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0)
2023(10910)
2022(9487)
2021(8498)
2020(7450)
2019(17312)
2018(16937)
2017(32775)
2016(17705)
2015(19826)
2014(20030)
2013(20129)
2012(19107)
2011(17593)
2010(17849)
2009(16755)
2008(16581)
2007(15099)
2006(13250)
2005(12047)
作者
(54374)
(45764)
(45650)
(43662)
(29112)
(22193)
(20900)
(17912)
(17254)
(16458)
(15902)
(15420)
(14778)
(14580)
(14395)
(14220)
(13818)
(13485)
(13439)
(13137)
(11531)
(11369)
(11091)
(10504)
(10435)
(10223)
(10129)
(9955)
(9516)
(9092)
学科
(98754)
经济(98683)
管理(49398)
(45185)
方法(39272)
(35972)
企业(35972)
数学(35154)
数学方法(34834)
地方(23670)
(21216)
(20798)
中国(20257)
(19538)
业经(17315)
环境(16259)
地方经济(14594)
农业(14321)
(14229)
(13364)
贸易(13361)
(13197)
(12836)
(12321)
金融(12319)
(11853)
银行(11823)
(11787)
财务(11764)
财务管理(11732)
机构
学院(267082)
大学(266868)
(119908)
经济(117569)
管理(99391)
研究(96535)
理学(85418)
理学院(84383)
管理学(82954)
管理学院(82461)
中国(71271)
科学(60498)
(56524)
(51825)
(50707)
(48404)
研究所(46381)
(44797)
中心(43512)
财经(41577)
业大(41493)
农业(38104)
经济学(37902)
(37483)
北京(34891)
(34595)
(34252)
师范(34231)
经济学院(33974)
(32115)
基金
项目(176776)
科学(138620)
基金(128051)
研究(125554)
(112561)
国家(111706)
科学基金(94402)
社会(81083)
社会科(76986)
社会科学(76956)
(70658)
基金项目(68155)
自然(60803)
自然科(59240)
自然科学(59217)
(58510)
自然科学基金(58156)
教育(56249)
资助(52959)
编号(48818)
重点(40902)
(39739)
(39125)
成果(39096)
(35841)
课题(34592)
科研(34139)
创新(33773)
国家社会(33661)
计划(32838)
期刊
(136461)
经济(136461)
研究(77897)
中国(49274)
学报(44075)
(42212)
(40845)
科学(40022)
管理(34486)
大学(32294)
学学(30890)
农业(28416)
(23517)
金融(23517)
技术(22859)
经济研究(22450)
财经(21457)
教育(21129)
业经(20300)
(18534)
问题(17677)
技术经济(15624)
(15584)
统计(15237)
资源(14268)
(13665)
(13198)
(12621)
商业(12533)
决策(12402)
共检索到396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欣  赵鑫  宋马林  
构建衡量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的超效率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及上中下游2003—2013年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测算了生态效率差异性及收敛性。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下游生态效率高于平均水平,中游和上游低于平均水平;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间差异均明显高于上中下游间差异,但差异性趋势减缓;长江经济带层面生态效率σ收敛大体上呈现出"总体收敛,局部发散"的特点,上中下游区域呈现出生态效率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这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博   周睿  
正确认识和研判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GS-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以及Sigma收敛、Beta绝对(条件)收敛考察了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空间差距和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而言保持提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空间差距,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最大;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几乎不存在Sigma收敛和Beta绝对(条件)收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之后,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得更加明显,并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驱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效率的扩散状态更强。基于此,研究认为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提升和平衡科技创新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名杨  
为剖析长江经济带流通产业聚集发展水平,本文借助泰尔指数、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流通产业聚集的空间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流通产业聚集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和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江苏和浙江始终属于流通产业高-高聚集地区,湖北、湖南和四川属于流通产业高-低聚集地区;长江经济带流通产业聚集区域差异呈稳步上升后下降分阶段演变趋势;长江经济带流通产业聚集未存在绝对性收敛,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增加产品出口、提升消费、发展人力资本可缩小各区域间流通产业聚集差异。最后,文章提出改变发展理念来引领产业聚集、吸引龙头企业推动流通产业集聚水平提升、对标补缺流通产业发展有效性等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鸿  赵玉  
在空间经济视角下改进了Barro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和Mankiw-Romer-Weil条件收敛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内108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存在着绝对β收敛,绝对收敛速率为1.41%~1.68%,半衰期周期为41~49年;在控制了劳动力、实物资本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FDI、地方政府行为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变量之后,长江经济带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收敛速率为1.41%~1.59%,半衰期周期为44~49年;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外溢乘数约为0.13~0.35,说明经济带内存在若干个促进经济收敛的“中心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剑波  王楷文  叶树  
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协同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SFTREC复合系统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SFTREC复合系统存在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水平,使其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极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了收敛速度,资本存量、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规制、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收敛的作用不同,导致各省份的稳态水平也不同。研究结论为政府规划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路径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光明  
本文采用收敛分析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发展的收敛性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发展满足绝对收敛的趋势特征,总体上区域流通业发展的均衡性在增强。这受到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对外贸易均有利于促进流通业发展收敛,但是人口分布和区域运输水平的非均衡化趋势都阻碍了长江经济带流通业的均衡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李湘德  
