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2)
2023(10665)
2022(8769)
2021(7615)
2020(6481)
2019(14709)
2018(14269)
2017(27015)
2016(14394)
2015(15866)
2014(15540)
2013(15585)
2012(14924)
2011(13818)
2010(14287)
2009(13150)
2008(12734)
2007(11322)
2006(10272)
2005(9204)
作者
(45057)
(38365)
(38323)
(36316)
(24549)
(18217)
(17122)
(14770)
(14652)
(13740)
(13410)
(12958)
(12618)
(12464)
(12080)
(11828)
(11299)
(11224)
(11132)
(10659)
(9766)
(9495)
(9408)
(8991)
(8653)
(8652)
(8536)
(7915)
(7721)
(7590)
学科
(93108)
经济(93048)
管理(38109)
(34268)
方法(33847)
数学(30511)
数学方法(30046)
(27106)
企业(27106)
地方(23550)
(19337)
中国(17797)
(17328)
业经(16764)
地方经济(15470)
环境(15055)
产业(12863)
(12117)
农业(11879)
(10539)
贸易(10533)
(10447)
金融(10446)
(10396)
技术(10209)
(10140)
经济学(10052)
(10037)
(9993)
(9725)
机构
学院(222438)
大学(221422)
(103887)
经济(102230)
研究(83893)
管理(81727)
理学(71287)
理学院(70361)
管理学(68708)
管理学院(68306)
中国(59892)
科学(52913)
(46466)
(43785)
(42231)
研究所(40427)
(39116)
(38291)
中心(36337)
财经(34411)
业大(34086)
经济学(33839)
(31110)
农业(30786)
经济学院(30380)
(30286)
(28778)
师范(28443)
北京(28096)
科学院(26241)
基金
项目(153947)
科学(122758)
基金(114183)
研究(105901)
(101703)
国家(101033)
科学基金(86109)
社会(71306)
社会科(67991)
社会科学(67971)
(61435)
基金项目(59981)
自然(56177)
自然科(54879)
自然科学(54867)
自然科学基金(53856)
(50763)
资助(46986)
教育(46511)
编号(38460)
(36060)
重点(36055)
(33269)
(31749)
国家社会(30685)
创新(29919)
成果(29688)
科研(29402)
计划(29157)
发展(28847)
期刊
(118540)
经济(118540)
研究(65561)
中国(38990)
学报(37666)
科学(35574)
(34532)
管理(31375)
(29336)
大学(27778)
学学(26950)
农业(23740)
经济研究(20380)
技术(19149)
财经(17610)
(17523)
金融(17523)
业经(17160)
(15420)
问题(15344)
统计(14856)
教育(14119)
技术经济(13596)
(13396)
(12815)
资源(12324)
决策(12058)
(11050)
世界(10710)
商业(10391)
共检索到329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污染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而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正是造成长江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识别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格局并探究其绿色经济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深度弱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朝绿色低碳化转型;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区分异显著,中上游地区污染产能集聚能力较强;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力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长期绿色转型机制,上中下游地区绿色转折速率梯度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礼汇  吴传清  
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STIRPA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研判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管制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能提升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滞后两期政府管制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遵循"合规成本假说",滞后两期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遵循"波特假说";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而言,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长江经济带以外地区政府管制型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化发展,应加快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制定科学合理环境规制,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红   段德忠  
加快绿色技术城际流动,使更多城市能够共享绿色技术,不仅是践行绿色发展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抓手。论文通过城际绿色专利转让刻画城际绿色技术流动,分析了2001—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际绿色技术流动的时空发展动态,并构建回归模型从技术集聚的视角研究了绿色技术流动的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域内绿色技术流动主要由长三角地区主导,绿色技术跨区域流动不畅,跨区域绿色技术扩散经历了“随机流动→向长三角集聚→混流型”的发展路径;(2)长江经济带—全国绿色技术扩散活动高度集聚在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逐渐崛起,京津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则是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流动的主要合作伙伴,因而形成了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为枢纽的菱形网络;(3)回归结果表明,城市从外部获取绿色技术带来的本地减排效应存在规模门槛效应,即城市从外部获取的绿色技术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实现本地碳减排。文章揭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流动与碳排放间的关系,对“双碳”背景下优化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协同发展战略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淇中  张玲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其水资源绿色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来看,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水平呈高低交错状的波动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稳增期”“振落期”“提速期”等3个阶段。(2)从空间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中心或副中心城市,数值较低的城市大多集聚在中、上游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出由高向低的扩散迹象,且在全局空间检验中发现存在正的自相关性,局部空间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管制力度以及对外贸易程度对水资源绿色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分位点下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其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均有差异,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旧成立。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演变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秦淑悦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通过Matlab2016测算了各城市的绿色效率值,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显示:就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城市绿色效率值有所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产业集聚双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其影响作用在不同产业存在差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目前仍处在U型曲线的左下侧区域;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文章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借助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计量模型,测算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变化趋势呈现出稳定上升—平稳过渡—稳定上升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产业能级沿长江流向呈递增趋势,要素丰裕度则沿长江流向递减;地区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各地区呈现出"大连片、小散落"的集聚类型,但是这种空间相关性正在逐渐减弱;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驱动要素实现了双因子增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菊春  王新怡  
