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1)
2023(15905)
2022(13655)
2021(12540)
2020(10509)
2019(23992)
2018(23904)
2017(45665)
2016(24599)
2015(27610)
2014(27815)
2013(27766)
2012(25995)
2011(23599)
2010(23887)
2009(22033)
2008(21393)
2007(18808)
2006(16971)
2005(15338)
作者
(72524)
(60112)
(59795)
(56984)
(38618)
(28859)
(27229)
(23532)
(23057)
(21730)
(20641)
(20450)
(19422)
(19335)
(18542)
(18532)
(17844)
(17427)
(17357)
(17249)
(15231)
(14953)
(14543)
(13945)
(13635)
(13521)
(13382)
(13229)
(12255)
(11813)
学科
(122692)
经济(122587)
管理(66299)
(63106)
(51373)
企业(51373)
方法(45199)
数学(37430)
数学方法(37069)
地方(32038)
中国(31940)
(29272)
业经(27198)
(24776)
(21429)
农业(20042)
(18564)
贸易(18549)
(18533)
理论(18266)
地方经济(18197)
(17827)
(17817)
环境(17502)
技术(16618)
(16523)
金融(16521)
(16294)
银行(16254)
产业(16050)
机构
学院(355638)
大学(355550)
(149101)
经济(145958)
管理(138140)
研究(127385)
理学(118163)
理学院(116743)
管理学(114902)
管理学院(114241)
中国(94218)
科学(77861)
(77786)
(65066)
(64635)
研究所(58642)
(56953)
中心(56028)
(55935)
财经(51541)
业大(50685)
(50010)
师范(49548)
北京(49539)
(46571)
(46313)
经济学(44671)
(43805)
农业(43355)
师范大学(40154)
基金
项目(236801)
科学(186037)
研究(175615)
基金(169729)
(147089)
国家(145825)
科学基金(124798)
社会(111114)
社会科(105320)
社会科学(105294)
(93880)
基金项目(90292)
自然(79212)
教育(79162)
(77760)
自然科(77270)
自然科学(77257)
自然科学基金(75854)
编号(71592)
资助(69877)
成果(58376)
(55368)
重点(53164)
(51469)
课题(50273)
(48784)
创新(45498)
国家社会(45093)
发展(44699)
科研(44158)
期刊
(176827)
经济(176827)
研究(111028)
中国(72953)
学报(53284)
管理(53071)
(51246)
科学(50972)
(46550)
教育(41684)
大学(40190)
学学(37642)
农业(35744)
(32008)
金融(32008)
技术(31924)
业经(28791)
经济研究(28153)
财经(25229)
问题(22737)
(21790)
图书(19476)
技术经济(18825)
(18436)
科技(17116)
商业(16818)
理论(16790)
现代(16733)
资源(16478)
(16382)
共检索到545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浩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和2019年的数据,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利用聚类分析法研究其协调性。研究发现:第一,201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文化产业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11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加大。第二,长江经济带西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东部和中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第三,各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度有所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快于旅游产业。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因地制宜采取“文化+旅游”或“旅游+文化”的策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长春   孟越男   王桂玲   叶磊  
党的二十大提出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未来工作中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调整后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2019及2020年统计数据,利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试图揭示与对比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现状,主要结论如下:(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较于2019年,除部分城市外,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调性均衡指数呈现出缓速上升的趋势,且2020年极差较上年有所减小,但区域间依然存在较大差异;(2)从二、三级指标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协调、市场统一以及经济协调分项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3)基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的空间集聚特征,利用K-cluster聚类法将110个城市划分为5种类型区,并针对上述类型区分别提出了差异化的调控策略和优化路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明月  周梦  张祥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3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各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位序变化不显著;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但发展差距缩小;长江下游省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全面占优;长江中游的江西旅游支撑、旅游需求相对落后,湖南旅游支撑相对薄弱,湖北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有待提升,安徽旅游支撑作用较弱;长江上游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云南、四川旅游需求旺盛,重庆、贵州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均有待提升.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协作,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长江下游省市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领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长江中游省份应加大旅游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社会经济对旅游的支撑力度.长江上游省市应加大对旅游市场、公共交通等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辐射力度和支撑力度,提高旅游人才数量和素质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央  许雨辰  柴正猛  
