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5)
- 2023(13570)
- 2022(11575)
- 2021(10384)
- 2020(9025)
- 2019(20582)
- 2018(19955)
- 2017(38330)
- 2016(20760)
- 2015(23457)
- 2014(23216)
- 2013(23190)
- 2012(21395)
- 2011(19464)
- 2010(19596)
- 2009(18219)
- 2008(17855)
- 2007(16241)
- 2006(14382)
- 2005(12937)
- 学科
- 济(106416)
- 经济(106333)
- 管理(56681)
- 业(52995)
- 企(42755)
- 企业(42755)
- 方法(41510)
- 数学(36971)
- 数学方法(36659)
- 中国(24584)
- 地方(24406)
- 农(24216)
- 学(23538)
- 财(21814)
- 业经(20870)
- 贸(18122)
- 贸易(18118)
- 易(17522)
- 制(16388)
- 农业(15928)
- 地方经济(14778)
- 环境(14291)
- 和(13571)
- 务(13260)
- 财务(13214)
- 融(13209)
- 金融(13207)
- 财务管理(13183)
- 银(13050)
- 银行(12981)
- 机构
- 学院(310731)
- 大学(310052)
- 济(134549)
- 经济(132046)
- 管理(114401)
- 研究(111386)
- 理学(99144)
- 理学院(97917)
- 管理学(96152)
- 管理学院(95585)
- 中国(81445)
- 科学(71952)
- 京(65173)
- 农(61850)
- 所(58924)
- 财(57408)
- 研究所(54339)
- 业大(51756)
- 江(50923)
- 中心(49999)
- 农业(49285)
- 财经(46590)
- 经济学(42274)
- 经(42170)
- 北京(39951)
- 范(39663)
- 院(39380)
- 师范(39103)
- 经济学院(38113)
- 州(36868)
- 基金
- 项目(210467)
- 科学(164273)
- 基金(153329)
- 研究(143815)
- 家(137400)
- 国家(136325)
- 科学基金(114901)
- 社会(92897)
- 社会科(88132)
- 社会科学(88101)
- 省(83567)
- 基金项目(81883)
- 自然(76675)
- 自然科(74894)
- 自然科学(74866)
- 自然科学基金(73529)
- 划(70206)
- 教育(65007)
- 资助(62382)
- 编号(55120)
- 重点(48617)
- 发(46696)
- 部(45614)
- 成果(43532)
- 创(43384)
- 计划(41307)
- 科研(41259)
- 创新(40809)
- 国家社会(38891)
- 课题(38753)
- 期刊
- 济(149073)
- 经济(149073)
- 研究(86864)
- 学报(58409)
- 中国(55925)
- 农(54158)
- 科学(50491)
- 财(43574)
- 大学(42033)
- 学学(40334)
- 管理(39762)
- 农业(36150)
- 技术(27657)
- 经济研究(25686)
- 融(25154)
- 金融(25154)
- 财经(23673)
- 教育(23430)
- 业经(23165)
- 经(20437)
- 问题(19486)
- 业(19431)
- 技术经济(16850)
- 版(15875)
- 贸(15623)
- 商业(15582)
- 统计(15183)
- 业大(14565)
- 资源(14355)
- 科技(14220)
共检索到453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荣 倪攀 李晨瑞
文章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结合ArcGIS可视化,探索了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际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网络结构大体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异趋势;长江经济带城际物流联系具有一定"质量效应",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空间格局特征;区域网络仍旧处于弱连接状态。城市的辐射能力、凝聚能力有所加强;核心—边缘结构始终十分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和地理邻近性是区域物流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理论研究,文章从优势互补、梯度辐射、跨地区协调等方面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一体化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欢 黄金 郑湘明
文章采用真实货运“流动数据”表征城市物流联系,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4类物流联系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同时引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攻击策略评估了物流网络结构的静态韧性和动态韧性,并通过模拟新冠疫情冲击探讨了上海等主导性节点城市物流网络在应对风险时的韧性表现。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公铁陆运为主干、水运为辅助、航空为补充的物流网络,其中各省会城市发挥着重要枢纽功能;(2)其物流网络层级性、异配性显著,具备良好传输韧性,但物流资源过度集中核心城市,易引发局部区域的闭塞和僵化;(3)物流网络结构的韧性能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风险冲击增大呈现阶段变化特征,核心部分未遭受严重破坏,整体网络就仍能维持正常运转;(4)新冠疫情模拟下,上海等核心城市“封城”并未使物流网络陷入困境,其他城市可增强自身中介作用来弥补网络核心缺失,实现网络结构的再平衡。由此,从物流基础建设、主导性节点和脆弱性节点3方面提出物流网络结构韧性的优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威
在综述国内外物流网络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物流建设现状和独特的物流资源,并基于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特点,提出了优化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的发展策略,即完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促进长江各内陆港口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区域产业园区布局,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布局优化;促进物流辅助服务产业发展,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网络 物流辅助服务 优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冰 邱志萍
