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0)
2023(13794)
2022(11330)
2021(9899)
2020(8328)
2019(18576)
2018(17950)
2017(34430)
2016(18439)
2015(19754)
2014(19232)
2013(19504)
2012(18111)
2011(16114)
2010(16446)
2009(15400)
2008(15107)
2007(13719)
2006(12590)
2005(11329)
作者
(56160)
(47051)
(46921)
(44094)
(30127)
(22495)
(20942)
(18275)
(17820)
(16791)
(16293)
(15821)
(15318)
(15220)
(14619)
(14156)
(13971)
(13814)
(13785)
(13700)
(11863)
(11517)
(11462)
(10964)
(10639)
(10468)
(10257)
(10254)
(9297)
(9284)
学科
(107882)
经济(107792)
(79209)
(70965)
企业(70965)
管理(67418)
方法(39712)
数学(30563)
业经(30473)
数学方法(30359)
(27867)
(25537)
地方(22882)
农业(21048)
中国(19659)
(18985)
财务(18976)
财务管理(18963)
企业财务(17999)
环境(17849)
(17740)
技术(16883)
(16103)
(15773)
(15482)
(14856)
贸易(14850)
理论(14598)
(14501)
(14362)
机构
学院(280298)
大学(271828)
(128709)
经济(126760)
管理(110404)
理学(95270)
理学院(94273)
研究(94076)
管理学(92932)
管理学院(92429)
中国(72203)
科学(58134)
(56123)
(55191)
(54011)
(48230)
(47025)
财经(44594)
业大(44024)
研究所(43927)
农业(42713)
中心(41651)
(40414)
经济学(39655)
经济学院(35636)
北京(34036)
(33454)
(33231)
财经大学(32602)
商学(32049)
基金
项目(185006)
科学(147080)
基金(137172)
研究(128624)
(121125)
国家(120083)
科学基金(104028)
社会(87300)
社会科(83055)
社会科学(83031)
(74812)
基金项目(73415)
自然(68180)
自然科(66619)
自然科学(66599)
自然科学基金(65474)
(60117)
资助(55636)
教育(55586)
编号(47655)
(42308)
重点(41638)
(41343)
(41011)
(39444)
创新(37649)
国家社会(36874)
科研(35469)
成果(34515)
计划(34074)
期刊
(150970)
经济(150970)
研究(77625)
(49154)
中国(47261)
管理(44818)
(44431)
学报(44040)
科学(42504)
农业(33708)
大学(32987)
学学(32385)
业经(25749)
经济研究(24354)
技术(23646)
(22982)
金融(22982)
财经(22930)
(20097)
(19974)
问题(19407)
技术经济(17886)
商业(14842)
(14600)
世界(14518)
统计(14165)
现代(13783)
(13705)
资源(13515)
教育(12856)
共检索到414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朋飞  王梦君  陶春艳  田子业  
文章将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借助自下而上法测度其在2006—2021年的旅游业碳排放,然后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并剖析外生变量的交互作用,最后基于旅游业碳排放预测模型和情景分析法对该区域旅游业碳达峰时间及峰值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呈增长态势,上海位居第一梯队,其他省市形成第二梯队,2019—2021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呈先跌落后增长的态势,三个区域旅游业碳排放占比的最终排序为长三角、长江上游、长江中游。(2)所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一定影响,但系数值有所不同;同时,五大因素在长三角、长江中游、长江上游三个区域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另外,城镇化与五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也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产生影响。(3)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在设置的5种发展情景下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化过程,但5种发展情景下碳达峰时间与峰值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绿色发展情景下的结果最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艳  张阳  唐承财  
旅游业作为长江经济带需要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其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符合生态绿色的要求,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合理布局以及产业竞争力增强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在测算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上中下游静态效率的发展轨迹基本与动态效率一致,出现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的U型变化特点;各地旅游静态效率呈现为先缩小后逐步扩大的趋势,动态效率则表现全部增长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有着负面影响,而交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和平  乔学忠  张瑾  李亚丽  曾永明  
以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旅游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以14.91%的年均增长率从2006年的6 164.6×104t增长到2015年的20 739.5×104t,同时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开始减弱;②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类型分布不均衡,以中碳、较高碳排放类型为主,在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上,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内差异都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区域差异主要根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对区域内差异的依赖程度呈下降态势;④在各影响因素中,旅游业经济规模、人数规模、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负向阻碍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志建  刘月梅  刘晓  孔凡斌  
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水平,将影响各地区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1995—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的GDP进行了估算和校准,进而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预测长江经济带地区2014—2050年的GDP,根据碳强度衰减速率,设置了3种模拟情景。研究表明:以"十二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和江西地区尚未出现碳峰值,其他地区在2050年之前出现碳峰值;其中云南在2025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以"十三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仍未出现碳峰值,安徽和江西地区在2040年之后出现碳峰值,四川、重庆、贵州均在2031年左右达到碳峰值;云南在2023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上述两种模拟情景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碳排放达峰的时间要早于长江中游地区。进一步以长江经济带实现"2030年达到碳峰值"为目标的模拟情景发现,各地区碳强度衰减速率的差异显著,这从云南碳强度衰减速率2.58%、江西碳强度衰减速率7.53%,便可窥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制定碳减排方案的要义,在协调好碳强度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有效调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分区域、分阶段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减排政策,这将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下顺利实现碳峰值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晓晔  黄贤金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长江经济带实施大保护战略的科学依据。