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96)
- 2023(20176)
- 2022(17058)
- 2021(15521)
- 2020(13240)
- 2019(29895)
- 2018(29437)
- 2017(56239)
- 2016(30808)
- 2015(34164)
- 2014(33743)
- 2013(33708)
- 2012(31007)
- 2011(28071)
- 2010(28256)
- 2009(26687)
- 2008(26352)
- 2007(23567)
- 2006(21232)
- 2005(19252)
- 学科
- 济(141731)
- 经济(141550)
- 业(104124)
- 管理(103162)
- 企(91192)
- 企业(91192)
- 方法(55355)
- 数学(44955)
- 数学方法(44538)
- 财(38256)
- 农(38072)
- 业经(36520)
- 中国(34561)
- 地方(30257)
- 学(28962)
- 制(27619)
- 农业(26493)
- 务(25847)
- 财务(25775)
- 财务管理(25741)
- 企业财务(24455)
- 环境(24259)
- 和(22934)
- 技术(22087)
- 理论(22055)
- 贸(21816)
- 贸易(21803)
- 划(21773)
- 易(21083)
- 体(20699)
- 机构
- 学院(449230)
- 大学(447588)
- 济(186764)
- 经济(182897)
- 管理(175091)
- 研究(154495)
- 理学(150325)
- 理学院(148623)
- 管理学(146288)
- 管理学院(145482)
- 中国(116344)
- 京(96236)
- 科学(96151)
- 财(86729)
- 农(80057)
- 所(78815)
- 研究所(71509)
- 江(71192)
- 业大(69583)
- 中心(68771)
- 财经(68606)
- 农业(62893)
- 经(62164)
- 北京(60139)
- 经济学(56369)
- 院(56004)
- 范(55891)
- 师范(55255)
- 州(54115)
- 经济学院(50537)
- 基金
- 项目(300566)
- 科学(235688)
- 基金(218338)
- 研究(215234)
- 家(191808)
- 国家(190217)
- 科学基金(162925)
- 社会(137734)
- 社会科(130492)
- 社会科学(130454)
- 省(117833)
- 基金项目(116037)
- 自然(106772)
- 自然科(104174)
- 自然科学(104144)
- 自然科学基金(102247)
- 划(98226)
- 教育(96588)
- 资助(89193)
- 编号(85598)
- 成果(68374)
- 重点(67627)
- 部(65360)
- 发(64626)
- 创(63221)
- 课题(59206)
- 创新(58724)
- 科研(57184)
- 国家社会(56873)
- 制(55601)
- 期刊
- 济(217380)
- 经济(217380)
- 研究(134067)
- 中国(86075)
- 学报(73961)
- 农(73145)
- 财(69083)
- 管理(68545)
- 科学(67048)
- 大学(55494)
- 学学(53059)
- 农业(49637)
- 教育(40574)
- 融(39165)
- 金融(39165)
- 技术(38012)
- 业经(35226)
- 财经(34862)
- 经济研究(33908)
- 经(29935)
- 问题(29024)
- 业(27383)
- 技术经济(23921)
- 现代(21795)
- 科技(21582)
- 版(21442)
- 资源(20725)
- 商业(20206)
- 理论(19970)
- 贸(19914)
共检索到673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然 唐亚萌 姜久华
水生态环境安全对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长江经济带涵盖中国40%的矿业城市,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区域,研究其水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机制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9个典型矿业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对其水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矿业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前期水生态环境指数、常住人口数量、地方人均GDP、年矿石产量、R&D投入量和产业结构的影响。(2)从区域来看,年矿石产量、产业结构对中上游城市影响显著,R&D投入量对下游城市影响显著。(3)从发展阶段来看,年矿石产量对成熟型城市影响显著,产业结构对衰退型城市影响显著,R&D投入量对再生型城市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为改善长江经济带矿业城市水生态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进生 刘固望
矿业城市是因矿产开发而建设并兴起的城市,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统计(2004年),我国有矿业城镇424座,约3.1亿人口,其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本文简要说明了我国矿业开发对矿业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潜在危害及生态恢复的紧迫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矿业城市生态恶化的原因,即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矿业及相关业,生态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城企功能不清,政策与管理缺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大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矿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明确矿业城市和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职责,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建议。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生态环境 经济分析 双赢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研究与开发、制度质量是实现产业与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制度优化是提高产业与环境耦合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传清 陈文艳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长江经济带2004~2013年环境质量指数。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治理有利于环境质量提高。提高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的主要路径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外资准入的环境门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熵值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明栋 周昊 王奇
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4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生态环境质量与城市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特征,当人均GDP突破5.82万元(人民币2000年不变价)的阈值后,生态环境质量可以显著提升经济效率。东部地区和具有优质旅游资源的城市群组的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分别低于全国整体门槛值的15.9%和30.8%,说明周边经济条件良好或旅游资源禀赋优越的城市的生态环境优势更易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国在继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中,应注重各地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地设计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重点培育有条件的地区加速推进生态环境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贺 赵威 蔡冰冰 张荣荣 杨慧
