_2减排效应,区域治理无显著的减排效应。最后,本文预测了CO_2排放总量的达峰时间,并为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菲菲 胡政 赵旭 何伟军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持续稳定脱钩,率先完成“双碳”目标的战略使命,基于脱钩理论并以脱钩路径为切入点,提出“脱钩陷阱”与“真伪脱钩”的概念与识别方法,将Tapio脱钩模型与Logit模型相结合,分析并检验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真伪脱钩”状态,进一步探究破除“脱钩陷阱”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主要呈现强脱钩与弱脱钩状态,扩张连接和增长负脱钩零星分布,整体脱钩状态较好,但脱钩状态存在空间异质性与时序波动性特征,黄石、湘潭等城市均出现复钩现象,陷入“脱钩陷阱”,呈现“伪脱钩”状态;(2)“真伪脱钩”城市存在显著地域性,“真脱钩”城市主要位于下游地区,且多为省会城市,陷入“脱钩陷阱”城市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集聚规模、加大外商直接投资等是城市实现内源性脱钩,避免落入“脱钩陷阱”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陷阱 真伪脱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志建 刘月梅 刘晓 孔凡斌
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水平,将影响各地区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1995—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的GDP进行了估算和校准,进而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预测长江经济带地区2014—2050年的GDP,根据碳强度衰减速率,设置了3种模拟情景。研究表明:以"十二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和江西地区尚未出现碳峰值,其他地区在2050年之前出现碳峰值;其中云南在2025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以"十三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仍未出现碳峰值,安徽和江西地区在2040年之后出现碳峰值,四川、重庆、贵州均在2031年左右达到碳峰值;云南在2023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上述两种模拟情景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碳排放达峰的时间要早于长江中游地区。进一步以长江经济带实现"2030年达到碳峰值"为目标的模拟情景发现,各地区碳强度衰减速率的差异显著,这从云南碳强度衰减速率2.58%、江西碳强度衰减速率7.53%,便可窥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制定碳减排方案的要义,在协调好碳强度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有效调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分区域、分阶段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减排政策,这将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下顺利实现碳峰值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佟金萍 陈洁 赵路路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考虑非合意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并运用Moran’s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在研究期内,全局Moran’s I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本地区用水效率的影响,还会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寰 杨梅 王珏
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从追求数量、粗放式扩张模式向追求质量和环境效益的模式转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其实质是实现二者绝对脱钩.本文运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年~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Tapio脱钩弹性指数首先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效应,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其次运用Stata 15.1采用GMM估计方法研究经济集聚、人口集聚、环境规制等驱动因素对脱钩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并进一步探讨环境规制影响脱钩状态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分异来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从2006年~2017年整体呈现为绝对脱钩-扩张负脱钩-绝对脱钩的周期性特征.多数省市在2017年脱钩程度都最高.2)从空间分异来看,脱钩指数平均值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的省市包括湖南、四川、浙江和重庆,所有省市最近两年的平均水平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预示良好的绝对脱钩发展趋势.3)从脱钩的驱动因素来看,经济集聚与脱钩为"倒U"型曲线关系;人口集聚与脱钩为"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脱钩发展,适当的环境规制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技术创新进而助推其脱钩,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对脱钩的影响力度远大于技术创新;此外,"倒U"型曲线关系显著存在于脱钩指数和人均GDP之间.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适当提高经济集聚水平,保持适当的人口集聚度,制定适当环境规制政策,积极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脱钩效应 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