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2)
2023(9373)
2022(7799)
2021(7110)
2020(5892)
2019(13384)
2018(13131)
2017(25075)
2016(13589)
2015(15222)
2014(15343)
2013(15211)
2012(14822)
2011(13624)
2010(14512)
2009(13689)
2008(13490)
2007(12587)
2006(11924)
2005(11019)
作者
(40390)
(33781)
(33734)
(32505)
(22098)
(16087)
(15285)
(13124)
(13000)
(12669)
(11841)
(11408)
(11330)
(11073)
(10913)
(10611)
(9987)
(9979)
(9948)
(9519)
(8965)
(8353)
(8309)
(8021)
(7832)
(7733)
(7594)
(7428)
(7096)
(6786)
学科
(76618)
经济(76562)
管理(38837)
(31509)
(23803)
企业(23803)
地方(23543)
中国(19768)
(19505)
方法(19438)
数学(16735)
数学方法(16464)
(15448)
业经(14941)
地方经济(14251)
环境(14048)
(13990)
农业(12855)
(12786)
(11273)
(10575)
贸易(10567)
(10440)
(10436)
金融(10435)
银行(10432)
(10136)
(10096)
(9956)
(9908)
机构
学院(200983)
大学(197038)
(92352)
经济(90259)
研究(78107)
管理(71333)
中国(61010)
理学(58462)
理学院(57734)
管理学(56727)
管理学院(56350)
科学(45050)
(43493)
(43281)
(40623)
(39022)
研究所(36050)
中心(35416)
财经(32055)
(31959)
(28634)
经济学(28354)
(28318)
(28194)
师范(28089)
北京(27937)
(27454)
(26590)
业大(25698)
经济学院(24915)
基金
项目(119911)
科学(93592)
研究(92950)
基金(83333)
(71563)
国家(70891)
科学基金(59596)
社会(58694)
社会科(55413)
社会科学(55401)
(48984)
基金项目(42467)
教育(41503)
(39719)
编号(38367)
自然(35492)
资助(35125)
自然科(34445)
自然科学(34437)
自然科学基金(33777)
成果(33012)
(29117)
课题(29065)
重点(27924)
(26151)
发展(24306)
(23938)
(23920)
(23838)
国家社会(23522)
期刊
(123944)
经济(123944)
研究(70173)
中国(46644)
(32200)
(30149)
管理(29204)
学报(25924)
科学(25172)
(25114)
金融(25114)
教育(24477)
农业(20176)
大学(19727)
经济研究(19216)
技术(18967)
业经(18966)
学学(18235)
财经(16691)
问题(15610)
(14613)
(12329)
国际(11150)
技术经济(11112)
世界(10791)
资源(10638)
经济问题(10108)
图书(10009)
(9836)
统计(9828)
共检索到342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贤  
通过调研走访长江经济带沿线多个省市,广泛搜集各地近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面临的困难以及意见建议,从实际出发梳理出当前一些有共性和规律性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应思伊  徐冬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迈入新时代,我国所特有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越来越丰富、充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关注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建设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中国迈入新时代以来,针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其生态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宓泽锋  曾刚  尚勇敏  陈弘挺  朱菲菲  陈斐然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江经济带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从生态文明和发展潜力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发展潜力模型,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生态文明特征差异明显,东部为经济、社会系统优势区,中部为相对协调区,西部为自然系统相对优势区;(2)当前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格局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3)协调发展地区整体上表现出最佳的生态文明发展潜力,协调发展应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长乐  徐廷廷  孟越男  
在梳理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合作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区际产业发展的互补特征鲜明,下游地区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中上游地区特色产业突出;但也存在市场化程度发育偏低、要素流动不畅、行政区经济严重制约、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偏低、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根据未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应发挥下游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结盟作用、加强产业园区的创新示范作用等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郝尉君  
长江经济带是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发展区域。该区域工业经济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进出口贸易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开放格局已经形成。通过分析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对长江经济带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及口岸与海关通关效率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完善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优化配置,加快金融电子化与信息化的无缝对接及持续优化区域海关环境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郝尉君  
长江经济带是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发展区域。该区域工业经济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进出口贸易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开放格局已经形成。通过分析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对长江经济带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及口岸与海关通关效率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完善长江经济带贸易便利化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优化配置,加快金融电子化与信息化的无缝对接及持续优化区域海关环境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欢  卢泓宇  
文章利用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加快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会妨碍邻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2)现阶段的政府干预无法达到预期的正向效果,无论是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还是总效应都显著为负,表明政府行为难以为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尽管不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但对邻近地区而言仍可以发挥正向作用,并且总效应为正,总体来说,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利大于弊;(4)对外开放以及城镇化仍然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表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还可以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而城镇化进程也会改善人均生存环境,提高生态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戴军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背景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的国家级战略,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效应。支撑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核心关键在于人才战略,其中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现代物流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急需的现代物流人才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人才发展存在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培养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戴军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背景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的国家级战略,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效应。支撑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核心关键在于人才战略,其中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现代物流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急需的现代物流人才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人才发展存在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培养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后凯  
当前国家正在规划建设的长江经济带,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骨架和纽带,从东到西横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其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41.2%,承载人口约5.8亿人。从国家层面看,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国家战略。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到追求更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变以及沿海地区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平淡  袁浩铭  
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需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构建了"五化"协同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测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采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28个地级城市2006-2015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发现研究期内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的VAR模型(PVAR)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可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实现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与共赢。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传清  周西一敏  黄成  
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三重内涵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数,采用等权重加权法评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生态人居、绿色经济、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建立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呈稳步提升态势,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但省际差异依然较大;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与全国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除下游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型,其他地区均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滞后型。建议加大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倡导家庭绿色消费,降低能耗强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和工业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协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苏聪文  陈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