基于城市投入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度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1年~2015年上海在城市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六盘水等一些工业城市的城市效率得分低于0.626.城市效率相对低的城市主要由川西北、皖南等地分布转移到川西南、鄂北等地区分布.2)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tfpch值平均每年提升0.8%.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城市和多数沿江城市的tfpch值要明显大于其他城市.3)攀枝花、马鞍山等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最低,并且得分逐年下降,表明在资源开发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先恶化后稳定的状态.4)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投入产出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低度耦合型城市由长江中下游的湘北、苏北等地区转移到鄂西北、湘南等地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韦薇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值不断提升,处于弱耦合协调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处于中级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分高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制度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而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降低耦合协调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建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提高耦合协调度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生态环境优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忠华 孙瑞玲 秦海旭 姚利鹏 程檀青
基于优化环境政策制定及实施目的,建立“多视角绩效分析—多情景方案比选—多主体参与治理”的逻辑分析框架,以长江三角洲特大城市南京为例,多视角评估了2003~2018年南京市环境治理绩效,设计了3种发展情景并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生态环境高质量制约条件及实现路径,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提出多主体参与治理的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质量优于京津冀地区城市但与珠三角城市差距明显,PM_(2.5)和PM_(10)波动改善但尚未达到国家标准,O_3空气污染日益凸显,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且已无劣Ⅴ类断面;研究时段内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与废水和固体废物基本实现脱钩但与废气尚未脱钩;重点行业环境绩效改善方面电力企业表现较好而钢铁、化工企业表现较差。在给定2025年高质量环境目标下,采取协调发展策略推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开展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推动党委政府企业公众多主体协作,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质量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采用熵权-TOPSIS与超效率全局SBM-GML指数从环境质量、生态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三个维度对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呈上升态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部分异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绩效逐次递减;环境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四省市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必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培育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环境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生态补偿制度。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绩效 绿色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
文章使用功效函数构建耦合度模型,把研究对象分为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子系统进行指标设定,实证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九个省级行政单位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协调度较低,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但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今后国家应该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补偿以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周颖
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制定合理生态保护措施的理论前提,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评价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值难以量化等问题。基于2009~2017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数据,借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法”,将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值转化为生态环境承载力运行状态研究,以此达到评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目的。结果表明:(1)评价期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走势,生态环境总体处于可承载状态;11个省市中,上海、浙江、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处于可承载状态,其中贵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最大,达86.844;江苏、江西两个省份处于超载状态,安徽省处于基本可承载状态。(2)人均GDP、第三产业、科技投入占GDP比重、环境治理投资额、绿地面积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同增同减趋势且影响程度较大,分别为7.33、6.92、8.28、6.71、7.2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成负相关,其中单元GDP能耗、电耗对环境质量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6.57、6.26。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卜亚
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并利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而中部与西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差距较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开放水平的提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改革监管体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以及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等途径来改善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福利绩效 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俊霖 李浩 伍新木 李雪松
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测量水生态文明,指导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综述国内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文献基础上,按水生态、水经济和水社会三大系统,从水生态、水工程、水经济、水管理和水文化等方面筛选了18项指标构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平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长沙、杭州、成都和贵阳的城市水生态文明综合得分靠前,上海、南京得分较低,并且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以体现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差异性,并按空间格局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水生态文明程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刘堂发 唐利 林基
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显现上升趋势,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存有明显差距,呈现阶梯状分布与板块聚类变动特征;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区间条件下,中等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提升生态福利绩效,低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福利绩效无显著影响,高环境规制强度会降低生态福利绩效。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施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以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