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8)
- 2023(12556)
- 2022(10550)
- 2021(9347)
- 2020(7870)
- 2019(17646)
- 2018(17057)
- 2017(32614)
- 2016(17439)
- 2015(19025)
- 2014(18674)
- 2013(18587)
- 2012(17439)
- 2011(16058)
- 2010(16110)
- 2009(15169)
- 2008(14687)
- 2007(13103)
- 2006(11830)
- 2005(10685)
- 学科
- 济(95448)
- 经济(95343)
- 管理(52724)
- 业(48163)
- 企(38725)
- 企业(38725)
- 方法(30741)
- 数学(27054)
- 数学方法(26905)
- 地方(23802)
- 农(21473)
- 中国(20628)
- 业经(19947)
- 财(19761)
- 制(18401)
- 学(18029)
- 地方经济(15360)
- 农业(14325)
- 产业(14167)
- 体(13983)
- 环境(13922)
- 贸(13484)
- 贸易(13478)
- 易(13006)
- 融(12428)
- 金融(12426)
- 技术(12087)
- 银(12003)
- 银行(11967)
- 行(11432)
- 机构
- 学院(258502)
- 大学(257516)
- 济(120686)
- 经济(118681)
- 管理(95986)
- 研究(94802)
- 理学(82968)
- 理学院(82007)
- 管理学(80759)
- 管理学院(80295)
- 中国(69854)
- 科学(56996)
- 京(53573)
- 财(53217)
- 所(48552)
- 农(48014)
- 研究所(44145)
- 江(43888)
- 财经(42037)
- 中心(41660)
- 业大(40644)
- 经济学(38595)
- 经(37968)
- 农业(37739)
- 经济学院(34524)
- 院(33880)
- 北京(32454)
- 范(30991)
- 财经大学(30978)
- 省(30634)
- 基金
- 项目(175334)
- 科学(138811)
- 基金(129616)
- 研究(122668)
- 家(114985)
- 国家(114101)
- 科学基金(97163)
- 社会(83351)
- 社会科(79287)
- 社会科学(79269)
- 省(69417)
- 基金项目(69012)
- 自然(62245)
- 自然科(60736)
- 自然科学(60717)
- 自然科学基金(59675)
- 划(57219)
- 教育(53619)
- 资助(51471)
- 编号(45519)
- 重点(40497)
- 发(39874)
- 部(38539)
- 创(36966)
- 制(35679)
- 国家社会(35676)
- 成果(35569)
- 创新(34871)
- 科研(33195)
- 教育部(32752)
- 期刊
- 济(140844)
- 经济(140844)
- 研究(77780)
- 中国(50591)
- 学报(43951)
- 农(43495)
- 财(40974)
- 科学(40164)
- 管理(36957)
- 大学(33000)
- 学学(32027)
- 农业(28894)
- 经济研究(23835)
- 融(23607)
- 金融(23607)
- 财经(22151)
- 业经(21457)
- 技术(20413)
- 经(19247)
- 问题(18335)
- 教育(16233)
- 业(14893)
- 技术经济(14280)
- 贸(13682)
- 世界(12576)
- 商业(12468)
- 版(12373)
- 科技(12238)
- 统计(12102)
- 国际(12016)
共检索到390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佳玮 张晖 虞祎
[目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背景下,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将是发展重点,需要对其生产布局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新的讨论。[方法]运用Arcgis10.7、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呈现了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猪生产的布局变动及发展趋势,并构建面板模型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条件、比较优势和政府政策五个方面探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变化。最终根据污染预警分析对产业布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生猪生产的地域格局基本稳定,且中游地区产能提升;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的生产重心大致由东北向西南迁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规模异质性、屠宰加工能力、劳动力机会成本、财政投入是长江经济带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生猪生产布局规划,遵循地理距离优先和供需总量平衡原则明确生产区和消费区主体功能,配套相应物流基础设施,平衡供需;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清洁生产;组织化、适度规模养殖,加快良种育种;构建长效支持政策以应对转型、防疫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欢 乔娟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和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生猪生产布局变迁轨迹和特征,从空间效应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经济学成因。研究表明,生猪生产区域呈现出向东向北移动的演变趋势;地区间生猪生产具有空间相关性,生猪产业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交通通达性的直接效应对生猪生产起到促进作用,相邻地区和本地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和价格预期共同影响本地区生猪生产,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效应得到缓解,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生猪生产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猪生产 布局变迁 空间效应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欢 乔娟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和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生猪生产布局变迁轨迹和特征,从空间效应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经济学成因。研究表明,生猪生产区域呈现出向东向北移动的演变趋势;地区间生猪生产具有空间相关性,生猪产业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交通通达性的直接效应对生猪生产起到促进作用,相邻地区和本地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和价格预期共同影响本地区生猪生产,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效应得到缓解,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生猪生产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猪生产 布局变迁 空间效应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翁恺宁
过去对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析一般是基于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的经济格局来划分,这种划分是与既定的区域级差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方针都要进行调整,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缩小。长江流域横跨东中西部各省市,并且各省市又分属于华东、中南、西南三大协作区,粮食和工业产值占全国总量的四成以上。与其他地区相区,长江流域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水能丰富,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是平原地形,河网密布,农业种植条件优越,粮食的商品化程度高,进而为乡镇企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近年的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动工也刺激了长江产业带的发展。本文从长江流域这一角度,探讨区域间的产业布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劲松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要建立一中心,三基地,扶持三大战略产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三线两极六圈的板块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区域协调机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构建外向型经济带,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长江上游经济带 产业布局 结构调整 研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晓东
