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7)
- 2023(17618)
- 2022(15220)
- 2021(13966)
- 2020(11649)
- 2019(26576)
- 2018(26570)
- 2017(50131)
- 2016(26988)
- 2015(30434)
- 2014(30223)
- 2013(30194)
- 2012(28068)
- 2011(25526)
- 2010(25904)
- 2009(23808)
- 2008(23119)
- 2007(20434)
- 2006(18477)
- 2005(16699)
- 学科
- 济(125326)
- 经济(125142)
- 管理(74081)
- 业(69550)
- 企(55565)
- 企业(55565)
- 方法(46873)
- 数学(39004)
- 数学方法(38537)
- 中国(34500)
- 地方(32063)
- 农(31563)
- 学(28435)
- 业经(28114)
- 财(24382)
- 农业(21335)
- 制(21009)
- 环境(20343)
- 和(20037)
- 理论(19647)
- 贸(19637)
- 贸易(19618)
- 易(18877)
- 银(18326)
- 银行(18278)
- 融(17983)
- 金融(17981)
- 地方经济(17813)
- 行(17657)
- 技术(16930)
- 机构
- 大学(386826)
- 学院(385257)
- 济(156591)
- 经济(152948)
- 管理(148105)
- 研究(139615)
- 理学(126499)
- 理学院(124938)
- 管理学(122697)
- 管理学院(121992)
- 中国(104592)
- 科学(87584)
- 京(85070)
- 所(71595)
- 财(70288)
- 研究所(65119)
- 农(63701)
- 中心(62559)
- 江(61693)
- 业大(57017)
- 财经(55203)
- 北京(54237)
- 范(54063)
- 师范(53501)
- 院(50955)
- 经(49932)
- 农业(49348)
- 州(48018)
- 经济学(46327)
- 师范大学(43403)
- 基金
- 项目(260385)
- 科学(203923)
- 研究(190238)
- 基金(186719)
- 家(163474)
- 国家(162078)
- 科学基金(137992)
- 社会(119985)
- 社会科(112941)
- 社会科学(112905)
- 省(102736)
- 基金项目(99177)
- 自然(89069)
- 自然科(86877)
- 自然科学(86861)
- 划(86192)
- 教育(86021)
- 自然科学基金(85263)
- 编号(77665)
- 资助(76329)
- 成果(63566)
- 发(59541)
- 重点(59281)
- 部(56165)
- 课题(54491)
- 创(53171)
- 创新(49645)
- 科研(49322)
- 国家社会(48609)
- 教育部(47598)
- 期刊
- 济(185307)
- 经济(185307)
- 研究(118380)
- 中国(81949)
- 学报(62200)
- 农(57793)
- 科学(57598)
- 管理(56410)
- 财(51207)
- 大学(46537)
- 教育(44862)
- 学学(43420)
- 农业(40079)
- 融(35131)
- 金融(35131)
- 技术(34769)
- 业经(29581)
- 经济研究(29250)
- 财经(26830)
- 图书(24545)
- 问题(23265)
- 经(23008)
- 业(20799)
- 技术经济(19431)
- 资源(19335)
- 科技(18773)
- 理论(18197)
- 现代(17679)
- 版(17183)
- 商业(17058)
共检索到59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中浩 聂甜甜 高阳 孙诗萌 高峻
长江经济带是当前中国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深入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的基础上,剖析了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但在2005年以后降幅明显,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期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2)重庆、江苏、安徽和四川等省市在研究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生态系统保护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使这四地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型地区逐步步入生态系统服务滞后型之列,表明这些省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长江经济带内经济较发达的下游和中游省市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权衡难题,而经济欠发达的上游省市则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昶达 韩跃红
为了分析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间耦合机理,文章基于逻辑评价模型构建健康中国评价模型,借助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表征经济社会发展,以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下同)为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健康中国建设整体滞后;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显著,东部省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显著优于中西部省区;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空间聚集性,上海、浙江地区为耦合协调的热点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为当前的耦合协调冷点。
关键词:
健康中国 经济社会 耦合协调 耦合评价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银 孙理航 邢倩 房良 王美凤 金春林
目的:探索测量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存在的短板及问题,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长三角27个地市为观察样本,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个维度的协调程度进行测量,同时基于相对发展度指标进行短板分析。结果:2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变异大,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95,最低为0.12,协调的城市占比为67%,但各地协调发展程度变异大。其中,优质协调城市有3个,分别为上海,南京及苏州。严重失调有3个,分别为安庆、池州和宣城,主要短板是经济社会发展。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协调发展格局,但仍存在中度及严重失调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滞后是未来改革重点。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晓丽 罗玛诗艺
探究区域"三生"功能共生融合效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为例,在构建"三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并通过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情况较好,呈现出由轻度失调到基本协调的波动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特征,但其差异逐渐缩小;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高—高聚集区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低—低聚集区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内陆省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正柱 王俊龙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苏聪文 陈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远权 张源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利用Moran's I测度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总体基本公共服务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也仅由濒临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等级。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上海属于良好协调,江苏和浙江属于初级协调,上游地区的贵州和云南耦合协调度最低,属于濒临失调。在城市层面,大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并且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L-L”集聚区范围逐渐缩小。(3)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对其具有正向影响,在上、中、下游地区,这种驱动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化进程,库首和库腹地区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库尾地区则要"全面开花,整体优化",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重构基于流域发展的大三峡库区,以促进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龙湘雪 齐晓旭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环境总体耦合协调性较好,在15年间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但是其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省会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指出,在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起最重要作用,而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石。由此,提出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间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烈佳 鲁昭 胡伟艳
探讨城市空间“三生”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城市空间优化、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以“三生”理论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模型方法,研究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空间“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得出:(1)长江经济带城市空间“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倒“U”型逐步趋于波动平稳发展的态势;(2)城市空间“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呈“东高西低”的格局,高值主要集中在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并且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周围梯度递减;(3)影响城市空间“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环境治理水平,且存在空间差异。研究认为: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优势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城市空间“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空间优化、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维祥 王敏吉 郑金辉 刘程军
基于城镇化以及绿色化内涵,构建城镇化与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刻画了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城镇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增强,但绿色化滞后于城镇化,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度呈现空间集聚态势,长江下游城市为热点区域,具有空间锁定特征,而冷点区域则发生空间迁移,最终形成“热点大、冷点小”的空间格局;(3)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度的各影响因素按驱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政府管理、信息化程度,且各因素驱动性呈现空间异质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冉 刘艳 孔涵 郑朋飞 覃文艺
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Shapley值分解对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成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上游地区高于下游地区,全流域均不断增加,且下游地区增速快于上游地区;(2)耦合协调度的Dagum基尼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区内差异不断缩小,区际差异不断扩大;(3)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显示,直接效应方面,产业升级和政府财政支出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负向影响;间接效应方面,人均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植被覆盖度有显著正向影响;(4)Shapley值分解显示,人均收入和植被覆盖度是导致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其贡献率持续增大;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率总体保持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