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5)
2023(5817)
2022(4934)
2021(4382)
2020(3637)
2019(8301)
2018(8125)
2017(15487)
2016(8022)
2015(8879)
2014(8981)
2013(9221)
2012(9141)
2011(8552)
2010(8915)
2009(8416)
2008(7936)
2007(7286)
2006(7019)
2005(6300)
作者
(24583)
(20869)
(20429)
(19807)
(13566)
(10053)
(9260)
(8042)
(7964)
(7628)
(7394)
(7218)
(7183)
(6896)
(6430)
(6386)
(6385)
(6315)
(6141)
(5723)
(5494)
(5038)
(5025)
(4997)
(4884)
(4811)
(4528)
(4374)
(4302)
(4205)
学科
(64859)
经济(64747)
地方(19406)
管理(19190)
方法(16681)
(15375)
数学(13580)
数学方法(13496)
地方经济(12963)
中国(11716)
(11435)
(11311)
企业(11311)
业经(10966)
(10437)
农业(8003)
环境(7541)
(7256)
关系(7178)
(7026)
经济学(6905)
(6688)
贸易(6679)
(6580)
(6414)
(6307)
理论(6297)
产业(5989)
(5985)
金融(5985)
机构
学院(128630)
大学(125034)
(63365)
经济(62217)
研究(50006)
管理(46146)
理学(38792)
理学院(38246)
管理学(37647)
管理学院(37394)
中国(36094)
科学(28995)
(26734)
(25896)
(25502)
(25185)
研究所(22775)
中心(21345)
经济学(20128)
财经(20068)
(19159)
师范(18999)
(18802)
(17955)
(17906)
经济学院(17686)
(16470)
北京(16210)
(15814)
业大(15803)
基金
项目(79889)
科学(63355)
研究(59585)
基金(57652)
(49622)
国家(49213)
科学基金(41998)
社会(40620)
社会科(38468)
社会科学(38459)
(32991)
基金项目(30617)
教育(25649)
(25518)
自然(24888)
资助(24280)
自然科(24207)
自然科学(24200)
自然科学基金(23764)
编号(22936)
(20330)
重点(18365)
成果(18123)
课题(17087)
(17083)
国家社会(16962)
发展(16831)
(16612)
(15452)
(15079)
期刊
(84505)
经济(84505)
研究(40182)
中国(25964)
管理(18178)
(17711)
(17532)
科学(17261)
学报(16022)
经济研究(13392)
业经(12517)
大学(12207)
农业(12012)
学学(11796)
技术(11454)
(11380)
金融(11380)
问题(10901)
财经(10594)
教育(9421)
(9382)
技术经济(7934)
(7926)
(7633)
资源(7633)
世界(7453)
国际(7398)
经济问题(7292)
统计(6763)
商业(6604)
共检索到206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祥  李艳  谢双玉  
旅游合作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评价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合作潜力,厘清阻碍其旅游合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对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旅游合作乃至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本文首先采用产业合作潜力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合作潜力,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合作潜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不断提升,合作潜力呈现显著的区域性特征,长江上游与其他地区旅游合作潜力较弱,湖北、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的合作潜力。然后结合相关实例,分析了影响长江经济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宝  彭安琪  王荣成  
以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概念界定和“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和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呈“并驾齐驱”式同步增长态势,整体脆弱性表现为“震荡起伏”式有序下降,且时序分异特征鲜明。(2)空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的动态演替性,下游环境高风险区呈现空间集群特性,但区段脆弱性程度不断下降,中游脆弱性呈“先降后升”演变走势,上游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指数值波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变迁是流域多重人为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投资与消费激增和大规模旅游开发活动是引致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制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则表现为公共交通与生态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具有资源互补、战略互补的基础,旅游合作也已取得了部分进展,目前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地位参差不齐、旅游合作基础缺乏、国际旅游流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存在旅游风险等客观障碍,及协调机构权威性不强、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等主观障碍。通过以中国为主导开展旅游合作、夯实旅游合作基础、改变当前中国赴中亚五国签证难的局面、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工作、提高旅游协调机构权威性开展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申报与项目扩展、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创建国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统一品牌形象等措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小任  徐勇  
随着中央政府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到国家区域战略的新高度,其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作为客观反映地区剩余或潜在建设用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承载能力的指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成为决定研究区域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根据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技术流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85 672.35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8%,总体潜力不大,空间上呈现出长江北部高于南部,中游、下游、上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趋势;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0.22亩/人,下、中、上游地区呈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洁  
文章结合灰关联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主要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东中西段及11省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除江西、湖南一直处于中级水平外,其余各地均由2007年的中级水平升为2016年的良好水平,但提升压力与潜力俱在;2007-2012年东中西段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呈西高东低阶梯状空间格局,2013-2016年基本呈东高西低阶梯状空间格局;4个子系统承载力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经济社会系统基本呈线性增长态势,土地资源和科教管理系统上升幅度小,生态环境系统波动频繁,子系统不一致性变化制约了土地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承载系统是首要障碍系统,人口密度、土地集约化程度、地均废水负荷等是主要障碍因子;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应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相结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刘梦茹  殷保国  王楠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刘梦茹  殷保国  王楠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传江  赵晓梦  
