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5)
2023(7053)
2022(5858)
2021(5113)
2020(4277)
2019(9335)
2018(9018)
2017(17443)
2016(8878)
2015(9854)
2014(9756)
2013(9748)
2012(9562)
2011(8887)
2010(9023)
2009(8458)
2008(7989)
2007(7298)
2006(6903)
2005(6082)
作者
(26553)
(22362)
(22181)
(21399)
(14585)
(10701)
(10229)
(8747)
(8630)
(8085)
(8015)
(7731)
(7498)
(7258)
(6976)
(6944)
(6754)
(6558)
(6459)
(6098)
(5834)
(5452)
(5417)
(5371)
(5178)
(5121)
(4884)
(4581)
(4579)
(4422)
学科
(68392)
经济(68238)
管理(21547)
地方(21136)
方法(19807)
(16612)
数学(15984)
数学方法(15896)
地方经济(14373)
中国(14028)
(12979)
企业(12979)
业经(12640)
(12502)
(12348)
(9460)
环境(9008)
农业(8530)
经济学(7535)
(7396)
理论(7386)
(7284)
(7170)
关系(6887)
(6800)
金融(6798)
资源(6712)
产业(6247)
(5904)
(5857)
机构
学院(137274)
大学(136636)
(68910)
经济(67719)
研究(54080)
管理(49097)
理学(42074)
理学院(41457)
管理学(40783)
管理学院(40510)
中国(38659)
科学(31547)
(28870)
(28132)
(27269)
(26827)
研究所(24743)
中心(23514)
经济学(22731)
财经(22518)
(20214)
经济学院(20085)
(19887)
师范(19734)
(19708)
(19450)
业大(17451)
北京(17177)
科学院(16837)
(16625)
基金
项目(91240)
科学(73467)
研究(67782)
基金(67089)
(57918)
国家(57466)
科学基金(49433)
社会(48769)
社会科(45163)
社会科学(45144)
(36677)
基金项目(35294)
教育(29434)
(29409)
自然(28923)
自然科(28175)
自然科学(28169)
自然科学基金(27646)
资助(26511)
编号(25913)
(22313)
重点(21333)
成果(20813)
国家社会(20452)
(20271)
课题(18854)
发展(18715)
(18448)
(17930)
教育部(17464)
期刊
(86387)
经济(86387)
研究(44498)
中国(27866)
(20129)
科学(19226)
学报(19061)
管理(18731)
(17918)
经济研究(14594)
大学(14481)
学学(13869)
财经(12242)
农业(12127)
技术(11788)
业经(11776)
(11753)
金融(11753)
教育(11369)
问题(10888)
(10759)
技术经济(8589)
统计(8425)
资源(8399)
(7429)
(7425)
世界(7386)
经济问题(7094)
决策(6764)
经济管理(6628)
共检索到215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水   区小兰  
提升社会经济保障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文章立足社会经济保障水平测度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的社会经济保障水平,引入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障碍度模型考察区域差异、空间相关性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社会经济保障发展程度偏低,72.73%的省市处于较低或极低水平;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保障的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并呈现“中心—外围—边缘”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最主要的障碍因子是居民生活。“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应加速推进高质量一体化,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形成空间辐射效应,实施个性化社会经济保障战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兵   李玉凤  
测度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其分布动态、转移特征、地区差异、空间集聚以及障碍因子,对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建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基础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及线性加权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估计、Dagum基尼系数、Arcgis绘图、空间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散点图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稳步提升,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多级分化的梯度发展格局逐渐转化为两极分化格局,均衡发展态势逐渐显现;(2)各城市维持当前发展水平的概率较大,高水平城市固化现象得以证实;(3)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之间,呈逐年缩小的态势;(4)高质量发展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且高水平城市辐射效应显著;(5)人均利用外资金额、居民生活水平、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等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失业率、人均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能源效率是部分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阻力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宝  彭安琪  王荣成  
以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概念界定和“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和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呈“并驾齐驱”式同步增长态势,整体脆弱性表现为“震荡起伏”式有序下降,且时序分异特征鲜明。(2)空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的动态演替性,下游环境高风险区呈现空间集群特性,但区段脆弱性程度不断下降,中游脆弱性呈“先降后升”演变走势,上游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指数值波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变迁是流域多重人为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投资与消费激增和大规模旅游开发活动是引致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制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则表现为公共交通与生态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潇  袁帅  罗森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黄金经济带”,探究其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等,从地理时空二维角度评价两者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演化特征以及制约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亦逐年递增,但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时间上发展不充分,空间上发展不均衡。(2)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显著,流域内相邻省市间亦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3)制约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准则层障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指标层排名前7的障碍因子主要有9项,不同省市存在异质性特征。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洁  
