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2)
- 2023(16787)
- 2022(14006)
- 2021(12614)
- 2020(10599)
- 2019(24283)
- 2018(23894)
- 2017(45703)
- 2016(24447)
- 2015(27412)
- 2014(27275)
- 2013(27636)
- 2012(26089)
- 2011(23684)
- 2010(24438)
- 2009(23083)
- 2008(23029)
- 2007(20941)
- 2006(18942)
- 2005(17675)
- 学科
- 济(128894)
- 经济(128770)
- 业(90025)
- 管理(81971)
- 企(78106)
- 企业(78106)
- 方法(46959)
- 数学(37591)
- 数学方法(37317)
- 农(34844)
- 业经(34195)
- 中国(32927)
- 财(31794)
- 地方(31341)
- 农业(24649)
- 制(23140)
- 学(22933)
- 务(21553)
- 财务(21522)
- 财务管理(21484)
- 技术(21139)
- 和(20854)
- 贸(20783)
- 贸易(20767)
- 环境(20428)
- 企业财务(20338)
- 易(20038)
- 划(18286)
- 银(18107)
- 银行(18074)
- 机构
- 学院(366655)
- 大学(361899)
- 济(163199)
- 经济(159907)
- 管理(141521)
- 研究(129330)
- 理学(119574)
- 理学院(118192)
- 管理学(116656)
- 管理学院(115939)
- 中国(101272)
- 京(77829)
- 科学(77770)
- 财(73563)
- 所(67098)
- 农(63856)
- 江(61591)
- 研究所(60235)
- 中心(58915)
- 财经(57440)
- 业大(52107)
- 经(51770)
- 经济学(49788)
- 农业(49714)
- 北京(49452)
- 范(46720)
- 州(46569)
- 师范(46272)
- 院(46095)
- 经济学院(44653)
- 基金
- 项目(231721)
- 科学(182960)
- 研究(171424)
- 基金(166969)
- 家(144663)
- 国家(143356)
- 科学基金(123051)
- 社会(110860)
- 社会科(105136)
- 社会科学(105106)
- 省(92831)
- 基金项目(88547)
- 自然(77060)
- 划(75955)
- 自然科(75093)
- 教育(75068)
- 自然科学(75067)
- 自然科学基金(73781)
- 编号(69139)
- 资助(67141)
- 发(55711)
- 成果(55675)
- 重点(52372)
- 部(50528)
- 创(50448)
- 课题(47349)
- 创新(46574)
- 国家社会(45832)
- 业(45513)
- 发展(45319)
- 期刊
- 济(197712)
- 经济(197712)
- 研究(111380)
- 中国(77511)
- 财(59690)
- 农(58599)
- 管理(56363)
- 学报(52714)
- 科学(51079)
- 农业(39665)
- 大学(39608)
- 学学(37341)
- 融(37334)
- 金融(37334)
- 技术(33518)
- 业经(32881)
- 教育(32208)
- 经济研究(30731)
- 财经(29535)
- 经(25633)
- 问题(25467)
- 业(23509)
- 技术经济(22131)
- 贸(20142)
- 世界(18859)
- 图书(18811)
- 商业(18237)
- 现代(18041)
- 资源(17947)
- 国际(17504)
共检索到578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中林 张恒 郑军
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并运用视窗分析测算2010-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生态保护效率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效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技术服务业效率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科技资本服务业效率对当地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其周边地区有抑制效应;科技宣传服务业未对生态保护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通过提高科技服务业效率改进生态保护效率的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柯 刘洋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006—2016年省级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整体发展效率较低,已有生产要素投入潜力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科技服务业TFP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其中主要源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变化,而技术效率变化对TFP增长的贡献较弱;生产率指数区域发展不均衡,高水平与较高水平区逐渐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地区间技术效率变化差异显著。要促使科技服务业效率提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完善制度环境加强管理创新,因地制宜缩小区域差异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从欣 李国柱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比较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绿色经济效率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烁然 杨丽莎 付丽娜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均值为1.005,处于DEA有效状态;从时间变化规律来看,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从效率分解情况来看,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对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显著;从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情况来看,"高-高"型省市主要包括云南、安徽,"高-低"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南、浙江,"低-高"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北、贵州、江苏、上海,"低-低"型省市主要包括四川、江西、重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博 周睿
正确认识和研判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GS-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以及Sigma收敛、Beta绝对(条件)收敛考察了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空间差距和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而言保持提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空间差距,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最大;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几乎不存在Sigma收敛和Beta绝对(条件)收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之后,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得更加明显,并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驱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效率的扩散状态更强。基于此,研究认为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提升和平衡科技创新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及添正 邓宏兵 张天铃
【目的】本文旨在测度生产性服务业微观企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具体作用程度,为激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在集聚理论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两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从企业进入的角度出发,构建既反映宏观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集聚,又能体现微观企业进入动态性“增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加权集聚指数,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最后,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前一期碳排放效率对于本期碳排放效率影响较大,呈现“雪球效应”。(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均会由负转正。相对于短期效应,长期效应更为显著。(3)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三大约束机制均表现出显著的单门槛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缓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结论】基于正“U”型曲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影响机制与约束机制作用下,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玲
本文基于我国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域经验数据,在测算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考察了新型城镇化与我国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态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上海最高;浙江和江苏次之;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处于第三梯队;而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相对较低。新型城镇化与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新型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关系更强,而与生活性服务业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关系相对较小。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双向赋能效应,但相比较而言,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反哺作用稍弱。进一步地,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更大赋能作用,而反过来新型城镇化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也更为强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迪云 张旋 刘帅
