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0)
2023(14499)
2022(12635)
2021(11520)
2020(9767)
2019(22479)
2018(22442)
2017(43451)
2016(23321)
2015(26325)
2014(26306)
2013(26125)
2012(24149)
2011(21990)
2010(22137)
2009(20691)
2008(19958)
2007(17547)
2006(15732)
2005(14190)
作者
(67353)
(56086)
(55599)
(53183)
(36004)
(26877)
(25262)
(21913)
(21474)
(20149)
(19196)
(19149)
(18119)
(17878)
(17359)
(17280)
(16701)
(16320)
(16220)
(16098)
(14146)
(13766)
(13491)
(12942)
(12595)
(12587)
(12427)
(12269)
(11345)
(10793)
学科
(113226)
经济(113096)
管理(71366)
(63174)
(53449)
企业(53449)
方法(42402)
数学(36676)
数学方法(36318)
地方(26252)
中国(25663)
(25002)
(24777)
业经(23139)
(22437)
(21567)
环境(16570)
农业(16521)
(16512)
(16448)
贸易(16437)
(15828)
(15826)
地方经济(15633)
理论(15426)
(15309)
金融(15306)
(15144)
银行(15104)
(14860)
机构
大学(338031)
学院(335786)
(143152)
经济(140173)
管理(132748)
研究(116253)
理学(114398)
理学院(113126)
管理学(111377)
管理学院(110764)
中国(85787)
(71993)
科学(69272)
(65750)
(58022)
(53752)
研究所(52473)
财经(51902)
中心(51374)
(49902)
业大(47372)
(46910)
北京(45020)
(43557)
经济学(43530)
师范(43183)
(42310)
(39901)
经济学院(38764)
农业(38546)
基金
项目(226044)
科学(178309)
研究(167858)
基金(164349)
(141805)
国家(140663)
科学基金(121271)
社会(107158)
社会科(101545)
社会科学(101518)
(88256)
基金项目(87304)
自然(77282)
教育(76020)
自然科(75378)
自然科学(75364)
自然科学基金(73991)
(73149)
编号(68055)
资助(67446)
成果(55852)
重点(50418)
(50248)
(48667)
课题(47159)
(46753)
(44287)
国家社会(43911)
创新(43757)
教育部(43442)
期刊
(166464)
经济(166464)
研究(104655)
中国(65677)
管理(50971)
(50015)
学报(49572)
科学(46556)
(45526)
大学(38043)
学学(35855)
教育(35221)
农业(31064)
(30041)
金融(30041)
技术(29748)
经济研究(26339)
财经(26238)
业经(24958)
(22426)
问题(21055)
技术经济(17501)
理论(16653)
图书(16018)
现代(15661)
科技(15622)
(15301)
(15108)
实践(14902)
(14902)
共检索到506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利伟  孙长学  安淑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三大区域战略之一,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之间的协调难题。从根本上说,省际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为此,需要全面把握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构建省际协商合作的五大机制,实现省际协商合作加快推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利伟  孙长学  安淑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三大区域战略之一,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之间的协调难题。从根本上说,省际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为此,需要全面把握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构建省际协商合作的五大机制,实现省际协商合作加快推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德才  张瑛  李智江  
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是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的关键一步,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合作现状,提出长江经济带合作机制研究应是多样并存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需基于三大次区域的区域合作进行制定。另一方面,文章构建了包含主体机制、制度化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斯彬  周世锋  张旭亮  
发展长江经济带重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长三角地区作为经济带的龙头,通过产业协同发展,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协同打造港航物流、重化工业、健康休闲等若干区域产业合作链条,促进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劲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区域互惠互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可有效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形成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一、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存在的障碍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的流域经济形态,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耿清格  王小艳  刘鉴  
推动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核心需求,通过构建EES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ESDA和面板数据模型,测度分析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行政单元EES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EES系统协调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中度失调型占据发展类型主体,空间上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发展格局,高协调区位于长三角及中西部省会等核心城市;(2)EES系统协调发展呈"等级化"特征,协调度由高到低呈"金字塔"型分布,呈"集群化"特征,城市群内城市协调度整体较高;协调度区域差异特征显著,下游优于中上游,沿江城市优于非沿江城市;(3)EES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H-H型集中,冷点区域L-L型较多,局域关联与冷热点空间格局总体表现出沿海优于内陆、下游优于中上游的分异特征;(4)EES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是EES子系统发展、自然区位、战略与政策、空间邻近效应等因素综合驱动形成的结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驰  刘雨  曾庆均  王宁  
本文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从区域市场开放度、市场联系度、产业促进度、产业规模差异度四个不同维度及其综合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协调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水平测度,并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协调机制框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宾  郑光辉  刘玉凤  
文章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及协调度发展模型,对2004-2013年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及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综合协调发展度呈"U"型特征,先下降,后上升;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度整体呈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东部的上海、浙江、江苏的综合协调发展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的云南、贵州的综合协调发展度最低,且各城市之间的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此外,还从宏观政策调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布局优化等进行时空分析,指出了在上述因素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金勇  
物流业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产业基础,在资源交换和贸易流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破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紧迫而关键的问题。本文在静态层面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在动态层面结合Malmquist指数,评估了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生态效率。此外,利用SDM模型对物流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效应分解。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物流生态效率高于上游地区;技术变革的正面效应更强,物流生态效率的增长主要受技术进步驱动;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对物流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和物流能源强度则有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凯  冯献  郭静利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3年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项指标,构建了城镇化协调度和差异性测度模型。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分析揭示了经济带城镇化协调水平和各项指标上、中、下游区域差异性间的关系,构建了相互间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城镇化协调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长江上中下游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组内差异两项差异指标对于经济带整体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协调度的重点在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政策的制定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缩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马静  
近10年来,城镇化进程中暴露的很多问题可以归结为城镇化的协调性问题,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从城乡、产城、城镇化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来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spatial Durbin panel data model,SDPDM)从经验上考察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俱乐部与条件趋同现象,发现制约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因素并不一致:东部城市应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同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中部城市应改变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模式,着重发展服务业和增强城市间的合作;西部城市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开放进程,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城市建设中的攀比,发展服务业和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同时,限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对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不存在显著影响,而放开户籍管制,则会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无论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产城融合或是城乡协调发展,均会对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起到正向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飞   孙攀  
FDI是利用高质量外资的重要抓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出其具体数值;基于1990~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域莫兰指数对FDI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效应值可分解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究FDI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存在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FDI与区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2)FDI与区域协调发展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利用高质量外资,以及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郁鸿胜  
长江全长6 397千米,是世界第三大长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九省二市。2015年,其土地面积为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3%;人口为5.9亿,占全国的43.7%;国内生产总值为30.53万亿元,占全国的45.12%,是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不同类型区的巨型经济带,放眼全球,受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围绕长江经济带设想、建设与发展,我国学者进行了持续研究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题,聚焦于体制机制、生态补偿、流域法治建设、国外借鉴等领域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实证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了解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生态环保协调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前沿,梳理总结2016年以来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制度建设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研究进行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