将碳排放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之中,利用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3年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来看,在此期间长江经济带碳生产率一直处于震荡上升的趋势,而全要素碳生产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2)从空间差异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明显,下游>中游>上游,全要素碳生产率下游区域高于中上游区域,而中游区域和上游区域则处于"追赶-超越-被反超"的状态;(3)上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中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平均下降了0.1%的原因为技术进步恶化的幅度已经完全抵消了技术效率提升带来的变化,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磊  
流通业发展潜力是决定着区域流通业发展前景以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先导性因素,长江经济带则成为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区域之一。基于此,本文搜集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发展潜力状况以及省(市)间的差距,发现: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省(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远超于西部地区省(市),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并且反映经济社会总量的综合指标往往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涛  李隆杰  何小禾  王姣娥  
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及生态廊道建设使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出现剧烈变化,研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变化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制定长江黄金旅游带规划以及实现旅游经济腾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2年和2016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旅游景区空间点位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分析以及核密度等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总体分布格局基本沿长江水系发生聚集,聚集程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相关政策促进、旅游业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交通可达性优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区域景区聚集加速;城市休闲型景区以及主题公园兴建为城市景区聚集提供新动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水   区小兰  
提升社会经济保障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文章立足社会经济保障水平测度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的社会经济保障水平,引入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障碍度模型考察区域差异、空间相关性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社会经济保障发展程度偏低,72.73%的省市处于较低或极低水平;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保障的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并呈现“中心—外围—边缘”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最主要的障碍因子是居民生活。“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应加速推进高质量一体化,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形成空间辐射效应,实施个性化社会经济保障战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环  
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在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视野下,针对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无障碍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无障碍旅游区构建与发展现状入手,从交通建设、投资环境建设、物流建设、签证建设、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谅解建设、文化交流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潇  袁帅  罗森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黄金经济带”,探究其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等,从地理时空二维角度评价两者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演化特征以及制约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亦逐年递增,但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时间上发展不充分,空间上发展不均衡。(2)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显著,流域内相邻省市间亦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3)制约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准则层障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指标层排名前7的障碍因子主要有9项,不同省市存在异质性特征。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兵   李玉凤  
测度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其分布动态、转移特征、地区差异、空间集聚以及障碍因子,对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建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基础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及线性加权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估计、Dagum基尼系数、Arcgis绘图、空间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散点图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稳步提升,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多级分化的梯度发展格局逐渐转化为两极分化格局,均衡发展态势逐渐显现;(2)各城市维持当前发展水平的概率较大,高水平城市固化现象得以证实;(3)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之间,呈逐年缩小的态势;(4)高质量发展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且高水平城市辐射效应显著;(5)人均利用外资金额、居民生活水平、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等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失业率、人均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能源效率是部分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阻力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凌雁   杨婉婷   梁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亚健康问题的日趋严峻,康养旅游作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恢复身心良好状态的旅游形式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基于康复性景观的环境、社会、符号3个维度构建了康养旅游吸引力评价模型,构建指标体系,以长江经济带为典型案例区,定量测评2011~2020年区域内各省市康养旅游吸引力水平,并应用泰尔指数、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深入探究长江经济带康养旅游吸引力的时空分异、重心迁移以及因子解释力。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康养旅游吸引力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距,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吸引力的泰尔指数逐渐减小,说明区域差异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有限,其中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在增大;长江经济带康养旅游吸引力重心轨迹表现出东西向交互折返的趋势,2018年后重心明显向西南方向偏移;康养旅游吸引力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康养旅游发展环境、康养旅游文化符号、康养旅游社会保障的解释力度最大,且各因子存在协同增强作用;最后针对长江经济带康养旅游吸引力的发展趋势和空间格局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康养旅游协调发展、统筹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