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4)
- 2023(14636)
- 2022(12300)
- 2021(11082)
- 2020(9681)
- 2019(22034)
- 2018(21603)
- 2017(41675)
- 2016(22495)
- 2015(25352)
- 2014(25338)
- 2013(25253)
- 2012(24018)
- 2011(21575)
- 2010(22317)
- 2009(21362)
- 2008(21487)
- 2007(19864)
- 2006(17728)
- 2005(16377)
- 学科
- 济(120735)
- 经济(120613)
- 业(88471)
- 管理(82985)
- 企(79757)
- 企业(79757)
- 方法(45737)
- 数学(36288)
- 数学方法(35958)
- 业经(32808)
- 财(32737)
- 农(31522)
- 地方(26054)
- 中国(25035)
- 务(22342)
- 财务(22316)
- 农业(22273)
- 财务管理(22273)
- 学(22056)
- 环境(21124)
- 企业财务(21081)
- 制(20631)
- 和(19897)
- 划(19659)
- 技术(19339)
- 贸(17980)
- 贸易(17972)
- 理论(17465)
- 易(17355)
- 策(17255)
- 机构
- 学院(343012)
- 大学(337452)
- 济(152098)
- 经济(149180)
- 管理(133000)
- 研究(115457)
- 理学(113200)
- 理学院(111972)
- 管理学(110396)
- 管理学院(109751)
- 中国(90257)
- 京(71458)
- 财(70274)
- 科学(69914)
- 所(59863)
- 农(58883)
- 江(57915)
- 财经(55124)
- 研究所(53750)
- 中心(52814)
- 经(49629)
- 业大(49018)
- 经济学(46824)
- 农业(46142)
- 北京(44438)
- 州(42514)
- 经济学院(42065)
- 范(41412)
- 师范(41012)
- 院(40979)
- 基金
- 项目(215920)
- 科学(170579)
- 研究(157723)
- 基金(157215)
- 家(136035)
- 国家(134848)
- 科学基金(116351)
- 社会(102733)
- 社会科(97380)
- 社会科学(97350)
- 省(85978)
- 基金项目(83305)
- 自然(73990)
- 自然科(72079)
- 自然科学(72055)
- 自然科学基金(70793)
- 划(70013)
- 教育(69684)
- 资助(64177)
- 编号(62560)
- 成果(49904)
- 重点(48716)
- 发(48089)
- 部(47524)
- 创(46738)
- 业(43429)
- 创新(43111)
- 课题(42759)
- 国家社会(42618)
- 科研(41121)
- 期刊
- 济(183393)
- 经济(183393)
- 研究(100952)
- 中国(65583)
- 财(59582)
- 农(53893)
- 管理(53295)
- 学报(50166)
- 科学(47800)
- 大学(37904)
- 农业(36382)
- 学学(36305)
- 技术(31034)
- 融(30843)
- 金融(30843)
- 业经(29576)
- 财经(28896)
- 经济研究(28568)
- 教育(26167)
- 经(25026)
- 问题(23693)
- 业(21764)
- 技术经济(21083)
- 贸(18506)
- 世界(17607)
- 统计(17097)
- 现代(16936)
- 资源(16704)
- 商业(16575)
- 财会(16149)
共检索到525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熊磊 胡石其
针对环境保护"费改税"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中政府与企业的策略选择问题,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政府与企业间的策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监管成本、企业合法排污所增加的成本、企业合法排污所增加的收益和企业违法排污遭受的处罚等因素对政府与企业的策略选择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实行最严格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纪文
1长江经济带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性流域能够为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提供生态与物质基础,因此古代文明的发源与流域有很大关系,古代文明的传承与流域的生态保护也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凡是古代文明能够传承至今的国度,都是流域生态得到持久保护的地方。因为流域的断流导致生态环境变迁,一些古代文明走向衰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既是对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历史规律总结,也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习近平总书记 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贺 赵威 蔡冰冰 张荣荣 杨慧
基于城市投入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度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1年~2015年上海在城市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六盘水等一些工业城市的城市效率得分低于0.626.城市效率相对低的城市主要由川西北、皖南等地分布转移到川西南、鄂北等地区分布.2)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tfpch值平均每年提升0.8%.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城市和多数沿江城市的tfpch值要明显大于其他城市.3)攀枝花、马鞍山等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最低,并且得分逐年下降,表明在资源开发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先恶化后稳定的状态.4)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投入产出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低度耦合型城市由长江中下游的湘北、苏北等地区转移到鄂西北、湘南等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曾芳
生态环境对城镇化具有支撑作用,研究生态环境对城镇化响应强度时空演变特征,有利于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压迫-响应机理,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响应模型,运用标准椭圆差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响应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响应系数整体呈"M"字型变化,三个地区生态环境响应强度整体呈西部>东部>中部的排列格局,西部地区内部省(市)差距基本处于扩大状态,东部地区差距最小,各省(市)的城镇化推进对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负向影响且各省(市)之间生态环境响应强度差异波动减小。2)生态环境响应强度呈"东北-西南"走向,其重心主要位于111.78°E~112.695°E,29.288°N~29.673°N之间,重心转移路径为:西北-东南-西南。3)生态环境响应强度最开始主要受到生态环境压力及状态的影响,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城镇化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响应强度的主要因素,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迫作用凸显后,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响应强度的主要因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仍约束城镇化发展,需从三个尺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积极响应强度,提高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支撑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曾芳
生态环境对城镇化具有支撑作用,研究生态环境对城镇化响应强度时空演变特征,有利于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压迫-响应机理,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响应模型,运用标准椭圆差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响应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响应系数整体呈"M"字型变化,三个地区生态环境响应强度整体呈西部>东部>中部的排列格局,西部地区内部省(市)差距基本处于扩大状态,东部地区差距最小,各省(市)的城镇化推进对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负向影响且各省(市)之间生态环境响应强度差异波动减小。2)生态环境响应强度呈"东北-西南"走向,其重心主要位于111.78°E~112.695°E,29.288°N~29.673°N之间,重心转移路径为:西北-东南-西南。3)生态环境响应强度最开始主要受到生态环境压力及状态的影响,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城镇化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响应强度的主要因素,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迫作用凸显后,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响应强度的主要因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仍约束城镇化发展,需从三个尺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积极响应强度,提高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支撑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采用熵权-TOPSIS与超效率全局SBM-GML指数从环境质量、生态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三个维度对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呈上升态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部分异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绩效逐次递减;环境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四省市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必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培育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环境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生态补偿制度。