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200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效率沿下中上游依次递减;中上游省份基本处在规模效率递增阶段,而下游省份则已经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迹象;生态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论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长江下游地区应注重改善经济结构,中游地区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上游地区则应更加注重扩大生态经济规模;加强上中下游的经济交流,实现整体规模效益。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经济 三阶段DEA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娟娟 孙茜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对于现阶段物流业发展尤其是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起到的究竟是集聚促进效应还是拥挤抑制效应值得进一步考量。因此,厘清产业集聚对于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方向和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提升物流业发展效率,对实现产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果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倒U型作用特征,即先促进后抑制;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正向溢出效应;长江下游城市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效果较中、上游城市更为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欣 赵鑫 宋马林
构建衡量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的超效率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及上中下游2003—2013年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测算了生态效率差异性及收敛性。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下游生态效率高于平均水平,中游和上游低于平均水平;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间差异均明显高于上中下游间差异,但差异性趋势减缓;长江经济带层面生态效率σ收敛大体上呈现出"总体收敛,局部发散"的特点,上中下游区域呈现出生态效率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这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李湘德
基于PCA-DEA组合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5年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测算生态效率收敛性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平均生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下游水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各省市之间追赶效应较弱,生态效率水平没有趋同,差距可能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技术进步与生态效率是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地区就业人口总数与生态效率是负相关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升。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明亮 何淼 胡宇杰 姚芃芃
大力发展高品质生活服务业和专业化生产服务业,既能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发展,又能提高长江经济带国际竞争力。从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服务业集聚、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梳理总结学术界有关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结果显示:研究的空间尺度聚焦于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市县尺度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单指标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权重的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等。未来应从研究议题内容、空间尺度、研究指标、动态演化、研究手段集成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不断深化长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娜 杨金霖 寇林 曾智 刘雯雯 张大红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仅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健康的有效途径,更是长江经济带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进而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用2015年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推行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了上游农业生态环境效率提升,并且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而增强。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基本上实现了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政策目标。政府应更注重如何提高长江经济带财政环保支出效率,开源节流,以达到政策制定者和农户的预期收益目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娜 杨金霖 寇林 曾智 刘雯雯 张大红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仅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健康的有效途径,更是长江经济带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进而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用2015年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推行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了上游农业生态环境效率提升,并且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而增强。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基本上实现了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政策目标。政府应更注重如何提高长江经济带财政环保支出效率,开源节流,以达到政策制定者和农户的预期收益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尊文 聂夏清
和谐的城水关系是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GTWR模型等构建流域-区域-省域-市域的跨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框架,以长江经济带2011~2020年110地级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揭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与水资源效率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及空间演变模式,并对其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驱动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整体城镇化效率和水资源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城镇化效率在0.395 0~0.767 6区间内波动上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在167.57到69.63内呈波动下降趋势;(2)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总体自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逐渐提升,水资源效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显著特征,水资源效率与城镇化效率相比存在更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3)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与水资源效率两系统耦合性不断增强,由松散耦合状态向协同耦合状态演变,整体协调发展度为濒临失调型,呈现出上升-回落-再上升的螺旋式发展过程;(4)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与水资源效率协调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从多年平均值的绝对值上看,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状况>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市行政级别>水资源禀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