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以碳排放峰值作为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切入点,构建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模型和碳排放峰值预测模型,根据现状、预测年以及碳峰值年份碳排放控制目标测算长江经济带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研究结果反映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由传统的以煤碳为主的结构不断向多元消费和利用结构转型,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结构的依赖程度在不断降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汪倩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自下而上"法测算旅游业碳排放量,并以新型城镇化水平为门槛依赖变量,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不同门槛区间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呈显著的"N"型曲线关系。(2)在新型城镇化的引导下,人均旅游消费、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企业固定资本存量对旅游业碳排放起显著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成为推动旅游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环境规制有益于区域旅游业碳减排。(3)当新型城镇化水平低于0.319时,旅游业碳排放随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当新型城镇化水平介于0.319与0.568之间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旅游业碳排放抑制作用较大;当新型城镇化水平超过0.568后,旅游业碳排放随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不断增加。因此,地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还应从人均旅游消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等多个层面促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旅游业碳减排效应发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气候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为此,以二氧化碳排放为测度指标,定量分析了1998~2012年长江经济带二氧化碳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构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人口总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碳排放的绝对差异呈增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趋势;碳排放与人均GDP(1997年不变价)的相关性较弱;2碳排放空间格局相对稳定,高碳排放区域以江苏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3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冉锦成  苏洋  胡金凤  唐洪松  汪晶晶  崔盼  
[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预测和影响因素能真正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和减排路径选择作出科学的评判和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种植业活动、牲畜养殖、农田土壤、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同时,利用LMDI方法对新疆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新疆农业碳排量呈现"波动上升—持续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1 942.7万t增加到2014年3 921.3万t,增幅1 978.6万t,年均增长3.77%;各地(州,市)区域差异明显,喀什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阿勒泰等4地区属低碳排放量、高碳排放强度地区,乌鲁木齐等5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昌吉回族州等4地区属高碳排放量、低碳排放强度地区;若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保持原有增长率不变情况下,新疆农业碳排放不会在2050年内达到峰值,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2040年和2029年,碳排量分别为7 457.68万t和4 755.23万t;与1995年相比,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0.33亿t(97.47%)、0.008 6亿t(2.53%)的农业碳减排,经济因素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累计实现了0.41亿t的碳增加,人口因素为农业碳排放另一重要因素,累计实现了0.13亿t的碳增加。[结论]秸秆焚烧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结构空间差异明显;不同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差异较大;经济因素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根据新疆实际合理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走两型农业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冉锦成  苏洋  胡金凤  唐洪松  汪晶晶  崔盼  
[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预测和影响因素能真正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和减排路径选择作出科学的评判和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种植业活动、牲畜养殖、农田土壤、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同时,利用LMDI方法对新疆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新疆农业碳排量呈现"波动上升—持续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1 94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凡   许佩  
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地区,同时由于城市部门众多、管辖力强,也是深度参与和有力执行国家减排目标和减排政策最合适的尺度。选取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相关数据,测算了各城市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采用核密度分析、STIRPAT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平均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基本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1.87 t/万元降至2020年的0.51 t/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7.34%。(2)长江经济带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从由化石能源相对稀缺的下游地区向相对丰裕的中上游地区不断增强的趋势,从城市规模来看呈现“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3)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政府干预和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能源强度是使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能源强度低的城市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庞庆华  李涵  杨田田  
从空间关联角度出发,通过引入碳排放量来改进传统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碳排放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并运用二次分配程序(QAP)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越来越复杂;碳排放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市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显著的非均衡性;地理邻近关系、能源消费差异等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协同减排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