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7)
2023(14436)
2022(12087)
2021(10873)
2020(9113)
2019(20309)
2018(19785)
2017(37613)
2016(20414)
2015(22275)
2014(21675)
2013(21585)
2012(20000)
2011(18365)
2010(18381)
2009(17056)
2008(16820)
2007(14912)
2006(13312)
2005(12220)
作者
(62393)
(52585)
(51991)
(49518)
(33322)
(25308)
(23374)
(20312)
(19932)
(18543)
(18356)
(17562)
(17264)
(16785)
(16764)
(16103)
(15449)
(15374)
(15312)
(15060)
(13283)
(13108)
(12832)
(12166)
(11840)
(11694)
(11683)
(11212)
(10588)
(10276)
学科
(98688)
经济(98571)
管理(61597)
(53309)
(42924)
企业(42924)
方法(34681)
数学(30627)
数学方法(30385)
(23367)
(23172)
地方(22769)
(22742)
中国(21898)
(19883)
业经(19583)
环境(18436)
农业(15462)
(14684)
贸易(14677)
(14614)
(14281)
金融(14279)
(14202)
地方经济(14093)
(14090)
银行(14043)
(13496)
财务(13473)
财务管理(13444)
机构
学院(296391)
大学(296041)
(130575)
经济(128182)
研究(111086)
管理(107378)
理学(92788)
理学院(91664)
管理学(90107)
管理学院(89588)
中国(82759)
科学(70183)
(62015)
(59747)
(59672)
(58121)
研究所(53250)
(49668)
中心(49228)
业大(49052)
财经(47253)
农业(47004)
(42851)
经济学(41416)
(40157)
北京(37833)
经济学院(37030)
(36579)
(36425)
师范(36028)
基金
项目(204644)
科学(161163)
基金(151463)
研究(140407)
(136616)
国家(135590)
科学基金(114076)
社会(93265)
社会科(88559)
社会科学(88534)
基金项目(80690)
(79886)
自然(75390)
自然科(73502)
自然科学(73476)
自然科学基金(72183)
(67702)
教育(61941)
资助(60595)
编号(51796)
重点(47946)
(45032)
(45027)
(42397)
成果(40592)
创新(40031)
国家社会(40002)
科研(39872)
(39722)
计划(39589)
期刊
(149678)
经济(149678)
研究(86659)
中国(58036)
学报(55591)
(53205)
科学(49409)
(46211)
大学(40816)
管理(39960)
学学(39659)
农业(35646)
(27573)
金融(27573)
经济研究(24908)
财经(24473)
业经(22453)
技术(21876)
(21062)
教育(20559)
问题(19294)
(19096)
资源(15752)
(15511)
技术经济(14878)
业大(14380)
(14373)
科技(14196)
世界(13825)
统计(12978)
共检索到444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黎明  陈军飞  王春宝  
水-能源-粮食-生态(WEFE)系统脆弱性研究对保障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与随机森林模型,构建了WEFE脆弱性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考虑自评与他评效率结合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WEFE系统脆弱性进行测算。利用核密度估计与克里金插值模型探讨其时空动态特征,Tobit回归分析WEFE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WEFE系统的脆弱性呈波动上升的态势;空间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局特征,且脆弱性中部>东部>西部,脆弱性高值区伴随着向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人均肉类产量、环境保护力度和人口密度与WEFE脆弱性呈正相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WEFE脆弱性呈负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坤杰  贺小荣  许春晓  申树群  
文章立足于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脆弱性研究法、均方差分解法、冷热点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4—2018年总体脆弱性指数呈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各省份脆弱性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未发生明显的轨迹改变。(2)脆弱性指数差异性整体呈敛缩态势,区内差异是造成长江经济带脆弱性指数总体差异的根源所在。(3)从脆弱性指数的时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集聚特征不断减弱,中部地区集聚特征变化较大,而西部地区集聚特征基本保持稳定。(4)脆弱性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来源于生态环境系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文健  李晓明  
以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分析为基础,对城市脆弱性研究中的维度及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临界值法降低了传统测度方法的模糊性。在此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的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的脆弱性处于较高的等级,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阶梯特征,脆弱性的内部差异较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文健  李晓明  
以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分析为基础,对城市脆弱性研究中的维度及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临界值法降低了传统测度方法的模糊性。在此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的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的脆弱性处于较高的等级,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阶梯特征,脆弱性的内部差异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宝  彭安琪  王荣成  
以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概念界定和“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和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呈“并驾齐驱”式同步增长态势,整体脆弱性表现为“震荡起伏”式有序下降,且时序分异特征鲜明。(2)空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的动态演替性,下游环境高风险区呈现空间集群特性,但区段脆弱性程度不断下降,中游脆弱性呈“先降后升”演变走势,上游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指数值波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变迁是流域多重人为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投资与消费激增和大规模旅游开发活动是引致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制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则表现为公共交通与生态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正昱  金贵  郭柏枢  董寅  陈坤  
科学评估国土空间脆弱性与恢复力并解释其时空分布特征,能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相关决策提供参考。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有序加权平均(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 OWA)法分别评价和模拟长江经济带市域国土空间脆弱性及国土空间恢复力,并对二者的组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脆弱性指数有明显下降趋势,累计下降率为16.49%,脆弱性指数从西向东逐步下降;(2)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型""维持现状型""开发优先型"政策情景下国土空间恢复力分别处于较高(占47.22%)、中等(占35.19%)、低恢复力(占99.07%)水平;(3)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以低脆弱性—中等恢复力、低脆弱性—较低恢复力为主导,占30.63%,国土空间整体脆弱性低,恢复力处于较低至中等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桂丽  陆海燕  禹明柱  闫鑫苒  郑旭  张元梅  
【目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定量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对区域开展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进行合理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敏感性—压力度—恢复力”(SRP)评估模型选取15个指标构建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和差值法计算生态脆弱性指数,探析天山北坡经济带脆弱性等级及其时空变化情况,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模块分析其驱动力因子。【结果】2005—2015年间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以中度脆弱和强度脆弱为主,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比最大,二者合计占比均达55%以上,强度脆弱区面积占比由2005年的20.88%上升到2015年的29.85%,有轻度和中度脆弱向中度和强度脆弱转变趋势;天山北坡经济带整体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2005年为2.74,2015年为2.93,升高了6.8%;除阜康、五家渠和克拉玛依外,其他8个县市2015年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均比2005年高,大部分区域生态脆弱性有增加趋势,降低区域主要零星分布在克拉玛依、玛纳斯中南部、五家渠北部、乌鲁木齐和阜康南部等地;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素是第二产业比重、生境质量指数、人口密度、人均GDP、景观破碎度。【结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度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冲积平原地区,而南部山区和北部沙漠地区生态脆弱度值较低;研究时段内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呈小幅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干扰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影响较大。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增加植被覆盖度,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平星  樊杰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烈佳  杨鹏  
