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1)
2023(17484)
2022(15022)
2021(13970)
2020(11493)
2019(26288)
2018(26048)
2017(49352)
2016(26633)
2015(29467)
2014(29500)
2013(29332)
2012(27370)
2011(25069)
2010(25376)
2009(23226)
2008(22580)
2007(19892)
2006(17744)
2005(16155)
作者
(79235)
(66029)
(65424)
(62452)
(42292)
(31697)
(29868)
(25783)
(25257)
(23667)
(22652)
(22560)
(21360)
(21195)
(20551)
(20514)
(19501)
(19241)
(19123)
(18843)
(16702)
(16384)
(15917)
(15309)
(14926)
(14767)
(14732)
(14459)
(13518)
(13087)
学科
(126079)
经济(125971)
管理(72723)
(68442)
(55558)
企业(55558)
方法(46942)
数学(40138)
数学方法(39680)
中国(33434)
地方(32377)
(30214)
(28202)
业经(27040)
(24365)
农业(20855)
(20611)
(19111)
贸易(19096)
环境(18727)
理论(18459)
(18352)
(18324)
(18204)
金融(18201)
地方经济(18160)
(18011)
银行(17963)
技术(17838)
(17332)
机构
大学(383980)
学院(382922)
(157523)
经济(154092)
管理(146315)
研究(139540)
理学(125524)
理学院(123949)
管理学(121747)
管理学院(121046)
中国(102606)
科学(87411)
(83987)
(71721)
(69927)
研究所(65380)
(63820)
中心(61627)
(60526)
业大(56862)
财经(55470)
(53662)
北京(53122)
师范(53121)
(50930)
(50295)
农业(49740)
经济学(47404)
(46890)
师范大学(43159)
基金
项目(259415)
科学(203799)
研究(188329)
基金(186961)
(164218)
国家(162846)
科学基金(138734)
社会(118711)
社会科(112545)
社会科学(112516)
(102183)
基金项目(99480)
自然(90021)
自然科(87860)
自然科学(87839)
自然科学基金(86239)
(86017)
教育(85444)
资助(76417)
编号(76015)
成果(61978)
(59226)
重点(58848)
(56316)
课题(53489)
(53344)
创新(49856)
科研(49198)
国家社会(48799)
教育部(47742)
期刊
(183498)
经济(183498)
研究(117711)
中国(77934)
学报(62114)
科学(57962)
(57912)
管理(55513)
(50998)
大学(46158)
教育(43967)
学学(43419)
农业(40227)
(35099)
金融(35099)
技术(33762)
经济研究(29523)
业经(29109)
财经(27437)
(23571)
问题(23393)
(20774)
图书(20758)
技术经济(19575)
科技(18904)
资源(18702)
理论(17942)
现代(17575)
商业(17029)
(16910)
共检索到581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德林  王姣娥  焦敬娟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协调性的研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产权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构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空间自相关、象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及空间演化,并与经济发展进行耦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知识产权资源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布局特征;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较好同时较为均衡的区域;整体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多数城市的知识产权布局仍略为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创新驱动仍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士华  
实施知识产权这一战略,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主要通过人才、应用、管理、保护与创造等方面的战略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通过分析二者耦合的指标,特别是对适度、适时与适地三方面的耦合状况进行剖析,能够对我国当前所处的特定的知识产权发展时期做出正确的判断。文章在对二者耦合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当前知识产权正处于第三、四阶段的过渡期。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进入以技术创新为标志的发展战略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模仿跟踪向自主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楠  陈久梅  但斌  张蔚霜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时空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由下游至上游地区呈现“高-较低-较高-低-较高”的空间分异格局,但随时间演变,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城镇化水平对本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对本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对邻近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对邻近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烜  曹学琳  
基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省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耦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耦合效率,其中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耦合效率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对比是否剔除环境因素可知,长江经济带耦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掣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耦合效率提升。调整后,耦合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有6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高,其余的5个省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烜  曹学琳  
基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省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耦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耦合效率,其中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耦合效率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对比是否剔除环境因素可知,长江经济带耦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掣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耦合效率提升。调整后,耦合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有6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高,其余的5个省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凌霄  周敏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1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2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峰  王斌  马颖忆  郑钢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流域经济带,把握新时期人口与经济耦合的区域差异有助于清晰认知其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域内城市群及沿江城市构成了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的高地,下游的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能力及一体化程度上均较高,上游的滇黔川3省是发展凹地,安徽、浙南、成渝和云南是需要进行人口与经济统筹协调的重点地区。以区域一体化建设为基本导向,发挥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对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志远  段学军  王磊  王雅竹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问题的战略举措和基本路径。重构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同步发展情况、耦合协调特征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别以共享性、资源环境治理能力为主要驱动力;两者的空间匹配度较高,下游“双同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滞后”类型居多,中上游分别以“区域发展滞后”和“双滞后”类型为主。(2)耦合协调度呈低水平上升态势,空间上下游和中上游分别为空间扩散、集中特征;等级演进表现出稳定性特征,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下中游城市等级转变活跃,上游城市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3)基于分析框架,从动力因素、相对和绝对发展水平将长江经济带城市划分为20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建议未来以有效性、创新性、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地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水峰  张亚  
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开展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与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耦合性研究,对于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进行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钢铁工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SER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选取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耦合协调研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SER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处于整体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各省市分布不均.东部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江苏耦合协调发展度最高,贵州耦合协调度最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保持平稳,上海、重庆波动较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许蒋鸿  王晓萱  嵇乐君  祁春节  
本文通过构建现代农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AEE三维耦合发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2000—2017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Moran’s I与Getis-Ord G指数评估了耦合协调度的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水平,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8—2022年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做出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省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差异较为明显。2)长江经济带AEE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以调和协调类和初级耦合协调类为主,处在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过渡阶段;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分布格局,中上游与下游的差距在逐步缩小。3)在不同的矩阵模式下,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形成了以浙江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云南为核心的冷点区。4)预计未来5年(2018—2022年)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会延续良性发展态势,但流域内各省份AEE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因此,依据各子系统特征及耦合关系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远权  张源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横贯东西的新兴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级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在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交通状况-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汉江生态经济带交通状况-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整体耦合协调性呈波动上升趋势,交通状况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水平。(2)各地级市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武汉交通状况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其次为洛阳、襄阳和南阳,其余城市相对落后;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水平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3)各地级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动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总体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区域差异有所缓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时朋飞  李星明  熊元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