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0)
- 2023(10736)
- 2022(9080)
- 2021(8296)
- 2020(6775)
- 2019(15519)
- 2018(15247)
- 2017(28312)
- 2016(15387)
- 2015(17149)
- 2014(17288)
- 2013(17087)
- 2012(16288)
- 2011(15083)
- 2010(15969)
- 2009(14705)
- 2008(14480)
- 2007(13407)
- 2006(12434)
- 2005(11610)
- 学科
- 济(81604)
- 经济(81543)
- 管理(44473)
- 业(38434)
- 企(31076)
- 企业(31076)
- 地方(23978)
- 方法(21961)
- 农(19573)
- 中国(19552)
- 数学(18396)
- 数学方法(18147)
- 学(17827)
- 业经(16461)
- 财(15468)
- 环境(15030)
- 地方经济(14827)
- 制(13476)
- 农业(13141)
- 策(12964)
- 贸(11695)
- 贸易(11684)
- 易(11209)
- 和(11195)
- 划(11059)
- 银(10969)
- 银行(10952)
- 融(10843)
- 金融(10842)
- 理论(10684)
- 机构
- 学院(227660)
- 大学(222393)
- 济(100160)
- 经济(97883)
- 研究(85130)
- 管理(81305)
- 理学(67316)
- 理学院(66398)
- 中国(65636)
- 管理学(65312)
- 管理学院(64854)
- 科学(50389)
- 京(48313)
- 财(46955)
- 所(43652)
- 江(43061)
- 研究所(38998)
- 中心(38517)
- 财经(35523)
- 农(34165)
- 范(32221)
- 师范(31949)
- 经(31749)
- 院(31379)
- 州(30805)
- 经济学(30579)
- 北京(30524)
- 业大(29011)
- 省(28219)
- 经济学院(27001)
- 基金
- 项目(138329)
- 科学(108487)
- 研究(105254)
- 基金(97556)
- 家(84319)
- 国家(83588)
- 科学基金(70866)
- 社会(66168)
- 社会科(62617)
- 社会科学(62602)
- 省(55602)
- 基金项目(50407)
- 教育(47120)
- 划(45342)
- 编号(43873)
- 自然(43687)
- 自然科(42421)
- 自然科学(42410)
- 自然科学基金(41611)
- 资助(40125)
- 成果(36675)
- 发(32761)
- 重点(32254)
- 课题(32042)
- 部(29620)
- 创(27766)
- 性(27266)
- 发展(26835)
- 国家社会(26798)
- 展(26402)
- 期刊
- 济(131277)
- 经济(131277)
- 研究(75339)
- 中国(49937)
- 财(35892)
- 管理(33109)
- 农(30868)
- 学报(30188)
- 科学(30036)
- 教育(26413)
- 融(24892)
- 金融(24892)
- 大学(22779)
- 学学(21195)
- 技术(20660)
- 农业(20528)
- 经济研究(20434)
- 业经(20186)
- 财经(17849)
- 问题(16230)
- 经(15548)
- 贸(13290)
- 资源(12744)
- 技术经济(12097)
- 国际(12073)
- 现代(11695)
- 世界(11277)
- 图书(11215)
- 业(10972)
- 坛(10799)
共检索到37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文传浩 林彩云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大保护是对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全面保护,是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可划分为环保体系初步构建、环保区域分治体系形成、环保多元共治体系完善、生态大保护战略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对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及其演变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已基本建立了流域生态文明的生态大保护战略政策体系。为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大保护工程,应以整体系统化保护思维将生态大保护机制中的多元化属性归整到系统化属性,以"六全"为基本维度,以"三生空间"为重要载体,构建生态大保护政策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的持续稳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刚 石庆玲 王丰龙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指导方针,推进上中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协同互动是重要的实现方式。该文选取了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单位GDP的耗电量、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水排放量、空气质量指数(AQI)、气象灾害损失值、高危企业数量等六个综合反映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风险的指标,借助2016年—2018年统计面板数据以及无量纲转换、累计求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保护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能力提升潜力空间较大;城市生态保护能力与城市规模等级成反比;长江经济带中间低、周边高的反中心空间格局特征显著;城市之间呈现显著但较小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振波 罗奎 宋洁 徐建斌
基于城市职能的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三要素,利用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职能结构与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工业、建筑业、商业、房地产、科研和其他服务业部门是长江经济带的基本职能部门;2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工业重心,城市群和大城市的工业化进程显著,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但尚缺少国家层面分区分级的调控引导机制,生态环境安全面临巨大压力;3建筑和房地产业职能正在由下游向上中游转移,并拉动包括商业、科研、金融、社会服务、其他服务业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但城市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不足;4交通通信业职能下降,难以支撑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针对以上特征与问题,建议以管理机制创新培育流域一体化城市(群)职能分工体系,以流域产业准入标准保障协同发展的绿色城市职能体系,以城市群战略和国家级新区链接城市职能互协互补网络体系,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市资源配置格局。
关键词:
职能结构 演变特征 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湖斌 邓智团 邹仲海
利用2000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了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系数,进而对物流产业集聚演变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在空间演变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伴随着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差距的逐渐缩小而波动上升;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实现了由最初"极不平衡"单一极化发展状态到"多极均衡"相对匀质协同发展状态的转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丛 胡守庚 吴思 余德