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目标,系统分析该地带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是关键。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DPSIR模型,对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得出:(1)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改善;空间上,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从东向西逐渐递减,但其空间差异正逐步缩小;区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增长热点区,并向城市群外围逐步扩散。(2)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土地生态安全高值(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低值(L-L)集聚区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二省的部分地区。(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力度、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为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影响因素,但不同区域的主导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这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琴  周振亚  罗其友  
[目的]研究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时空分异规律,探究影响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主导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真实空间交互效应,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市级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1)长江经济带粮食产量呈波动增加的态势,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各省份粮食生产状况差异较大;2)粮食高产市域数量增加,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偏移,生产空间分布呈西南-东北趋势,整体呈收缩集聚态势;3)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来看,土地规模、化肥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结构调整对本地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动力规模和人均GDP水平对本地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产业地位对本地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从间接效应来看,土地规模、劳动力规模和人均GDP水平具有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他因素的溢出效应不显著。[结论]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日趋明显,要继续加强高产集聚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高产集聚区域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要适当引导其他区域积极发展粮食生产,防止“去粮化”现象发生。同时,各区域要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要素互补,并基于市场机制来调节长江经济带粮食供给与需求,以实现区域内粮食供需均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静芬  李丁  刘笑杰  肖人荣  戚禹林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新常态下研究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情况,对保障长江流域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变异系数、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模型等方法探究1999—2018年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水平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地带内差异是造成区域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度达98.09%。2)长江经济带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集聚特征,并随时间推移呈"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江淮平原附近,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川、滇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浙江省内的大部分城市。3)粮食产量重心在111.77°E~112.68°E,29.81°N~30.15°N之间变动,重心轨迹在东北、西南方向交替变化。4)化肥施用量、人口总量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基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作用强度的空间差异,通过优化施肥结构,提升测土配方技术入户率,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进粮食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等措施,提高长江经济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海平   李卓雅   胡学英   王佳铖  
脆弱性作为粮食安全系统的重要属性,是综合度量区域粮食紧缺风险及应对风险能力的有效指标。文章参照VSD模型框架,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重心迁移模型来研究2000—202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脆弱性时空演变过程及重心迁移轨迹。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1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脆弱性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脆弱性水平呈由“南低北高”向“南北齐低”转变的空间分布格局;从重心迁移路径来看,研究期内粮食安全脆弱性重心呈明显南移趋势,南方、北方主产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分化加剧;暴露性重心和敏感性重心均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南北差异扩大;适应能力重心呈明显的西移趋势,东西差异扩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成胜  殷伟  李政通  
从粮食安全系统的视角出发,运用VSD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1-2015年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了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暴露性指数呈现出2阶段下降特征,年均下降0.121;敏感性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和基本稳定的两阶段变化特征;适应能力指数则一直上升,年均提高0.117。(2)1991-2015年粮食安全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中国粮食安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其变化过程可划分为1991-1999年、2000-2003年和2004-2015年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粮食安全水平的总体提高是基于"吃饱"水平上的提高,而第三阶段是基于"吃好"水平上的提高。(3)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因子共同驱动中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变化,2000-2015年的第二阶段四因子对粮食安全脆弱性的驱动作用明显小于1991-1999的第一阶段,且第一驱动因子由第一阶段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变为第二阶段的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倬  
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分为结构型和胁迫型两种。结构型脆弱性由供应链的主体组织化程度和网络一体化程度决定,胁迫型脆弱性则由供应链的风险承受弹性和风险发生概率决定。粮食供应链管理目标就是降低这两种脆弱性,形成"高效+安全"的粮食供应链。供应链整合是降低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探索组织创新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施信息共享技术和实行风险闭环管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整合思路,并提出了由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四种可供操作的整合模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松   周玉玺  
在测度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水资源非农化会加剧粮食生产脆弱性,但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从功能区与南北方异质性来看,水资源非农化会加剧非主产区和南方地区粮食生产脆弱性,而对主产区和北方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显著降低。因此,在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保障能力的同时,应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通过生产技术革新和制度优化等方式,增强粮食生产韧性,弥补农业用水转移引致的生产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