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5)
- 2023(14979)
- 2022(12947)
- 2021(11979)
- 2020(10087)
- 2019(23145)
- 2018(22949)
- 2017(44774)
- 2016(24101)
- 2015(27312)
- 2014(27394)
- 2013(27083)
- 2012(24952)
- 2011(22561)
- 2010(23004)
- 2009(21085)
- 2008(20283)
- 2007(17932)
- 2006(16102)
- 2005(14293)
- 学科
- 济(117235)
- 经济(117135)
- 管理(67872)
- 业(63074)
- 企(51816)
- 企业(51816)
- 方法(44120)
- 数学(38353)
- 数学方法(37914)
- 地方(28450)
- 农(28168)
- 中国(28028)
- 业经(24783)
- 学(24600)
- 财(23050)
- 农业(18498)
- 制(17912)
- 贸(17849)
- 贸易(17840)
- 易(17192)
- 地方经济(16645)
- 环境(16464)
- 和(16192)
- 理论(15856)
- 技术(15025)
- 产业(15015)
- 策(14675)
- 银(14519)
- 银行(14481)
- 融(14468)
- 机构
- 学院(347881)
- 大学(345849)
- 济(148365)
- 经济(145292)
- 管理(137569)
- 研究(121873)
- 理学(118490)
- 理学院(117177)
- 管理学(115288)
- 管理学院(114676)
- 中国(89547)
- 科学(74538)
- 京(73947)
- 财(65292)
- 所(61413)
- 研究所(55993)
- 江(55285)
- 中心(54155)
- 农(53293)
- 财经(51936)
- 业大(49560)
- 经(46960)
- 北京(46491)
- 范(46348)
- 师范(45962)
- 经济学(44509)
- 院(44447)
- 州(41812)
- 农业(41437)
- 经济学院(39768)
- 基金
- 项目(234481)
- 科学(184690)
- 研究(172778)
- 基金(169376)
- 家(146647)
- 国家(145464)
- 科学基金(125058)
- 社会(108952)
- 社会科(103317)
- 社会科学(103289)
- 省(92174)
- 基金项目(89927)
- 自然(80863)
- 自然科(78878)
- 自然科学(78864)
- 教育(77738)
- 自然科学基金(77391)
- 划(76626)
- 编号(70277)
- 资助(70002)
- 成果(56924)
- 重点(52622)
- 发(52034)
- 部(51252)
- 课题(48968)
- 创(48133)
- 创新(44913)
- 科研(44138)
- 国家社会(44085)
- 教育部(43751)
- 期刊
- 济(171527)
- 经济(171527)
- 研究(107166)
- 中国(63123)
- 管理(51399)
- 学报(50786)
- 科学(48905)
- 农(47900)
- 财(46726)
- 大学(38356)
- 学学(36281)
- 教育(34908)
- 农业(33200)
- 技术(32357)
- 融(30386)
- 金融(30386)
- 经济研究(27998)
- 业经(27423)
- 财经(25284)
- 经(21762)
- 问题(21743)
- 技术经济(18447)
- 现代(16587)
- 图书(16526)
- 理论(16516)
- 业(16470)
- 商业(16182)
- 科技(16169)
- 资源(16066)
- 贸(15987)
共检索到518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湖斌 邓智团 邹仲海
利用2000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了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系数,进而对物流产业集聚演变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在空间演变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伴随着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差距的逐渐缩小而波动上升;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实现了由最初"极不平衡"单一极化发展状态到"多极均衡"相对匀质协同发展状态的转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佳 李怀政
借助区位熵衡量物流产业集聚,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够显著,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就如何发展长江经济带区际贸易、完善长江经济带物流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物流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廖莉莉 刘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一些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节点城市正在形成。本文选取2004-2015年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及分位数回归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正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政府支持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根据实证分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集聚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高耗能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采用产业集聚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趋势明显,各细分行业集聚趋势存在差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的省际差异变化趋势尚不明显;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有负向抑制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应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控产业污染转移、加强绿色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耗能产业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艳 陈凌云 王昕来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集群分别处于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初期和成熟后期。不同阶段的物流集群对出口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萌芽阶段物流的影响较小,成长期集群拉动明显,但无法维持出口贸易的长期增长。成熟初期物流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强,而在后期因受离心力影响,作用会有减弱趋势。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 出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利用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1997-2014年货运量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全局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空间相关性在逐渐降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上下游地区间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间物流产业空间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极化效应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构建物流业协作联盟、发挥物流业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培育物流业增长
关键词:
ESDA 空间差异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污染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而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正是造成长江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识别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格局并探究其绿色经济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深度弱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朝绿色低碳化转型;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区分异显著,中上游地区污染产能集聚能力较强;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力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长期绿色转型机制,上中下游地区绿色转折速率梯度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佳立 钱芝网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变化,同时构建了Tobit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为0.760,效率不高,时间上呈"U"字型走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格局;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30,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3%,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出现波动,时间上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空间上暂不存在"阶梯状"分布格局。Tobit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因素、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虽然也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统计性检验。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行业规模;加快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文传浩 林彩云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大保护是对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全面保护,是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可划分为环保体系初步构建、环保区域分治体系形成、环保多元共治体系完善、生态大保护战略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对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及其演变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已基本建立了流域生态文明的生态大保护战略政策体系。为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大保护工程,应以整体系统化保护思维将生态大保护机制中的多元化属性归整到系统化属性,以"六全"为基本维度,以"三生空间"为重要载体,构建生态大保护政策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的持续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丛 胡守庚 吴思 余德
文章将DEA窗口分析法与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测度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用地效率,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多维刻画。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城市用地效率整体提升,且经历了稳定提升、阶段下降、加速提升的"N"型发展过程。(2)城市用地效率高值区呈"分散分布—组团分布—片状分布"发展,低值区逐渐收缩至云南、贵州和湖南、湖北中部。(3)省际城市用地效率发展协调性不佳,成渝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上海及浙江沿海地区提升最迅速。(4)不同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和不同职能的城市用地效率演进规律存在差异,非城市群和小城市变动不强,区域性城市群和资源型城市存在低效演进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