文章结合灰关联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主要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东中西段及11省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除江西、湖南一直处于中级水平外,其余各地均由2007年的中级水平升为2016年的良好水平,但提升压力与潜力俱在;2007-2012年东中西段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呈西高东低阶梯状空间格局,2013-2016年基本呈东高西低阶梯状空间格局;4个子系统承载力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经济社会系统基本呈线性增长态势,土地资源和科教管理系统上升幅度小,生态环境系统波动频繁,子系统不一致性变化制约了土地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承载系统是首要障碍系统,人口密度、土地集约化程度、地均废水负荷等是主要障碍因子;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应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相结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翁异静  卓莹莹  黄扬飞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要地和生态宝库,在践行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战略地位。为掌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态势,文章以长江经济带7个城市群包含的84个地级市为研究依托,构建了包含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子系统和22个因子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模型系统测度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基于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究阻碍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7个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水平由2010年的0.372提升至2019年的0.394,呈缓步提升态势;研究期内长三角及滇中城市群均高于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其余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潜力较大。(2)从空间上看,长江经济带7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存在空间聚集现象,但在2019年聚集程度有所降低;高值聚集区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低值聚集区数量不断减少,但成渝城市群及川滇黔城市群仍存在低值空间锁定现象。(3)整体上看,绿色福利是阻碍绿色发展的主要子系统,科技教育、居民收入、环境治理及经济水平是障碍度排名前四的障碍因子,各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具体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因而,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总体协调绿色发展,应考虑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机制,着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彩霞  贺小荣  彭坤杰  
文章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泰尔指数、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保持领先,上游省份仍显落后,区域创新、共享发展虽有一定效果,但程度仍需加深,开放性存在不足;空间分异上,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结构显著,省际差异依然存在;演进趋势上,高质量区域集中在苏浙沪,其他省份质量跃迁波动较小,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负向反应高于正向反应;障碍因子上,创新、协调、开放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限制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祥  李艳  谢双玉  
旅游合作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评价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合作潜力,厘清阻碍其旅游合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对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旅游合作乃至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本文首先采用产业合作潜力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合作潜力,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合作潜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不断提升,合作潜力呈现显著的区域性特征,长江上游与其他地区旅游合作潜力较弱,湖北、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的合作潜力。然后结合相关实例,分析了影响长江经济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茂山  
我主张建立一门社会经济保障学。产生这个想法已有10多年的时间了。1989年以来,这个想法尤为强烈,其直接原因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保险市场中存在着不正常的“竞争”状况,其中特别是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之间,社会保险与社会的福利、社会救济之间,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荣庆  崔茂森  
文章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我国30个省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2013—2020年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20年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现小幅下降态势,区域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内部差异最大,东北综合经济区内部差异最小。(3)农村通邮率、农村计算机普及率、农村人均用电量、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是制约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长江经济带是与沿海经济带并列的国家一级发展轴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内部区域经济差距日趋扩大,如何缩小差距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谐发展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基于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和历年统计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内部三大地区及41个地市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找出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找到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对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内部差异显著,且有拉大趋势;发展前景良好,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刘梦茹  殷保国  王楠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刘梦茹  殷保国  王楠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