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绩效 绿色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在梳理产业升级影响环境污染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产业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优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替代关系。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生态环境优化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玥 成春林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发挥金融生态的"资金洼地"效应,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取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测算该流域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指数和资本配置效率,再应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法,先后探究金融生态环境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表明,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作用于金融主体显著影响资本配置效率,金融生态环境越好的地区,金融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基础、制度和诚信水平正相关,而与政府行为负相关,政府干预越多,就越不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最后,据此提出了改善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周颖
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制定合理生态保护措施的理论前提,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评价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值难以量化等问题。基于2009~2017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数据,借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法”,将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值转化为生态环境承载力运行状态研究,以此达到评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目的。结果表明:(1)评价期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走势,生态环境总体处于可承载状态;11个省市中,上海、浙江、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处于可承载状态,其中贵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最大,达86.844;江苏、江西两个省份处于超载状态,安徽省处于基本可承载状态。(2)人均GDP、第三产业、科技投入占GDP比重、环境治理投资额、绿地面积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同增同减趋势且影响程度较大,分别为7.33、6.92、8.28、6.71、7.2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成负相关,其中单元GDP能耗、电耗对环境质量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6.57、6.26。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世庆 巨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银银山"的指导思想,以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为战略思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同时针对性地解决战略实施过程的问题,形成生态协同的战略新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光明 时岩钧 杨航 石良娟
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三峡流域上下游政府保护(补偿)行为演化博弈过程进行研究,构建未引入中央政府参与机制和引入中央政府参与机制的"三峡流域上下游政府行为"演化博弈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进一步验证,借以探究三峡流域上下游政府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的政策行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抑制上下游政府政策行为波动;三峡流域上下游政府在合作时初始意愿值对生态补偿建设的发展有显著影响;签订有约束条款的治理协议可以提高三峡流域生态补偿治理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娜 杨金霖 寇林 曾智 刘雯雯 张大红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仅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健康的有效途径,更是长江经济带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进而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用2015年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推行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了上游农业生态环境效率提升,并且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而增强。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基本上实现了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政策目标。政府应更注重如何提高长江经济带财政环保支出效率,开源节流,以达到政策制定者和农户的预期收益目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娜 杨金霖 寇林 曾智 刘雯雯 张大红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仅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健康的有效途径,更是长江经济带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进而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用2015年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推行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了上游农业生态环境效率提升,并且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而增强。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基本上实现了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政策目标。政府应更注重如何提高长江经济带财政环保支出效率,开源节流,以达到政策制定者和农户的预期收益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一仁 罗菁菁 李悦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许蒋鸿 王晓萱 嵇乐君 祁春节
本文通过构建现代农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AEE三维耦合发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2000—2017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Moran’s I与Getis-Ord G指数评估了耦合协调度的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水平,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8—2022年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做出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省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差异较为明显。2)长江经济带AEE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以调和协调类和初级耦合协调类为主,处在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过渡阶段;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分布格局,中上游与下游的差距在逐步缩小。3)在不同的矩阵模式下,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形成了以浙江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云南为核心的冷点区。4)预计未来5年(2018—2022年)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会延续良性发展态势,但流域内各省份AEE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因此,依据各子系统特征及耦合关系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