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有利于揭示其内部经济联系规律,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0-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交流数据,采用SNA方法刻画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时空特征,借助贸易网络引力模型和QAP回归方法实证研究省际贸易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演化成"苏-浙-皖-赣"和"川-渝-滇-贵"两大贸易联系核心圈;(2)网络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弱连结联系态势,圈层特征明显,子圈间联系较弱;(3)中心性水平呈现"下冷中上热"态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冰 邱志萍
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有利于揭示其内部经济联系规律,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0-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交流数据,采用SNA方法刻画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时空特征,借助贸易网络引力模型和QAP回归方法实证研究省际贸易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演化成"苏-浙-皖-赣"和"川-渝-滇-贵"两大贸易联系核心圈;(2)网络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弱连结联系态势,圈层特征明显,子圈间联系较弱;(3)中心性水平呈现"下冷中上热"态势,各贸易主体影响力日趋均衡,但点出入度非均衡趋势明显;(4)城镇化、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地方保护是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演变的重要因子。建议:着力构建区域联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适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跨区域联合协调机制,以深化地区间经济联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蕴恬 葛察忠 段显明
基于SNA及QAP回归分析法,构建改进的引力模型,对我国长江经济带省市间SO_2排放的空间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3年,长江经济带的SO_2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密度逐年增强,且中下游密度明显高于上游地区;(2)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在SO_2排放关联网络中既处于核心位置,又对其他省市的资源有所依赖,湖南、重庆这两个省市在SO_2排放网络中起着"中介"作用;(3)长江经济带内SO_2的溢出常发生在中下游省市内部、上游省市内部,且中下游省市对上游省市的溢出效果要高于上游省市对中下游省市的溢出效果;(4)区域间空间邻近关系与环境规制差异对长江经济带SO_2排放空间关联与溢出都有影响,且不同的环境规制代理变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最后,就实证结果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芮 丁志伟
基于菜鸟运输市场网站的1 251 123条有向物流线路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中原城市群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原地区物流网络空间优化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从区域网络结构看,市域和县域尺度下物流网络密度较为接近且其值较低,其内部连接程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研究尺度细化,县域层面的空间分异格局被放大,片区组团格局逐渐向“核心-边缘”结构转变。(2)从流量特征看,市域尺度下呈现出“南北中高、东西侧低”格局,县域尺度下则呈现出“三足鼎立、中低交织”特征。此外,郑州及下辖县区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表现出以郑州大都市圈为核心区的高联系强度网络。(3)从网络子群看,两种尺度下均呈现出“核心-边缘”的圈层结构,以郑州大都市圈为主体的子群网络密度和作用强度最高。(4)从影响因子分析看,决定力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网购指数、人口密度、物流网点数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里程,网络结构的形成受地区经济实力与消费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蒋静宇
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存在指标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双重异质性。首先,长江经济带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得分相对较高,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得分紧随其后,而治理有效得分相对较低;其次,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即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最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农村教育水平与财政支农水平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乡村振兴 时空分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位置的行政性束缚,充分发挥核心节点作用,大力加强边缘区域与核心区域的互动,以实现物流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淇中 张玲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其水资源绿色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来看,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水平呈高低交错状的波动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稳增期”“振落期”“提速期”等3个阶段。(2)从空间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中心或副中心城市,数值较低的城市大多集聚在中、上游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出由高向低的扩散迹象,且在全局空间检验中发现存在正的自相关性,局部空间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管制力度以及对外贸易程度对水资源绿色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分位点下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其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均有差异,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旧成立。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演变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