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2)
2023(18723)
2022(16211)
2021(14892)
2020(12940)
2019(29466)
2018(29163)
2017(55772)
2016(30937)
2015(34811)
2014(34773)
2013(34541)
2012(32199)
2011(29517)
2010(29642)
2009(27557)
2008(27181)
2007(24372)
2006(21413)
2005(19023)
作者
(95441)
(79894)
(79694)
(75769)
(50952)
(38426)
(36038)
(31458)
(30342)
(28608)
(27304)
(27092)
(25740)
(25283)
(24929)
(24681)
(24461)
(23692)
(22996)
(22987)
(20325)
(19766)
(19476)
(18284)
(18079)
(17820)
(17751)
(17655)
(16447)
(15952)
学科
(136349)
经济(136215)
管理(86556)
(80139)
(65403)
企业(65403)
方法(57863)
数学(50148)
数学方法(49600)
(34193)
(33602)
中国(31851)
(30515)
地方(29604)
业经(27942)
环境(23740)
(23705)
贸易(23698)
农业(22982)
(22901)
(21857)
(20577)
理论(20232)
(19006)
财务(18931)
财务管理(18890)
(18344)
技术(18231)
(18187)
银行(18094)
机构
大学(455484)
学院(453134)
(181390)
经济(177490)
管理(170717)
研究(160006)
理学(147970)
理学院(146168)
管理学(143350)
管理学院(142559)
中国(115868)
科学(105197)
(97713)
(87581)
(84662)
(79532)
研究所(78009)
业大(75565)
中心(71173)
(70199)
农业(69511)
财经(64378)
北京(61067)
(60384)
师范(59646)
(58260)
(57230)
经济学(54774)
(54301)
(49381)
基金
项目(310136)
科学(239992)
基金(222505)
研究(216923)
(198236)
国家(196600)
科学基金(164928)
社会(134807)
社会科(127505)
社会科学(127464)
(122768)
基金项目(118683)
自然(110470)
自然科(107757)
自然科学(107716)
自然科学基金(105751)
(104043)
教育(99006)
资助(91917)
编号(86980)
重点(70667)
成果(70547)
(67172)
(66894)
(63461)
课题(60825)
科研(60275)
计划(59773)
创新(59409)
大学(56385)
期刊
(202590)
经济(202590)
研究(128603)
学报(85454)
中国(82680)
(78898)
科学(73688)
大学(61787)
管理(60111)
(60098)
学学(58705)
农业(53840)
教育(44757)
技术(36880)
(35807)
金融(35807)
经济研究(32334)
业经(32134)
财经(31700)
(27952)
(27129)
问题(26333)
(23750)
图书(22967)
技术经济(22804)
科技(22711)
业大(22161)
资源(21461)
理论(20431)
商业(20172)
共检索到660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周颖  
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制定合理生态保护措施的理论前提,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评价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值难以量化等问题。基于2009~2017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数据,借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法”,将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值转化为生态环境承载力运行状态研究,以此达到评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目的。结果表明:(1)评价期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走势,生态环境总体处于可承载状态;11个省市中,上海、浙江、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处于可承载状态,其中贵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最大,达86.844;江苏、江西两个省份处于超载状态,安徽省处于基本可承载状态。(2)人均GDP、第三产业、科技投入占GDP比重、环境治理投资额、绿地面积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同增同减趋势且影响程度较大,分别为7.33、6.92、8.28、6.71、7.2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成负相关,其中单元GDP能耗、电耗对环境质量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6.57、6.26。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尚勇敏  王振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框架,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超载状态,呈现"东高西低"格局;②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与国家"十三五"战略目标所要求的承载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承载力是其主要短板,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城镇化、政府规制是其主要影响因素;③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转型、科技进步、绿色消费等,并优化产业、人口空间布局。本文提出制定污染型产业退出机制和激励型绿色发展政策,构建多方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市场体系,加大长三角地区对中上游地区的对口援助和技术转移,制定产业、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方案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温彦平  李纪鹏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并计算综合得分指数,评价长江经济带内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城镇化状态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利用耦合度模型与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内各省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由东到西存在一定程度的渐变规律,生态环境承载力变化情况则较为复杂多样;与其他省份相比,云贵川三省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其较好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开发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五省城镇化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正柱  王俊龙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丹丹  沈菊琴  
通过对DMSP/OLS和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进行提取校正,测度长时间序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时空变化规律、区域差异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998~2019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由中度失调阶段升级到拮抗阶段。在区域差异上,耦合协调水平总体空间差异处于“趋同-分异-趋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源自于区域间差异,而区域间差异主要来自上下游之间差异;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各省市呈现出多极分化趋势。通过分析耦合协调水平的溢出效应发现,富裕程度、创新投入、外商投资、环境规制有利于提升本地耦合协调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对本地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外商投资和人口规模通过正向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耦合协调水平产生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尹鹏  
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可为制定差别化的国土空间优化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研究案例,以市域作为研究尺度,从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及生态承载力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综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表现为一定的提升态势,且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区域差异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2)全局上,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局部上表现为“小集聚大分散”空间分异格局,H-H型主要集聚在上海及苏南地区,并不断向杭绍甬空间演化,而L-L型主要集聚在川西高原区及滇西南地区。(3)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人均GDP、城市化率及二三产产值比重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与其他因子交互驱动力强于单因子作用,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为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强  郑庆昌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生态环境有序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历程,而科技创新则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2007—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度呈波动上升态势,2015年已达良好协同水平,2009年后生态环境有序度开始低于科技创新有序度,是制约生态创新协同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子系统。采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计算显示,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高技术产业投资额、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等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研究与开发、制度质量是实现产业与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制度优化是提高产业与环境耦合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玺渊  
本文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市场效率等内容做了分析,阐述了这些指标和因素对其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特点。通过具体分析之后发现,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运周转量都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瑶  卢升荣  
社会经济、交通资源、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构成动态开放的复合系统。在遵循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社会经济-交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关联熵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承载力预警的复合物元模型。以长江经济带"七省二市"为例,评判2018年各地区复合系统及子系统承载力预警状态。评判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各地区复合系统及子系统承载力的实际状况,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模型基本合理。预警结果可为各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应对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指明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静  何蒲明  
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每一年各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农业环境效率差异较大,表现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环境效率偏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加深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升级,使农业环境效率值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投入强度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冬兰  李玉强  
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2003~2009年我国全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2003~2009年间,除2006、200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处于轻微超载状态以外,其它各年份我国全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系统一直处于满载状态;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是造成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对承载力的波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出了改善对策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