文章以长江流域67个城市为样本,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经济现代化、城市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科学治理现代化四个子系统,包括26个基础指标。首先应用熵值法测度2005年—2020年各子系统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并测度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分析演化动态及区域间差异;最后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来解析长江流域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长江流域整体及各城市群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且差异越来越小,长江流域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存在区域差异,整体差异呈下降态势,长江流域整体及各城市群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均具有收敛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长春  徐长乐  叶磊  孟越男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是当下我国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综合优势与发展潜力的资源带、产业带、城市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试图揭示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现状,主要结论如下:(1)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在区域发展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旨在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融合性,进而提高区域要素的配置效率;(2)在省际层面上,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3)在地市级层面上,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差异巨大,各个分指数总体呈现出下游向上游逐渐递减的趋势;(4)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未来本地区需要更加注重跨区域协同合作,将共同富裕作为根本落脚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构建跨流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持续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驰  刘雨  曾庆均  王宁  
本文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从区域市场开放度、市场联系度、产业促进度、产业规模差异度四个不同维度及其综合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协调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水平测度,并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协调机制框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刘路锋  
实现居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如何促进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共进成为当前研究重点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分析了2011—2020年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水平研究期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跌落,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则呈整体逐年上升趋势;两者均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但中上游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相近。2)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重庆和贵州两地上升较快,2020年各省市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下游地区高于其他地区。3)GTWR模型表明,人口密度、环境治理投入、旅游收入占比、人均GDP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地区影响强度和波动方向不同,其中人均GDP影响为正向且影响作用较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耿安  刘巍  郑向敏  
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旅游年鉴及统计年鉴获取2005—2015年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错位分析法对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促进作用,但各省份发展不均衡。总体来看,各个省份空间错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高错位省份数量明显减少,北京、上海、贵州、江西、云南、西藏的错位指数为正值,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大;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广东、青海、新疆的空间错位指数为负值,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坤杰  胡强盛  许春晓  贺小荣  
作为我国大河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的关键一环,探究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关系对实现两系统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08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指标体系,从地理时空二维角度评价其耦合协调演化趋势,并结合PVAR模型探究两系统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两系统的评价指数空间非均衡现象显著,高评价指数地区呈集聚态势分布,且集中于各区域核心城市,低评价指数地区呈分散态势分布,广泛分布于中西部地区。(2)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总体耦合协调类型为低度耦合协调过渡到中度耦合协调,三大地区差异逐渐缩小,长江经济带总体呈均衡化、健康化发展态势。(3)两系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互为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对自身和对方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相互之间形成正向累进效应,并且城市人居环境对旅游产业的促进程度要比旅游产业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作用更大。据此提出治理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何宇  陈珍珍  
从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发展关系,收入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在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上均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性,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技术协同而收入协同不足,西部地区虽然具有收入协同性和技术协同性,但其程度不如东部地区;分时间段看,在两个时间段内,技术都存在显著的协同性,且技术的协同性在2010-2016年时间段更高,而收入仅在2003-2009年时间段存在显著的协同性,这意味着经济动能在两个时间段发生了转换,技术创新协同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不断增强。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晗  
"互联网+"给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地域制约因素被打破,区域造成的经济、文化差距因为互联网而被消除,文化产业成为了次发达地区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而长江经济带联通了长江流域的发达地区与次发达地区。因此"互联网+文化产业"将在长江经济带中大有可为,其宗旨是,以"生态发展放在首位;东西呼应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走特色之路;中部地区发挥传统优势"为发展宗旨,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对策,从而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产业群,并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晗  
"互联网+"给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地域制约因素被打破,区域造成的经济、文化差距因为互联网而被消除,文化产业成为了次发达地区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而长江经济带联通了长江流域的发达地区与次发达地区。因此"互联网+文化产业"将在长江经济带中大有可为,其宗旨是,以"生态发展放在首位;东西呼应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走特色之路;中部地区发挥传统优势"为发展宗旨,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对策,从而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产业群,并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