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9)
- 2023(14505)
- 2022(11893)
- 2021(10748)
- 2020(8827)
- 2019(20194)
- 2018(19655)
- 2017(37028)
- 2016(19994)
- 2015(21990)
- 2014(21965)
- 2013(21976)
- 2012(20828)
- 2011(18884)
- 2010(19672)
- 2009(18567)
- 2008(18649)
- 2007(16979)
- 2006(15604)
- 2005(14566)
- 学科
- 济(113609)
- 经济(113500)
- 业(80646)
- 企(71742)
- 企业(71742)
- 管理(69028)
- 方法(37693)
- 业经(32412)
- 农(29682)
- 地方(29130)
- 数学(27963)
- 数学方法(27702)
- 中国(27519)
- 财(26334)
- 农业(22049)
- 务(19000)
- 财务(18973)
- 财务管理(18948)
- 技术(18722)
- 学(18688)
- 制(18196)
- 企业财务(17953)
- 和(17632)
- 理论(17091)
- 地方经济(16454)
- 策(16070)
- 环境(15812)
- 划(15703)
- 贸(15593)
- 贸易(15579)
- 机构
- 学院(303819)
- 大学(297152)
- 济(134534)
- 经济(132071)
- 管理(116275)
- 研究(108898)
- 理学(98177)
- 理学院(96969)
- 管理学(95641)
- 管理学院(95051)
- 中国(84145)
- 科学(65300)
- 京(64642)
- 财(60884)
- 所(56058)
- 江(52868)
- 农(51348)
- 研究所(50402)
- 中心(47870)
- 财经(47564)
- 经(42799)
- 业大(41431)
- 范(41068)
- 北京(40902)
- 经济学(40708)
- 师范(40677)
- 农业(39859)
- 院(39387)
- 州(38995)
- 经济学院(36248)
- 基金
- 项目(190400)
- 科学(151692)
- 研究(140606)
- 基金(137561)
- 家(119214)
- 国家(118129)
- 科学基金(102234)
- 社会(92050)
- 社会科(87366)
- 社会科学(87339)
- 省(77408)
- 基金项目(72895)
- 自然(64213)
- 自然科(62663)
- 自然科学(62647)
- 划(62597)
- 教育(62161)
- 自然科学基金(61569)
- 资助(55832)
- 编号(54971)
- 发(47416)
- 成果(43702)
- 重点(43459)
- 创(41653)
- 部(41176)
- 课题(39739)
- 业(39624)
- 发展(38603)
- 创新(38216)
- 国家社会(37991)
- 期刊
- 济(169224)
- 经济(169224)
- 研究(94881)
- 中国(63847)
- 管理(48996)
- 财(48897)
- 农(47764)
- 科学(42963)
- 学报(41430)
- 农业(33009)
- 大学(31717)
- 学学(30140)
- 融(29574)
- 金融(29574)
- 教育(28878)
- 技术(28716)
- 业经(28474)
- 经济研究(26241)
- 财经(24433)
- 问题(21444)
- 经(21307)
- 业(19661)
- 技术经济(18896)
- 世界(16391)
- 贸(16262)
- 资源(15777)
- 商业(15516)
- 现代(15483)
- 统计(14725)
- 国际(14692)
共检索到482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从旅游产品服务、经济活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及共享发展6个维度,构建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旅游业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8—2019年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重新测度,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其内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时序方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呈快速上升态势,各维度指数波动性上升,水平及增长速度差异显著。(2)空间方面,下、中、上游地区呈“下游地区最高,中上游地区不相上下”,且以江苏、浙江、上海为主力,其他省市齐头并进的旅游业发展格局。(3)分维度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旅游产品服务、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呈下游、中游、上游递减,而旅游经济活力、共享发展呈下游、上游、中游递减,旅游绿色发展呈中游、上游、下游递减的分布特征。(4)旅游服务、创新产出、收入福利、产业结构及环境治理是主要内部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依次递减,地域约束类型可分为五大类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园园 冯娟 谢双玉
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年~2017年的旅游效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综合效率在时间上呈现螺旋式上升;在空间上呈"凹"型结构,长江中游各省市旅游业综合效率明显低于上下游;在关联性上,邻近省市之间明显缺乏旅游业资源配置和新技术开发上的联系性;在发展速度上,旅游业起步晚的省市,生产率水平提高程度较为明显.以此为基础,提出有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的建议,促进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间旅游业的联合发展,以增强整个经济带的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
DEA模型 旅游业效率 长江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李琴
长江经济带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轴线,其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DEA模型对各城市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测定,在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关联检验基础上,使用传统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上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波动中缓慢下降的趋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空间;总体上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效率空间格局呈现“周高中低”特征,东部和西部地区旅游产业效率高于中部地区。(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效率具有维持原有状态的稳定性,整体上向低水平转移的概率大于向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且发生跨越式转移的概率极低。(3)地理背景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效率动态演变影响显著,旅游产业效率较高的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大,而旅游产业效率较低的城市会抑制周围城市向上转移,从而逐渐形成“高高集聚、高带动低”的“俱乐部收敛”现象。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明月 周梦 张祥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3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各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位序变化不显著;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但发展差距缩小;长江下游省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全面占优;长江中游的江西旅游支撑、旅游需求相对落后,湖南旅游支撑相对薄弱,湖北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有待提升,安徽旅游支撑作用较弱;长江上游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云南、四川旅游需求旺盛,重庆、贵州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均有待提升.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协作,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长江下游省市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领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长江中游省份应加大旅游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社会经济对旅游的支撑力度.长江上游省市应加大对旅游市场、公共交通等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辐射力度和支撑力度,提高旅游人才数量和素质水平.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刘庆芳
