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6)
- 2023(6808)
- 2022(5835)
- 2021(5018)
- 2020(4226)
- 2019(9704)
- 2018(9301)
- 2017(17782)
- 2016(9155)
- 2015(10862)
- 2014(10775)
- 2013(10907)
- 2012(9762)
- 2011(8934)
- 2010(9162)
- 2009(8429)
- 2008(7915)
- 2007(7009)
- 2006(6601)
- 2005(5969)
- 学科
- 济(69933)
- 经济(69905)
- 管理(23043)
- 方法(21925)
- 数学(20294)
- 数学方法(20180)
- 地方(19767)
- 业(19633)
- 中国(14488)
- 企(13641)
- 企业(13641)
- 农(13222)
- 地方经济(13120)
- 业经(12191)
- 学(11863)
- 环境(9032)
- 农业(9002)
- 贸(7842)
- 贸易(7839)
- 易(7479)
- 经济学(7323)
- 发(7300)
- 财(6927)
- 产业(6691)
- 关系(6691)
- 资源(6612)
- 融(6504)
- 金融(6504)
- 制(6443)
- 和(6152)
- 机构
- 学院(145535)
- 大学(141840)
- 济(73902)
- 经济(72808)
- 研究(55199)
- 管理(52530)
- 理学(45268)
- 理学院(44682)
- 管理学(43986)
- 管理学院(43719)
- 中国(39879)
- 科学(33044)
- 京(29913)
- 所(28339)
- 财(27940)
- 江(27276)
- 研究所(26029)
- 农(25599)
- 经济学(24228)
- 中心(23781)
- 财经(22835)
- 业大(21774)
- 经济学院(21573)
- 经(20595)
- 农业(20084)
- 院(19341)
- 范(18548)
- 师范(18343)
- 科学院(17852)
- 北京(17766)
- 基金
- 项目(96833)
- 科学(76789)
- 基金(71122)
- 研究(68257)
- 家(62415)
- 国家(61971)
- 科学基金(53070)
- 社会(46933)
- 社会科(44771)
- 社会科学(44757)
- 省(39202)
- 基金项目(37423)
- 自然(33140)
- 自然科(32326)
- 自然科学(32319)
- 自然科学基金(31728)
- 划(31376)
- 教育(29833)
- 资助(29298)
- 编号(24790)
- 发(23396)
- 重点(22412)
- 部(20981)
- 国家社会(20197)
- 创(19429)
- 发展(19296)
- 展(19046)
- 成果(18579)
- 课题(18453)
- 创新(18419)
共检索到220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玥 李成标
文章应用时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7—2016物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好,但技术效率欠缺,出现行业投入的滥用和浪费,长江经济带空间区域内物流业相互影响效应不明显。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差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礼连 张利国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礼连 张利国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黄璨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绿色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中部塌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黄璨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绿色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中部塌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传江 赵晓梦
将碳排放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之中,利用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3年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来看,在此期间长江经济带碳生产率一直处于震荡上升的趋势,而全要素碳生产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2)从空间差异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明显,下游>中游>上游,全要素碳生产率下游区域高于中上游区域,而中游区域和上游区域则处于"追赶-超越-被反超"的状态;(3)上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中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平均下降了0.1%的原因为技术进步恶化的幅度已经完全抵消了技术效率提升带来的变化,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长明 陈学云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物流效率是评价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核心。文章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的投入产出特点和资源环境约束,运用超效率SBM和ML模型,对物流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环境效率总体呈现类"U"型趋势,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1.7%,技术进步是效率的突破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课题组 朋琳
本文分别从区域和产业两个层面研究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区域层面,分别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索洛残差法和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的TFP。结果显示,2002—2016年,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TFP增速均保持先"M"后"N"型趋势;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产业层面,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工业和服务业TFP。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工业TFP指数较高,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服务业TFP指数较高;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推动作用突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宋子逸
结合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但低于全国水平;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但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和大部分沿线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保持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受灾率、灌溉设施水平、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健全农业对外开放统筹管理机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传清 宋子逸
为了探索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规律,为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数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发展,其变化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而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技术效率的贡献;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在省际、上中下游地区间呈不平衡状态,但区域差异在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促进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建立跨省区合作的产业技术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 时空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易明 李纲 彭甲超 陈文磊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的重要保障。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研究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1)GTFP的变化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综合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不明显;(2)从时间演变规律看,GTFP整体呈现波浪式类"W"型变化规律,但总体呈下降趋势;(3)从空间分布特征看,GTFP的空间相关性日趋显著,空间分布集聚现象逐步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文章基于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绝对趋同、俱乐部趋同、条件趋同三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进行β趋同检验,分析其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技术效率是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区域差异性特征显著,但增长呈现出长期收敛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文章基于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绝对趋同、俱乐部趋同、条件趋同三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进行β趋同检验,分析其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技术效率是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区域差异性特征显著,但增长呈现出长期收敛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玲娟
全要素框架下构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利用碳排放系数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9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采用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松弛量,得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作物碳排放与碳吸收变化相得益彰,为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农业减排潜力较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碳排放变化呈“倒挂”现象,即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中游向两端递增;从区域差异性来看,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正,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整体处于自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阶段。为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农业的调控,尤其是江西等重点减排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玲娟
全要素框架下构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利用碳排放系数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9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采用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松弛量,得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作物碳排放与碳吸收变化相得益彰,为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农业减排潜力较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碳排放变化呈“倒挂”现象,即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中游向两端递增;从区域差异性来看,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正,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整体处于自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阶段。为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农业的调控,尤其是江西等重点减排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