为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变,以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动态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不同区域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下游、上游和中游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区域差距悬殊;中游地区技术进步优于上游地区,但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邻近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高会对本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中游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整体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开放均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但在不同区域各因素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并为长江经济带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建设协调发展带、改进地方政策实施理念和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静进  王毅  黄宝荣  李颖明  宋敦江  
伴随着我国区域梯度产业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和偏离——份额分析来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但地域分异明显,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迁移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从结构效应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中国中长期就业的贡献在下降。从空间效应来看,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区域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出数量最多的区域,而中部、西南和北部沿海区域成为产业转入最多的区域。从转移产业部门来看,矿产资源开采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鲍金红  彭舒阳  
利用2007—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以企业加成率作为中介变量深入考察了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升了GTFP,而多样化集聚显著抑制了GTFP;衡量市场竞争度的企业加成率在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GTFP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为正;企业加成率与GTFP负相关,表明市场竞争有利于GTFP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以企业加成率作为门限变量时,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GTFP的影响分别存在双重门限和单一门限;在中西部地区,多样化集聚不利于GTFP提升、从而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则相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亚平  曹欣欣  程钰  任建兰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基尼系数、区位熵以及面板回归模型探索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5年,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山东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06%~47.85%,发展趋势整体呈"S型"增长曲线,增长速度呈先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增长幅度最大。(2)近15年来,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基尼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产业呈先集聚后扩散的态势,产业细分行业的集聚和扩散态势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以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西部和南部的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和临沂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省域内部存在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现象。(3)环境规制、劳动成本、国际贸易、路径依赖和基础设施等是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正云   周杰文  
集约化和提效率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土地集约利用与绿色经济效率耦合协调机制的理论梳理,采用全局主成分、超效率SBM、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与绿色经济效率呈现较高强度的时空耦合关联,区域整体目前仍处于向耦合协调发展的过渡时期,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大体自下游向中上游地区梯度递减,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的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向江苏、安徽等内陆地区持续拓展。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具有多元驱动的复杂性特征,宏观层面的综合解释力呈经济发展>自然禀赋>社会文明的总体格局,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是驱动二者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社会文明进步则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当前,要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际间协调联动,共同促进区域整体的均衡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左弈  周衍平  
本文在测算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结合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一带”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一路”地区两阶段效率均达到有效状态;研究期内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上升态势并伴随极化现象;两阶段效率均存在正空间自相关性且研发效率相关性强于转化效率,其中,研发效率“低低(LL)”集聚主要位于“一带”地区且时空格局较稳定,转化效率呈现出“高高(HH)”集聚向“一路”地区演进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综合两阶段看,对外直接投资(OFDI)、外商直接投资(FDI)、政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本地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OFDI和FDI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贸易开放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政府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产生负向空间溢出,呈现空间竞争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