旅游生态效率是一种以"最小资源投入和环境破坏,最大经济社会产出"为核心目标,衡量旅游永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综合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面板Tobit回归模型探索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高效率省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较低效率省区分布广泛,其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而低效率省区数量较少,其分布范围总体从长江经济带东部向西部迁移。(2)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性和集聚性均不断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3地区内部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和政府规制力度对各省区旅游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和平 乔学忠 张瑾 李亚丽 曾永明
以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旅游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以14.91%的年均增长率从2006年的6 164.6×104t增长到2015年的20 739.5×104t,同时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开始减弱;②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类型分布不均衡,以中碳、较高碳排放类型为主,在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上,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内差异都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区域差异主要根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对区域内差异的依赖程度呈下降态势;④在各影响因素中,旅游业经济规模、人数规模、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负向阻碍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兆峰 刘庆芳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等方法勾勒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轨迹,借助VAR模型探讨旅游生态效率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效率阶段,呈动态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形成"低低集聚、高高集聚"式的"俱乐部收敛"型"双峰"格局,向西北方向移动趋势明显;东部和中部旅游生态效率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最终趋于平稳,西部地区响应程度偏弱;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生态效率的贡献率随时间发展趋于升高,旅游生态效率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随时间发展逐步降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久文 张静
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不仅对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全国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肩负着多种示范和试验功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从历史演化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现象是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且这种方法正在受到新的重视。本文尝试从历史与时间的视角,从经济实力、城市体系和城市化、产业结构、创新及经济外向度五个维度分析长江经济带的时空演化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关问题及发展建议,期望能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时空演变 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维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8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131地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然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度先下降后上升,协调度先缓慢上升后加速上升。城乡协调发展高值集聚区和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逐渐向中游地区扩展;低值集聚区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逐渐向上游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维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8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131地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然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度先下降后上升,协调度先缓慢上升后加速上升。城乡协调发展高值集聚区和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逐渐向中游地区扩展;低值集聚区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逐渐向上游地区收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戴斯玮 戴志敏
本文通过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20年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及其变化程度进行测算并进行可视化描述,利用四象限图对旅游产业的超效率演变类型进行判定。最后采用面板方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呈现出先迂回波折后快速突变式的发展状态,整体表现出DEA无效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东—中—西空间聚集现象,从东到西呈现出反梯度变化趋势,而其变化随时间表现出“V”型演化路径,省域差距显著;区域超效率发展类型处于由瘦狗类、金牛类朝问题类、明星类过渡的阶段;旅游产业超效率受到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而与科技信息化水平和交通便利等因素呈负向关联的状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戴斯玮 戴志敏
本文通过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20年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及其变化程度进行测算并进行可视化描述,利用四象限图对旅游产业的超效率演变类型进行判定。最后采用面板方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呈现出先迂回波折后快速突变式的发展状态,整体表现出DEA无效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东—中—西空间聚集现象,从东到西呈现出反梯度变化趋势,而其变化随时间表现出“V”型演化路径,省域差距显著;区域超效率发展类型处于由瘦狗类、金牛类朝问题类、明星类过渡的阶段;旅游产业超效率受到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而与科技信息化水平和交通便利等因素呈负向关联的状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喜 卢新海 陈讲飞
研究目的:从时空二维视角刻画和识别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时序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土地资源尾效模型、空间变系数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总体呈上升态势,低尾效城市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区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2)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差异经历了扩大—缩小演进特征,并伴随着轻微多极分化现象。三大流域核密度曲线在位置、峰度、峰数和拖尾上具有各自形态和变化轨迹。(3)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存在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出强弱交替变化特征。局域空间格局特征呈现为高值集聚型、低值塌陷型、低值集聚型和高值凸起型4种集聚类型,数量上呈现出LL>HH>LH>HL特征。地理上存在空间邻近同伴效应和空间邻近溢出效应,形成了"城以群聚群分"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论:根据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空间集聚类型实施差异化的土地配置和产业布局政策,发挥各城市在降低土地资源尾效上的合作联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