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2)
- 2023(12514)
- 2022(9865)
- 2021(8733)
- 2020(7009)
- 2019(15993)
- 2018(15606)
- 2017(29766)
- 2016(15864)
- 2015(17796)
- 2014(17876)
- 2013(17558)
- 2012(16474)
- 2011(15124)
- 2010(15846)
- 2009(14711)
- 2008(14404)
- 2007(13435)
- 2006(12729)
- 2005(11519)
- 学科
- 济(89835)
- 经济(89754)
- 管理(44130)
- 业(40591)
- 企(30429)
- 企业(30429)
- 地方(27476)
- 中国(26722)
- 农(24365)
- 方法(22982)
- 数学(19680)
- 数学方法(19490)
- 业经(19051)
- 农业(16428)
- 地方经济(15353)
- 财(15288)
- 学(15222)
- 制(14572)
- 策(13723)
- 发(13215)
- 环境(12568)
- 贸(12042)
- 贸易(12033)
- 易(11544)
- 融(11407)
- 金融(11406)
- 银(11343)
- 银行(11337)
- 行(10990)
- 产业(10567)
- 机构
- 学院(233797)
- 大学(229895)
- 济(108107)
- 经济(105678)
- 研究(88246)
- 管理(85110)
- 理学(70932)
- 理学院(70046)
- 管理学(68943)
- 管理学院(68470)
- 中国(66902)
- 京(50064)
- 科学(49387)
- 财(48525)
- 所(43356)
- 江(43076)
- 中心(39632)
- 研究所(38696)
- 财经(37050)
- 农(34385)
- 经济学(33984)
- 经(33375)
- 范(33061)
- 师范(32802)
- 院(32327)
- 北京(31242)
- 州(30714)
- 经济学院(30098)
- 业大(28729)
- 省(27464)
- 基金
- 项目(145146)
- 科学(115162)
- 研究(112018)
- 基金(103478)
- 家(88320)
- 国家(87531)
- 科学基金(75382)
- 社会(73750)
- 社会科(69730)
- 社会科学(69712)
- 省(57590)
- 基金项目(53253)
- 教育(50007)
- 划(46742)
- 编号(46058)
- 自然(44480)
- 自然科(43365)
- 自然科学(43357)
- 自然科学基金(42568)
- 资助(41573)
- 成果(38318)
- 发(34854)
- 课题(33901)
- 重点(33104)
- 部(31556)
- 国家社会(30553)
- 发展(29495)
- 展(29036)
- 创(29032)
- 性(28545)
- 期刊
- 济(140078)
- 经济(140078)
- 研究(80476)
- 中国(52686)
- 财(35415)
- 管理(34867)
- 农(33391)
- 科学(29417)
- 学报(27989)
- 教育(27148)
- 融(26757)
- 金融(26757)
- 大学(22445)
- 经济研究(22431)
- 技术(22038)
- 农业(22029)
- 业经(21806)
- 学学(20842)
- 财经(19126)
- 问题(19118)
- 经(16776)
- 贸(13621)
- 技术经济(12905)
- 现代(12743)
- 世界(12293)
- 国际(12219)
- 发(11634)
- 经济问题(11337)
- 坛(11099)
- 论坛(11099)
共检索到384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戴志敏 郑万腾
长江经济带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特大城市是重要引擎,战略意义重大。在新型城镇进程中,特大城市存在城区布局不合理、人口过分集聚、城乡制度障碍、建设用地粗放低效,资源需求压力等困境,建议实行取消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梯度一体化,城城互通,产城融合,四化同步,多元融资渠道,可持续集约高效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星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与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新常态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特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论坛于2015年11月13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大连、广州等城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6位学者发表演讲,近70位学者出席论坛,并参与讨论。与会代表探讨和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陈玉娇 苏宁
基于联合国的世界城市人口大数据库,对1950年至2015年世界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世界城镇化进程存在"特大城市偏好"现象,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城镇化贡献显著增长,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城镇化贡献相对稳定,小城市的城镇化贡献相对较大但不断下降;我国城镇化的超大城市贡献已与世界典型国家相当,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城镇化贡献相对较低。建议应准确认知我国"城市"实质,积极发挥我国城市第二战略空间作用,实施区域差异化城镇化政策,因地制宜推动大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以健康有序的城镇化政策来协助落实国家的区域协调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云
目前我国面临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财政赤字不断加大、土地问题非常严峻和城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困境,为此,需要在消除城乡户口差别,实现公共产品均等化,吸引社会资本,借助现代科技改造城镇基础设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保障农村居民土地使用权,以及发展城镇特色产业等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阶段 使命 困境 解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艳莉 胡燕
精准的城市功能定位是特大城市保持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通过产业疏解带动人口调控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措施,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疏解过程中可能伴有生产业转移渠道不畅、保障行业劳动力短缺、城市活力受限、社会稳定风险加剧等问题。政府部门必须汇集资源,系统施策,精准发力,强化北京市、区二级联动,把握人口规模与社会发展活力的平衡点,构建科学的成效评价体系,提高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最终实现适度的人口规模、均衡的人口布局、旺盛的城市活力三重目标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城市功能 人口控制 产业疏解 应对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雷 潘建林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流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流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流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呈现“U”型作用特征。因此,各省(直辖市)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流通现代化,以推动区域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迪云 刘畅 宋一凡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提质增效阶段,亟待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及其时空演化问题。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和相关原则,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由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环境保护四个维度共计20个指标构成。文章运用熵值法并构建空间数据库,对2008—2013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马静