基于PCA-DEA组合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5年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测算生态效率收敛性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平均生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下游水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各省市之间追赶效应较弱,生态效率水平没有趋同,差距可能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技术进步与生态效率是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地区就业人口总数与生态效率是负相关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迪云  张旋  刘帅  
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200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效率沿下中上游依次递减;中上游省份基本处在规模效率递增阶段,而下游省份则已经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迹象;生态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论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长江下游地区应注重改善经济结构,中游地区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上游地区则应更加注重扩大生态经济规模;加强上中下游的经济交流,实现整体规模效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李玥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对其2010—2019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收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中下游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由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逐渐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上游地区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中游地区层级分化现象明显,高值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但在收敛速度和空间效应方面具有异质性,忽略空间效应会导致收敛速度被低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游达明  黄曦子  
构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2—2013年长江经济带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改进型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份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沿带省份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基本由技术进步带来,整体技术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并没有形成工业生态技术创新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有一定程度上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霞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关系一直受到我国的重视。本文通过选取经济、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的九个基础指标,构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评测得到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态效率值,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十年来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效率有所改善,且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生态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下游、中游和上游三大区域生态效率逐次递减。在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因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地区因素能有效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武林  陈伟雄  
本文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效率水平、内在协同效应及差异收敛性进行测度评价。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11个省(市)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稳步上升,三大地区呈现“下游>上游>中游”的“凹型”分布格局;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协同效应逐步增强,三大地区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阶梯式分布,但地区间协同效应水平和协同阶段差距不断扩大,上海、江苏等部分省(市)排名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包容性绿色发展协同效应的总体差异无规律波动,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先后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协同效应存在σ发散、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骏  石艳秋  卢玉钦  
深入探讨背景因素和随机误差等对于区域生态补偿效率评价的影响,利用四阶段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5—2019年的生态补偿效率,并采用托宾模型剔除外生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判断不同因素对不同年份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后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不同时间区间的效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效率相对高效的地区包括上海、安徽和江西,上海处于领先水平;上中下游各地区之间在生态补偿的管理效果、资金投入上有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通过提升治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等举措改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生态补偿效率。因此,各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生态补偿的重视,加大公共投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静   郝雯利   杜震   胡亚权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与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最后利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大区域共同富裕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2)区域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内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各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存在异质性。(3)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均具有显著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相对β收敛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静   郝雯利   杜震   胡亚权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与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最后利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大区域共同富裕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2)区域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内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各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存在异质性。(3)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均具有显著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相对β收敛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