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85)
2023(17981)
2022(15402)
2021(14237)
2020(11954)
2019(26984)
2018(26862)
2017(50452)
2016(27152)
2015(30410)
2014(29968)
2013(29605)
2012(27639)
2011(25190)
2010(25594)
2009(23560)
2008(22852)
2007(20224)
2006(18173)
2005(16454)
作者
(79111)
(65760)
(65244)
(62090)
(42152)
(31569)
(29685)
(25574)
(25181)
(23728)
(22565)
(22382)
(21245)
(21134)
(20269)
(20243)
(19506)
(18979)
(18933)
(18829)
(16688)
(16235)
(15842)
(15212)
(14869)
(14723)
(14716)
(14568)
(13389)
(12950)
学科
(125266)
经济(125159)
管理(80855)
(75216)
(62509)
企业(62509)
方法(45806)
数学(38598)
数学方法(38139)
中国(34175)
地方(32135)
(30753)
业经(28150)
(27160)
(24971)
环境(23030)
技术(22642)
农业(21085)
(20636)
理论(19617)
(19505)
贸易(19487)
(19152)
(18757)
(18545)
银行(18497)
(18323)
金融(18322)
地方经济(17994)
(17837)
机构
学院(385815)
大学(385237)
(159022)
经济(155575)
管理(150046)
研究(137192)
理学(128496)
理学院(126990)
管理学(124863)
管理学院(124163)
中国(102606)
科学(84474)
(84022)
(70768)
(69549)
研究所(63144)
(61683)
(61046)
中心(61018)
业大(55674)
财经(55592)
北京(53446)
(53128)
师范(52599)
(50329)
(50293)
(47841)
经济学(47214)
农业(47191)
师范大学(42394)
基金
项目(259039)
科学(203745)
研究(191784)
基金(185275)
(161321)
国家(159908)
科学基金(137207)
社会(120793)
社会科(114404)
社会科学(114374)
(103557)
基金项目(98315)
自然(87763)
教育(87326)
(85902)
自然科(85607)
自然科学(85589)
自然科学基金(84025)
编号(77867)
资助(75395)
成果(63150)
(59482)
重点(58520)
(56464)
(56064)
课题(55198)
创新(52125)
国家社会(49236)
科研(48549)
教育部(47856)
期刊
(187440)
经济(187440)
研究(118963)
中国(83350)
管理(59136)
学报(58717)
科学(55532)
(55308)
(52437)
教育(47880)
大学(44385)
学学(41556)
农业(38494)
技术(36018)
(35550)
金融(35550)
业经(30395)
经济研究(29775)
财经(27222)
问题(23484)
(23412)
图书(20969)
(20649)
技术经济(20627)
科技(20204)
资源(18567)
现代(17945)
理论(17851)
商业(17476)
(17155)
共检索到593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严翔  成长春  周亮基  
在阐述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交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流域考察期内的整体发展属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具体表现在区域间协调度低,区域内经济、创新、生态三系统间发展不均衡:东部3省市耦合协调度高,系统间呈良性共振发展;中西部省市耦合协调度偏低,部分省市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曲线异向运行趋势显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与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匹配;个别区域的创新能力对经济和生态的支撑作用仍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正柱  王俊龙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翠兰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生态效益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及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综合发展水平及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并先后经历由经济增长主导和科技创新主导发展的阶段,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是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最大拉动力。经济带各省份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耦合协调度较高的下游地区省份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于上、中游地区省份。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原则,保持科技、经济与生态三大系统及各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宏兵  张天铃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长江经济带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创新基础等对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而市场配置要素对两者影响能力较弱.最后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通过完善各地创新环境,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力等方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协调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苏聪文  陈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龙湘雪  齐晓旭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环境总体耦合协调性较好,在15年间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但是其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省会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指出,在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起最重要作用,而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石。由此,提出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间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远权  张源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横贯东西的新兴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级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在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交通状况-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汉江生态经济带交通状况-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整体耦合协调性呈波动上升趋势,交通状况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水平。(2)各地级市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武汉交通状况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其次为洛阳、襄阳和南阳,其余城市相对落后;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水平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3)各地级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动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总体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区域差异有所缓和。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水峰  张亚  
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开展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与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耦合性研究,对于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进行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钢铁工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SER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选取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耦合协调研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SER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处于整体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各省市分布不均.东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江苏耦合协调发展度最高,贵州耦合协调度最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保持平稳,上海、重庆波动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烜  曹学琳  
基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省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耦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耦合效率,其中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耦合效率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对比是否剔除环境因素可知,长江经济带耦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掣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耦合效率提升。调整后,耦合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有6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高,其余的5个省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烜  曹学琳  
基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省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耦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耦合效率,其中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耦合效率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对比是否剔除环境因素可知,长江经济带耦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掣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耦合效率提升。调整后,耦合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有6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高,其余的5个省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远权  张源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利用Moran's I测度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总体基本公共服务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也仅由濒临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等级。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上海属于良好协调,江苏和浙江属于初级协调,上游地区的贵州和云南耦合协调度最低,属于濒临失调。在城市层面,大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并且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L-L”集聚区范围逐渐缩小。(3)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对其具有正向影响,在上、中、下游地区,这种驱动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莉  夏惟怡  钟璇  
文章构建了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模型测度了2000—2017年广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运用GM (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7年,广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均逐年提高,耦合度保持在颉颃阶段,并具有即将突破该阶段进入磨合阶段的态势;第二,耦合协调等级由濒临失调类经由勉强协调类逐渐演化至初级协调类,并从2012年起在旅游经济领先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由勉强协调类旅游经济滞后转变为勉强协调类生态环境滞后;第三,预测结果表明,从2018年起,后续9年内广西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将持续提高,且具有从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突破的可能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礼刚  
在全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背景下,探究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调发展对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九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2019年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测度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水平、以及“两化”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与同步关系,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两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产业生态化的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在空间上呈现上中下游逐步递增的梯度分布格局;第二,生态产业化水平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上中下游逐步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第三,“两化”耦合度在数量上不断上升,耦合类型由磨合阶段过渡为高水平耦合阶段;第四,“两化”耦合协调度呈快速增长态势,协调类型由勉强耦合协调类型发展到良好协调发展类型。建议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构建多层次的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体系,协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化”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鑫  
本文以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为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给予一种新的诠释,为后期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