近10年来,城镇化进程中暴露的很多问题可以归结为城镇化的协调性问题,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从城乡、产城、城镇化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来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spatial Durbin panel data model,SDPDM)从经验上考察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俱乐部与条件趋同现象,发现制约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因素并不一致:东部城市应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同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中部城市应改变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模式,着重发展服务业和增强城市间的合作;西部城市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开放进程,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城市建设中的攀比,发展服务业和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同时,限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对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不存在显著影响,而放开户籍管制,则会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无论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产城融合或是城乡协调发展,均会对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起到正向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从城乡、产城、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市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运用泰尔系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协调性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反地势分布和"城市圈俱乐部"特征;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性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东部城市主要体现在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异,中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组间差异,西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之间的组间差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表现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协调性高的区域开始集聚在一起,这种趋势随时间不断增强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卓冲
消除贫困是长江经济带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城镇化是否有助于减贫关系到政策走向.该文利用长江经济带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GS2SLS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贫困问题具有空间外溢性,长江下游地区表现为正空间外溢性,而中上游地区表现为负空间外溢性;城镇化与贫困问题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分区域检验后这一关系更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现阶段仅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跨越了"倒U"型曲线拐点值,表明贫困问题的解决并非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基础设施效应是城镇化影响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从城乡、产城、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市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运用泰尔系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协调性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反地势分布和"城市圈俱乐部"特征;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性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东部城市主要体现在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异,中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组间差异,西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之间的组间差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表现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协调性高的区域开始集聚在一起,这种趋势随时间不断增强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苏聪文 陈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翔 成长春 易高峰 柏建成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空间与人口三层面梳理、构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融合传导机制,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流域城镇化与能源消费间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与生活能耗模式,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经济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能耗依赖较小,而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区域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进一步指出,虽然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抑制作用明显,但在人口压力及资源约束加剧的新城镇化背景下,更应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促进量的转移,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关注居民消费引导与空间紧凑布局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继续发挥规模经济的削减作用,努力实现共享经济的集约效能;各省市间则应建立互动协调机制,根据自身城镇化对能耗的影响路径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策略,这也是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宾 杨琛
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尾效模型,选取2005年至2016年的相关数据,阐述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为0.005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抑制,水资源短缺将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面临的瓶颈;②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进程的尾效为0.00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由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还未显现出来。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资源 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伟 贾敬全 殷李松
文章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是城镇化与抚养负担抑制-工业规模拉动的复杂型就业格局;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的接收与发射显示进入了城镇化本地陷阱与竞争陷阱,后者效应为前者的2倍;接收与发射区位上均源自或发向本区,下中上游依次为60%、84%、100%和61%、71%、100%,交互方面上游与中游或下游间为空白路径,中游、下游间陷入竞争陷阱。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就业格局 空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