针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长江经济带旅游物流产业链布局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旅游物流产业链专业化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健全、经营管理体制落后以及品牌建设能力低下等问题,为长江经济带旅游物流产业链布局优化提出建议,为长江经济带旅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旅游物流 产业链布局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漫天
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推进,沿线省市制造业布局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梯度发展特征明显。为更好地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布局应明确四个重点方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为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布局,应注重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区域交通体系;利用资本手段推动制造业布局优化调整。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布局 顶层设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幸 周德
[目的]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业发展迅速,产业调整与优化将是其未来发展重点,需要对葡萄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开展新的讨论。[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产业集中度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测度1998—2018年间我国葡萄生产的布局变动及发展趋势,并构建面板模型从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经济因素、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5个方面探讨我国葡萄种植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葡萄生产的地域格局已初具雏形,且产地正在由集中走向分散,“西迁南移”变动特征显著,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主产区正逐渐形成;地区自然条件、农村老龄化、灌溉条件、比较效益、非农就业、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对我国葡萄种植布局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要素对是否为主产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葡萄生产布局规划,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以应对转型结构调整阶段的水果供需变动。
关键词:
葡萄 农业布局 产业集中度 比较优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良文 赵凡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选取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数据,采用静态集聚系数、动态集聚系数和产业梯度系数等研究方法,对区域内34个工业行业的转移和集聚状况进行分析,以明晰当前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以川渝为中心沿江发展的资源密集型工业群,以中游省份多中心错位竞争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群和以长三角为中心技术外溢和合作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光乔 潘丹 秦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蛋鸡的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南向北集中的趋势。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蛋鸡产业布局发生变迁的原因,研究发现: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比较优势、蛋鸡和其他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逐渐成为影响中国蛋鸡产业布局的主要原因,同时运输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也发挥显著作用。
关键词:
蛋鸡 产业布局 经济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艳
美国"双岸"经济带的突出特征是区域内各城市由开始的单独运行逐渐扩展到大城市区,并最终发展为城市群。在产业布局上采用港口与腹地联动的产业模式,使得各城市定位与产业分工协调一致。网络化的产业集群和持续创新的产业动力是"双岸"经济带长期繁荣的主要原因。借鉴"双岸"经济带经验,中国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应注重:加强各城市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坚持港口与腹地联动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合理布局;强化产业联系与配套,建立网络化的产业集群。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产业结构 产业集群 临港产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任雪颖 赵慧娥 陈鹏
沿海经济带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具潜力、最具发展空间的领域,是牵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如美国沿海经济带、韩国沿海经济带等,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均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大力推进沿海产业经济带发展过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举足轻重,本文以辽宁为例,研究国外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及其启示。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产业布局 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佳立 钱芝网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变化,同时构建了Tobit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为0.760,效率不高,时间上呈"U"字型走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格局;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30,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3%,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出现波动,时间上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空间上暂不存在"阶梯状"分布格局。Tobit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因素、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虽然也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统计性检验。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行业规模;加快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立泰 李金林 叶长华 许丽珍
本文首先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生态效率的理论机理,其次结合包含环境因素的C-D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构建数理模型,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2006-2014年77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存在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长三角、长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成渝城市群仅存在本地效应,黔中滇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了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