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68)
2023(21991)
2022(18709)
2021(17152)
2020(14631)
2019(33503)
2018(32986)
2017(63438)
2016(34211)
2015(38206)
2014(37714)
2013(37599)
2012(34666)
2011(31258)
2010(31509)
2009(29193)
2008(28669)
2007(25518)
2006(22568)
2005(20230)
作者
(100969)
(84399)
(83913)
(79813)
(53935)
(40617)
(38057)
(32851)
(32116)
(30355)
(28873)
(28611)
(27188)
(27121)
(26371)
(25987)
(25148)
(24819)
(24364)
(24359)
(21004)
(20853)
(20623)
(19559)
(18983)
(18813)
(18797)
(18507)
(17222)
(16709)
学科
(155143)
经济(154983)
(109792)
管理(105973)
(95260)
企业(95260)
方法(65913)
数学(55202)
数学方法(54374)
(40756)
(39923)
业经(38143)
中国(37159)
地方(32267)
(31832)
农业(28340)
(27964)
(27142)
贸易(27124)
(26496)
财务(26409)
财务管理(26364)
(26309)
理论(25391)
企业财务(24975)
技术(24045)
(23875)
环境(21517)
(21434)
银行(21374)
机构
学院(492141)
大学(490457)
(203509)
经济(199340)
管理(191860)
研究(167511)
理学(165301)
理学院(163422)
管理学(160218)
管理学院(159331)
中国(127379)
科学(105230)
(105009)
(92660)
(86505)
(85684)
研究所(77961)
(76822)
中心(75586)
业大(75346)
财经(73754)
农业(68040)
(67066)
北京(65544)
(62219)
经济学(61938)
师范(61494)
(61013)
(59545)
经济学院(55608)
基金
项目(332599)
科学(261534)
基金(242261)
研究(237201)
(213485)
国家(211744)
科学基金(181736)
社会(150469)
社会科(142639)
社会科学(142596)
(130161)
基金项目(127405)
自然(120266)
自然科(117579)
自然科学(117546)
自然科学基金(115455)
(109192)
教育(108655)
资助(101108)
编号(94874)
成果(75800)
重点(74944)
(72515)
(71186)
(69576)
课题(65442)
创新(64711)
科研(63949)
国家社会(62378)
教育部(61747)
期刊
(228363)
经济(228363)
研究(143729)
中国(94818)
学报(81074)
(78154)
管理(75393)
科学(73993)
(73330)
大学(61185)
学学(58028)
农业(53706)
教育(48516)
技术(45185)
(43246)
金融(43246)
财经(37009)
经济研究(36960)
业经(36596)
(31937)
(30478)
问题(29114)
技术经济(26430)
图书(24776)
统计(24590)
(23213)
(23161)
现代(22712)
科技(22690)
(22427)
共检索到736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沛余  葛幼松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但过度集聚会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在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西部的本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在中部地区存在负面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也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行业结构、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的约束: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小城市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适合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模式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孟禹  张可云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发现多样化服务业集聚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作用为正,服务业内竞争对本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但对邻近省份具有负作用,专业化集聚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影响均不显著;稳健性分析表明以上结论稳健且东部地区在服务业集聚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具有区位优势。针对可能存在的空间分割,以各省会为圆心、每20km或10km进行累加形成距离带并对空间溢出进行估算,表明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存在空间边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丰安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着手,运用全国2003—2016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经济的质量型增长受制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但当考虑人力资本、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和政府干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抑制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区域差异、城市规模和行业特征等约束条件的不同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此外,从集聚外部性视角来看,MA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影响相对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艾小青  张雪薇  
本文利用2005~2016年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经济集聚,不同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梯度性,从而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随着中国经济从工业化阶段逐渐迈进城市化阶段,交通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效应的影响由集聚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受到城市规模的约束,多样化对大城市作用显著,而专业化对中小城市作用显著。交通基础设施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差异化发展对经济集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城市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政策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佳  李怀政  
借助区位熵衡量物流产业集聚,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够显著,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就如何发展长江经济带区际贸易、完善长江经济带物流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物流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梅琳  从静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线性面板数据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而省域间产业升级进程表现出先扩散后集聚的现象;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其对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邻近省份经济水平的提升与产业升级过程存在协同发展关系;同时,邻近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善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特征。文章指出,要强化发达地区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同时鼓励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资源禀赋的服务行业,以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溢出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萍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政府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各项影响,加大知识创新以提升该行业效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溢出的转化能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领域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若冰  刘颜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域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局域LIsa分析,考察2001-2013年我国省际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若不考虑空间因素,结果会被高估;在仅考虑经济因素的空间权重下,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回流效应占主导地位,工业集聚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溢出效应,加剧区域不平衡增长;而纳入地理因素后,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扩散效应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