文章将DEA窗口分析法与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测度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用地效率,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多维刻画。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城市用地效率整体提升,且经历了稳定提升、阶段下降、加速提升的"N"型发展过程。(2)城市用地效率高值区呈"分散分布—组团分布—片状分布"发展,低值区逐渐收缩至云南、贵州和湖南、湖北中部。(3)省际城市用地效率发展协调性不佳,成渝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上海及浙江沿海地区提升最迅速。(4)不同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和不同职能的城市用地效率演进规律存在差异,非城市群和小城市变动不强,区域性城市群和资源型城市存在低效演进现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世庆 巨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银银山"的指导思想,以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为战略思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同时针对性地解决战略实施过程的问题,形成生态协同的战略新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嘉译 匡鸿海 谭超 王佩佩
量化识别城市扩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从宏观上认知城市扩张态势,理解城市化的生态响应。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a(1986~2016年)长江经济带3个省级城市和4个地级市的城市扩张,包括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和扩张模式,以及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张量在过去30a呈线性递增过程,平均扩张速率在2006~2016年降低,表明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开发转型,但地级市的转型滞后于省级城市;(2)蔓延式扩张比例下降而填充式扩张和飞地式扩张不断增加,说明城市扩张模式由粗放蔓延型向紧凑集约型转换;(3)建设用地从快速扩张到稳定扩张的过程与植被覆盖从退化到管控的过程一致,印证了建设用地扩张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关联性。同时,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生态系服务价值负值不断增加,较大幅度的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面临城市扩张进程中出现的植被覆盖退化和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负值过大的问题,合理而有力的规划政策实施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扩张 扩张模式 生态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烈佳 杨鹏
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目标,系统分析该地带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是关键。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DPSIR模型,对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得出:(1)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改善;空间上,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从东向西逐渐递减,但其空间差异正逐步缩小;区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增长热点区,并向城市群外围逐步扩散。(2)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土地生态安全高值(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低值(L-L)集聚区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二省的部分地区。(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力度、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为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影响因素,但不同区域的主导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坤杰 贺小荣 许春晓 申树群
文章立足于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脆弱性研究法、均方差分解法、冷热点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4—2018年总体脆弱性指数呈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各省份脆弱性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未发生明显的轨迹改变。(2)脆弱性指数差异性整体呈敛缩态势,区内差异是造成长江经济带脆弱性指数总体差异的根源所在。(3)从脆弱性指数的时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集聚特征不断减弱,中部地区集聚特征变化较大,而西部地区集聚特征基本保持稳定。(4)脆弱性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来源于生态环境系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光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江西加快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江西应根据国家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借鉴沿江各省有益经验,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发展重点和比较优势,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战略腹地、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为此,应下好规划、交通、昌九先行三着"先手棋",重点推进城市群、产业和生态建设三大对接着力点,创新三大开放平台,进一步提升江西在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战略定位 策略 江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庆华 周志波 刘晗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淇中 张玲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其水资源绿色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来看,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水平呈高低交错状的波动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稳增期”“振落期”“提速期”等3个阶段。(2)从空间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中心或副中心城市,数值较低的城市大多集聚在中、上游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出由高向低的扩散迹象,且在全局空间检验中发现存在正的自相关性,局部空间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管制力度以及对外贸易程度对水资源绿色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分位点下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其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均有差异,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旧成立。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演变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